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应对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1-15 共5143字
  摘要

        自20世纪中期美国农业开始产业化以来,农业生产变得越来越机械化,依赖如化肥和化学农药等资源密集型的投入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农场变得更大、更专业化、集中化,创造了一个极端的整合过程,带动了许多小农场的经营,最终导致市场由少数强大的公司控制。虽然工业农业现在生产出大量的食品价格低廉,但它只能通过实施威胁环境、人类健康、农村社区的行为来实现这一点。今天,工业作物生产在巨大的单作物农场,广泛依赖于化学农药、合成肥料和转基因作物品种,不仅消耗和降低土壤肥力,减少生物多样性,并产生空气和水污染物的排放,而且威胁到公众健康。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必然受到公众的大力推崇。本文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与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容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农业和自然资源的压力反过来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农业可持续性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作为拥有全球22%的人口,但耕地却不到7%的中国面临着农业发展的挑战。近年来,在增加粮食产量取得成果的同时,人们也意识到自然资源和环境付出的高昂代价,这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已被列入并表述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如中国21世纪议程)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我国在目前已被广泛接受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粮食安全、就业、自然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概括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业生态系统和农村社会的可持续性。
  
  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农业生产能否保证我国未来粮食安全。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既定目标。因此,城市化将继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将得到改善。即使我国人口将来有大幅度的减少,中国的农业和粮食安全仍将面临巨大的潜在问题和挑战。
  
  2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2.1农业用水短缺
  
  农业灌溉和畜牧业农业用水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农业用水总量的主要组成部分。2000年我国农业用水总量为3 783亿立方米,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8.83%[1],尽管我国在保持粮食连年丰收的同时,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14年零增长[2],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面积较多,农业用水量需求较大,而且在许多农村仍沿用传统的地面灌水技术,存在着水渠渗漏的情况,导致灌溉水的利用率极低,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未来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有可能发生,水资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农业用水在农业中的产出值低于工业生产,农业用水的竞争将继续减少。
  
  我国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效率相对较低。灌溉管道的平均使用率低于0.6,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黄河流域部分地区可达0.6,而发达国家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0.8,这意味着近一半的农业用水浪费在运输过程中,导致每年丢失大约1 400亿立方米的水[3].在中国生产1公斤粮食约需0.8立方米水,是发达国家的近2倍,以色列生产1公斤粮食只需要0.43立方米的水[4].
  
  2.2耕地资源急剧缩减
  
  未来耕地流失的驱动力主要包括土地供给与需求和土地利用模式2大方面,这些驱动力主要由人口、经济、社会和自然条件决定。从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观点来看,过去几十年中国耕地流失的驱动力主要是由其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其持续增长的趋势、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压力造成的。
  
  (1)人口规模庞大,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挑战,是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2014年中国大陆总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未来10~15年人口的增长无疑会增加耕地、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需求[5].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参数,而耕地往往被认为其对经济效益的贡献相对较低。因此,对耕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只能通过边际土地的开发来满足。然而,边际土地的集约利用会引起土壤侵蚀、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从而威胁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2)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工业化进程会加剧耕地流失。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96-2003年中国的GDP增加了48 800亿元,同期失去耕地约665万公顷,这意味着每增加1 000元GDP,就有1.36公顷的耕地资源流失。工业化造成的耕地流失主要是建设和城市扩张的后果。在1996-2003年间约133万公顷的耕地用于建设,占耕地流失的43.8%(不包括用于绿色项目的粮食损失)。尽管城市化对耕地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但耕地的平均生产力水平下降是明显的。流失耕地和开垦耕地质量也是明显不同的,这降低了我国耕地的总体质量。
  
  (3)土地利用模式受政策影响明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的许多方案得到了积极的实施,虽然有些方案特别是粮食的绿色计划造成了大量的耕地损失,但从长远来看,这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不适当的人类活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退化,如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这进一步导致了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质量的下降。
  
  最后,有效保护耕地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的保护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土地利用规划方面。有关行政部门不能有效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使得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规划不能有效对接。二是基本农田保护方面。只注重耕地在保护区的保护,而忽视耕地生产力的下降,进而导致了平均耕地生产力的降低。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