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货币银行论文

影响通货膨胀率的主要因素探析

来源:中国商论 作者:向鸿瑾
发布于:2019-07-23 共4400字

  摘    要: 近年来, 通货膨胀问题在我国一直是热议内容, 一旦爆发将严重影响物价, 直接关乎到民众的切身利益。而通货膨胀又建立在我国基本情况基础之上, 因此其影响因素类型绝非单一, 表现在不同时期影响因素的类型不尽相同。基于此, 本文将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因素展开相关研究。

  关键词: 通货膨胀; 影响因素; 类型;

  自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促进了社会的健康发展。总体来说, 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也逐渐凸显出来, 在90年代尤为明显。为了能够确保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 中央人民银行开始逐渐采取各种策略来有效地应对通货膨胀。在经过几年的治理之后, 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由1993年的17.4%逐渐下降到10%以下。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通货膨胀的情况, 但是不再像1993年那样剧烈。1997年, 我国CPI降至4%以下。之后五年, 我国通货膨胀基本维持在较低水平。因受固定资产投资与货币信贷扩张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程度没有出现恶化的趋势。

  发展到2008年时, 美国出现了次贷危机, 这也对我国的经济情况构成了不利影响。当时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逐渐攀升到8%, 并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跌至-1.5%。为了有效地应对这场变革, 我国政府开始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经过两三年的发展后, 我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6.5%的水平。2014年, 全年CPI同比上涨2%, 远低于3.5%的控制目标。2015年, 全年CPI同比上涨1.4%, 低于3%的控制目标。2016年, 全年CPI同比上涨2.0%。2017年11月, CPI同比上涨1.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

  1 、通货膨胀率的研究现状

  王煜 (2005) 使用VAR模型、Granger因果实验抽取1994—2003年度数据对GDP、产品缺口、通货膨胀率进行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第一, 中国产品缺口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二, 中国通货膨胀形成机制表现为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形式。

  曾利飞等 (2006) 使用HNKPC模型、混合编辑成本模型、GMM估计对我国在1978—2002年间所有的经济数据进行了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第一, 混合成本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产生具有明显驱动作用;第二, 厂商定价时同时具有前瞻性特征更为明显。

  刘金全等 (2006) 使用菲利普斯曲线、状态空间模型抽取中国1978—2002年一些汇率数据、GDP数据、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率进行了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第一, 中国的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符合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第二, 通货膨胀预期具有适用性预期的特点。

  陈彦斌 (2008) 使用NKPC模型、OLS估计抽取对我国在2000—2007年间的劳动成本、工资增长率、石油价格等多项数据进行了研究, 最终在他的研究成果中提出:通胀预期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大, 通胀惯性和需求拉动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 而成本推动响较大, 而成本推动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不明显。

影响通货膨胀率的主要因素探析

  吴军和田娟等 (2008) 使用部门瓶颈模型抽取了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食品价格以及非食品价格进行了分析, 最终提出:中国通货膨胀具有结构性特征。

  杨继生 (2009)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是使用了HNKPC模型以及GMM方法, 收集了我国在1992—2007年间的一些发展数据, 最终在研究结论中提出:第一, 中国通货膨胀符合HNKPC模型的特征;第二, 流动性过剩对于通货膨胀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黄益平等 (2010) 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分析对中国1998年1月—2009年7月月度数据:CPI、过剩流动性、产品缺口、出口、房价、股价、实际利率、实际有效汇率进行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过剩流动性和产品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十分显着。

  张成思、李颖 (2010) 使用通货膨胀动态机制模型、GMM估计对中国21个新兴市场国家及地区1991—2009年季度数据:CPI、GDP、进口价格指数进行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外部的输入性因素在近十年时间中对新兴市场国家及地区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显着增强。

  郭其友等 (2011) 使用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1994年1月—2010年8月月度数据:名义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国外价格指数、月度工业增加值进行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第一, 人民币升值对于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和流动性过剩对于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第二, 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出现流动性过剩, 导致市场炒作现象增加, 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水平提高, 最终导致通货膨胀产生。

  2、 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因素

  2.1 、货币驱动因素

  目前许多专家学者认为, 采取缩紧的货币政策, 能够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并且提出了系统性的见解。对于2007年和2008年出现的经济过热和物价上涨现象, 有学者认为是货币发行量过多导致的, 解决办法就是实行货币紧缩政策[1]。但也有人提出质疑, 他们认为并不是因为货币供应量过多而导致出现通货膨胀, 而是应当由多种原因共同影响才会造成的[2]。

  次贷危机后, 货币增长速度加快, 自2009年3月, 我国M2供给增速突破25%, 12月末增长27.7%, 2010年2月末仍高达25.52%, 2009年7月, M1增速突破25%, 10月起突破30%, 2010年2月末更高达34.9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总体来说, 导致出现此次的通货膨胀是始于楼市和股价, 最终通过各种经济效应逐渐影响到食品价格领域, 形成了全面通货膨胀的情况。

  2.2、 需求驱动因素

  目前关于需求驱动理论已经日趋完善, 主要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都是集中在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方面。从西方经济学中可以发现大量关于这方面的研究, 展现出了通货膨胀的成因。许多西方学者提出, 在实际产出水平等于自然产出水平的前提下就会因为总需求的增加而导致整个物价水平出现上涨的情况。凯恩斯也是热衷于这方面研究的重要专家, 他对通货膨胀进行了细致研究, 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以诙谐幽默的语句提出通货膨胀实际上就是以过多的货币来追逐过少的商品。并且从他的研究和结论中可以看出, 导致通货膨胀的情况不一定与货币有关联。实际上,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货币供应量的突然增加, 也有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但是如果确保货币供给量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 仍然会因为多种原因的冲击, 导致出现通货膨胀。这就很好的印证了通货膨胀不一定与货币有关的理论。

  2006年, 郭雄、李亚琼采用HP滤波法, 生产函数法和状态空间模型等三种方法展开了对我国在1978——2003年之间潜在产出和产品缺口的研究, 最终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对于整个通货膨胀的影响情况十分类似。

  2.3、 成本驱动因素

  成本上涨是在研究通货膨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成本驱动因素则主要是针对这个方面来进行深入分析的。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 针对我国在2008年出现的通货膨胀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提出了可靠性十分高的结论。桑百川认为我国在2008年出现通货膨胀, 主要是因为生产要素价格出现上涨而导致的。之所以导致这个上涨的趋势, 很大程度上都是认为当时的劳动力成本出现了提升。当超额工资以较大幅度增长时, 就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3]。

  2007年, 我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情况, 这使得国内经济受到了一定冲击。深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出现了总需求过剩的情况。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 随着国际市场能源, 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升, 这也在另一方面, 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导致国内的工资水平不断攀升。

  实际上, 引发通货膨胀的成本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往往都是由多个因素共同组成的, 并且所造成的影响也会比较深远, 涉及到多个行业领域。这都有可能在未来进一步推高价格总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

  2.4、 结构性驱动因素

  结构性驱动因素实际上在我国现代的社会发展中比较常见, 特别是一些生产效率比较高的部门和生产效率比较低的部门十分明显, 但是他们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却是相似的。特别是我国拥有大量的国有单位和非国有单位, 导致结构性驱动因素越来越明显。

  要想做好关于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治理工作, 首先就应当从理论上分析出是因为何种原因导致经济结构出现了这种状况。政府应当发挥引导作用, 要能够确保通货膨胀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采取更加科学的策略来适当放宽价格管制作用。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来解决一些不合理的结构性行为, 保持创新发展策略, 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各个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3、 结论

  3.1、 体制原因

  (1) 与其他国家的货币相比, 人民币并不能进行自由兑换。并且我国现如今的外汇储备中较大部分是由外贸和外商投资所占据的。

  (2)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针对一些国民命脉方面的重要行业, 都是由国家进行经营的。这样能够很好的维护社会的稳定, 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来, 也还存在由于行政垄断导致带来价格和服务不合理的情况, 使得物价出现了一定的上涨。

  (3)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已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但是一些市场经济体制方面仍然展现出了一定的不科学性。那有可能在市场运行的过程中, 因为一些行政命令导致企业经济运行成本的增加。有时候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地盲目投资会导致资源浪费, 因此物价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3.2、 国际因素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 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已经与世界经济紧密的融入在了一起。而国际世界随着全球化, 特别是金融的全球化, 经济更容易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

  3.3、 区域差异化

  目前我国采取统一的货币政策, 已经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足够的作用, 展现出了极强的应用优势, 但是总体来说,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不一致, 也导致统一的货币政策会给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就需要注重地区间不同的通货膨胀因素。要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来提高货币政策应用的灵活性。2010年卞志村和杨全年曾经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了我国的货币政策展现出了极强的区域效应[4]。

  统一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效果不尽相同, 对不一定适合于各个地区, 地区政治、经济等因素的不同, 对通货膨胀的具体影响也会不一样。因此, 实行区域化的货币政策, 从而使区域整体经济宏观经济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3.4、 以货币的角度看我国的通货膨胀

  我国对于货币的发行方面监管十分严格, 主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来对各种货币进行发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的货币政策已日趋完善, 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需求。公开市场操作, 再贴线率, 以及存款准备金率是主要的三种货币政策。但是与西方国家不同, 我国的利率没有进行市场化操作, 这样就使得货币供应量很少能够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情况。朱慧明, 张钰在2005年曾经主要针对通货膨胀和货币的关系展开过系统性研究, 通过多方渠道, 获得了我国在1994—2004年之间的各种数据信息。最终在他们的研究结果中提到了我国上述的三个层次的货币供给, 都能够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具有较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国青.人民币升值效果[J].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 (28) .
  [2]伍戈.输入型通胀与货币政策应对:兼议汇率作用[J].国际经济评论, 2011 (8) .
  [3]张延群.超额工资、过剩流动性、进口价格与中国通货膨胀因素的量化分析[J].金融研究, 2012 (9) .
  [4]卞志村, 杨全年.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性配给均衡分析[J].金融研究, 2010 (9) .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原文出处:向鸿瑾.论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因素[J].中国商论,2019(12):30-3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