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上充斥着“你造吗”、“酱紫”、“有兽”、“宣你恩久了”这样的用语,它们的意思并不难理解:“造”表示“知道”,zao是两个拼音zhidao合并而成,同理可知“酱紫”是“这样子”、“有兽”是“有时候”、“宣你恩久了”是“喜欢你很久了”的合音等。这种现象兴起的标志话语是“欧皓辰!
你造吗,为直都,宣你”.原句港台剧本《爱情是从告白开始的》中池早早的台词,后经热播剧《爱情公寓》4的夸张演绎,为大家熟知。此用法广泛应用于各大社区、论坛及各种聊天工具甚至是主流的媒体,已然成为一种潮流。
一。合音及其在地域方言中的影响
合音作为20世纪汉语的一种独特的构词法,在金兆梓、刘复着述中得到详细的阐述。其实合音由来已久,反切注音就是合音的逆应用。在现代社会,合音对普通话中新词的产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已收录在《现代汉语字典》中的“俩”、“甭”等,这些是已经发展成熟的、被大家认可的合音词。但是,合音的影响绝不仅止于此。合音对地域方言影响很大,比如:中原官话中的“没有”用[miou33]表示等。
关于各地方研究方言合音的文章在20世纪末就有发表,研究大多是对合音语料进行分类描述,解释的比较少。近来孙红举[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并作了进一步的探讨,论证了合音的生成机制等。
合音在方言中的研究已日趋成熟,据徐通锵分析,汉语音变主要受支于结构格局,汉语最简单、最基本的结构原则是“一字一音一概念”;孙景涛也归纳出了“一音一义”的规律。因此,正是因为这样的关系使得汉字的“音节”和“意义”之间相互制约,合音形成的根本动因也正是“一音一义”的规律推动。据孙红举整理和归纳的合音在方言中形成的条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综合语言的内部和外部的条件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二。合音的动因及条件
合音在方言(广义)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由于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本身的差异,合音的成因和条件也有同有异。
(一)网络流行语中合音现象的成因
关于合音在社会方言中的网络语言研究还是鲜有的,不过合音在地域方言中的研究也为这方面分析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经验。
1、“一音一义”规律的推动
汉语的基本结构原则是“一音一字一概念”,无论是社会方言中的网络语言还是地域方言,作为汉语的构成部分都会遵循这个原则。在日常生活交际中,人们往往会遵循省力原则,把位于后面的词语轻读。当人们开口说话时气息是饱满平稳的,随着话语的长度,气息会逐渐减弱。而江蓝生]也指出当一些词语经常相连使用,位于词语后面的音节也会常常习惯性地轻读,渐渐地合音后字的语义在长期的相连并用中很容易发生磨损和虚化,而虚化的成分读音更轻,轻读的成分就很容易发生脱落和音变。随着后字字义的脱落,原来语义重心就会向前字发生偏移,于是词语的结构变为“两字两音一概念”.
根据汉语的基本结构规则,就会迫使“两字”合为“一字”、“两音”合为“一音”.在方言中主要表现为合音之后的词语没有相对应的书写形式,比如河南南阳话中的表示“不要”的[p?42]就是有音无字。区别于方言的是网络流行语不是面对面交流,听觉的感知要转化为视觉,所以通过同音假借就有了“酱”表示“这样”、“兽”表示“时候”、“为”表示“我一”、“表”表示“不要”等网络用语。
2、港台独特的语音特点与方言中的合音动因不一样的是像“酱紫”等网络流行语最初是源于港台剧,港台的独特发音特点是推动合音的一个重要的动因。由于港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也开展的比较晚。港台通行的是闽南语、粤语、英语。闽南语和粤语与普通话相比声韵调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整体来讲,他们的辅音共15个,普通话22个;元音有5至10个,普通话有10个;声调6到8个,普通话4个。因此,在面对声调较少、辅音较复杂的普通话时,他们就会自觉转换到他们熟悉的音系系统。能够合音的短语大多第二个字的声母零声母,很容易脱落,如“样”、“一”、“要”是零声母,而声母zh、ch、sh和j、q、x在港台地区是不分的,因此,在合音中就会出现互换的情况。
(二)网络流行合音语的传播条件
1、特殊的信息传播载体
“酱紫”这类语言在网络上流行开,与网络这种传输信息的方式是密不可分的,交际的语境会影响和制约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人们可以借助很多副语言,比如手势语、面部表情等,传输的信息量是巨大的。然而,在网络语境中,有声有情的语言必须转化为无声的视觉语言符号,信息传播的载体变得单一。因此,需要传输的信息就需要转化为更多的语言或符号。然而,网上交流的及时性必须要求信息传输要迅速、直接,这就形成了矛盾:一方面是要更完整地表达信息,另一方面又要迅速地输出传送。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网民也是想了各种方法,如根据谐音用数字(“88”“7456”)表义等。合音也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之一。原因有两点:第一,需要输入的字数变少,省时省力。合音的结果是音节减少,在书写形式上合两字为一字,更加快捷,如:“为”表示“我一”、“造”表示“知道”.这也符合语言学中的经济原则---用最简单的表达形式表达一个较完整的意思。第二,因为在网络语言中,合音是网民自创的,实际的语言系统中并没有表示这个音节的字,因此就需要借助音同、音近的字来替代。这就产生了假借原本表示意义的词语单表示读音,把无声的语言有声化,经过曲折表意产生陌生化效果,更加生动形象。
2、社会文化因素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酱紫”这类“港台腔”也顺应了年轻人追求时尚、追求新奇的心理特点。岑运强等人曾论述过“港台腔”现象,他指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南大门开始向世界敞开,最先进入内地的是说粤语的“香港老板”和说闽语、粤语、客家话、吴语的“台湾老板”,最先富起来的也是广东和长三角一带。经济上的优势逐渐培养了地域优势的心理,再加上长期意识形态的解禁,以流行歌曲和电影为代表的港台文化迅速由前卫文化成为潮流,地域崇拜心理也开始分散到各地。在大陆娱乐节目中的主持人都或多或少模仿这样的说话腔调,有了这样的导向标,年轻人在上网聊天和日常交际中竞相模仿。在模仿之初,有可能是抱着新奇的态度,一经网络传播普及,渐渐的就有了戏谑、开玩笑的成分,幽默诙谐,更加增强了这种语言的生命力。
四。网络流行语中合音现象的影响
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顺应时代要求,满足人们交际需要。网络流行语的合音现象一方面体现了语言的时代性,另一方面体现了不同地域间的语言相互影响。但是,应当看到,合音所造成的假借字以及模仿“港台腔”所造成的替代字也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日常交际生活中,这种用法并非不是一种好的交流方式,但是,对于处于识字阶段的孩童、追求新奇的青少年来讲,一定要知道这种表达方式并不符合传统的语言规范,因此,在作业、作文中这样的书写形式是绝不允许的。主流的媒体也应该正确地引导,同时大家也不要过度仿效“港台腔”,邯郸学步会丧失自己的语言特色,应当树立语言自信,不可亦步亦趋。
参考文献:
[1]孙红举。论汉语合音现象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1401.
[2]徐通锵。音节的音义关联和汉语的变音J.语文研究,200331-8.
[3]孙景涛。论一音一义G语言学论丛第3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8-71.
[4]张薇、王红旗。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5]江蓝生。语法化程度的语音表现M.近代汉语探源。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5-167.
[6]韩志刚。网络语境与网络语言的特点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