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方言特征词的分类与研究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2-16 共3515字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方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方言词汇的研究.每种方言都有自己的词汇特征,这主要通过各个方言区的方言词体现出来,而最能表现方言词汇特征的就是方言特征词.方言特征词的研究是方言研究领域中新兴的分支,是现代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在《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詹伯慧,1991)中,作者在谈到汉语方言分区的语言条件时就提到了"独特的方言词":"方言中蕴藏着大量富有地方色彩的独特词语,只要我们深入考察,便可以从中选取一些'只此一家'的典型方言词语用来作为识别某一方言的特征条目.例如闽方言词库中的'箸'(筷子)、'厝'(房子)、'鼎'(铁锅)、'冥'(夜晚)这类独特的方言词,在现代汉语共同语及其他方言中都很难见到,而却普遍存在于闽方言中,把这类词用来作为辨认闽方言的标志,不正符合'对内一致性,对外排他性'的要求吗?"随着词汇研究的深入,1999年,李如龙提出了方言特征词的理论,系统论述了方言特征词的涵义;苏新春提出了方言特征词词频选取的方法.这样,方言特征词在理论和方法上建立了自己的体系,随之出现了部分研究各大方言区特征词的成果.

  一、方言特征词的界定

  李如龙在《论汉语方言特征词》(2001)中对方言特征词的涵义作了如下界定:"方言特征词是一定地域里,区内大体一致,区外相对殊异的方言词.方言特征词批量的大小取决于不同的地域及其历史文化条件;根据区内覆盖面是否普遍、区外有否交叉以及区片大小、常用度高低等条件,可把特征词分为基本特征词和一般特征词."根据以上界定,方言特征词应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各种方言既有语音特征,也有自己的词汇特征.方言的词汇特征首先体现在特征词上.

  2.汉语方言的特征词是具有特征意义的方言词,在方言区内普遍应用、大体一致,在方言区之外又是比较少见的.

  3.汉语方言特征词不应该是一两条或少数几条,而应该有一定的批量.有一定批量才能构成可信的特征.不同的方言区(无论是大区、小区)可能有不同规模的批量,数量多少,只能具体分析,不能统一规定.

  4.由于共同的源流或相连的地域造成的密切交往,不同方言区之间往往有共同的特征词.这种共有的交叉也是一种特征.独有特征词是个体特征,共有特征词是关系特征.

  5.方言区往往有典型的核心区和边缘区之分.方言特征词往往在核心区表现较为明显,而边缘地带则因受周边方言的影响而表现得不充分.考察方言特征词可把重点放在核心区.

  6.方言特征词既然是批量的,就应该按其特征意义的大小分为不同的等级.凡是区内相当一致、区外未见或极少见的,可以称为一级特征词;凡是本方言内部不够一致,或区外有较多交叉的,可作为二级特征词.如果方言特征词数量大,也可按不同的重要性细分为三级.

  7.考察方言特征词应该首先注意常用词、有派生能力的根词、单音词中的特征词.这些特征词无疑具有更多的特征意义,因而也更具有重要性.

  二、方言特征词的分类

  方言特征词的词类不同,其表现出的差异程度也不同.封闭性词类因为常用,所以差异比较大.非封闭性词类中的人体名称和动植物名称差异比较大.此外,动词的差异也比形容词的差异大.一般来说,和人们日常生活贴近的用词方言差异大,反之则差异小.动词大多与人的活动有关,所以差异相对较大,形容词的主观色彩较浓,所以差异也较大.而且同是近代出现的事物名称中,小件物品也因为贴近日常生活而差异较大.从词义的角度来看,表示整体的泛指的类别概念的词要比分体的特指的概念差异小.如果从构成方式来说,加缀词、叠音词或合成词、词组词的差异较大.这样方言特征词就有了明显的词汇特征:在口语中经常使用的有较强派生能力的方言多义词.

  方言特征词是在方言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从其本身的形成来看主要有三种类别:承传词、变异词和创新词.承传词是从古代汉语直接承传下来,词义没有发生明显变异的词语,包括从古代共同语和古代方言承传下来的两类,历史比较久远.变异词是指在承传了古代语词之后意义或用法发生较大变异的方言词.创新词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各方言区人们根据日常交际的需要创造的方言词汇.此外还有一类方言特征词是借用的结果,包括受共同语的制约而借用、受周边方言的影响而借用,以及古代向原住民的借用,或近代向外国语言的借用.这样在研究各个方言区的特征词时,也可以统计各类特征词的数量和比例,考察不同历史时期各类方言特征词的消长.

  三、方言特征词的研究方法

  在方言特征词的研究方法方面,李如龙提出了"由点到面,由内到外的比较,制定分级的特征词表"和"重点考察,排除假象"以及"群策群力、反复修改"等方法.苏新春则提出了更为具体的频率选取法.苏新春认为方言特征词的研究可以分为"特征词的选取"与"特征词的考释"两个阶段.选取是基础,考释是目的,两者有密切的联系.方言特征词的选取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学者、专家凭经验和语感选取.但这不能保证从整体上全面地描述一种方言词汇的特征.而研究方言特征词的目的是寻找一种方言的本质特点和分布规律,寻找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对应规律.因此,合理的选取方法要保证选取的特征词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这样就需要用统计的方法对一定量的词语进行地域分布、使用频率、构词能力、义项数量等方面的计算来发现词语在分布的大小、频率的高低、义域的广狭、表达能力的强弱等方面的差异,由此来认定方言特征词的存在或存在范围.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在确定的语料范围内进行频率方面的穷尽性统计做到的.

  但是频率统计方法对材料的依赖性很强,对材料的选取也有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有足够量的语料,选取的材料要有典型性和可比性,还要对已有的材料进行改造,重新归纳义类,并且要充分利用电脑的统计功能.通过频率统计法可以得到一个词语在词汇体系中的性质、地位、作用等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但是频率统计方法的运用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四种频率统计方法之间并不是完全协调、互为支持的,有时甚至会出现冲突之处.对语料的使用也存在许多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特征词的不同层面时,对不同的语料要运用不同的方法.

  苏新春在《词频选取法在方言特征词研究中的运用--"长辈亲属称谓类"方言特征词例析》一文中系统地运用词频统计的方法,对《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李荣主编)中所收的长辈亲属称谓词作了详细的封闭性研究,验证词频选取法的价值和不足.亲属称谓词是词汇体系中一个充满文化信息的类别,稳定性强,不容易受到其他方言的影响,具有封闭性特征.文章对长辈类亲属称谓词进行穷尽统计,从而发现它们在不同方言点的分布规律;对构词能力强弱进行统计,从而探索词语在该方言词汇体系中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对词语义域进行统计,则可以观察不同方言词语的构成与表义功能.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1个方言点共有616例称谓词,在对性别、父系母系、血亲与姻亲、辈分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后可以发现:

  女性词与男性词各有优势;"父辈"的称谓词最多;而且经常用长辈词来指称"平辈".616例长辈类亲属称谓词中单次呈现词有432例,占总词语数的70.1%,这其中有很多区别意义的语料,但"单次呈现词"与方言特征词之间不能划等号.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筛选、甄别.不仅要与周边的相关方言互相对照,有的还须再作实地考察,经过仔细地斟酌,才能使单次呈现词具有方言特征词的意义.对"爷""妗"及"丈夫之父亲"义的方言词语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则能够为相关方言区的亲疏关系提供佐证.通过这种尝试性的例释,我们可以知道用数量统计的方法来查寻方言特征词的做法是可行的.

  此外,李如龙提到的方言特征词的特点,是就大方言区的特征词而言的.进一步探究便可以发现,有些特征词流行的范围很小,只通行于几个方言点.这样的特征词对于方言的分区,也许意义不大,但是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比如通过方言特征词判断某个说话人的籍贯或生活地点,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这样的词语,也可以叫特征词.为了区别于大方言区的特征词,可以称之为"地域特征词".

  方言特征词和地域特征词是比较方言的异同得出的能体现方言特点的词语,它出现的范围很广泛,既出现在基本词汇中,也出现在一般词汇中.基本词汇中的词汇有的在不同方言里会有不同的说法,这种方言词往往成为特征词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般词汇中一些表示不常见的小动物、某些农作物、建筑物部件或具体细小动作的方言词,说法也比较多,但一般只是很小地域的方言特征词.

  运用上述理论研究汉语各大方言区的特征词,已经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如龙.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李如龙.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李如龙,苏新春.词汇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苏新春.汉语词汇计量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6]董绍克.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7]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

  [8]詹伯慧等.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