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波动下产业结构问题与调整措施
来源:经贸实践 作者:唐聪玲
发布于:2018-04-11 共3149字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呈现高速化, 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经济指数及供需关系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因此客观科学的分析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出发, 论述了宏观经济波动下产业结构的相关问题, 并详细的分析了宏观经济波动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关键词:宏观经济; 产业结构; 关联性; 分析;
宏观经济波动是各个国家在不同金融体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收入水平下产生的经济现象, 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促进经济的良性化发展, 因此我国学者也对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认为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 其对经济增长、产业科学化、物价指数、劳动生产率、就业率、汇率、贸易出口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并且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具稳定性, 能够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对我国的经济结构失衡和对外贸易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 我们要对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进行系统的分析,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有效的控制宏观经济波动。本文从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出发, 论述了宏观经济波动下产业结构的相关问题, 并详细的分析了宏观经济波动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一、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
(一) 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结构是否存在正比关系
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结构应承正比关系, 通过泰尔指数、萨甘检验、动态指数分析, 得出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与产业结构调整有着必然的联系, 一部分国家先对相关产业进行了适当性调整, 以保持经济稳定的增长, 但在具体实际操作中结果的差异性较为明显, 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指数的波动性影响较大。
(二) 我国宏观济波动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指数呈现高速增长, 并且在多种因素制约和外国经济打击下还能保持经济平稳的增长, 这说明我国的市场经济策略和宏观调控政策是正确的,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张, 经济的稳定性也在逐步增强, 充分了证实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但也要注意产业结构的特点, 如果产业结构发展过于均衡宏观经济的波动往往较大, 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 产业结构均衡发展的不利因素
西方古典经济学曾指出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是客观规律, 产业结构调控影响着资源配置, 如果要使其达到平衡, 也就是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源配置达到平衡, 这是现实情况根本无法满足的, 因此也就无法保证产业结构发展的平衡。在此我们假设两者之间已经做到了相对的平衡, 社会将不再产生新投资、新技术、新创造, 这将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停滞, 并且在同步投资的前提下各产业的投资结构相同, 投资结束的时间也相同, 造成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存在必然的差异性, 引发了宏观经济的波动, 因此说产业结构调整的平衡性, 会对宏观经济的运转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宏观经济波动下产业结构的相关问题
(一) 市场环境产业结构的变化
市场经济环境下, 各产业的资源配置还不够均衡, 主要体现在平均力量和边际力量, 这就客观的指出了经济结构的不平衡, 在实际操作中产业结构的不平均会使产品的质量、比价、性能产生差异, 也就造成了同类产品产生了不同的市场价值, 这也导致企业利润的不同, 引发了市场环境的波动, 尽而造成宏观经济产生波动。
(二) 产业结构要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调整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产业结构的发展会存在不平衡的时期和状态, 这类情况是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 但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发展是否存在失衡现象难以进行判断, 并且对金融发展、进出口贸易、物价指数等内容有着严重的影响, 因此需要利用市场机制调整的策略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 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
我国经济存在产业结构发展失衡的现象, 并且在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失衡为经济发展制造了很多障碍, 限制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但在市场经济改革制度逐步完善的进程中, 一部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或转化, 但还是存在一些产业结构的新问题, 笔者通过自身工作经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认为主要因素来源于我国政府在经济改革初期参与了利益的分配, 并不是单一的进行监督与管理。改革开放后我国各产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 产业结构的失衡比例较大, 各产业之间的利润与社会价值不同, 存在政策主导、参与利益划分、调整策略不到位等现象, 造成产能过剩、技术革新缓慢、非市场经济调节过度, 阻碍了宏观经济的良性化发展。
三、宏观经济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一) 引导产业良性化发展
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产业的构成与自身的发展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 我国政府要从政策上、调控上、制度上给予产业相应的支持, 引导产业向着科学、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以此来减少产业结构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同时避免体制改革与结构调整带来了经济指数波动。笔者认为产业结构的良性化发展应从着眼于两个方面:首先, 要依据产业自身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要从政策、法规、产业价值、产业升级条件、市场环境、发展前景等内容入手, 强化主动干预与正确引导;其次, 加强对波动性较大产业的监管力度, 对需要打破限制的产业应逐步放开限制, 利用社会资源的流动性增强产业变革, 同时促进产业之间的资源互利与共享, 保证产业发展能够得到快速提升。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产业的周期性化变, 要针对不同产业的不同特点进行调控, 确保我国主体经济运行的稳定。在经济周期呈上升趋势时要注意防微杜渐, 对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要大力扶持, 对产能过剩或淘汰型产业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同时也要避免“粗放式”和“一刀切”, 要客观理性的引导产业走出发展瓶颈, 减少新兴产业增长造成经济运行的大波动。
(二) 产业结构的理性化调整
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关系到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 因我国经济还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不同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影响因素居多, 所以一些产业结构问题不可避免的影响到经济的稳定运行, 所以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1、以农业为基础。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 在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因此要加强农业结构的调整, 要从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整, 加大农业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确保农业产业科学化发展。同时, 要确保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效益化、品牌化, 要协调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2、发展新兴产业。
第二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产业, 因此要优化和升极第二产业结构, 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首先要转变第二产业的发展结构, 要把以往粗放式的资源消耗产业转为绿色、精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其次, 加强信息化技术的服务范围, 突出信息技术的利用, 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再次, 把节能产业、环保产业、能源车辆产业、生物产业等新能源产业作为我国第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 促进第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快第三产业的增长。
第三产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缓冲器, 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扶持作用, 因此要加快第三产业经济的增长速度, 尤其是服务业的经济增长要保持稳步增长, 这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过度有着直接的引导性作用。
(三) 扩大国内需求
从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态势来看, 拉动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主要集中在消费、投资、出口三个方面, 扩大内需是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必要手段, 因此我国应扩大国内需求, 升级国内的消费水平, 为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后盾。同时, 要协调金融市场环境, 通过相关政策的出台, 拉动国内消费的体量, 如:减少税收、降息、调节分配制度等, 尽而促进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詹浩勇.产业结构变迁与就业互动:一个基本分析框架[J].商业研究, 2010 (7) .
[2]王立平, 王健.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分析——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0 (7) .
[3]段志民, 张洋.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基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实证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1 (2) .
原文出处:唐聪玲.论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J].经贸实践,2018(03):179+181.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