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我国语保工程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11 共9915字
摘要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语保工程)是由国家财政支持、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领导实施的一项大型语言文化类国家工程,自2015年起开始实施,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语保工程涉及范围广、参与人员众多、情况复杂、技术要求高,为此,需要制定科学高效、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一 实施策略

  语保工程是对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作(以下简称有声库建设)的延续、扩充和提升。在实施策略方面,语保工程延续了有声库建设"政府主导、学者支撑、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并根据新的工作要求和特点对其进行优化,具体情况如下。

  (一)工程管理体系

  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工程管理办法)第三条,工程按照国家统一规划、专家和地方共同组织实施、鼓励社会参与的方式进行,采取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以下简称语信司)、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语保中心)、省级语言文字管理部门或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自上而下的分层组织管理模式。

  根据上图所示,语保工程管理体系分为三个层级:第一级"工程":语信司、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语保中心。教育部、国家语委是语保工程的主管部门,由语信司负责语保工程的管理并制定有关管理办法;语保中心作为专业机构,负责研究拟订工程的总体规划以及工程工作、技术、培训、验收等规范,并受主管部门委托,指导和管理工程的具体实施。为确保工程层面的管理工作有效推进,由国家语委、语信司向语保中心下达管理专项课题"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和运营",并通过监督该课题的执行情况来掌握工程运行状态。为确保工程实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语信司联合业内相关专家组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工程的整体规划、宏观协调和重大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第二级"项目":省级语委或项目负责人。语保工程在"项目"级同时推行两种管理模式:

  1.省级语言文字管理部门负责制+首席专家制

  汉语方言调查类项目(例如"浙江汉语方言调查")采用这一工作模式。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由省级语言文字管理部门全面负责项目管理工作,如申报、设点、培训、试点、指导、监督、验收等。由于调查整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在专业技术方面,通过首席专家制(例如"浙江省首席专家")配合省级语委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工作,如设点、组建团队、人员培训、试点和验收等。首席专家的产生方式可根据本省(区、市)专业队伍的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由本省(区、市)自设首席专家或专家组,并将首席专家或专家组名单递交到语保中心报批;部分专业队伍较弱的省(区、市)可向语保中心提出委派首席专家指导业务工作的申请,由语保中心根据当地方言情况委派有关专家进入该地承担首席专家工作。但无论首席专家通过何种方式产生,其身份都由语信司任命,受语保中心委派,必须按照语保中心的统一要求开展工作。

  2.项目负责人负责制

  这种工作模式面向除了"汉语方言调查"类项目以外的其他调查类或研发类项目。以2015年的情况为例,执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的有"主要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北方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南方少数民族语言调查""濒危汉语方言调查""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调查""语言文化调查"等调查类项目以及"中国语言资源采录展示平台建设""已有资源汇聚""顶层设计"等研发类项目。项目负责人由在本项目研究领域内拥有丰富研究经验的专业人员承担,负责项目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项目"是连接"工程"与"课题"的重要环节。在具体实施阶段,"工程"向"项目"(省级语言文字管理部门、首席专家、调查或研发类项目负责人)下达管理工作专项课题,并通过监督课题执行情况来掌握该项目的运行状态。

  第三级"课题":各省(区、市)或各项目下设的课题组及负责人。"课题"由"项目"直接管理,全面负责本课题实施及其完成效果。"调查类课题"负责本调查点的田野调查、模板表填写、调查材料校对、归档工作。如果本课题组有熟悉录音、摄像、照相和电脑技术的工作人员,也可独立完成音像摄录、剪辑、命名工作,不必与本项目的音像摄录课题进行配合。音像摄录课题在调查类课题的配合下,负责本省(区、市)或本项目的音像摄录、剪辑、命名工作。研发类项目也可根据需要将研发任务分解为若干个研发类课题。

  根据上述管理模式,三个层级互相协作,权责分明。"工程"面向"项目","项目"面向"课题"."工程"层面发布的各类管理办法、规范和通知等,均先下达至"项目",再由"项目"转达至"课题";在执行过程中,"课题"遇到的问题先向"项目"提出,由"项目"根据管理办法和相关规范提出解决方案,如为"项目"无法解决的问题,则由省级语委部门、首席专家或项目负责人汇总上报至"工程",由语保中心决策。

  (二)统一标准,规范先行

  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教语信[2015]2号)和工程管理办法,受语信司的委托,语保中心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规范和管理办法,构建了工程管理监控体系,让各级管理部门在具体工作中有据可依。

  1.工程业务工作规范

  (1)调查类工作规范:《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汉语方言》《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民族语言》(初定版)、《中国方言文化典藏调查手册》。其中,《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汉语方言》和《中国方言文化典藏调查手册》(均作为《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A系列)已于201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民族语言》目前为初定版,由语保中心统一编印发行。

  (2)技术类工作规范:《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库规范》《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语言资源加工规范》《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线采录规范》《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成果编写规范》。

  2.工程管理办法解读文件

  包括:《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立项管理办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中期检查管理办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结项管理办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重要事项变更办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培训工作管理办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试点工作管理办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验收工作管理办法》。其中,《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培训工作管理办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试点工作管理办法》仅用于调查类项目及其课题,其他文件适用于全部项目和课题。

  上述规范和管理办法经国家语委、语信司审定后,将作为正式文件编印成册,下达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语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语委,有关省、自治区民委(民语委)以及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作为工程执行标准。

  (三)激励和约束

  2015年为语保工程的开局之年,各项工作均具有试点性质,为了确保及时完成任务,本年度大部分项目课题均采用委托方式下达。从2016年开始,语保工程所有项目和课题将采用"委托+竞标"双线并行的方式立项。对于基础较好、研究实力雄厚的已有项目和课题,以及濒危程度较高、亟需立即进行抢救性调查保护的调查点,采用委托方式立项;其他项目和课题采用公开竞争的方式择优立项;无论是通过委托方式还是竞标方式,所有项目和课题都需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和管理办法进行实施。同时,为了培养专业队伍,提高科研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语保工程所有项目和课题均由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立项通知书和结项证书;对于本年度任务完成较好的项目组或课题组,将在下一年度转为委托方式,给予优先立项鼓励。

  为了加强对项目和课题的监督,所有获得立项的项目和课题都需与语保中心签署《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协议书》,接受工程的统一管理,研究经费将视工作进展情况分批拨付。对于执行力度不够或未能如期完成工作任务的项目或课题,必要时将追究其违约责任,并不再接受该项目或课题组其他的立项申请。

  二 实施方法

  "大规模语言资源汇聚"是语保工程的工作重点,"社会化"是语保工程的显著特色。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语保工程实施方法有以下四大特点。

  (一)重视已有语言资源汇聚工作

  1.对有声库建设的整合

  2010年,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出版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调查手册·汉语方言》(以下简称有声库调查手册),作为有声库建设工作的规范体系和调查表在全国推行使用;按此调查手册的规定和要求,目前已完成数百个汉语方言点的调查、采集和整理工作,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料。有关有声库建设的基本情况、特点和作用,请参看李宇明(2010)《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建设》。

  为了避免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语保工程注意吸纳并延续使用有声库建设的工作规范和调查表,并根据工程的特点进行调整和改进。新编写出版的《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汉语方言》包括"工作规范""调查表"两个部分。工作规范包括"调查规范""语料整理规范",调查规范与有声库调查手册大体相同,但对录音、摄像、照相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了调整;语料整理规范是对原调查手册"资料整理"部分的细化和补充,下设"音像资料剪辑""填写模板表""文件命名""文件归档""校对"五部分,使其自成体系,更为完善。调查表"语音""词汇""语法""地方普通话"与原有声库调查手册保持一致,新增"口头文化"的调查内容,"概况""话语"随之进行了少量增删修改。语保工程对有声库调查表所做的调整已由数据库技术人员编写调查条目编号映射表,确保有声库建设的调查材料能顺利进入中国语言资源库,并与语保工程的调查材料打通使用。

  2.利用先进技术开展文献典藏工作

  除了有声库建设以外,自20世纪初以来,在几代语言学家的努力下,我国的语言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把这批珍贵的资料纳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平台,将纸质材料进行电子化、规范化后进一步发挥其研究和应用价值,是语保工程的工作重点之一。这方面需联合语言学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技术专业人员合作完成,通过制定合理可行的语言资源编码规范、录入加工规范、图片化规范、电子化规范,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非关系型数据库技术等来实现。

  当前文献典藏的对象主要是近几十年来经过统一规划调查采集所得的语料,例如《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地图集》《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普通话基础方言词汇集》《现代汉语方言音库》《中国的语言》、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北京口语语料等。其他语料待规范标准制定完善、相关技术成熟后也将逐步纳入。

  (二)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语言文化同时展开

  1.为少数民族语言调查保护制定规范标准

  长期以来,我国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水平发展不均衡,研究团队之间缺乏沟通。在以往从国家层面组织的语言调查工作里,均以调查采集汉语方言为重点,相对而言,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保护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例如,1956年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汉语方言普查工作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部署由各综合大学和高等师范学校开展汉语方言普查工作,同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建7个调查工作队,分赴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语言普查。在两年多时间里,共调查了1849个县市的汉语方言,42个民族的50多种语言。但此次汉语、少数民族语言分头调查,布点数量很不均衡,调查要求、内容、条目缺乏一致性和可比性,研究人员水平差异较大;后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调查资料尚未出版或已散失,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有声数据库建设工作将少数民族语言纳入工作范围,语信司曾组织专家编写《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调查手册·民族语言》,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有声库建设的试点工作也未能在少数民族语言地区展开。

  语保工程明确要求须从语言资源保护的角度统一设计调查规范和调查表,使汉语和民语两支队伍有效整合、统一行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动员力量,真正实现保护全国各民族语言资源的目标。在语信司的指示下,语保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了《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民族语言》的编写工作。

  根据我国语言分布情况,本次编写的少数民族语言调查手册分为8册,包括藏缅语族、侗台语族(兼用于南亚语系)、苗瑶语族、突厥语族(兼用于塔吉克语)、蒙古语族、满-通古斯语族、俄罗斯语、朝鲜语,为便于使用,各分册单独印装,每册工作规范、调查条目数量相同。

  《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民族语言》分为"工作规范"和"调查表"两大部分。工作规范包括"调查规范""语料整理规范",总体要求和技术标准与《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汉语方言》相同。考虑到在少数民族语言地区开展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可行性,与汉语方言的调查手册相比,部分内容降低了调查难度。例如,调查地点提出按语种及其方言设点的原则,不受限于行政区划单位,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调查对象的数量少于汉语方言调查项目,民语发音人只需调查1名老年男性发音人,地方普通话发音人只需调查1名普通话水平属于当地中等水平的发音人;调查内容"话语"只调查"讲述",删去需多人参与完成的"对话".调查表包括"概况""音系""词汇""语法""话语""口头文化""地方普通话",其中,概况、音系、词汇(1200通用词)、话语、口头文化、地方普通话是各语族语言通用的调查项目(除了音系以外,以上部分也与汉语方言的通用);词汇(1800扩展词)、语法(100个语法条目)则按各语族语言特点分别设计。这是我国语言学界首次采用统一的规范标准为汉语、少数民族语言设计工作规范和调查表,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语言学界首次采用统一的规范标准进行不同语族语言的调查,具有开创性和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

  《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民族语言》(初定版)已用于2015年开展调查的82个少数民族语言点,从2016年开始,语保中心将根据调查团队的使用情况进行优化完善,并尽早正式出版。

  2.优先开展濒危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抢救性调查保护

  从语言国情出发,语保工程提倡点面结合、重点突出、逐步推进。根据我国语言方言的生存状态和使用情况,在面向全国推开大规模调查工作的同时,优先对当前使用人口少、分布范围小、语言活力弱的语言方言进行抢救性调查保护,力争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获得先机。这是对有声库建设实施方案的改善与提升,体现了语保工程对"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探索与践行。

  语保工程设立"濒危汉语方言调查""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调查"项目,每个项目下设数十个课题,要求承担课题调查研究的人员对此濒危汉语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

  该课题的调查研究工作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调查记录《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汉语方言》或《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民族语言》,工作要求与其他调查点相同,确保材料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二是在完成上述调查记录工作的基础上,每个调查点依据该语言方言的特点,增加3000~5000个语言条目,进行重点调查,最大程度采集保存这些正在消逝的声音。三是在全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根据语保工程成果编写规范的要求,撰写濒危汉语方言志或濒危少数民族语言志。

  3.重视语言文化调查

  语言文化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在民间,保护语言文化的呼声和行动已出现多年,近年来社会上更是掀起了"记住乡愁""寻找传统文化基因"的热潮。但与此不相符的是,我国语言文化调查研究一直未受到充分重视,多作为语言本体调查的附属,或其旨趣方法偏向于民俗学、文化学研究,缺乏语言科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语保工程把语言文化看作语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的同时,同步推进语言文化调查。

  重视语言文化调查,是对"以人为本,语言与文化一体"理念择良而用的体现(李宇明,2012),也是语保工程实现社会化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在进行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时,须调查当地的口头文化形式。《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汉语方言》《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民族语言》的"调查表"部分设"口头文化"一节,内容包括歌谣、故事、自选条目(口彩、禁忌语、隐语、骂人话、顺口溜、谚语、歇后语、谜语、曲艺、戏剧、吟诵、祭祀词等)三类,要求调查采集总时长共20分钟的音像资料。口头文化语料经过整理转写才能发挥其作用,根据语料整理规范,这三类内容至少各转写1个完整的条目,其中歌谣1分钟以上,故事3分钟以上,自选条目1分钟以上,转写要求包括汉字(汉语为方言语素转写,民语为普通话直译)、国际音标、普通话意译;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还需进行语素分析。

  另一方面,设立语言文化调查项目,包括"汉语方言文化调查""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调查"两部分。调查工作以《中国方言文化典藏调查手册》为依据,对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活动、婚育丧葬、节日等语言文化现象,以及顺口溜、俗语、谚语、歇后语、谜语、童谣、民歌、曲艺、戏剧、故事、吟诵、口彩、禁忌等说唱表演形式进行调查。语言文化条目要求记出方言汉字(民语为普通话意译)和国际音标,并对该条目所反映的语言文化现象进行说明,调查研究中既要运用语言学的方法,也要运用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学的方法,要深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之中(如婚礼、丧礼、节日庆祝仪式),通过参与、观察、访谈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来搜集语言文化材料,而不能像一般的语言本体调查那样只找一个典型发音人,完全依赖提问的方式搜集记录材料。说唱表演的所有条目都必须经过转写,转写要求与上述口头文化相同。所有调查材料通过规范整理转写后,需根据规范编写语言文化图册。

  (三)利用全媒体技术调查采集语言资源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纸笔记录、纸质调查报告是调查保存语言资源的唯一方式。随着便携式录音设备的推出,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到本世纪初,作为纸笔记录的辅助材料,田野调查工作者陆续使用录音机、录音笔、MD等设备进行录音。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指导,以往所得的录音文件质量良莠不齐,有些年代久远后完全失真或破损,没有得到妥善的保存和开发利用,留下了巨大遗憾。有声库建设工作将录音看作是语言资源调查采集的工作重点,为了取得高质量的录音文件,调查规范对录音设备、录制参数、背景噪音、录音音量进行了统一规定,研制了适用于条目式录音的专业软件"北语录音",为录音文件的储存、展示、开发搭建了专业的数据库,这是对传统语言资源调查采集方式的巨大突破。

  人们说话时要使用发音器官,还伴随动作和表情,实态采集记录语言资源,不仅需要利用录音来记录其声音,还需要利用摄像来记录语言使用者的发音状态;在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急剧消失的今天,在进行语言文化调查时还需利用照相、摄像的手段把语言所反映的物体或行为拍摄下来。在有声库建设工作时期,限于当时的摄像、照相技术发展水平,除了在采集话语、地方普通话录音材料时要求进行同步摄像,并拍摄发音人、调查场景照片之外,摄像、照相手段未能广泛运用于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工作中,当时的调查规范也未对视频、照片的拍摄方法、拍摄格式等提出明确的要求。近年来电子通讯、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集合了通讯、打字、录音、照相、摄像等多种功能,成为人们最重要的生活工具,录音、照相、摄像技术已由专业技术转变为通用技术,成为记录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在当今时代背景之下,语保工程提出了"音像图文"四位一体的调查采集方法,以达到实态采集保存语言资源的目的。

  汉语方言调查、少数民族语言调查、濒危汉语方言调查、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调查项目主要通过录音、摄像和纸笔记录来进行语料调查采集。在完成《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汉语方言》或《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民族语言》的调查记录后,所有调查条目(包括单字、词汇、语法、话语、口头文化、地方普通话)都需同步进行录音和发音摄像。在吸取有声库建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相关技术发展水平,语保工程对录音、摄像及照相作出以下新规定:

  1.在保留原有声库建设"调查团队中应有熟悉录音、摄像、照相和电脑技术的工作人员"的基础上,提出组建专业摄录团队的工作模式。各省(区、市)或项目可根据工作需求组建专业摄录团队,专门负责各调查点的录音、摄像等工作,即语言方言的调查、音像摄录工作由调查团队和摄录团队分别承担。

  2.根据实践经验并咨询有关专家,录音背景噪音由原有声库建设"控制在-60以下"改为"控制在-48以下",以确保音像摄录工作难度适中、切实可行。

  3.对摄像器材、摄像要求、视频文件等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例如:摄像器材规定使用全高清数码摄像机;摄像要求尽量用最远拍摄模式拍摄,不使用变焦(拉近放大)功能。如果必须变焦,只能使用光学变焦,不能使用数码变焦;提高视频文件质量,规定一律选择摄像机的最高画质、采用全高清模式拍摄,视频文件参数不低于1920×1080/50i.

  4.介绍了两种音像摄录同步进行的操作方案以供选择。

  5.照相器材最好使用一线品牌1200万以上像素的数码单反相机;照片文件一律选择相机的最高画质模式(最高分辨率和精细度)拍照,采用*.jpg格式,分辨率最好不低于4368×2912像素。

  语言文化调查项目对语料录音、发音摄像的要求与上述项目相同。除此之外,语言文化调查项目还需对部分重要的文化活动本身(例如婚礼、丧礼、春节、元宵节、民歌、曲艺、戏剧等)进行文化摄像;除了发音人像、调查工作场景以外,所有语言文化调查条目反映的名物或活动都需按照规范进行照相。

  此外,在建设中国语言资源采录与展示平台时,采集展示的语言资源类型也包括录音、视频、照片以及文字国际音标转写等方面。

  (四)通过开发"在线采录",对语言资源进行长效搜集保存

  "在线采录"通过借鉴众包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让社会大众积极参与语言资源调查保护工作,实现对语言资源进行长效搜集保存的目标。它将突破时间、空间、人力、经费的限制,实现语言资源的大规模、可持续增长,为语言资源保护开辟广阔的空间,成为未来最重要的一种语言资源保护方法。

  "在线采录"通过多种渠道向广大互联网用户收集语言资源,包括Web网页、移动App以及微信、微博等其他开放应用平台;采录的地点、语种、对象不限;数据形式有音频、视频、照片、文本等,与上文"音像图文四位一体"的理念吻合;采录内容包括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两类,限定性内容是指事先设置好的采录条目,例如语保工程调查类项目中缺查的调查条目,已有资源汇聚中缺少音、像、图的条目,口头文化中未能及时转写的条目等,都可通过在线采录获得;也可定期推出文化性、趣味性强、社会关注度高的主题进行限定性内容采录,如"说地名""唱民歌""中秋诗词方言吟诵""乡音话乡愁""母语传家风"等;非限定性内容是指通过系统前台上传端口自由上传的任意条目,以最大程度发挥社会大众的积极性。

  在线采录要与全媒体语言资源数字博物馆的建设结合在一起。一方面,采录所得的语料须通过展示平台回馈社会;另一方面,设计精美、体验友好的展示平台能进一步提高用户参与采录的积极性。二者共同开发,相互促进。

  三 结语

  综上所述,语保工程实施方案的创新性举措,将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开辟新局面。

  首先,语保工程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通过"国家统一规划、地方和专家共同实施、鼓励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开展实施,把政府、学术界、社会大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致力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伟大事业。语保工程制定的系列工作规范标准,同样适用于其他语言调查研究,按照工程规范标准调查采集的其他语言方言材料,包括海外、国外的语言资源,均可通过已有资源汇聚的工作方式纳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平台,实现长效采集保护语言资源的目的。

  其次,语保工程重视发挥现代先进技术对语言资源调查、采集、展示、开发的作用,例如录音、摄像、照相方面的数字化新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促进了语言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高度结合。目前语保中心已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语保工程专用录音软件("北语录音"软件升级版)、摄录软件、规范命名软件、电子材料校验软件、语料标注软件等的研发工作,以建设国际化、先进性的语言资源平台。在实施过程中,语保中心针对工作规范、技术标准、软硬件使用等进行专项人员培训,逐渐培养出一支具有新思维、新技术的研究队伍。

  以上工作将有助于提升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最后,在"社会化"定位的指导下,语保工程高度重视对互联网的开发应用,让社会大众参与到语言资源保护工作中来,使每个语言使用者都成为保护者。这将促使"语言资源保护"从政府工作、学者行为逐渐转变成为社会大众的普通行动,使其内化为社会大众的共识和价值观,从而为提高国家公民素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曹志耘。中国方言文化典藏调查手册[S].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汉语方言[S].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3]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民族语言(初定版)[S].内部发行,2015.
  [4]李宇明。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建设[J].中国语文,2010,(4)。
  [5]李宇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J].语言文字应用,2012,(2)。
  [6]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调查手册·汉语方言[S].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