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睾丸良性肿块的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在2016年5月~2018年11月期间,选择在本院影像科检查患有睾丸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病史,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24例经过病理证实的睾丸良性肿块患者的影像学资料,24例睾丸良性肿块患者中,9例进行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7例患者进行MRI平扫,8例患者进行MRI平扫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并选取26例睾丸及附睾恶性肿瘤影像学资料做对比研究,观察睾丸及附睾恶性肿块的分布、大小、边界、内部特征、强化特点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果: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对比研究发现,睾丸良性肿块CT上表现形态更规则,内部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也较均匀;而恶性肿瘤多见分叶,内部密度及强化均表现不均匀;MRI扫描显示肿块无强化则示良性病变;如果肿块显示以T2WI低信号为主,或者病灶呈现混杂信号并伴有不均匀强化,则提示恶性可能性大。经过病理证实,24例睾丸良性肿块患者,8例患者为良性睾丸间质细胞瘤,6例患者为良性畸胎瘤,4例患者为非特异性炎症肿块,2例患者为结核性肿块,4例患者为单纯囊肿。睾丸良性肿块CT诊断的定性准确率为66.6%, MRI为73.3%。结论:睾丸良性肿块病变CT与MRI征象均具有特征性,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睾丸良性肿块可以明确诊断,而动态增强扫描,有利于睾丸良性肿块的鉴别诊断,对鉴别其良、恶性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睾丸肿块;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睾丸良性肿块病变临床上并不少,常见的有炎症病变、畸胎瘤、结核性肿块及先天性病变等[1]。然而睾丸良性肿块与恶性肿瘤性病变在临床影像学检查中有重叠,容易造成误诊。CT与MRI检查能够清楚显示睾丸的形态、大小、密度等情况,还可以对盆腔、腹股沟区及精索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2]。本实验究选取在本院放射科检查患有睾丸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其CT与MRI影像学特征,为睾丸良性肿块的诊断价值,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在2016年5月~2018年11月期间,选择在本院影像科检查经过病理证实的睾丸良性肿块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影像学资料。患者年龄为3岁~75岁,平均为(42.5±5.6)岁,病程为1个月~6年,平均(3.1±0.8)年;症状表现为单侧睾丸肿大,可触及肿块,触痛不明显,肿块无增大或者进行性增大,红肿疼痛不明显;选取26例睾丸及附睾恶性肿瘤影像学资料做对比研究。分别从囊变、出血、坏死、强化、钙化及平扫密度均匀情况等多方面对比研究。
1.2、CT扫描方法
采用Toshiba Aqccilion64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常规扫描,需要行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增强后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检查,对比剂选用碘海醇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70323),浓度350mgI/ml,注药流率选择3~4ml/s, 9例患者进行盆腔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髂棘水平至外阴部,包括阴囊全部层间距及层厚均设定为5mm, FOV512×512,并进行矢状位、冠状位重建。儿童盆腔扫描参照相关扫描参数标准执行。在检查过程中,采用铅衣、铅帽遮挡非检查部位,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1.3、MRI检查
采用GE提供的1.5TMR机,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绷带将患者睾丸固定,扫描范围为盆腔,包括全部阴囊。6例患者进行MRI平扫,9例患者进行MRI平扫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参数设定:T1WI加增强,选择自旋回波序列(TSE) :TR为372~497mg, TE为7ms;T2WI同样采用自旋回波序列(TSE),扫描参数设定为TR为1700~3700ms, TE为80~90ms;T2WI脂肪抑制扫描选择SPAIR序列,扫描参数设定:TR为2500ms, TE为80ms;其余相关参数设定:矩阵为512×512,视野为400mm,层厚为4~5mm,层距为1mm。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钆双胺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2ml/kg,静脉注射药物后,进行动态扫描。
1.4、观察指标
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和高年资医师组成,先在不知病理结果情况下阅片,达成一致性意见,然后结合病理复核阅片。主要观察指标: (1) CT:观察睾丸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是否存在钙化、囊变,肿块内部的密度分布情况,内部是否存在纤维间隔强化,有无供血血管增粗,实质性部分及边缘强化情况等; (2) MRI:观察睾丸肿块位置、形态、大小、信号强度、是否存在囊变、纤维间质强化,病灶周围侵犯转移情况,MR强化方式及T2WI低信号包膜等。根据睾丸肿块CT、MRI影像学检查结果,参照病理手术结果,对病变进行定性诊断,并评价病灶对周围的浸润情况。
2、结果
2.1、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
24例睾丸良性肿块患者中检测出24个病灶,其中实性肿块5个,囊性肿块12个,囊实性肿块7个。4例睾丸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误诊为肿瘤,CT检查不能进行组织分类,仅能检出肿瘤。术后病理分类:24例睾丸良性肿块患者,8例患者为良性睾丸间质细胞瘤,6例患者为良性畸胎瘤,4例患者为非特异性炎症肿块,2例患者为结核性肿块,4例患者为单纯囊肿。通过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比,睾丸良性肿块CT诊断的准确率为66.6%,睾丸良性肿块MRI诊断的准确率为73.3%,见表1。
表1 睾丸良性肿块CT和MRI检测准确率
2.2、影像学表现
24例睾丸良性肿块患者中9例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15例进行MRI检查。左侧发病者有6个,右侧发病者有18个;肿块边界清楚者有19个,边界不清者有5个;肿块直径大小<20mm者占14个;有5例肿块呈分叶状;所有患者未发现淋巴结转移。
(1) CT影像表现:良性肿块出现密度不均匀5例,强化不均匀6例,出现钙化8例; (2) MRI影像表现:在T1WI影像上,10例患者出现内部混杂信号,5例患者内部信号均匀;在T2WI影像上,12例患者肿块内部呈现混杂信号,3例患者肿块内部信号均匀;8例患者呈现长T1、长T2囊变坏死;增强后7例患者肿块呈现不均匀强化。
2.3、睾丸及附睾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与26例睾丸及附睾恶性肿瘤影像学资料做对比研究,26例睾丸及附睾恶性肿瘤患者共检测出28个病灶,左侧睾丸13个,右侧睾丸14个,附睾1个;病灶边界清者13例,边界不清者15例;恶性肿块直径>50mm者有17个,占60.7%(17/28) ;28个恶性肿块均为实性;16个肿块出现周围侵犯,并且伴有淋巴结转移。睾丸及附睾恶性肿瘤与睾丸良性肿块的影像学特征比较,见表2。
3、讨论
睾丸良性肿块影像学表现为形态更规则,肿块直径较小,肿块内部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强化更均匀,以囊性肿块多见,无周围组织侵犯及远处转移,肿块内出血坏死,强化率较小,精索血管强化征较少见,未发现患侧供血动脉增粗现象[3];而睾丸恶性肿瘤形态多见分叶,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匀,实性部分强化也不均匀[4]。出现精索血管强化征,患侧供血动脉增粗。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睾丸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钙化及密度情况。MRI检查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对比度和高分辨率,能够区分肿块的组织成分,如出血、坏死、囊变等[5]。MRI显示睾丸肿块内出血、坏死及强化程度较少时,则其恶性程度相当较低。肿瘤内部的强化表现是鉴别肿瘤性质的最有价值的依据。MRI与CT检查形成对照及互补,为睾丸肿块的诊断提供依据。
表2 睾丸及附睾恶性肿瘤与睾丸良性肿块的影像学特征比较
良性畸胎瘤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肿块CT平扫可见脂肪、钙化成分[6];表皮样囊肿CT扫描可见边界清晰囊性肿块,增强扫描无强化,在MRI上表现为“洋葱皮”、“靶征”改变,多为良性病变[7];睾丸结核CT影像上表现为附睾增大并出现钙化,钙化部分位于边缘的囊状物上,在MRI上呈现液性信号。睾丸囊性肿瘤不易鉴别,尤其对于畸胎瘤,如果囊肿信号出现不均匀,并且发现内部存在实性成分,多考虑恶性病变的可能[8]。此时需要与睾丸单纯囊肿区分开,睾丸单纯性囊肿MRI扫描显示肿块内部信号较单一, 均匀而畸胎瘤扫描显示内部信号杂乱,不均匀。良性睾丸间质细胞瘤表现为边界较清的实性结节,肿块直径多小于50mm,肿块周边无侵犯及转移,而恶性肿块多为肿块直径大于50mm,呈侵润性,并且伴随有坏死、出血及转移征象[9]。本试验研究选取的同期对照患者26例睾丸及附睾恶性肿瘤CT、MRI影像学表现均出现上述特征。睾丸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与睾丸恶性肿块较难鉴别,需要结合患者的相关病史,睾丸慢性炎症发病早期表现为阴囊肿大,皮温升高,肿块质硬,压痛明显,而睾丸精原细胞瘤表现为肿块进行性增大,无明显红肿热痛表现[10]。
综上所述,CT和MRI在睾丸良性肿块诊断中各具优势,影像学上表现一定的特征,对鉴别肿块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二者相互结合作出诊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睾丸切除,此外影像学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发挥CT和MRI的最大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强, 王良, 李亮,等.睾丸副睾肿块的CT和MRI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 25 (11) :1995-2007.
[2]王敏, 刘昆.针吸细胞块在睾丸精原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5 (18) :44-46.
[3]闫跃强, 陈涛, 张谦, 等.小儿特殊生长方式睾丸横纹肌肉瘤一例诊疗分析及文献复习[J].中国实用医刊, 2017, 44 (21) :124-126.
[4]王华礼, 王永超, 郭静, 等.睾丸肿瘤42例临床分析[J].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7, 31 (6) :42-44, 56.
[5]贺慧颖, 饶秋, 赵明, 等.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标志物选择专家共识[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8, 34 (3) :237-243.
[6]陈海清, 李洋, 陈宝瑞.CT与磁共振成像对睾丸肿瘤诊断价值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 (14) :1699-1702.
[7]莫本成, 张自力, 刘振华, 等.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研究[J].中国性科学, 2016, 25 (11) :16-18.
[8]汤壮, 魏强.睾丸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 2015, 26 (2) :98-100.
[9]肖康华, 王晓寒, 谭磊, 等.35例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病例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 2018, 45 (12) :620-622.
[10]贾承晔, 张晓琴, 杨署, 等.睾丸实性肿块的CT和MRI表现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 33 (6) :92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