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宏观经济学论文

我国两轮通胀的表现、成因及对策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28 共5197字
论文摘要

  一、通胀的表现
  
  通胀,简单的说,就是物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涨的时期——面包、汽车、理发的价格上升;工资租金等也都上升。
  
  近年来,中国曾经经历过两次比较明显的通胀,即 2007 年整年和 2010 年 8 月到 2011 年 7 月的两个阶段。为了说明这两个时段内通货膨胀的表现,以下图一为 2005 年到 2011 年底我国CPI 的变化图:

论文摘要
  
  从上图当中可以明显看出在 2007 年左右以及在 2010 年到2011年的一段时间,我国的物价出现了两个高峰。而这两个时期正是我国近年来的两个通货膨胀期。
  
  二、通胀的成因分析
  
  对于我国的通货膨胀的成因,本文将结合数据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成本推动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这与以前的通货膨胀有所不同。我国以前的通货膨胀多数为需求拉动型的,现在,随着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我国的通货膨胀中成本推动的作用越来越大。
  
  1.原料价格的上升
  
  (1)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
  
  通货膨胀的一个主要表现是物价的上涨,而物价上涨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原料价格的上涨,原料价格上涨意味着工业制成品或者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那么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就必须通过加价的方式把增加的成本转移给消费者,那么再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就会导致市场上物价的普遍上涨。而我国是制造大国,产品制造当中的很大一部分原料都依赖进口,譬如大豆、铁矿石等。
  
  而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我国进出口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品的价格在上述的两个时间段,尤其是 2009 年末后的那个时间段里有明显的上涨,这是推动我国企业成本增加进而推动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第二次即 2010 到 2011 年的通胀,其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过次贷危机,美国经济日趋疲软,加之美联储“开动印钞机”的政策,使得美元不断贬值,而美元是主要的国际货币,这也就造成了全球贸易中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
  
  (2)石油等能源价格的上升
  
  我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能源的价格不仅直接关系到工业产品的价格,而且直接关系到日常消费品的价格。而近些年来,石油等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并且不断上升,为了说明石油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本文选取了从 2005 年到 2011 年几年间发改委对石油价格调整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只计算每次价格调整是增还是减,幅度是多少,大于零则证明石油价格上调,小于零说明下降,例如如果石油价格调整幅度的变化曲线位于 X 轴之上,则证明石油价格是上升的,而上升的幅度则由折线的高低所决定。

论文摘要
  
  图二 2005 年-2011 年我国油价调整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几年来石油价格有 3 次上调的时期,并且每次调整幅度都很大,分别是2007年,2009年5月到8月,2010 年 4 月一直到 2011 年 11 月。其中对于 2009 年 5 月到 8月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我认为之所以没有导致通胀的原因是,之前我国受到了较大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处于一定的紧缩状态,石油价格的波动还不足以引起物价的大幅上涨。
  
  通过对上述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汽柴油价格的大幅上调时期基本与我国几年来的两次通胀时期重合,所以可以说以石油价格为代表的能源价格上涨对我国的通胀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2.劳动力价格的上升
  
  本文归纳出了三点推动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原因:
  
  (1)随着社会的进步,要素价格的重估
  
  改革开放 30 年,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 70 后、60 后为代表的老一代农民工往往在吃苦耐劳的同时对工资没有较高的要求。而渐渐取而代之的 80后、90 后农民工有着较高的教育水平,对理想生活有着更美好的憧憬,而且往往是独生子女,其对工资的要求往往也比较高。
  
  人们思想意识发生变化导致的要素价格重估。
  
  (2)政策因素
  
  近些年来随着新《劳动法》的出台,国家对工人的保护力度大大加强,企业所承担的员工福利等方面的责任大大增加。
  
  而随着各地近些年来对最低工资线的调整,更是使得各地工资的普遍上涨。但是不可否认,中国长期以来以牺牲劳动力的利益换来的劳动力优势是不能持久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保护劳动者的政策的出台是大势所趋,是正确的。我们应当考虑的是如何在劳动力福利提高的情况下寻找我们新的优势。
  
  (3)人口红利的减少
  
  长期以来我国的人口优势尤其是劳动力人口的优势成为我国制造业的廉价成本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几十年后影响期的到来,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减少,适龄人口中劳动力的比重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适龄人口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这一切都使得我国人口红利的总体减少,青年劳动力总量下降,劳动力养老成本提高,导致劳动力价格的上涨。
  
  (二)流动性过剩
  
  1.货币的超发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到 2009 年底,我国 33.54 万亿元的 GDP 规模,是 1978 年 3645.2 亿元 GDP 规模的 92 倍。但同期,m2 却从 1978 年的 859.45 亿元增长到 2009 年底的 60.62万亿元,为 705 倍。
  
  而正如通货膨胀的诱因中所讲,超发的货币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的数量。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之和被称为基础货币,央行直接控制和创造基础货币,这形成了银行的原始存款,银行再由此进行贷款,继而形成货币供应总量。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再次获得存款继而再发放贷款,循环往复后社会经济中实际货币量为基础货币乘以一定的货币乘数。所以可见货币超发的影响之大,其影响为超发货币乘以货币乘数之后在社会上流通造成的影响。
  
  但是也正如上述过程所说,在货币供应总量的形成过程中,央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也不是承担全部货币超发的责任,只有央行和商业银行一起才会造成货币供应总量的超发,并且货币供应量的产生系统本身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不是央行所能完全控制的。
  
  2.热钱的流入
  
  除了货币的超发,热钱的流入也会引起流动性的过剩。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次贷危机影响全球资本流动格局,使得大量资本在国际市场上东奔西突,一会儿流向美国救市,一会儿又涌向发展中国家来淘金,这种大进大出的局面,将会加剧中国的经济金融波动。
  
  中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国际上的大额资本纷纷选择中国作为投资的场所。热钱的流入就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的数量,这和央行超发货币导致的通货膨胀机制相同,都导致了流动性的增加,流动性的增加进一步导致了通货膨胀。
  
  (三)其他因素
  
  1.政府过多的财政支出
  
  通货膨胀如果用凯恩斯的观点进行解释,就是总需求大于了总供给,在总需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财政支出。在近两次的通货膨胀中,尤其是对于 2010 年到 2011 年的通货膨胀。本文认为与过多的财政支出有密切的关系。
  
  2008 年,2009 年是世界经济危机蔓延的时期,中国也受到了经济危机较大的冲击,所以中央政府拿出了 4 万亿的救市计划,但是 4 万亿的救市计划虽然成功地使中国暂时摆脱了经济低迷的现状,但如此之多的财政支出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暴露无遗。政府支出的 4 万亿就意味着会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基础建设,可能是 8 万亿或者更多。这就造成了社会总需求的迅速增加,而虽然社会总需求增加了,但是社会总供给却不会在短时期内随着总需求的上升而上升。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就会产生通货膨胀。在 2010 年 3 月到 2011 年的时间段内,政府增长速度的加快。而且政府支出创造的需求不是全都立竿见影,也需要一个传导时期,所以 2010 年到 2011 年的通胀一直持续了很久才基本停下,这也与政府支出的渐进性有关。
  
  2.人们的预期
  
  如上所述,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通胀预期也是可以造成社会总需求短时间增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人们预期未来物价会上涨,并且涨幅超过银行利率,那么人们就有可能会把钱从银行取出去购买未来的消费品,或者去投资。大量的货币迅速进入市场,使得市场当中的流动性迅速增加,社会总需求也大于了社会总供给,物价就会上涨,涨到一定的幅度就会成为通货膨胀。而且根据有关学者研究,消费者将预期传导到定价、消费等行为上去,这个传导过程是比较迅速的,一个季度之后预期就会对经济行为产生影响,且这种较大的影响要持续一年左右。
  
  尤其是从 2010 年 1 月开始,国家实施的扩大内需的政策,鼓励家电下乡等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信心产生了影响。
  
  三、对策
  
  (一)合理引导公众预期
  
  首先应该合理引导公众对于通胀的预期,加强政策的宣传,保证银行存款的稳定和不出现疯抢商品的现象,提倡理性消费,理性看待当时的经济形势,对政府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充分地信心,如此,合理的引导公众预期。
  
  (二)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
  
  中国之前是有名的世界工厂,但是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末端,企业所获得的利润较少。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将自己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上端。这样就增加了企业的利润,减少了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可以有效的降低和抵御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带来的影响。并且这样一来,对劳动力的过分依赖将会减少,同时工人创造的价格将不再是制造业时期工人创造价值所能比的,此时工人的高工资也不会再是企业的沉重负担。
  
  (三)继续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
  
  继续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增强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增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联动机制。具体来讲有以下建议,第一,可以尝试改革利率变动机制,向市场化方向进一步改革,这样货币政策可以更加及时的反映市场需求。第二,要加强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等机构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金融机构及时有效的执行国家政策。第三,货币政策应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并做出适当的反应,由于资产价格形成机制的复杂性,这种反应也不应只是技术性的松紧调整,而更多是结构性与规则的调整。
  
  第四,应当考虑深化
  
  农村地区的金融改革,用金融的力量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农业生产。最后,还应当对信贷进行更为合理的管理,货币政策主要着眼于调控市场货币总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各部门来一个“推平头”,而必须区别不同部门和企业。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部门应予抑制,有些可能还需支持发展。
  
  因此,一方面要严格放贷的监管机制,确保不多放,另一方面对于确实符合放贷条件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在放贷上予以协助,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四)发展廉价的替代能源
  
  能源作为现代社会各行各业所必须的产品,变得越来越重要。石油等传统能源价格的飞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物价的飞涨,所以应该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发展清洁低廉的新能源。譬如可以大力发展核电、天然气、潮汐能等成本低,能效好的新能源。
  
  能源成本的降低将会使物价总水平降低。
  
  (五)允许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升值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制造业工厂,原料来自于世界各地,允许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升值,可以降低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有助于物价的下降。并且根据相关学者研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的变动对一国通胀水平的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汇率变动的影响存在迟滞效应,汇率变动对 CPI 的影响在 4 个月时达到最大。
  
  但是这个升值应该是由市场决定的,自主的合理的升值,只有这样,才能对减少我国的通货膨胀发挥作用。
  
  (六)转移相关产业,对外投资
  
  正如上文所言,我国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供给的推动,生产成本的提高导了物价的提高。其中劳动力因素是生产成本因素当中的重要一部分,对此,我国可以有效运用走出去战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在东南亚等人力资本相对较低的地区投资设厂,发挥当地的劳动力优势,有效降低产品成本。如此一来,也可以从一定意义上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
  
  四、结语
  
  总之,根据 CPI 指数可以明显看到我国在 2007 年和 2010年到 2011 年的时间段内经历了两次的通货膨胀。而探究其主要原因,最重要的两点是生产成本的提高即成本推动和我国流动性的过剩,但是同时人们的预期,政府的财政支出,还有投机炒作等因素也是助推通货膨胀的因素。面对通货膨胀,我们既要有有效的政府政策导向,法律规置,如打击投机,合理引导人们预期,允许人民币合理升值;相关经济政策,如鼓励产业转移,对外投资,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又要着眼于系统性的制度建设,如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促进金融制度化改革,着眼于长期。如此,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一剂稳定剂。
  
  参考文献:
  [1] P.A. 萨缪尔森.《经济学》上册.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 380 页.
  [2] 苏 剑.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成因及对策.《经济学动态》.2011 年第 1 期.
  [3] 张尚学.《货币银行学》.科学出版社.第二版.第 146页.
  [4]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经济研究》.2008 年第 5 期.
  [5] 张 蓓. 我国居民通货膨胀预期的性质及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金融研究》.2009 年第 9 期.
  [6] 郭田勇. 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与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完善.《金融研究》.2006 年第 10 期.
  [7] 周升业. 漫谈融资渠道多元化与金融宏观调控.《金融博览》.2011 年第 9 期.
  [8] 刘 亚 李伟平 杨宇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汇率传递视角的研究.《金融研究》.2008 年第3 期.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