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宏观经济学论文

2014年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07 共8090字
  1、概论
 
  2014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经济增速平稳、物价指数增长可控、工业产出平稳的局面;投资及出口活跃,拉动了经济的增长;社会平均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物价水平略有上涨,基本保持稳定。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内需增速慢、工业及房地产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产能过剩、贸易顺差超常增长等等,都是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面对宏观经济高位运行及不稳定因素的存在,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只要能把握产业转型的机遇,逆流激进,一定能让我们的企业更进一步。
 
  2、总量分析
 
  2.1 国内生产总值(GDP)
 
  2014年GDP增速略有回落,或比政府预设的目标略低。但今年是中国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升级的重要时间窗,难免遭到产业转型带来的阵痛影响,GDP增速减弱是可预见的,但并不能说明经济衰退。今年一季度GDP为1282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预计中国二季度GDP增速在6.7%至7.0%之间,比起政府目标有一些差距。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49.0%,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4.1个百分点;内需贡献继续提高,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为64.9%,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成效,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3%,相当于节约几亿吨煤。从产业结构看,经济减速主要源于一些产能过剩、能耗以及污染比较大的原材料工业。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工业增加值数据进行的评估,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下降幅度较大,而其他一些行业比如机械、汽车、医药等依然增长良好。
 
  中国GDP季度走势图
 
论文摘要
 
  增速或减缓,但经济总量仍处于良好的上升通道,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奠定了浑厚的经济基础。中国政府报告中,今年GDP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7.5%左右。中国GDP2013年约合9.3万亿美元,如保持7.5%左右的增速将使其在2014年突破10万亿美元。这比美国晚了13年。2001年,美国GDP在世界上率先突破10万亿美元。对比其他发达国家,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约为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两倍。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美国一半。中国经济总量已于2013年超过了整个欧元区。
 
  区域经济上,经济强省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广东2013年GDP破6万亿居首超越韩国。目前突破2万亿大关的省份已经达到了12个。按照预计数,目前6万亿梯队的有广东一家,紧随广东之后的是江苏和山东,处于5万亿梯队。浙江和河南处于3万亿梯队。剩下的则是规模庞大的2万亿梯队,包括河北、辽宁、四川、湖北、湖南、上海、福建7个省份。
 
  2.2 社会就业
 
  社会整体就业数据平稳。1~5月份,我国新增就业人口600万人,占全年目标的60%,其中3、4、5月的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17%、5.15%、5.07%.政府的目标是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同比欧美高达7%-10%的失业率,我国整体就业水平高出不少。
 
  当前社会失业的类型主要为结构性失业。从目前中等及高等院校的科目来看,显现“重文轻工”,服务行业劳动力供应盈余,而生产一线的专业人才缺乏。如当前广东省技工人才缺口近600万人,珠三角地区还将持续面临技工人才缺乏的局面。
 
  经济结构转型对就业市场有一定冲击,但对未来的积极作用也可预见。服务业比重在提高。去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二产。今年一季度,三产的增速又高于二产。三产对就业拉动能力更强,2008年到2012年期间,三产每增长一个点,平均带动就业70万人,同期二产增长一个点带动61万人。从今后发展趋势看,服务业加快发展还将持续,也会带动更多就业。
 
  2.3 物价指数
 
  物价平稳增长,基本符合国家调控预期。中国5月CPI指数同比上涨2.5%,高于4月份1.8%的涨幅,但仍远远低于中国政府为今年设定的3.5%的涨幅上限。中国CPI在5月重新提速。这一数据在4月一度放缓,曾让人们担心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将面临通缩危险。生产者物价指数(PPI)连续第27个月下降,不过5月份1.4%的降幅要远低于4月份2%的降幅。
 
  中国CPI月度走势
 
论文摘要
 
  中国PPI月度走势
 
论文摘要
 
  5月份CPI通胀率符合市场预期。食品及非食品CPI月环比数据双双反弹,但是食品CPI回升是整体CPI走高是主要推动因素。猪肉价格在5月份出现了格外强劲的反弹,但此后走稳。 PPI通胀率也符合市场预期。PPI月环比增幅自2013年11月以来首次回升至正值区间,与需求增速温和提高的迹象相符。
 
  CPI和PPI通胀率上升的短期政策影响有限,因为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的上涨已在近日企稳,而PPI同比升幅仍处负值区间。此外,受基期效应影响,三季度CPI压力较轻。这就使得决策层拥有充裕空间继续推行“定向”和“改革相结合的”政策放松。
 
  2.4 经理人采购指数(PMI)
 
  PMI呈现逐步回升态势,显示社会整体生产采购的回暖迹象。2014年5 月份官方 PMI 从4 月份的 50.4 升至50.8 ,显示经济根本增长势头有所加快。在主要分项指数中,生产和新订单指数上升。新订单指数升幅最大,从 4 月份的 51.2 跃升至52.3 .新出口订单指数从49.1 微升至49.3 .从业人员与原材料库存指数小幅下降(分别从 4 月份的 48.3 降至48.2 、从4 月份的 48.1降至48.0 )。购进价格指数从 4 月份的 48.3 强劲反弹至50.0 ,是今年首次突破 50.
 
  中国官方PMI月度走势图
 
论文摘要
 
  尽管往年 5 月份的季节性明显下行,今年官方 PMI 却明显上升。自从 2005年开始编制该数据序列以来,官方PMI 每年5 月都有所下降,只有去年略微上升了 0.2 个百分点。我们认为今年 5 月份的数据至少不太可能有季节性偏高的倾向,因此其升幅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最为重要的新订单和生产分项指数双双上升,新订单指数的上升尤为显着。这是个好消息,因为该指数有时领先于生产指数(大多数时候二者同步)。
 
  5 月份汇丰PMI 预览值强劲得多的升幅可能反映了此前工业增加值月环比增幅于 3 和4 月份从 1-2 月份极低水平的反弹,因为汇丰 PMI 往往滞后于工业增加值月环比增幅。此外,汇丰PMI 受出口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对外需的反映可能大于内需。
 
  汇丰PMI 数据滞后于工业增加值月环比增长
 
论文摘要
 
  2.5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但增速呈现逐步下降。前4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比年初和1季度分别回落2.3和0.3个百分点,自2013年以来已经持续13个月逐月下滑。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月总额及增速走势图
 
论文摘要
 
  与以往相比,当前投资有以下三个显着特点:一是民间投资增速的下滑快于全部投资。民间投资增速虽然仍高于全部投资,但其增速的下滑速度较快,金融危机后2013年之前两者增速之差曾高达10个百分点,但目前两者增速之差缩小到3个百分点左右。二是西部地区投资增速的下降明显快于东部地区。2013年全部投资增速处于下行趋势,但西部的投资增速仍保持上行态势。进入2014年以来,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速也开始下降,并且降幅高于东部地区。前4个月东中西部地区的增速分别比去年下滑了1.5、3.8和5.6个百分点。三是施工项目投资增速出现下滑趋势。2013年之前,施工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的累计同比增速平稳增长,但2013年后明显下滑,目前已降至13.1%,比2012年末下滑了5个百分点
 
  地产投资下滑是导致投资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投资可以分为五大类:制造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一般服务业(第三产业中扣除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简称为一般服务业)、农+林+牧+渔与采矿业。其中,房地产开发的占比在25%左右。前4个月全部投资增速比年初下降2.3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拉低0.9个百分点,负贡献将近40%,是导致投资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
 
论文摘要
 
  2.6 进出口及国际收支
 
  2.6.1 进出口
 
  出口如期复苏,进口低迷反映内需疲弱。中国出口增速从4月的0.9%反弹至5月的7%,反映出外需基本面趋于稳健;而实际进口量从4月的同比增长5.4%转为5月同比下跌3.5%,表明内需依旧疲弱。
 
  由于2013年初出口高报的影响消退,5月中国大陆对香港、台湾和东盟国家的出口显着反弹。较低的基数、再加上外需基本面稳健,使得加工贸易出口也明显改善,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
 
  中国出口总额走势图
 
论文摘要
 
  大宗商品相关的一般贸易进口下滑,是导致5月进口下滑的主要因素,这表明我国内需依旧疲弱,同时且3、4月份的库存回补可能也有所消退。与疲弱的内需相对应,5月,我国从G3经济体进口的同比增速也从4月的8.6%放缓至6.3%.虽然5月进口表现令人失望,但随着决策层加快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审批和建设速度,未来几个月中国对投资品的进口应当会有所企稳。
 
  2.6.2 国际收支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仍是“双顺差”,跨境资金仍净流入我国。按美元计价,2014年一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7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183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255亿美元。
 
  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反映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带来一系列挑战:一是加大宏观调控难度。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一方面增大了本币供应,形成国内通货膨胀潜在压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央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对冲操作压力,对货币政策的制约程度进一步增加。二是增加央行资产负债风险。外汇储备占央行总资产的比重超过80%,央行的资产负债货币结构不匹配,带来较大的汇率风险和成本对冲压力。三是加大外汇储备经营挑战。相比巨额外汇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容量较为有限,大规模投资面临约束;国际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引发资产安全和价格风险;也存在政治、外交冲突引发资产冻结等极端风险。四是资源、环境等其他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如有些原材料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极易扩大污染,加剧资源和环境压力。
 
  关于热钱,2008年危机发生以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全球的流动性比较宽裕,同时主要货币利率比较低,所以在危机之前,日元是套利货币,现在美元、欧元都成为套利货币,刚刚欧央行进一步扩张货币政策,那欧元套利会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人民币总体上有升值预期,人民币国内利率又比较高,所以使得企业存在大量套利差的行为。形势好的时候是形成流入的压力,但2011年底形势比较动荡的时候,国内经济有下行压力的时候,预期变了,又有流出的压力。
 
  2.7 财政收支
 
  财政收支代表政府的购买力,只要“花钱到位”,对于经济有积极的作用。5月全国财政收入13670亿元,同比增长7.2%,比上月回落2.0个百分点,财政支出12790亿元,同比增长24.6%,比上月大幅提高23.5个百分点。
 
  中国财政收入月度走势图
 
论文摘要
 
  当月财政收入由上月9.2%降至7.2%,主要受到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房地产调整带动成交量下滑导致商品房销售额下降影响,同时,去年财政支出基数逐步提高也影响了当月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长5.9%,扣除营改增转移收入后增长1.1%,比上月回落近3.8个百分点。受到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以及营改增力度增加进项税抵扣等影响,增值税收入放缓成为拉动当月税收收入下滑的主因。此外,企业所得税也较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降至8.4%,一定程度上抑制了5月税收收入的增加。
 
  当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4.6%,比上月大幅提高23.5个百分点,主要受到地方本级财政支出放量,预算执行进度显着加快带动。5月地方财政支出增速比上月大幅提高30个百分点,上升至26.9%;中央财政支出比上月降低5.5个百分点,降至15.8%,中央财政支出示范效应显着。
 
  2.8 其他方面
 
  2.8.1 工业增值值
 
  去年全年轻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4.7万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10.16%,高于全国工业0.46个百分点。预计今年行业还将平稳发展,工业增加值增速8%-10%.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数据显示,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7%.
 
  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论文摘要
 
  2.8.2 工业供需
 
  上钢铁供大于求,主要体现在产能过度增长,社会库存为历史新高。2014年1-4月份全国粗钢产量为2.72亿吨,同比增长2.70%,4月全国日均粗钢产量为229.47万吨,创历史新高,远超市场预期。在需求增长乏力的形势下,粗钢产量仍保持增长,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煤炭消费有所减缓。1-4 月,全国煤炭产量累计完成 11.79 亿吨,同比降 1.03%;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产量累计完成 6.62 亿吨,同比降1.4%.4 月全国煤炭销量 2.89 亿吨,同比降 1.29%.1-4 月,煤炭销量累计完成 11.31 亿吨,同比降 1.31%.
 
  社会用电量稳步上升。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123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72.3%,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69.1%;第三产业用电量21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2.3%
 
  2.8.3 农业生产
 
  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CNGOIC表示,由于粮食产量预期提高,加上库存达到创纪录水平,而消费预期只会小幅增长,因此今年的粮食进口量预期将出现下降。该中心预测2014/15年度中国的小麦、玉米以及大米产量将合计达到5.5214亿吨,比上年提高1.7%;这三种粮食的进口量预计将减少到1150万吨,同比降低34.3%.
 
  2.8.4 人口结构
 
  中国人口截至2013年底为13.6亿。人口结构转型加速,2013年年底,城镇化水平将超过54%,2018年将达到60%.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继续降低,从2010年年底的16.6%降低到2012年年底的16.5%.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4.3%的新高峰。中国大陆每年仍净增人口660多万人,中国人口结构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年均净增人口仍较多的双重压力。
 
  3、矛盾分析
 
  3.1 房地产
 
  “舆论已经出现房地产崩盘的预警了,这并非空穴来风,不能忽视。”--全国政协委员张泓铭如是说。相比去年,今年房价将会稳定下来,不会发生过热的情况,还有可能会出现微落。目前,有个别项目、个别企业、个别城市的风险快速释放,发生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不过预期房地产行业不会发生大规模、大面积的资金断裂,市场、行业和全国整体的风险不会快速释放。对于国家来说,目前一方面需要稳经济,另一方面需要稳金融。稳经济不会走房地产热的老路,可通过改革国企、鼓励民企,投资于技术改造、经营创新、产品创新和环保领域。此外,还可以通过稳金融来稳定房地产,保障房地产开发和购买资金的正常需要。
 
  但房地产行业再次面临调整考验。从数据来看,价格上70城市新建住宅价格连续4个月回落,销售上几年前4个月同比下滑6.9%,投资上地产投资回落至16%左右。
 
论文摘要
 
  目前中国存量住房空置率已经到达15%,高于美国10%的水平。而且近几个月空置率保持上升的趋势,空置1年以上的房屋比重已经超过40%,空置2年以上的房屋比重也有22.8%.
 
论文摘要
 
  三因素或加速房地产拐点到来。一是政策组合拳抑制了投资性需求,从2010年起40个城市实施了行政限购,并拟推出房地产税等增加持房成本;二是保障房建设分流了部分自住型需求,关键看保障房推出的力度;三是反腐的持续将可能降低购房需求,相当部分的房产持有人或准购买者为公务员。
 
  但从乐观来看,只要控制产出,房地产还是由可能进入均衡状态。从过去5年的数据来看,房地产销售面积保持年均15%的高速增长,2013年销售面积已经达11.5亿平方米。即便在开发商普遍控价保量(销售面积年均降5%)的乐观情形下,地产的平衡点也将会在2015年到来。
 
  房地产供需平衡表
 
论文摘要
 
  3.2 地方债务
 
  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支出刚性强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会进一步加大。按目前情况测算,2015年-2017年偿债比重分别为17.06%、11.58%和7.79%.而且债务利息负担重,例如2012年借助企业信用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等融资年化利率达8%,通过“影子银行”等融资成本更高,如信托融资的年化成本大多在10%以上,政府回购融资年化综合成本大多在20%以上。
 
  另一方面,化解债务压力较大。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不规范,多头举债,举借主体多达15.4万家,涉及省、市、县、乡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公司和一些国有企业;举债方式过多过滥,包括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中期票据、信托、回购等30余种。
 
  从去年6月份公布的数据,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高达17.9万亿元,比两年前增加了7.2万亿,增幅达67%,扩张速度惊人。人民银行在日前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不容忽视,融资平台贷款逐步进入还债高峰期,约37.5%的贷款在2013年至2015年内到期。尽管政府尝试着让地方政府自主发债,一来可以提高透明度二来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但是不认为这不足以阻挡可能发生的尾部风险,尤其是在影子银行领域已经发生了违约的情况下。各地区债务规模平最高的依次为江苏、广东、四川、上海,四地债务水平均超8000亿元。江苏和广东分别为1.48亿元和1.02亿元。债务率北京居首、重庆次之。债务逾期率全国可控,湖南、内蒙古较高。
 
  渣打银行日前表示,地方政府静悄悄出售资产的潮流可能会在2015-16年到来。“地方政府目前有巨额的表外债务,因此它们有着比中央政府更强的动机来出售资产募集资金。”  中国有大约98554家有地方政府控制的国企。地方政府控制的酒店、零售以及发电等企业的资产为43.8万亿元人民币。有良好经济基础和高质量资产的城市主要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他们比较适合通过出售资产来降低债务。如果此举成功,将有助于抵消地方政府债务的膨胀。
 
  3.3 企业债违约
 
  2014年3月4日晚间,ST超日发布公告称,由中信建投承销、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债“11超日债”第二期利息8980万元将无法在原定付息日3月7日按期全额支付,仅能按期支付400万元。这是自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债券市场出现的第一例实质性违约事件,宣告了中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和“零违约”神话的破灭。
 
  超日违约是公司违规发债、过度扩张与行业产能过剩综合作用的结果。超日违约不会是孤立案例,而是会引领一批高风险信用债与信托产品的违约,但这些违约有望集中在产能过剩的民营企业,而不至于引爆中国企业债市场的整体性危机。
 
  预计中国去杠杆进程中将出现更多信托产品和企业债券的违约现象,但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规模约为GDP的15%,杠杆程度低,未经过证券化,非银行金融中介出现违约个案不太可能引发如2008年美国那样的连锁反应。
 
  3.4 影子银行
 
  一说到中国的影子银行业,人们就感到恐慌。在一个已经以容易出现资产泡沫和坏账而着称的经济里,影子银行业似乎增长得过快了。银行的第三方理财产品、信托、互联网金融、担保、小贷、配资等构造出多种多样的影子银行形式。古板的机制决定了影子银行的大规模发展。尽管经历了30年的金融市场改革,然而中国金融体系至今距自由市场机制还相差甚远。
 
  银行理财产品在2011年与2012年间出现爆发式增长,其管理资产规模由2009年底的1万亿人民币上升至2012年底的7万亿人民币,2013年6月底进一步攀升至9万亿人民币。最近两年时间以来,银行同业业务逆风狂飙。16家上市银行的同业资产由2010年底的5万亿人民币蹿升至2012年底的11万亿人民币,目前已经达到18万亿人民币。同业资产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则由2010年的8%上升至2012年的12%,其中有些股份制银行已经超过25%.这些同业业务中,隐藏着大量的高风险资产,已经成为系统性风险的潜在引爆点。
 
  经济转型期的金融风险更加复杂,特别是“影子银行”的扩张,使得潜在风险点增多。去年以来,银行业不良率也有上升趋势,以温州为例,截至2014年3月末,温州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为4.53%.对于存在风险的企业,银行一般会采取抽贷的方式隔离风险,但这种做法使得企业的债务链雪上加霜,会导致更大的风险发生。
 
  4、总结
 
  综上分析可得,中国经济总量保持增长。但受到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影响,第二产业部分领域遭遇寒冬,而第三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大宗商品及工业设备等过度供应令市场进入消耗期,上游的加工贸易环节压力重重,对于企业来说提升效率,加大产品升级尤其重要。金融及服务行业收益于产业溢出及技术创新,目前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诸如互联网金融、信托等业务的规模仍不断增长。
 
  宏观环境整体仍向好,但企业经营者仍需树立防范意识,谨防暗流涌动。房地产过度依赖银行信贷及信托等金融工具,一旦某环节出现风险,对于整个社会投资及消费将形成泄洪般冲击。企业应建立备用金制度,保证流动性,避免受到系统性风险横扫。
 
  无论经济走势何去何从,但我们看到新一届政府致力于产业升级、经济开放、反腐方面等工作,显现出新一届领导人的强国之心,我们对未来的经营环境应充满信心。我们应持积极的态度,身负使命感,用心经营我们的企业,与我们民族、国家共同进退,实现强国之梦,企业之梦。
    点击  宏观经济学论文 栏目  查看更多相关论文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