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也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着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以下是学术堂整理的《古诗十九首论文》范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第一篇】论文题目: 浅析《古诗十九首》的韵律美
摘要:《古诗十九首》是我国五言古诗最早最成熟的代表作, 它上祖《诗》《骚》, 下启唐宋, 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本文试从诗的韵律作初步探讨.《古诗十九首》的韵律美, 诗的押韵、换韵与诗人的情感表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并且诗中叠字的大量使用也为古诗增添了韵律美.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韵律; 押韵; 换韵; 叠字;
据钟嵘《诗品》所记载, 齐梁年间, 曾流传着汉魏以来的古诗至少有五六十首.萧统《文选》中选录了十九首, 编成一组, 统名之为《古诗》.这些五言诗上祖《风》《骚》, 下启唐宋, "辞精义炳, 婉而成章", 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独特的地位.作为抒情短诗, 其运用五言诗的高超技巧是其能够让一代一代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并受历代诗评家高度赞扬的关键原因.以下, 本文就诗的韵律角度作初步探讨.
《古诗十九首》 (以下称为《十九首》) 的每一首诗, 如一首首动人的歌, 跳动着诗人情感起伏的音符, 读来朗朗上口, 包蕴美妙无穷的韵律之美, 这种效果的产生往往来自其和谐的音律美.
一、《十九首》的用韵美
诗歌通过押韵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例如《涉江采芙蓉》中韵脚"草、道、浩、老"都押十八韵中的豪韵, 韵母ao, 其韵尾发音含混, 并是仄声.听来低沉忧郁, 使整首诗读来有种无可奈何之感, 从而烘托出一位漂流异地失意的游子欲归而不得的愁苦心情.《回车驾言迈》也用了同样的韵母押韵, 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驱车上东门》中, 每一联末尾字都押韵, "墓、路、暮、寤、露、固、度、误、素"无一缺失.诗押姑韵, 韵脚的韵母为"u", 合口呼, 发音时口腔开度小, 气流通路狭窄, 气流缓慢地阻塞般送出, 犹如风雨交加的夜里远处树林传来的"呜呜"的声音, 调子显得低沉, 让人感受一种伤感, 透露出某种忧虑.并且每个字都是去声, 音调短促, 使人产生一种滞涩的感觉.选用这几个字来押韵, 充分烘托了诗开头阴冷凄凉的氛围, 因而诗的情绪更显得慷慨悲凉.同样, 《迢迢牵牛星》中的韵脚"女、杼、雨、许、语"押鱼韵多为上声, 音调长且有回旋之感, 从而为写织女的哀怨奠定了基调.《凛凛岁云暮》中韵脚"悲、违、辉、绥、飞、扉"押微韵, 其发音特点与《驱车上东门》中所押的姑韵相似, 从中似乎能感受那位女子一场好梦终归"垂涕沾双扉"的惆怅心情.《十九首》押韵的广泛运用充分烘托了诗歌的整体意境及氛围, 并与诗人情感高低起伏的节奏相辅相成, 给诗歌带来音韵的和谐, 产生音乐的旋律, 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十九首》的换韵美
五言诗以单韵比较常见, 但也有换韵的情况.《十九首》约有一半以上的诗在中间或后面一部分进行换韵.如《生年不满百》中用两个韵, "忧、游"用侯韵, "兹、嗤、期"用支韵.《去者日以疏》中一、三、五联韵脚"亲、薪、因"韵母为"in", 二、四联换韵"坟、人"韵母为"en".在全诗中交叉使用两韵, 使诗歌韵律呈现多层次, 并使诗中情感更显沉痛.同样的情况, 在《明月皎夜光》中, 在五、七联中"翮、轭"用歌韵, 穿插在支韵"壁、历、易、适、迹、益"之中, 表达出对"同门友"不念旧情的不满与愤怒.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今日良宴会》与《行行重行行》.在《今日良宴会》一诗中前五联韵脚"陈、真、神、申"的韵母为"en", 是平声韵, 后两联"津、辛"韵母则转为"in".这种变化是与诗人抒发的情感相对应的.前五联中, 参加宴会的一群"轗轲长苦辛"的失意之士对酒听歌, 似乎甚是惬意.但表面的热闹根本无法消除他们内心的忧郁."弹筝奋逸响"筝是秦声, 音调苍凉, 正好体现了他们的心态."en"韵发音含混而不响亮, 其低沉的音调与诗人的凄凉心绪是浑然一体的.而后四句中, 诗人压抑的情感终于喷薄而出, 激昂慷慨, 沉郁苍凉, "en"韵已不能符合这种变化, "in"韵则明晰清爽了许多, 与诗情相呼应.再看《行行重行行》, 诗中共用两个韵, 前四联"离、涯、知、枝"押韵, 后四联韵脚"远、缓、反、晚、饭"用"an"韵, 韵尾为鼻音, 发音时发音器官由元声的发音状态向鼻音的发音状态逐渐变动, 最后完全变为鼻音.且都为仄声, 前三者为上声, 音调较长而且中间有回缓空间, 表达了一种似乎漫无边际的沉重的忧伤, 以及无可奈何的压抑.而后一联韵脚"饭"字, 虽仍显沉重, 但音调上扬, 是诗人积极心态的表现.这几个韵脚与前面八句中的"离、涯、知、枝"平声字所表达的缓和的调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 诗歌的换韵实际上也是诗人情感转变的结果.
《十九首》押韵比较灵活, 服务于内容及情感的需要, 并且在对押韵进行分析时, 我们同时也可看出《十九首》中韵脚多为仄声字.如《涉江采芙蓉》中韵脚"草、老、浩、道"为仄声;《驱车上东门》中的韵脚"墓、路、暮、寤、固、度、误、素"均为去声;《行行重行行》中的"远、缓、反、晚、饭"韵脚为上声或去声, 表达了一种强劲的节奏, 传递了诗人心中的哀怨抑或愤懑不平之情.我们了解了诗的押韵及其换韵情况, 为我们了解《十九首》提供了新的视角.
三、《十九首》的叠词美
字词的运用也与声韵有密切关系,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叠字运用造成的音韵效果."诗用叠字最难", 所谓叠字, 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起来而构成一个词.这类词汇, 从它的含义来说, 基本上还是一个字的义和音, 似乎不如两个不同的字所组成的词那样丰富.但叠字如果用得好, 往往能够从最简单的字里传达出客观事物的意志和神情, 增强情感的强度, 而且具有"疏节亮音"回环复沓的音节之美.《十九首》所用叠字平仄基本相当, 常常是平仄相对, 造成错综变化的韵味, 以增强作品的音乐美.行行、青青、盈盈、娥娥、纤纤、悠悠、茫茫、萧萧、区区等九种叠字是平声;皎皎、磊磊、浩浩、冉冉、迢迢、杳杳、凛凛等叠字是上声, 郁郁、戚戚、历历、札札、脉脉等叠字是入声, 都是仄声字.
十九首诗中的大多数诗是先平后仄, 平仄相对.如《青青陵上柏》中"青青陵上柏, 磊磊磵中石", "青青"与"磊磊"平仄相对, 在描绘柏树四季常青、浓郁茂盛、石头攒聚的同时, 也让读者读起来自然流畅.而一味地平声或仄声则会使人在同样的声调中腻烦.关于《青青河畔草》顾炎武曾云:"古诗'青青河畔草, 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 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 纤纤出素手.'连用六个叠字, 亦极自然, 下此即无人继."《青青河畔草》中"青青"与"郁郁"、"盈盈"与"皎皎"都是平平仄仄, 且"青青"是长调, "郁郁"是短调;"盈盈"是浊音;"娥娥"是元音, "纤纤"是辅音.这样或平仄相间, 或清浊元辅相映衬, 利落错综, 看似单调的叠字却形成了自然而又丰满的韵律美.这种音色上的单调与丰富的统一正传达出女主人公寂寞之中的烦扰心声.李清照的《声声慢》连用七个叠字"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以写自己凄切寂寞的心境, 是使用叠字的典范, 而其胚芽则在《十九首》中就已酝酿了.必须指出《青青河畔草》用叠字注意平仄或清浊的相辅相成, 在《十九首》中其他的诗中也有表现.在《迢迢牵牛星》一诗中,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此诗亦有六句双叠字, 有两句在结处, 与《青青河畔草》双叠字六句连用在前略有不同.但总体上配以平仄相对, 并调以清浊变化.如果把这些叠字换成全平或全仄, 全清或全浊, 读来一定会感到滞涩.
《十九首》中叠字的使用多在句首, 句首用叠二十三次, 约占用叠总数的四分之三;还有四分之一用在句尾, 没有句中用叠的情况.并且《十九首》中竟有六首开篇用叠.句首用叠字往往多使用平声.如:
青青陵上柏, 磊磊磵中石.
青青河畔草, 郁郁园中柳.
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
冉冉孤生竹, 结根泰山阿.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凛凛岁云暮, 蝼蛄夕鸣悲.
开头用叠为全诗定下舒缓的基调, 为诗中情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 烘托了氛围, 使读者一开始就能领受诗情的感染.这些句首叠字又多为平声字, 用在开头是合乎人们说话方式及感情表达的.试想, 将"郁郁园中柳"调至"青青河畔草"之前, 读起来就好像听见一个没有底气的人大吼一声, 瞬间就没有了声息.前面即使非常强劲, 但瞬间就瘫软下来, 这样的落差与突变让读者从心理上, 一开始就会因莫名其妙而产生隔膜.这样下面的诗句能否读下去就成了问题, 更不用提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了.
在《十九首》中叠字运用的一个突出的事例就是"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 (《行行重行行》) .此联首句反复使用同一叠字, 后句化用《楚辞》的"乐莫乐兮新相知, 悲莫悲兮生别离", 含蓄地表现"别离"的悲哀至极.诗人嫌"行行"一叠不足以表情达意, 加"复"仍觉不够, 非"行"字四叠不可."行行重行行"以悠长的音调表达作者"生别离"的悲哀且伤痛无期限的绝望.这里既写空间隔离的遥远, 也写时间距离的长久, 具体描绘遥遥征途, 跚跚慢行的景象, 真切抒发依依不舍、恋恋绵绵的情致.这种叠字使用在诗骚上也未曾见.它对后代诗人则有很大影响.如"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由此可见, 叠字用得好, 可以使平常的语词传达出丰富的内容、真切的情感, 显示回环复沓的韵律美和变化统一交织的和谐美, 增强诗的感染力.此外, 《十九首》中还使用了双声叠韵, 比如"揽衣起徘徊", "出户独彷徨" (《明月何皎皎》) , "北风何栗冽" (《孟冬寒气至》) 中"徘徊""彷徨""栗冽"的使用同样增强了诗的音韵的和谐, 使诗歌在流畅的音韵与音乐的节奏中更易朗读与广泛流传.
从韵律方面来看, 《十九首》在用韵上有明显的特点, 通过用韵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注重押韵, 并随情感的波动起伏出现换韵的情况.同时, 古诗大量使用叠字, 并有其独特的创新.在押韵及叠字中利用平仄搭配使情感更好地烘托出来.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魅力如阳光, 从不间断地散发它的光彩, 其风格平易淡远, 语言浅近自然, 雅俗共赏, 比兴手法相互映衬.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深广而久远, 而本文从韵律角度进行浅探, 以求更好更深地体会其中的奥妙, 感受其精华所在.
参考文献
[1]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1.
[2]马茂元.晚照楼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3]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5]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