随着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尖锐化,世界各国政府都普遍重视对生态环境的研究,力求寻找解决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良策。发展循环经济目前正成为解决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最终选择。就一个区域的建设与发展而言,正确地确定区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科学地确定区域的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有效地引导区域的空间拓展和产业发展,在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持续维系区域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景观环境等,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中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说明缓解我国资源全面紧张的状况刻不容缓,同时也对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发展地区经济一定要念好循环经济这本真经,加强地质勘查,抓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首先,要强化宣传和教育。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是在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增长制约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一种公共财富阶段的一种新的技术经济模式,是建立在人类生存条件和福利平等基础上的以全体社会成员生活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同时,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因此,推进和实施循环经济,要大力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提高全民族资源优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其次,强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但是,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知识有效供给不足,依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当然,在国际经济竞争的环境下,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结合得越紧密,科技发明转移的限制就越多。因此,在以科技进步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成熟的科技手段固然重要,但由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国际竟争中必然处于不利地位。要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基础学科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包括深部地质找矿理论的研究,加强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和创新,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培育一批技术推广机构,给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援助;另一方面要注意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决策、投资、开发和收益的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同时,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从体制机制人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做法,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为各类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
再次,应该在矿产资源的开采、生产、废弃等社会生产的主要环节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开采环节,应统筹规划油气、铁、铜、铝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开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开采环节,应统筹规划油气、铁、铜、铝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开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掠夺性开采;推进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低品位油气资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和洗选回收利用率;在产品生产环节,应着重推进冶金、石化、化工、电力、有色、建材、轻工(包括造纸、纺织印染、酿造等)等资源消耗重点行业的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在废物利用和处理环节,应加强对冶金、电力、石化、轻工、机械制造、建材建筑等行业的废弃物回收利用,为粉煤灰、煤歼石等大宗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创造更好的环境。
第四,要在城乡建设中,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合理规划城市规模,在功能区布局、墓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考虑城市产业体系之间的衔接和环境容量的大小。有关城市要注意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相结合;在农业生产中,应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和无公害产品。要积极提高土、肥、水、种、药等投人要素的效率,推广使用高效安全生物农药,从源头上消除餐桌污染,减轻富营养化。要为综合利用秸秆、牲畜粪便等废弃物创造优惠条件,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并使之成为农村能源的补充和替代。
第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从目前整个产业结构来说,第三产业不仅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尚不尽合理。生活型服务业长期占主导,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滞后,金融保险、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咨询服务业等严重落后。就当前看,一要破除单纯生活服务业的思路,走为生产服务的道路,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或生产型服务业,致力于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二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积极发展非公有制服务企业。改变当前因事业单位改革滞后,而造成大量服务业“体制内”循环的现状;改变当前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型服务业)领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工业的现状,以提高行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三要把握住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新机遇,将我国加人世贸组织承诺开放服务贸易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器,把承接服务业转移作为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内容,消除服务业当中仍大量存在的政策障碍和体制障碍,拓宽领域地开放服务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