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就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同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环境以及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养殖; 生态环境; 破坏; 防治;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养殖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分散式养殖。规模化养殖虽然可以有效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常常对环境造成破坏。
1 、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1 、水体污染
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以及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粪污直接排放到河流以及湖泊等水体当中,直接用于林地、农用地或者集中堆放于收集池中,在降雨或者地下水作用下,畜禽粪污中的有机质、病原微生物以及重金属就会通过水循环而进入到湖泊水流当中,或者渗入到地下水系统当中,导致自然水体逐渐丧失自净能力,最终导致水质发生恶化[1]。另外,排泄物中通常含有大量的养分,这些养分会加速水体中微生物以及藻类的生长,快速消耗水体中的养分,导致水生生物大面积死亡,水体出现恶性变质,进而丧失饮用功能,甚至无法用于生活使用。
1.2 、土壤污染
养殖粪污中营养物质以及有机物含量较高,将其用于种植肥料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质量,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规模化养殖与小型散养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往往会排出大量粪便以及高浓度的污水,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处理而直接排放到土壤当中,常常会影响土壤的透气以及透水性能,导致土壤出现板结以及盐化现象,进而严重降低土壤质量。
1.3、 大气污染
畜禽粪尿、饲料以及皮毛中常常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这些物质通过厌氧分解会产生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恶臭味,从而污染大气环境,促进动物疫病的传播,这一现象尤其高发于炎热的夏季[2,2]。另外,规模化养殖中还会排放出大量的甲烷气体,进而产生温室效应。
2、 防治措施
2.1、 科学规划
首先,相关主管部门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养殖场,明确规定养殖场与人居环境的距离,同时对畜牧养殖场的密度进行合理控制,保证单位面积内养殖场的数量以及相互之间的距离。其次,养殖场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逐渐取缔简易并且脏乱的养殖场,使养殖场的环境得到保证,进而实现环保的目的。
2.2、 提高养殖户环保意识
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全方位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使养殖户具备更高的生态保护意识,积极引导养殖户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对养殖环境的保护,进而减少规模化养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2.3、科学管理
首先,相关主管部门要帮助养殖户规划好养殖场的建设工作,使其完善科学治理措施,提出有效的粪尿排放、堆放、运输以及处理等解决措施。其次,政府部门还需为养殖场建设提供资金帮助,为管理设备以及废弃物处理设备提供贴息贷款以及补助等,使养殖户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此外,政府部门还需对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宣传以及监督,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检查,为不合格以及不完善问题提供解决措施,同时责令养殖户进行整改,如果养殖户屡教不改,应当对其采取相应处置[3]。另外,还可以建立标准化的畜牧养殖场,同时邀请养殖户进行参观以及考察,做好指导工作,使其严格按照标准做好畜牧养殖工作。
2.4、 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
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常常采用化学药物对动物疫病进行治疗,要想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量,就必须做好各种疫病的预防工作。首先,要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使养殖场始终处于通风、干燥以及整洁的环境当中,对养殖场进行定期消毒,从而降低动物患病概率。其次,坚持科学喂养,结合动物在不同时期不同的营养需求对其饲料进行科学配比,同时做好合理喂养工作,保证食物以及水源的清洁卫生,以防病从口入。
2.5 、加强粪便处理以及利用
首先,在一定范围内堆积动物残渣以及排泄物,以防因过度堆积而导致环境污染的发生。其次,对废弃物做好处理以及再利用工作,将其制成有机肥料施入到田地当中,或者将沼气池建立于养殖场周边,采用动物粪便制作沼气,或者采用沼液养鱼或者肥田,通过粪便的再利用,在改善规模化养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帮助养殖户增加多元化收入。
综上所述,要想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规模化养殖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强重视,提高养殖户的生态意识,做好养殖场规划工作,充分发挥监管单位职能,使规模化养殖具备更高的环保以及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崔艳辉.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7):59
[2]王淑玲,盖叶顶,矣国.浅析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 2019,(13):66.
[2]刘营.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探析[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