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白鹿原》中鹿兆鹏革命者形象的再诠释

来源:未知 作者:杨老师
发布于:2022-07-22 共12805字

  内容摘要:在《白鹿原》中,作者把两兄弟鹿兆鹏、鹿兆海作为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代表来进行对比塑造,很多人自然而然就把鹿兆鹏看做是革命者形象的代表。虽然也有一些学者对鹿兆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进行了研究,但是就革命者形象而言,他们并没有对其进行详细阐述,也没深度挖掘其背后的原因。本文从鹿兆鹏参加革命的动机、革命斗争熔炼过程中出现的革命行动的幼稚性以及人物性格的矛盾性的探讨,来重新阐释这一人物形象,质疑他的革命者身份,从而进一步探析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用意。

  关键词:《白鹿原》鹿兆鹏 革命者 形象

The Interpretation of Zhaopeng Lu's Revolutionary Image in White deer plain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book White deer plain,the author created the characters of twobrothers, Zhaopeng Lu and Zhaohai Lu who ar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ndKuomintang respectively. By means of making comparison, the characters were sharped vividly.Therefore, the majority of people naturally regard Zhaopeng Lu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revolutionaries. Although there are a few scholars did some researches on the complexity of hischaracteristic, however, as for his revolutionary character, they maintained positive attitudestowards it. The article tried to clarify Zhaopeng Lu revolutionary character and doubt hisrevolutionary identification by analyzing his intention of participating in revolution activities, theimmature revolutionary approaches used in the drastic and cruel fighting and the flaws andcontradictoriness appealing in the character. Consequently, it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incentiveof characterization of Lu by the author.

  Key words: White dear plain; Zhaopeng Lu; Revolutionary; image

目 录

  一、引言
  二、革命动机的复杂性

  (一)荣耀祖宗的家族遗训
  (二)争强好胜的不安分因素
  (三)自觉与不自觉的政党选择

  三、革命行动的幼稚性

  (一)烧粮台行动的轻率
  (二)风搅雪运动的混乱
  (三)三十六军武装斗争的不成熟
  (四)滋水县保安团起义的变味

  四、人物性格的矛盾性

  (一)随和而冷血
  (二)慷慨而自私
  (三)激进而保守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一、引言

  自从陈忠实《白鹿原》出版以来,好评如潮,有关评论连续不断,很多有价值的评论被收在《白鹿原评论集》中,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研究论文。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论文就很多,其中涉及到鹿兆鹏人物形象分析的为数不少,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不完美的革命者:彭蓉在《<白鹿原>对中国现代革命的批判》中认为“鹿兆鹏在原上时隐时现,始终没有做出令人拍手称快的壮举”,鹿兆鹏作为一名革命者既没有令人称道的革命行动亦缺乏强烈的人格感召力,特别是最后他对黑娃的死不闻不问以及消失不见的描写,更让他的革命者形象大打折扣。

  第二、无责任感的长子:崔国军《<白鹿原>叛逆长子形象颠覆之原》中认为鹿兆鹏这一人物形象是对传统长子形象的“叛逆式”颠覆,首先他是一个“不孝子”,跟父亲的关系紧张、破裂并最终断绝父子关系。其次,他的家庭责任感几近全无,虽然社会责任感较强,有一定的正义感,积极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但在他们心里没有光宗耀祖的想法,对父母和妻子连最起码的责任都没有尽到。最后,鹿兆鹏缺乏自我牺牲精神,品质不能称为善良。

  第三、无耻的流氓:张丽和李季的《从<白鹿原>看国民性中的流氓品格》中,他们认为鹿兆鹏身上具有流氓气质。“鹿兆鹏表面是一个积极投身革命的形象,其实他的身上从小就往外渗着流氓气质。这从他与黑娃去偷看母马配种的情节已可见一斑。长大后,他不顾兄弟情义抢了自己的‘弟媳妇’做老婆,更厚颜无耻地要求被蒙在鼓里的弟弟护送‘新嫂子’逃亡出城;在朱先生的书院里遭遇国民党岳维山与白孝文时,他不顾朱先生‘是君子就坐下来,不能在书院里动干戈’的要求比岳维山白孝文还要无赖地拔腿就跑;对同胞黑娃反复利用工于心计。”

  从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来看,他们认为鹿兆鹏作为一名革命者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革命者那样至善至美,他不如杨子荣勇敢,也没有卢嘉川那么大义凛然。小说中作者把两兄弟鹿兆鹏、鹿兆海作为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代表来进行对比塑造,很多人自然而然就把鹿兆鹏看作是革命者形象的代表。虽然也有一些学者对鹿兆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进行了研究,但是就革命者形象而言,他们并没有对其进行详细阐述,也没深度挖掘其背后的原因。本文通过对鹿兆鹏参加革命的动机、革命斗争熔炼过程中出现的革命行动欠成熟以及人物性格矛盾性的探讨,来质疑并重新阐释这一形象,从而进一步探析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用意。

白鹿原

  二、革命动机的复杂性

  鹿兆鹏参加革命的动机极其复杂,很难说他是地主阶级的自觉叛逆者,里面夹杂着一些非自觉的因素,这就决定了他革命动机的复杂性。

  (一)荣耀祖宗的家族遗训

  心理学认为,人的性格主要取决于家庭、环境等后天的社会因素。阿德勒将性格定义为“一个人尝试去适应他所居住的环境,因而显现出来的特殊作风”。鹿兆鹏性格的形成过程中家族遗训的影响至深。

  鹿兆鹏出身在白鹿原上的“仁义白鹿村”,地势偏远,原上百姓从古至今恪守传统封建伦理道德,遵循日出而作、日息而归的时间表,恬静而保守。鹿兆鹏所在的鹿家属于白鹿村白鹿两大家族中的鹿家。鹿兆鹏家家道殷实,“这是白鹿村乃至整个白鹿原最漂亮的一座四合院”2,说的就是鹿兆鹏家。鹿子霖老太爷离世时说:我一辈子都是伺候人,顶没出息。争一口气,让人伺候你才算是荣耀祖宗。中一个秀才到我坟头放一串草炮,中了举人放雷子炮,中了进士……放三声筒子炮。(p57)“鹿家的后人直到鹿子霖一直没有机会在老太爷坟前放一串草炮,而他的遗言却似窖藏的烧酒愈久愈鲜”(p57),于是鹿子霖对儿子鹿兆鹏寄予厚望,希望儿子能成为让人伺候的人。鹿子霖在儿子刚七岁时就送他到学堂去启蒙,由于学校远,鹿兆鹏和鹿兆海兄弟俩天麻麻亮就被他吼喊起来去上学。面对老婆的抱怨:孩子太小上学太早,鹿子霖毫不动摇地鼓着劲说:“我等着到老太爷坟地放铳子哩!”(p57)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鹿家对鹿兆鹏的栽培不在于读书识字而在于读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其中的功利心理不言而喻。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鹿兆鹏或多或少会受到这种功利心的影响,而这种功利心除了能促使他努力学习,还会促使他过度早熟,迫切寻求出人头地的出口。于是当科举制度废除,在白鹿原读书已无出路时,他主动向父亲提出去城里新式学堂读书,“爸!你都革命了,还让我念古书?我想到城里新式学堂去念书。科举考试废止了,再念老书没一点点用处了。”(p88)由此可见,鹿兆鹏只是把读书看成是获取功名、光宗耀祖的有用的途径。此时的他,迫切希望找到一种新的可以爬到社会上层、成为掌权者一员的光宗耀祖的方法。而当他到城里读书后,当他系统接受到新思想的时候,他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巨大威力所震撼,同时也受到革命成功后的巨大权力诱惑,他逐渐意识到革命才是在这动乱社会中掌握政权的唯一方法,只有参加革命才能加入到统治阶级队伍中去,才能实现自己光宗耀祖的梦想,于是他选择成为一名革命者。

  (二)争强好胜的不安分因素

  商人后代的自卑心理使得鹿兆鹏从小就争强好胜,渴望被人关注。

  鹿家老太爷靠勺子发家的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心酸和卑贱。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决定了即使鹿家的四合院再漂亮,鹿家再有钱,他也只能是勺勺客的后代,他的身份依然是卑贱的,但是他们却都希望能被正统社会所接受,能够被别人伺候,成为人上人。“正是这种卑微的出身与自己仰慕的正统社会的深刻冲突,使他们性格中与身俱来就有某种不安分、好强的因素。”一方面他们不满并且厌恶这种等级制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仰仗这种等级制度成为人上人。从小就被家人寄予厚望、努力学习的鹿兆鹏也不例外。鹿兆鹏从小备受父母疼爱,受“老好人”父亲鹿子霖性格的影响,鹿兆鹏很随和,更难得的是,他相当大胆。第一次荡秋千,他就不畏惧各种摔伤的可能性,企图荡到最高,超过黑娃创下的记录。这不仅表现出鹿兆鹏巨大的勇气和胆量,也表现出鹿兆鹏想要出人头地的好强心态,即使是荡秋千也不能落后!他渴望被人瞩目,成为焦点!在科举制度废除之前,鹿兆鹏的不安分仅仅是为了鲤鱼跳龙门,成为人上人,获取功名,光宗耀祖;科举制度废除后,社会环境的激荡、革命的热潮,加剧了鹿兆鹏的不安分心理,他渴望打破这种约束他的等级制度,于是他参加了革命,成为一名革命者。

  (三)自觉与不自觉的政党选择

  在白鹿村书院上学期间,鹿兆鹏与黑娃建立了友谊。他把自己稀罕的吃食分给黑娃。

  “黑娃把冰糖丢进嘴里,呆呆地站住连动也不敢动了,那是怎样一种美妙的感觉啊!无可比拟的甜滋滋的味道使他浑身颤抖起来,竟然哇的一声哭了。”(p64)可是在隔了几天以后,当鹿兆鹏又把一块点心小心翼翼地放到黑娃的手心里时,黑娃却咬一咬牙把那水晶饼扔到路边的草丛里去了。鹿兆鹏刚想发火,“黑娃一伸手抓住鹿兆鹏的领口:”财东娃,你要是每天都能拿一块水晶饼和一块冰糖来孝敬我,我就给你捡起来吃了。“(p64)”鹿兆鹏松了手,似乎也颤栗了一下,就把一只手搭到黑娃肩头拥着走了。“(p64)此时的鹿兆鹏应该亲身感受到了黑娃的自卑与难过,他的”颤栗“与”拥“表现出了他对黑娃的不自觉的同情与理解。当然,此时的鹿兆鹏还不能理解为什么黑娃会这么贫穷,不能理解造成他们两者不同贫富差异的本质原因到底是什么?他不知道怎样做才能帮助黑娃?但是幼年的经历与触动必将影响他以后的人生道路选择。后来他到县城的新式学堂读书,当他开始阅读三民主义、学习共产主义思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时,童年的这段生活经历更使他对这些思想有着更加深刻与形象的认识。同时,在鹿兆鹏去县城读书的同时,中国社会也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清朝覆灭、兵阀混战,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新思想新事物不断涌入。亲身经历这样的混乱和新思想对青年一代的感召使他明白:造成人民不平等和贫困的根源是封建制度,只有用革命去推翻这种封建制度,解放思想,才能让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这些最终促使他走上了反对地主阶级的革命的道路。

  但复杂的是,鹿兆鹏为什么选择了共产党而没有选择加入国民党?他为什么没有受父亲的影响加入国民党呢?难道是他一开始就意识到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本质区别了吗?

  就本书来看,作者并没有给出足够的理由。在我认为,鹿兆鹏加入共产党是一种既自觉又不自觉的行为,这些也足以说明他革命动机的复杂性。

  第一,1911 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封建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党一跃成为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政党,在国内具有相当大的号召力。但好景不长,1912年 4 月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之后在国内倒行逆施并且暗杀了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嘴脸而发动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但是都以失败告终。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社会更加混乱,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发起的一次又一次的护法护国运动同样以失败告终,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一时间段正是白鹿原长大的鹿兆鹏去县城读书期间。鹿兆鹏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去城里感受到的不是革命的胜利果实,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动荡与政权更迭,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他的功利性格不可能选择处于劣势似乎没有希望的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同时此时国民党在组织原则上,孙中山要求入党者必须接受中华国民党誓约中提出的”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永守此约自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极刑“等条件,并要加盖指模,”这种旧式会党的落后组织手段,虽然体现孙中山为国为民、拯救革命的一片真诚、其结果使秘密发展中的中华国民党染上宗教主义色彩难以团结反袁力量和其他革命分子“1。第二,世界局势发生剧烈变化,十月革命的成功以及苏俄对华的友好态度使中国青年看到了光明的未来,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运动的发生给中国绝大多数青年带来了思想上的巨大震撼,还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这些都跟共产党有关。第三,白鹿原远离城市靠近山区,落后而闭塞。因此从他的政治地位来看他主要的政治需求和贫苦农民是一样的:摆脱封建剥削,提高社会地位。从这一点上来看,只有同样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共产党才能够满足他的要求,成就他以及家族的荣耀。处于这样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背负家族重望想要光宗耀祖的鹿兆鹏在面对政治归属的选择时,肯定会更倾向于共产党。因此,鹿兆鹏选择共产党有趋利避害的功利因素在内。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来看,鹿兆鹏参加革命、选择共产党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其中却相当复杂,不仅有个人及家庭原因、还有难以言语的历史、时代和文化因素,更是各种必然与偶然的集合体。其动机本身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也就会造成他参加革命以后思想的混乱,进而造成革命行动的幼稚性。

  三、革命行动的幼稚性

  鹿兆鹏参加共产党后的革命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经过多次革命斗争的锻炼和洗礼以后,鹿兆鹏是否真的由幼稚走向成熟了呢?这也令人产生疑问。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几次重要的革命运动中鹿兆鹏的表现,试图更真实地贴近他。

  (一)烧粮台行动的轻率

  鹿兆鹏的革命道路开始于国民革命时期回到白鹿原当校长,表面上鹿兆鹏只是一个学校校长,实质上此时的鹿兆鹏是双重身份,既是共产党员又是国民党员,回到白鹿原当校长只是表面,实质上是想以白鹿原为据点支持国民革命,发展革命事业。在这里鹿兆鹏领导的第一个”革命“事件就是烧白鹿仓的粮台。”白鹿原上开进一队军阀士兵,强迫原上百姓根据‘一亩一斗’交粮,同时为了威慑百姓让百姓观赏射击表演:士兵们乌黑的枪管儿冒着蓝烟,槐树下腾起一片红色的血肉雨雹。“(p155)随着这对士兵的到来,关于他们种种劣迹的传闻悄悄地又是迅猛地在白鹿原上蔓延,作者写道,那些打着百裹缠布穿着黑军服的士兵无异于四条腿的畜生,这些士兵耀武扬威、在原上横行霸道,与此时的国民革命军正好对立冲突。为了打击这帮军阀士兵的嚣张气焰以及在地方上支持国民革命,鹿兆鹏策划了烧粮台运动。这件事的参与者有三个人:鹿兆鹏、黑娃、韩裁缝。鹿兆鹏与韩裁缝本来就是共产党员,而黑娃在此之前就是一个普通贫苦农民,鹿兆鹏鼓动他参与了此事件。为了鼓动黑娃,他先赞扬了黑娃是白鹿村头一个敢于冲破封建枷锁实行婚姻自主的人,解释这帮土匪是反革命军阀,是国民革命军打击的对象,黑娃听不懂只是”噢噢“地应着,直到最后鹿兆鹏说”他们是一群兵匪不分的乌合之众“(p162),黑娃才算是听懂了,想到他们是土匪,才答应与他一起烧粮台,而对这背后寄寓的深意却一无所知。很显然为了此次的烧粮台事件,鹿兆鹏利用了”单纯“的黑娃。

  烧粮台的过程很顺利,麦子顷刻间成了壮丽的火焰,根本来不及扑救。但之后的事实证明”烧粮台“这件事件虽然打压了白鹿原反革命军阀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农民士气,但胜利却是极其短暂的。而且因为粮食被烧掉,农民被迫再交粮,第一次交粮已经使大部分农民没有多余粮食,第二次交粮更使农民苦不堪言。鹿兆鹏的烧粮台既不是出于粮草对于战争重要性的军事原因,也没有与烧粮台这一行动相匹配的任何善后行动,而仅仅是为了抒发心中对于反革命军阀的愤恨,整个行动看来,不仅没有严谨的革命计划以及周密的事后对农民的安置保护措施,而且间接导致了这些军阀对百姓的变本加厉的骚扰。

  整个行动看来有勇无谋,不像思维严谨的革命者而像缺少头脑的土匪。同时就他鼓动黑娃的过程来看,激情有余,想法简单。鹿兆鹏尽管知道乡村里还很封闭,新思想的潮水还没卷进来。但他并没有先在农村宣传革命思想,而且在黑娃并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鼓动他,不得不让人觉得有利用黑娃的嫌疑。从”烧粮台“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鹿兆鹏革命工作的冲动和革命方式的幼稚。

  (二)风搅雪运动的混乱

  国民革命节节胜利,为了配合国民革命以及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围绕发展乡村革命的中心,鹿兆鹏在白鹿原上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首先是鹿兆鹏选了在白鹿原上”都不干不净“的十个人去县城”农讲所“受训;接着是率领老师学生满街刷写大字”一切权力归农协“,然后在各村成立农民协会;最后,为了真正让百姓信服农民协会,鹿兆鹏率领黑娃等农民协会的头头们在白鹿原上掀起了一场风搅雪运动:处死了三官庙的老和尚、铡了碗客、攻击白鹿仓总乡约田福贤、游斗各村财东恶绅。相较于同时期国民党基层干部田福贤的懒散,此时的鹿兆鹏显示出了革命斗争的巨大热情和一定的革命号召力。但此时鹿兆鹏却没有协调好两党合作共同执政的尺度,他在没有与白鹿区分部书记田福贤协商的情况下,打出”一切权利归农协“的旗号,让田福贤心存芥蒂;同时不顾两党友谊,公然游斗国民党基层干部田福贤;而且鹿兆鹏放任黑娃等人决定活动方案,以至于在风搅雪运动中出现无法控制场面的情况,让革命变成了暴动,”鹿兆鹏把双手握成喇叭搭在嘴上喊哑了嗓子也不抵事。黑娃和他的弟兄们也不知该怎么办,这种场面是始料不及的。“(p199)最后只能把老和尚铡了,而不是根据原意把他关进监狱。虽然风搅雪运动大大提升了鹿兆鹏等人在白鹿原的威信,为贫苦百姓出了一口恶气,但是这场活动本身却充满着暴力、血腥、混乱与盲目。他煽动起农民的情绪却不知怎样缓和,他无法引导农民合理斗争却只能遵循农民的盲目与暴力。这场革命与以前的农民起义似乎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这些参与斗争的农民并不明白他们为了什么而去斗争、并没有理解革命的真正内涵。而且鹿兆鹏在策划整个运动时完全没有顾及国民党的感受,直至国民党上级找他谈话,他还浑然不知,即使在县长岳维山提醒他之后,他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这不仅说明他的危机意识不够,而且也表明思想太过单纯,不够成熟,根本没有革命斗争残酷性、危机性的意识。这一切都为后来的国共合作破裂、他被国民党追杀埋下了伏笔。

  (三)三十六军武装斗争的不成熟

  离开白鹿原后,鹿兆鹏转入地下工作。鹿兆鹏受中共省委派遣,化妆潜入三十六军,一方面传达省委要求三十六军指挥官做出一个详细周密的进攻方案的命令,另一方面为三十六军提供西安地区守军布防的情况,让他们自己斟酌并作出决定。但是在鹿兆鹏到达三十六军后,不仅没有平息三十六军的指挥官们关于要不要进攻的争论,反而加剧了争论。而且在决定进攻后,面对军队遭遇的各种挫折、面对姜政委近似无理的坚持,鹿兆鹏没有表现出一个地下工作者应有的警觉、也没有表现出一个上级特派员应有的强硬,最终导致军队走上了一条覆灭的不归路。同时当姜政委叛变逃跑后,鹿兆鹏缺乏作为一名指挥官应有的冷静,他慌了神、觉得自己轻若一根羽毛,只能更换指挥官。最终虽然他们选择撤退,但还是无法避免三十六军的全部覆灭。在这次进攻行动中,鹿兆鹏表现出的犹豫、遇事的慌张、指挥军队的害怕,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的能力以及他的革命方式。

  (四)滋水县保安团起义的变味

  1949 年 5 月当所有有利形势都倒向共产党时,鹿兆鹏也终于从”地下“走到了”地上“,当他们顺利地拿下西安后,鹿兆鹏又被派去策动滋水保安团起义,解放滋水县。鹿兆鹏再一次”利用“了黑娃,通过黑娃把滋水县保安团的几个团长都说服归顺共产党,然后抓住了滋水县长,成功和平解放了滋水县。但鹿兆鹏却并没有参与滋水县起义后的组建工作,甚至片刻都没有多停留就走了,这就为白孝文钻空子进入县委提供了机会。

  当然更没有为一直帮助他革命事业的”土匪“黑娃证明清白,这直接导致了后来白孝文掌权、黑娃被处死的悲剧。鹿兆鹏明知白孝文为人重利轻义、自私狠毒,有可能对黑娃不利,但他并没有采取任何与之相应的实际行动,只是提醒黑娃,提防着点白孝文就走了,而且不知道去哪里了。虽然滋水县成功解放了,但很难想象在白孝文治理下的滋水县会是什么样子,很难想像又会有多少人和黑娃一样,落得个悲惨的下场。鹿兆鹏虽然成功领导滋水县解放,但结果却让人失望,不得不让人对其革命者形象大打折扣。

  以上这几次事件对鹿兆鹏革命者形象的塑造显然是非常重要的,按照时间顺序,他们清晰记录了鹿兆鹏的重要革命经历。从最初的烧粮台行动,到最后的滋水县保安团起义,虽然经过各种失败与挫折后,鹿兆鹏在工作中逐渐成长起来,但始终不太成熟,让人不由得对他所代表的革命者形象产生一些疑惑。

  四、人物性格的矛盾性

  我们在对鹿兆鹏几次革命工作的失败中反思其中的教训,除了很多外在的原因如工作方式的不成熟等之外,鹿兆鹏作为一名革命者其本身性格的缺陷和矛盾性也是造成其失败的很重要的因素,对他革命者形象的塑造也有重大的影响。

  (一)随和而冷血

  作为一名革命者,鹿兆鹏为人随和、性格外向。他很随和,一双深眼睛上罩着很黑的眼睫毛,使人感到亲近。他的弟弟鹿兆海也是这种深眼睛和长睫毛。他爸鹿子霖,他爷鹿泰恒都是这种长脸深眼窝长睫毛。(p63)这种从家族继承来的不仅仅是外表上的相似还有这种随和的性格。这种随和的性格来源于其社会地位的卑微,由勺勺客发家的鹿家如果在按”士农工商“排等级的社会面前,是没有任何理由孤傲的,因为想要生存、想要发展,就必须赢得别人的尊重,就必须与人为善。在白鹿仓的竣工仪式上,即使面对众多乡亲对他共产党员身份的质疑与误解,他仍能保持亲切随和的心态。

  鹿兆鹏憨里憨气地笑着说:众位乡党,大家都多瞅我一眼,看清我跟你们以及你们的子弟一样,都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就行了。好了,岳书记你继续讲吧,我就开这一句玩笑。(p183)

  但与其革命者形象不符的是鹿兆鹏又是冷血的。鹿兆鹏的冷血主要体现为对家庭成员的冷漠与不关心。首先是对待同样是包办婚姻受害者的妻子。接受了新思想的鹿兆鹏不愿意接受父亲为他定下的妻子,但是处于新旧文化夹缝中的鹿兆鹏终于还是在父亲的三个巴掌中与冷大小姐完了婚。在新婚之夜占有了冷大小姐的情况下,却从此对她不闻不问,以后还与白灵结合并育有一子。经历了国共合作破裂差点被枪杀的危机后,鹿兆鹏作为共产党员由公开斗争转为地下秘密斗争,由于内奸出卖,鹿兆鹏被捕。在岳父冷先生倾尽财产的救助下,终于使鹿兆鹏脱离困境。冷先生之所以救女婿不是为了两家情谊,更不是为了革命,而是为了嫁给鹿兆鹏却备受冷落的大女儿,他知道没有女婿,女儿无法活下去!正如他让朱先生传话所说:”给女人个娃娃,给个娃儿,他女子就能在你屋里活下去,他自己在白鹿镇也能撑一张人脸。“(p306)但即使这样,被救后的鹿兆鹏也没有实现冷先生的叮嘱,”天哪!倒不如让田福贤杀了我痛快“(p306),并且完全不顾家中妻子的死活、家中父母的艰难,便决绝地离开了。可以说鹿兆鹏对妻子的冷漠间接导致了冷大小姐的死亡。

  其次是对待家中父母。从鹿兆鹏参加革命之后,就很少回家,等到转入地下工作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甚至不和家里人联络,书中有几处描写他对白鹿原、对故乡的怀念,但却只字不提他对父母、对亲人的挂念。即使我们可以理解由于自己特殊的共产党员身份,出于保护家人的目的,他与家里断绝来往,但不能理解他在革命成功后为什么还是没有露面,甚至连书信都没有一封,这不得不令人怀疑他性格的缺陷:过于冷淡。

  第三,他与鹿兆海也是兄弟情薄。全书没有任何关于他照顾弟弟的描写,而且他明知弟弟对白灵用情至深,知道鹿兆海与白灵之间的深厚感情,还与白灵发生关系并结合,而且为了所谓的革命事业,还自私地让弟弟护送怀孕的白灵,让弟弟情何以堪啊!他的这种薄情冷漠直接导致了弟弟对他的怨恨,也让我们对他的革命者形象打了点折扣。

  随和与冷血如此矛盾却又如此统一于他身上,使得鹿兆鹏迥异于传统的革命者形象,这也是令我对此发生研究兴趣的原因之一。

  (二)慷慨而自私

  我们知道作为一名革命者要能为他人着想,愿意竭尽所能帮助别人。鹿兆鹏虽然具备这种精神,但其性格中又无法避免的存在自私自利的因素。鹿兆鹏虽然家境优越,但由于处于农村,零食对他来说依然是稀罕玩意,但他却舍得并且乐意与黑娃分享,他常给黑娃带冰糖、并且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水晶饼分给黑娃一块,可见其大方慷慨。但鹿兆鹏同时又是自私的。他的革命事业可以说是在别人的牺牲中建立起来的。最明显的是黑娃。黑娃从一个出门熬活的贫苦农民转变成风搅雪运动中的革命主将,再成为习旅部下冲锋陷阵的士兵,然后战败后成为一名土匪头子,接着加入县保安团帮助鹿兆鹏解放滋水县,最后由于白孝文陷害被枪决,可以说黑娃人生中的每一次转变都有鹿兆鹏的影响。首先鹿兆鹏为了打击反革命军阀鼓动什么都不懂的黑娃烧粮台,为了在原上开展农民运动鼓动黑娃掀起风搅雪运动,使得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黑娃被迫抛妻离家,刚刚成立的家庭被迫分散,也间接导致了田小娥的悲剧。抗日战争时,鹿兆鹏又鼓动由于战败而成为土匪的黑娃参加革命,在遭到黑娃的拒绝后,鼓励黑娃参加国民党的保安团,其实质是为以后的革命活动铺路。等到黑娃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立下功勋,却被白孝文陷害惨遭杀害时,却无法找到鹿兆鹏的踪影。

  鹿兆鹏于黎明时分骑着那辆破自行车就回城里了,说是师部的工作更加急迫。听说鹿兆鹏回到西安只待了两天,又随着部队一路朝西打去,一直追打到新疆。(p626)可以说,鹿兆鹏是黑娃悲剧人生的推手。他按照自己的意愿把黑娃推向革命却没有真正使黑娃懂得什么是革命,怎么去革命。

  (三)激进而保守

  作为一名革命者,要具有冲破一切、大无畏的精神,但鹿兆鹏却是一个激进与保守的矛盾体。”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传统的宗法文化和伦理道德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反而成为中国社会前进的障碍;新兴的现代文明还没有被广大民众接受,仍需经历铁血的洗礼才能深入人心。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白鹿原众人,一方面无法摆脱宗法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却开始反抗宗法文化的桎梏,于是悲剧成为必然。“鹿兆鹏对传统的宗法文化和伦理道德深恶痛绝、他一直希望能够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新社会。为此他参加革命、为此他抛弃家庭,为此他与一切干扰他革命事业的人为敌。但同时由于他接受了较为系统的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内心深深烙下了宗法文化的印记;而且由于他良好的家境以及一定的社会地位,使他无法彻底与传统断裂,特别是在革命前期。面对父母的包办婚姻,面对他不喜欢的冷家大小姐,他想冲破封建礼教,不顾宗族族法的压迫但却未成,他在自由与束缚中苦苦挣扎、在斗争与妥协中摇摆,最终还是选择了消极抵抗。文章中鹿兆鹏在鼓动黑娃烧粮台时就曾赞赏黑娃比他强,鹿兆鹏从椅子上站起来,慷慨激昂地说:

  你——黑娃,白鹿村头一个冲破封建枷锁实行婚姻自主的人。你不管封建礼教那一套,顶住了封建宗法的压迫,实行了婚姻自由,太了不起,太伟大了!”(p160)同时说到自己时,鹿兆鹏真诚而悲哀地说:“我尽管夸赞你,我自个想自由恋爱却自由不了……我都有些眼红你,佩服你。”(p160)

  纵观鹿兆鹏的整个人生都无法摆脱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对他的影响:他与白灵的自由结合看似冲破了封建婚姻,但这桩婚姻实则是见不得光的。无论他与冷家小姐是以怎样的方式结合但他们的确已有婚姻之实,他在未告知家人特别是冷家小姐的情况下,就与白灵发生关系,不仅是对冷家小姐的不忠,更是对白灵的不公。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鹿兆鹏作为一名革命者其人物性格处处显现其矛盾性,这也导致了其革命工作中的考虑不周、冲动冒进等一些问题,从而影响其革命者形象的完整性和成熟性。

  五、结语

  通过对《白鹿原》中鹿兆鹏这一革命者形象的再阐释,我们可以看到他与传统的革命者形象的不同。《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勇敢机智,为了能够剿灭威虎山的匪帮,杨子荣不顾自身危险,打进威虎山内部,面对“座山雕”的试探,他临危不乱;面对“小炉匠”的揭发,他斗智斗勇,最终帮助军队顺利剿灭匪帮。和杨子荣相比,鹿兆鹏显得软弱自私,除了领导过一次三十六军武装斗争,他从未真正意义上参与革命行动,他通常只是作为地下工作者出谋划策。《青春之歌》中的卢嘉川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坚决不招出任何一个共产党员,面对死亡,大义凛然。同样是革命者的鹿兆鹏却没有这样的光明磊落。对同胞黑娃,反复利用,工于心计;面对死亡,他不顾朱先生的君子之约,撒腿就跑,这些都让人怀疑他是否为真正的革命者。

  但我想,这也许恰恰就是作者想要描述的革命者形象,一个普通革命者的形象。没有大智慧、没有超人的能力,他所有的与常人无异。新历史主义小说往往撇开历史文本,抛弃旧的政治与意识形态观念,以一种全然虚构的话语来讲述历史,彻底实现了“让历史的差异性以自身的本来形态发言”。作者陈忠实也许就是想借助鹿兆鹏让读者看清革命的复杂、人性的复杂和历史的复杂,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走进那段历史,走近那些人物,这也正是陈忠实这部长篇小说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陈忠实:《白鹿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年版。
  [2]李建军:《宁静的丰收--陈忠实论》,华夏出版社,2000 年版。
  [3]公炎冰:《踏过泥泞五十秋--陈忠实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
  [4]畅广元:《陈忠实论--从文化角度考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年版。
  [5]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白鹿原>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年版。
  [6]冯希哲、赵润民编:《走近陈忠实》,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
  [7]雷达主编:《陈忠实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年版。
  [8]刘烨编译:《阿德勒的人格哲学》,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 年版。
  [9]冯望岳等着:《陈忠实小说:在东西方文学坐标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年版。
  [10]费炳勋:《谈白嘉轩》,《小说评论》,1993 年第 4 期。
  [11]林为进:《朴素自然 内蕴丰实--读<白鹿原>》,《当代》,1993 年第 5 期。
  [12]雷达:《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文学评论》,1993 年第 6 期。
  [13]张毓书:《<白鹿原>论》,《当代文坛》,1994 年第 1 期。
  [14]苏中:《<白鹿原>随想》,《安徽大学学报》,1994 第 2 期。
  [15]唐云:《觅我所失:论<白鹿原>对儒家文化的阐释与留连》,《小说评论》, 1995年第 1 期。
  [16]王岳川:《重修文学史与新历史精神》,《当代作家评论》,1999 年第 6 期。
  [17]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评〈白鹿原〉评论集》,《小说评论》,2000 年第 5 期。
  [18]郑周明:《<白鹿原>的女性悲剧》,《学术探索》,2006 年第 1 期。
  [19]王鹏程:《秦腔对陕西当代小说的影响--以<创业史>、<白鹿原>、<秦腔>为例》,《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 年第 6 期。
  [20]张琼:《论<白鹿原>与民俗文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 年第 4 期。
  [21]彭蓉:《<白鹿原>对中国现代革命的批判》,《文学教育(下)》,2008 年第 7 期。
  [22]崔国军:《<白鹿原>传统长子形象颠覆之原》,《语文学刊》,2009 年第 3 期。
  [23]何小丽:《论田小娥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失落》,《文学界》,2010 年第 3 期。
  [24]张丽、李季:《从<白鹿原>看国民性中的流氓品格》,《北方文学》,2010 年第 3期。
  [25]朱述超:《从“革命正史”到“民间秘史”--<白鹿原>“史诗性”创作的深层解读》,《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1 年第 1 期。
  [26]尹小玲:《<白鹿原>女性形象塑造中的男性叙事谋略》,《小说评论》,2011 年第2 期。
  [27]田新星:《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白鹿原>》,《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 年第 3期。
  [28]杨霞:《善与恶的交织--论<白鹿原>对复杂人性的揭露》,《文学界》,2011 年第 7 期。
  [29]魏向丹:《近十年陈忠实<白鹿原>研究综述》,《文学教育(上)》,2011 年第 9 期。
  [30]马向科:《白鹿原宗法文化悲剧与寻根之旅》,西北大学中国现当代硕士论文,2012年。

致 谢

  此次论文的选题来源于平常读书时的思考,第一遍读白鹿原这本书时就对鹿兆鹏这一人物形象产生了兴趣,之后经过我的导师×××教授的帮助与查阅资料终于确定了论文选题。论文写作并非一帆风顺,思路不畅、前后不通的事时有发生,中途又夹杂实习和考研等其他事情,有时真的难以兼顾,但还好都一一坚持了下来。

  现在想来将近一年的论文写作,从开题到最后定稿的一幕幕在我面前浮现,这其中的人与事都足以让我铭记!感谢父母一直以来无怨无悔的支持、你们每一句的鼓励都是我一直坚持到今天的动力!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教授,正是计老师在选题、开题报告、论文写作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与悉心指导才使这篇论文顺利完成。

  感谢开题、答辩期间中文系老师们对我的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帮我审核论文的同学们,谢谢你们。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