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我们已步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习惯的同时,也改变着语言文化和我们的生活状态。新型传媒的聘同更是为语言的变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及有效保证。美国着名语言学家 E. SAPIR 在他的Language (1921) 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的。”英语作为全球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既与其文化一起产生与发展,同时,也在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得以光大并发展。从表面来看,只是词汇、语言表达方式的丰富和拓展,但是,从深层分析,其实质却是文化在人类社会进入更加高级的形态的发展和不同民族文化的互动,促进了英语语言的发展和变革。上世纪下半叶以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引领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更加加快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信息时代派生出的发明创造在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系统的发展和词汇的拓展以及表达方式的简化。汉语中的外来语,尤其是网络语言的出现对现代汉语规范化无疑是一种挑战和冲击,对那些自身或其变异对现代汉语的发展有负面影响或者太低级趣味的用词用语,我们应积极采取严格的措施,加以正确引导和规范。
一、树立法制观念,完善管理机制,倡导正确的语言观
1982 年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1 年 1 月 1日生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则首次明确规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人员作了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相应等级的要求,还规定 《汉语拼音方案》 是拼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工具,从而确立了普通话、规范字和 《汉语拼音方案》 的法律地位和使用范围。这是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开始走上法治轨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标志。社会各界要知法、守法,语言文字工作职能部门更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载体的社会传媒、影视、报刊、出版机构及教学单位、公务人员以及借助语言文字使用 (如广告宣传、物品包装等) 以谋取经济利益的商家企业,一定要严格要求,规章配套,认真守法,奖惩分明,以期起到健康良好的社会导向作用。语言文字工作者还应对逐渐融入汉语语言的外来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外来语的形成及使用规律,在外来语的日常使用中倡导正确的语言观,对外来语的发展进行客观指导,让外来语中国化,使其有机地融入汉语语言环境,使外来语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明确规定了在汉语的日常使用中如何界定繁体字与简体字、普通话与方言、外来语与规范汉语,但是对于如何在翻译中形神兼备地表达外来语,怎样确定外来语融入汉语言规范表达的硬性标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才能减少外来语随意加入汉语口语表达的现象发生,都没有明确规定,这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二、统一审定并规范新词的翻译,促进翻译规范化和统一化
当前,网络外来语作为网络语言中的“舶来品”,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化和国际化出现并日益增多,以网络媒介为依托而高速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从众性,因此规范性也难以得到保证,如不大力加强对新词新语的规范化翻译,就会出现对新词新语的滥用乱译问题。由于缺乏对翻译的规范化和官方化管理,我国对新兴词汇的翻译极不统一,音译、意译、音译兼意译等多种外来语借用手段兼而有之,使交流中出现误解,造成交流不畅等不便。如上文提到的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 (E. SAPIR) 的在不同的书籍和论文中采用了包括“萨丕尔”、“萨皮尔”和“萨佩尔”等不同版本的中文翻译。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我国在外语翻译统一工作上的漏洞,因此,我国对新词的官方翻译结果必须由国家权威部门统一审定并通过网络发布年度公报的形式呈现,以此规范化新词的正确翻译方式。
三、弘扬祖国文化,加强语文教育,正确引导语言的使用,促进汉语健康发展
汉语应用能力是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人的语文素质,对促进人们整体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发挥具有很大的作用。在上网族里,年轻人占了很大比例,网络语言中用词、用字的混乱和不规范现象与使用者语文素质低下密切相关。一方面,与网络世界同时诞生和发展成长的“零零后”
在作文中大肆使用不规范的普通话,尤其是网络用语的现象足以引发我们的思考。未成年人在使用语言这一方面的价值判断尚不明确,需要教师和家长齐心协力加强教育,我们的国家也更需要加强义务教育时期对语言素质的培养,从推广使用普通话开始,侧重未成年人汉语语法体系的建构和使用能力的提升,培养未成年人口语和书面表达时用词的多样性,防止其依赖单一的网络用语。另一方面,在大学校园中,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为了避免方言和不同地区的表达方式造成的沟通不畅,大学生往往会选择使用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络用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势必造成普通话作用的弱化。普通话、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应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轨道,加强对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从根本上保证汉语使用的精准。在高等教育时期,我们更应当响应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号召,坚持推广和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同时各校的文学院和公共语文教研室也应当开设大学语文公共必修课程和其他与中国文学相关的通识选修课,为深化理解我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不同历史时期各位作家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民族精神,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奠定基础。另外,我国的语言和文字是我国民族精神和民族历史的见证,是记录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载体,我们有义务辩证地看待作为新事物的网络语言,不能全部拿来,而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网络语言在丰富汉语言的容量和使用范围等方面发挥正确作用;对于不适合长期存在的不规范表达,它们本身就不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应当减少在日常口语中的频繁使用。
毋庸置疑,信息时代中西文化相互渗透和外来词相互借用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和生活,但是过多的使用这种“不洋不中”的词汇甚至“混撘”的表达方式势必会对规范的汉语语言造成冲击。为了满足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发展需要,应加大对网络语言和外来语的研究力度,并采取一系列可行且卓有成效的措施:首先,运用多元化的文化传播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如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是针对电子信息时代中的文字基本功薄弱现象而举办的,这有利于在增强电视节目的知识性的同时,引导国民从小正确使用汉语、自主学习汉语、在生活中自发巩固汉语基础知识;另外,在完善汉语教育的科学性的同时,增加国画、书法、剪纸等中国文化教育,增强文化归属感,培养民族自豪感意识。我国中央和地方的职能部门,特别是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大、中、小学的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尽可能地规范网络流行语言的使用,规避网络语言对日常沟通交流造成的不利影响,促使现代汉语沿着规范、健康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金祺. 应当肯定“西译汉化”现象的积极面[J].中国翻译,1998(1).
[2] 李文中. 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3] 秦子华. 从“外来语”看社会的进步及各种语言的相互影响[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