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化学论文 > 化工论文

改善和提高汽驱的生产效果的技术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8-25 共2417字
论文摘要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油藏杜229块已探明地质储量2 061×104t,含油面积仅为2.5 km2。1997年投入工业化开发,截至2006年该区块的采出程度便已达到20.2%,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86.4%,综合含水高达87%,各项关键指标均已均达到油田二次开发标准。在此宏观背景下,特种油开发公司创新提出超稠油蒸汽驱开发理念,并于2007年开始具体实施,最先在区块中东部开展4个井组的蒸汽驱先导试验,2009年再扩大实施3个井组,2013年继续扩大5个井组,汽驱整体规模已发展至13个,年产量已达12.7万t,占到全区产量的25%,蒸汽驱的成功应用对于延长老区开发生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开发方式转换规模的不断扩大, 新的开发矛盾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笼统注汽的方式下,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以及高轮吞吐所导致的油层纵向、平面不均问题进一步加剧,高温汽窜现象已呈现出无规律的发展态势, 给汽驱调控增加了极大的难度,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因此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汽驱的生产效果,配合常规机械调控手段(分层注汽等),研发出适合超稠油蒸汽驱调控的化学药剂体系并收到了良好的改善效果。

  1、 改善动用程度技术研究

  1.1 蒸汽驱聚碱调驱技术

  1.1.1 药剂构成与筛选

  该药剂主要由碱性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组成并复配氮气。这其中如何确定表面活性剂尤为重要,在室内评价过程中主要依据表面张力和驱油效率两个指标来确定药剂选型,通过降粘率对比、驱油效果对比等室内试验最终确定主剂为碱性表活剂。

  1.1.2 作用机理

  ①高温气体驱油剂释放出CO2气体,与碱性表活剂可形成大量的稳定泡沫,对地层具有一定的暂堵作用。

  ②CO2+碱+表面活性剂形成很好的驱油体系,并在注汽前形成混相带,推移驱替前进,增加有效驱替,提高驱替效率。

  ③氮气利于提高地层压力,补充地层能量,并形成稳定的氮气泡沫,平面上起到改变蒸汽流动方向的作用。

  1.2 蒸汽耐耐高温多组分调剖技术

  1.2.1 药剂构成与筛选

  蒸汽驱井下温度通常在120~140 ℃,因此调剖剂应具备较高的耐温性和较好的封堵性能,同时能在一定条件下可逐渐水化,并充分发挥水化产物优良的表面活性,在油井重新开井后起到显著的助排和降粘作用。通过基础凝胶体系研制、固相颗粒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筛选、药剂复配试验及性能评价等实验评价,最终确定药剂的主要组成是:

  部分水解HPAM、热稳定剂、酚醛树脂、2%AC发泡剂、木素纤维及表活剂。

  1.2.2 主要作用机理

  ①聚合物溶液在地层条件下形成凝胶,固相颗粒均匀分散在凝胶体系统,增加体系强度,封堵高渗层。

  ②表面活性剂与凝胶体系混合,形成稳定的气体泡沫凝胶,增加封堵半径,实现大剂量调剖效果。

  ③表面活性剂可有效剥离岩石表面油膜,改变岩石润湿性,降低原油回流阻力。

  2、 现场试验

  2.1 试验井组基本情况

  杜32-50-K34井组位于杜229块蒸汽驱先导试验区的中下部,自2009年转驱以来受效程度一直偏弱,井组的各项开发指标均低于当时的蒸汽驱的平均水平。

  ①平面受效程度弱。该井组周边8口生产井有5口井处于高含水区域,造成井组整体含水比周边高5.8%,井组温度则比周边汽驱井组低3 觷。

  ②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导致纵向上动用不均,高渗层(兴Ⅳ组)动用程度高,低渗层(兴Ⅴ组)动用程度低。

  2.2 蒸汽驱聚碱调驱技术试验效果分析

  ①注汽压力。措施后,整体注汽压力较措施前小幅上升0.4 MPa,表明化学调驱在改善平面动用不均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②氮气监测。同时对该井组内生产井中的套管气的氮气含量进行跟踪监测,检验结果表明,生产井的套管气中的氮气含量都比较高,说明周边生产井均已受效,受效率为100%。

  ③生产规律。分析发现聚碱调驱技术的见效过程成规律性,既中心井优先受效,例如杜32-51-35生产井为中心井,实施后第10 d就见到效果,周期内平均日增0.8 t,实施后300 d增油240 t。随着平面调驱范围的逐渐扩大,边井和角井陆续受效,这个规律将为今后蒸汽驱规模应用化学调驱技术提供必要的认识参考。

  ④井组效果。自2010年12月22日开始实施后,杜32-50-K34井组呈良好的上产态势,截至2011年10月25日效果结束,井组平均日增液60 t,日增油9 t,含水下降近3%,累增油已达2 100t。

  2.3 高温多组分调剖技术试验效果分析

  ①注汽油压。措施后注汽压力上升0.9 MPa,说明纵向调剖起到较好效果。

  ②吸汽剖面。吸汽剖面明显改善,22小层吸汽能力增加,新启动了23和24小层,兴Ⅴ组油层动用情况明显得到改善。

  ③生产规律。措虽然受停注影响,但是总体生产曲线呈“先抑上扬”的“V”字态势,这是由于注入地层的高温三相调驱剂优先进入地下高渗层后,造成原油井生产主力层位被暂时封堵,后续蒸汽被强制导入低渗层,使低渗层位得到优先动用,低渗层供液能力较差进而造成生产初期产液量下降的趋势,但是随着注汽时间的延长,原主力层位的凝胶体系会逐渐水化,主力油层重新恢复供液能力,油井产能重新上升。

  ④含水变化。井组内周边4口生产井(杜32-51-35/50-36C/48-34/49-35)呈现出典型的调剖规律,平均单井日增液8 t,平均含水下降1.8%,4口生产井纵向程度上的改善,对井组整体生产效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结 语

  ①蒸汽驱聚碱调驱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汽驱井组平面动用程度,并且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②蒸汽耐高温多组分调剖剂能够改善汽驱井组内油层的纵向动用程度,对于多轮吞吐亏空大的老井区, 应通过适当加大固相颗粒的浓度来达到更好的封堵效果。

  ③综合考虑上述两种技术的优点,下一步将研发全新复配配方,综合改善汽驱井组的整体动用程度。

  ④通过化学药剂与机械工艺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蒸汽驱区块的动用程度。

  参考文献:
  [1] 康万利,董喜贵.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李英,赵国庆,张鹏,等.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及泡沫稳定机理[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
  [3] 张红霞.辽河油田蒸汽驱配套技术及下步攻关方向[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22).
  [4] 陈韶生.2010年度辽河油田分公司优秀科技成果汇编[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