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推荐一些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来探讨一下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中遇到的问题及措施。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第一篇:人民币跨境使用现状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议
作者:王靖萱 王大贤
作者单位:悉尼大学 外汇局山西分局
摘要:近年来,人民币跨境使用覆盖的领域不断扩展,参与主体更加多元,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投融资、外汇储备、计价以及清算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使用均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本文以跨境人民币主要应用场景为例,分析了当前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特点及制约因素,并对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币国际化;应用场景;
自2009年起,我国开始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经过10余年的发展,人民币跨境使用国别不断增加,覆盖领域有序拓展,参与主体愈加多元。从总体上看,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以及清算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使用均已取得较好成效。下文将分析当前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特点及制约因素,并对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出相关建议。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
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量已达6.8万亿元,对外直接投资的人民币结算量达到3.8万亿元,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4.8万亿元、2万亿元、1.1万亿元、2.8万亿元。2020年四季度,中国银行发布的跨境人民币指数(CRI)为317,达到近5年来的最高点。人民币跨境使用活跃度明显增强,保持积极向好态势。
人民币在货物贸易项下的结算量明显提高。为有效规避云谲波诡的国际经贸形势、金融形势带来的汇率风险,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选择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推动人民币结算水平进一步提高。2020年一至四季度,人民币在货物贸易项下的使用规模分别增长10.8%、6.4%、14.2%和18.9%.中国与东盟的人民币跨境结算量占中国全部人民币跨境结算量的比重从2019年的9%升至2020年的13%.
人民币跨境使用活跃度进一步提升。2020年,我国新设北京、湖南、安徽3个自贸区,全国自贸区和自贸港已达到21个,跨境资金流动更加便利。粤港澳大湾区启动"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大湾区居民可跨境投资本区域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水平。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高地,其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全国的比重已超过50%,人民币成为在沪外资企业首选的结算币种。深圳作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其人民币跨境业务也获得长足发展,人民币跨境结算量已占深圳国际贸易结算量的40%以上。2021年以来,国外部分地区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由于我国疫情防控举措得当,经济持续恢复增长,进出口贸易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步升值态势,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国债、金融债和股票等金融资产的趋势明显。这些因素有助于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我国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主要应用场景
我国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主要渠道为一般贸易、服务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从人民币跨境交易和流通模式来看,主要分为五类。一是进出口企业在与其关联公司、贸易伙伴之间的进出口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二是主营境外承包工程的企业将政策性银行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放的人民币贷款通过承包工程收入的形式实现回流。三是在跨国公司和商业银行的境内外分支机构的共同推动下,资本项下的直接投资和跨境融资逐渐成为跨境人民币流出和回流的新渠道。四是跨境电商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五是外商使用人民币在华进行直接投资。
(一)应用场景一:境内外关联公司之间的贸易结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主要是企业基于离岸(主要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市场与在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之差,将企业应收的外币货款通过其境外公司结转为人民币后,再汇入境内所致。以山西省某国有大型制造企业为例,其国际贸易业务与国际结算均由香港合作公司负责,跨境结算的币种也由香港合作公司根据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汇率情况进行选择。若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汇差有利可图,则香港合作公司可能将收到的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后再汇入境内。在这种贸易结算方式中,实际贸易双方仍以外币计价,人民币收款只在企业有境内外汇兑收益的情况下发生,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交易。
(二)应用场景二:人民币跨境投融资
目前,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跨境收支渠道主要集中在直接投资和跨境融资两方面。境外直接投资成为资本项下人民币输出的新渠道,而外商直接投资是人民币回流较为稳定的渠道。由于目前人民币在境外的用途仍然有限,大量通过贸易结算等途径流向境外的人民币需要最终通过直接或间接投资的形式回流至国内,以取得相应的投资收益。
此类跨境投融资活动往往离不开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境内外商业银行抓住离岸与在岸市场之间的汇差,内外联动,创新推出一系列方便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产品和服务。如在香港等人民币离岸中心,离岸人民币贷款业务主要因中资企业跨境融资而发生。当前,全口径跨境融资项下的人民币跨境直接贷款业务多由国内银行的境外分行提供资金,境内外分行通过融资性保函、银团等模式开展业务合作,占用境内企业的全口径额度来完成融资业务。在这种业务模式下,人民币在境外的沉淀规模、境外分行自身的人民币存量等因素将对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规模产生影响。
(三)应用场景三: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闭环贷款
为了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利合作,我国通过政策性银行向项目国提供具有优惠性质的资金。援外优惠贷款利率低、期限长,具有政府援助性质,含有赠予成分,可以要求贷款项目所对应的商务合同以人民币计价。具体放贷形式是境外项目国的政府机构在境内开立贷款账户,由我国政策性银行为境外项目国的政府机构发放人民币贷款,后期政策性银行直接将款项以承包工程收入的形式支付给境内企业。
闭环放贷策略可以把海外贷款的违约风险降至最小。对于高风险债务人,政策性银行无需将资金汇至由境外项目国政府控制的账户上,仅需直接支付给承建海外工程建设项目的中国承包商。但从实质上看,人民币贷款始终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之内流通,仅在国际收支申报数据中体现为居民与非居民的跨境交易。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一)境内企业缺乏结算币种主导权,境外企业对人民币的接受度有限
我国的出口企业大多仍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以加工装配企业为主,最终产品主要销售至美国、欧洲、东南亚、拉美等地区,而产业链上的企业更愿意使用最终销售地的货币进行计价。在我国境内加工企业的境外客户中,不乏苹果公司等国际大企业,境内加工企业处于价值链的末端,其议价能力较境外客户弱,往往缺乏结算币种选择的主动权。对境外企业来说,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主要挑战还包括贸易摩擦、利率和汇率波动等风险。此外,新增一种结算货币需要增加相应的管理成本。例如,人民币的清算、结算程序以及交易、保值产品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使用人民币后,境外企业需要对人民币的相关政策和产品进行密切跟踪,这增加了境外企业接受人民币的操作难度。
(二)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针对性、适配性和丰富程度有待提高
当前人民币跨境使用主要体现在跨境贸易结算功能方面。主流的贸易结算货币至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该货币的每日外汇交易量足够大,并且其外汇市场应有足够的深度;二是应该建有对冲该种货币汇率风险的渠道,进出口商一方面可以自由借入或贷出这种货币以进行资产负债表调整,另一方面也可使用汇率远期、期货、期权、利率掉期等衍生工具进行货币敞口的风险对冲。
现阶段,我国与亚洲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虽然人民币对日元、新加坡元、卢布、林吉特、泰铢等亚洲周边国家货币的汇率已经可以直接挂牌交易,但从总体上看,币种的覆盖范围和报价质量仍有提升空间,不少国家仍缺少人民币与当地货币的直接交易,或缺少做市商提供流动性。与此同时,人民币与相关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避险工具较少,外汇市场规模较小,活跃度也有所欠缺,套期保值成本较高,相关企业面临汇率风险。从期限结构来看,短期限产品流动性不高,长期限的产品种类匮乏。而国际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往往有中长期的避险需求,缺乏中长期避险工具将直接影响企业选择人民币作为投融资币种。
(三)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清算网络和宏观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CIPS)实现了境内外金融机构跨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的资金清算和结算,但当前CIPS的参与主体和覆盖区域仍以发达国家市场为主,集中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较早、业务较为成熟的区域。截至2020年末,CIPS共有直接参与者42家,间接参与者1050家。在间接参与者中,亚洲有806家(其中境内有463家),欧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分别有143家、39家、26家、19家和17家,覆盖全球99个国家和地区。
二是在实践中人民币更多地作为跨境结算货币而非国际计价货币,这使得人民币国际化更多地呈现为境内主体和具有中资背景的境外主体之间的双边使用,而不是有第三方参与的多边使用。在此种模式下,当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之间存在足够大的利率和汇率差异时,人民币跨境业务更容易被套利动机所主导,而缺少具有贸易背景的使用需求。
政策建议
一般来说,货币国际化可从"内循环""内外循环""外循环"三个层面来理解。人民币的境内流通为"内循环",非居民之间的人民币交易为"外循环",而人民币跨境交易结算实现了人民币的"内外循环".经验表明,币值的稳定性、货币的可兑换性以及货币交易网络的广泛性等,都是非居民接受和持有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的重要影响因素。畅通人民币内外循环、保持币值稳定、提升人民币的可兑换性和交易网络的广泛性,有利于增强非居民主体接受和持有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的意愿。
(一)以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构筑人民币对外输出的稳定渠道
一是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和投融资往来,增加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历史数据显示,人民币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接受度领先于全球其他地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个国际贸易领域内的"人民币流通区"(主要由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构成),人民币在这个区域内作为参考货币的重要性已经不亚于美元与欧元。因此,推动我国与相关国家跨境贸易规模持续增长,将有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和对外输出水平,并由此切实有效提升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集聚效应、热点效应、替代效应。
二是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发性融资和直接投资中,建立人民币输出的稳定渠道。2015年以来,我国出现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大于外商对华投资规模的逆差态势,而"一带一路"沿线是这一逆差形成的主要地区。从国际投资发展周期的角度看,随着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直接投资格局将由"吸引外资流入"转变为"对外投资超过利用外资",并形成稳定的逆差。因此,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投资中提高人民币计价与结算的比例,将为人民币对外输出提供稳定的渠道。
(二)顺应跨境资本对人民币资产的增持趋势,提高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意愿
一是稳步推进境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畅通非居民参与投资境内人民币资产的渠道。加快拓展我国境内外资本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地域。在总结"债券通""沪港通""深港通"等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将类似制度合理扩展至全球其他主要市场,如条件成熟时逐步建立"沪伦通""沪新通"等,适时扩大现有机制下的投资品种范围。在双向互通机制现有额度管理的框架下,保持对跨境资本流动一定的控制能力,并逐步放宽额度限制,直至额度取消。
二是丰富离岸市场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品种,增强在岸和离岸市场的联动性,提供多元化的离岸人民币资产保值增值渠道。一方面,可不断丰富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主体和产品,在汇率预期相对稳定时期,鼓励信用评级较高的各类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到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扩充离岸市场人民币投资产品池。另一方面,还可创新推出与人民币债券指数挂钩的产品,丰富离岸人民币衍生产品,满足持有人民币的非居民资产配置、外汇对冲、风险管理等需求,进一步拓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三)以原油等大宗商品为突破点,增强人民币作为国际计价货币的功能
增强人民币作为国际计价货币的功能可从根本上缓释跨境贸易、投资的汇率波动风险。未来,可充分发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天然气进口国的市场优势,强化人民币作为铁矿石、铜、原油、农产品、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计价货币的功能,提升我国对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的定价权,并促进我国在海外形成较大规模铁矿石人民币、石油人民币、天然气人民币的沉淀和流通。
(四)完善跨境金融基础设施,提升我国跨境人民币流通、交易和使用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一是鼓励境内金融机构走出去设立分支机构。未来,可鼓励中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境内金融机构在境外更多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稳步拓展境外服务网络,助力人民币在境外形成高效流动的辐射体系。
二是加强CIPS的功能建设、完善、运用和推广。未来,可通过优化CIPS的结算模式、增加业务品种、延长清算运营时间等方式,进一步拓展CIPS在全球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为提升人民币跨境结算、流通、投资、储备规模等提供有效的支持。
文献来源:王靖萱,王大贤.人民币跨境使用现状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议[J].债券,2021(06):45-48.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第二篇:经济绿色化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分析
作者:易晓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
摘要:随着经济绿色化发展理念逐渐成为后疫情时代刺激经济复苏的全球共识,绿色金融不仅是实现经济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抓手,还进一步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虽然绿色金融没有直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但是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打开了新的路径,绿色金融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增长转型,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奠定了更加稳定的经济基础。发展绿色金融工具和量化的绿色投资形象,能够提升投资者对人民币的信任度,从而使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路径更加稳定。
关键词:经济绿色化;人民币国际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 ESG指数;
Abstract:As the concept of economic green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global consensus for stimulating economic recovery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green financ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realizing economic green development, but also further promote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enminbi. Although green finance has not directly promote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it has opened up a new path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Green finance has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y to high-quality growth and laid a more stable economic foundation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ial tools and a quantitative green investment image can increase investors' trust in the renminbi, thereby making the path for the renminbi's internationalization more stable.
Keyword:green economy;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green credit; green bonds; ESG index;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深入,再叠加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下行,中国经济结构亟需调整。原先高速增长的经济模式忽略了环境保护,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目前国外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国经济需要向高质量增长阶段发展。绿色金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新兴清洁产业提供资金支持。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不同,绿色金融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以绿色金融作为切入点,能够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增长结构转型。2020年6月,世界贸易组织更新全球贸易预测报告,该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第一季度商品贸易额同比下降3.8%,预测第二季度贸易额下降18.5%,对于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也下调至4.9%.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强烈冲击,各国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恢复的过程中也更加重视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使得家庭、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继而造成银行坏账率的上升,银行信贷规模收缩,引发经济下行。
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企业向绿色化企业进行转型,转型导致资产价格的重新评估,会造成投资者的财务损失,甚至会造成企业破产,引发经济下行。
虽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全球经济萎缩,但也推动了全球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使得经济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各国在恢复经济的过程中,开始考虑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并将其纳入宏观审慎体系,经济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全球共识。在恢复经济的后疫情时代,绿色金融作为推动全球经济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中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机遇。
1 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分析
1.1 跨境人民币结算
当一国货币能够在国际上自由流动和使用,该国所发行的主权货币就称为国际货币。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作为充当价值储藏、记账单位以及交易媒介的商品存在。国际货币作为货币的货币,同样具有这些货币的职能。从货币职能的角度衡量一国货币国际化,要求货币首先要成为结算货币。一国货币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作为结算货币是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只有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储备职能时,才是实现了一国货币国际化。跨境人民币结算以人民币作为结算工具,降低了因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减少境内外企业的成本,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以人民币作为结算工具。跨境人民币结算实现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结算职能,也增加了国外央行国际储备中人民币的占比,推动了其储备货币功能的实现。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9年,中国人民币跨境结算收付总额达到了19.67万亿元,人民币结算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金额比重的38.1%.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使得其他国家外汇储备的人民币份额提升,实现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价值储藏功能。跨境人民币结算作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其便利度有效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结算功能,拓宽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投资职能和储备职能。
1.2 人民币币值稳定
维持货币币值稳定是实现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当一国货币有升值预期时,国际投资者基于投资获利的心态,持有以该国货币计价资产的意愿强烈,非居民会增加该国货币计价的资产。但是,当一国货币升值预期结束或者货币升值结束,非居民持有以该国货币计价的金融资产的意愿减弱,就会抛售所持有的金融资产。货币预期升值从短期来看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但从长期来看,通过货币升值对货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是不健康的。只有使人们对该国货币的信任程度提高,才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人们对货币的信任程度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货币政策的稳定程度以及币值的稳定。
1.3 推进资本市场开放
在资本市场不断开放的进程中,境外投资者持有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的目的发生改变,从基于汇率波动带来的短期投机转变成长期持有,继而深化人民币的国际投融资功能。实际上资本市场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资本市场开放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投融资功能,人民币国际化为资本市场的开放提供了货币环境,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深度开放。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0》中指出,截至2019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以及存款等金融资产合计6.41万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30.3%.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不断提升。
2 绿色金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路径
2.1 绿色金融推动经济绿色化转型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银行信贷仍然是企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绿色信贷通过能够为环境带来正效应的项目提供利率优惠,以及降低环境外部负效应的项目提供贷款支持,继而实现经济的绿色化发展。商业银行依靠绿色信贷的实施引导企业实施绿色化转型,继而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绿色信贷在支持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将环境风险因素考虑到贷款发放流程中,对可能造成环境外部负效应的项目停止发放贷款或者增加发放贷款的利率,引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的绿色化转型和高质量增长。
绿色债券作为推动经济绿色化转型的另一重要金融工具,与普通债券不同,发行绿色债券所得资金用于绿色项目和绿色投资项目。由于中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借短贷长、期限错配等问题,而环保产业等新兴绿色产业和传统工业企业在绿色化转型的过程中通常具有建设周期长、技术创新所需资金量大等问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绿色信贷资金供给有限,在企业绿色化转型的过程中,发放绿色债券能够解决部分地区绿色信贷资金额供给受限的问题。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为经济绿色化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更好地支持经济绿色化转型。与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工具不同,环境污染责任险这一类保险工具通常是借助保费杠杆率来规范企业提高环境风险意识,提升环境管理水平,继而促进经济绿色化转型。
2.2 绿色金融工具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2.2.1 绿色信贷与人民币国际化
绿色信贷作为经济绿色化增长的重要金融工具,虽然没有直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但是绿色信贷提升了商业银行等金融结构在提供金融服务的绿色性,间接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由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气候风险管理和环境风险因素纳入宏观审慎管理体系,通过贷款利率优惠引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在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也能秉承"绿色投资"这一思想理念。实际上在国际投融资风险管理中,除了常规的市场风险、外汇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之外,还包括项目的环境生态问题所导致的声誉风险和信任风险。"一带一路"作为人民币实现区域化的重要途径,更要注重绿色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具有生态环境弱的特点,在对外投资过程中,环境生态问题会制约海外投资的发展。随着"一带一路"投资和合作方面的不断扩大,对外投资的绿色发展理念可以成为推动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重要力量。在绿色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一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为一国赢得了信任和声誉,还奠定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
2.2.2 绿色债券与人民币国际化
在后疫情时代,发放绿色债券能够促进资金流向环保企业等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实现经济绿色化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以人民币作为载体的绿色债券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流动性逐渐提高,继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持有绿色金融债券,推动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截止到2019年末,共有142个发行主体发行了绿色债券,其中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的发行分别占比29%、21%、17%,累积发行绿色债券总额达到了2885亿元,是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后疫情时代,恢复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绿色债券作为重要的绿色金融工具更能吸引投资者,尤其是注重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的投资者。中国作为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发行国,其绿色债券能够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进而推动资本市场的开放,从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2.2.3 ESG指数与人民币国际化
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指数是通过公司环境保护、社会影响力以及公司治理角度衡量经济可持续化发展和企业稳定性的重要指标。ESG指数是投资者对企业投资的重要评价指标和企业吸引投资的形象指标。在后疫情时代经济绿色化的发展理念下,拥有良好的ESG指数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吸引外资,促进经济恢复,加速经济向高质量增长转型。良好的ESG指数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吸引外资,还能够树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外形象,继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在人民币国际化初级阶段,稳定的经济基础更能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稳步实现人民国际化,ESG指数能够从企业的角度规范企业实现经济的绿色化转型,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构建ESG指数,就要求企业和金融机构定期披露环境相关信息。ESG指数就很好地连接了金融机构、企业、投资者与监管机构,投资者更加青睐拥有良好ESG指数的金融机构与企业。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条件之一就是人民币实现其国际投融资功能。ESG指数不仅能够衡量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程度,还能够树立金融机构和企业绿色发展的形象,吸引境外投资者持有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推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2.2.4 碳金融与人民币国际化
碳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为减少碳排放而推出的一系列以碳排放权为标的的金融资产及其衍生品。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承诺于2035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碳排放实现中和。中国目前仍旧依赖于化石资源,为实现该目标,每年所需资金达到3万亿元。面对庞大的资金缺口,中国应大力发展碳金融,推进碳交易金融市场的建设,创新诸如期货、期权等碳金融产品,推进碳金融中心的建立。一旦全球碳现货以人民币定价,则推动实现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价值储藏功能。
3 结语
随着"经济绿色化"这一概念的深入,绿色金融成为经济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绿色信贷通过树立企业对外投资绿色发展的形象,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提升非居民对人民币的信任度,继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绿色债券通过吸引投资者持有、推动资本市场的开放,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尽管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位居世界前列,在国际绿色债券市场中占据40%的份额,但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主要依赖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以及征收环境税等绿色经济政策。在经济绿色化转型过程中,绿色资金供求缺口仍然很大,绿色金融工具仍然局限在绿色债券、绿色保险以及绿色信贷等传统绿色金融产品。绿色债券也是国外投资者主要持有的绿色金融产品,可供境内外投资者持有的绿色金融产品种类较少。由于我国发展绿色金融与国外不同,由政府主导推行实施的绿色金融工具、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尤其是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绿色基金的发展更为薄弱。
在经济绿色化理念下,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增加绿色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尤其是丰富绿色债券的种类,能够吸引国外投资者持有绿色金融产品。比如鼓励银行推动绿色ABS发展,发行绿色资产担保债券、绿色贷款抵押债券等创新产品,既能解决绿色金融供给需求失衡的问题还能增加绿色金融产品的投资种类。当非居民持有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增加和在国际上流动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增多时,有利于人民币深化其作为国际货币的投融资功能,继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周心仪绿色金融模式下ESG指数助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中国商论, 2020(18):62-63.
[2]郭道玥。"一带-路" 倡议下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J]时代金融2020(23):14-15.
[3]雷汉云,王旭霞环境污染、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统计与决策2020,36(15)。18-22.
[4]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跨境办联合课题组李英,夏俊峰,杨迪。资本市场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互动[J]河北金融。2017(10):18-20+23.
[5]王刚贞,王慧芸,王虹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一-基 于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02):25-34.
文献来源:易晓娜。经济绿色化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分析[J].中国商论,2021(1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