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学”的变调构词与“校”的变声构词(3)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1-30 共7220字
  原始词变声构词,滋生出两个新词:滋生词Ⅱ,义为“学习礼乐教化之所;学校”,名词。滋生词Ⅲ,义为“军队建制单位”.两词读音相同,《广韵》胡教切,上古属匣母宵部去声,中古属匣母效韵去声二等开口。滋生词Ⅱ的音义例证:《书·序》:“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10]SS12音义:“学校,户教反,《诗》笺云:‘郑国谓学为校'.”[11]70A《诗·郑风·子衿·序》:“刺学校废也。”[10]MS313音义:“学校,户孝反,注及下注同。郑国谓学为校,《左传》云’郑人逰于乡校‘是也。公孙弘云:’夏曰校‘.沈音教。”[11]149A句中的“校”,陆德明标注“户孝反”,即《广韵》胡教切;兼注北周沈重“音较”,是其以为“会理”之音。《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10]ZZ1132音义:“乡校,户孝反,下同,学也。郑国谓学为校。”[11]560A
  
  滋生词Ⅲ的音义例证:《周礼·地官·司门》:“司门,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注:“司门若今城门校尉,主王城十二门。”[10]ZL232音义:“校尉,胡孝反。”[11]253《左传·庄公十九年》:“楚人以为大阍,谓之大伯。”注:“若今城门校尉官。”[10]ZZ262音义:“校尉,户教反,字从木。”[11]481A
  
  “校”的音义演变脉络
  
  《汉语大字典》收录“校”两组音义[13]507:读jiào,下列13个义项:(1)古代刑具;枷械的统称。(2)栅栏。(3)古代军队的一种建制。(4)军职级别。(5)比较;相比。(6)计较;考虑。(7)报复。(8)违抗;对抗。(9)订正;考订。(10)考核;考究。(11)计算;查点。(12)相交;交往。(13)病愈。读xiào,下列3个义项:(1)学校。(2)现代军队中低于将,高于尉的军衔。(3)通“效”.根据“校”变声构词的音义滋生关系,jiào下所列义项(3)(4)当与xiào配合。《汉语大词典》同样收录“校”两组音义[14]1702:读jiào,下列5个义项:(1)古代刑具枷械之统称。(2)较量;计较。(3)考核。(4)计数。(5)考订。读xiào,下列4个义项:(1)学校;(2)木栅栏;(3)本谓军营,后指军队之一部;(4)军职级别。显然,xiào下所列义项(2)当与jiào配合。
  
  搞清了“校”的变声构词,“校刊”这类合成词存在两读两义的原因就变得一目了然。读jiàokān,解作“订正后雕版印刷”[14]2569,当源于原始词音义;读xiàokān,解作“学校出版的刊物”[14]2569,当源于滋生词音义。“校员”“校本”的多音多义成因与“校刊”相同。
  
  四、音变构词及其相关问题
  

  对于音义文献里出现的上述异读现象,学界目前尚有不同看法。一些学者认为,此类异读是通过语音变化区别词义的手段,以周祖谟、孙玉文等先生为代表;另一些学者主张,此类异读是上古汉语形态的反映,以潘悟云、金理新等先生为代表。无论哪种观点,其本质均在于区别意义。
  
  从字形变化来看,“学”“校”的音变构词分别代表了两种类型:一类是字形不变,传承至今,例如“校”字;另一类是字形改变,例如“学”,原始词和滋生词本作“斅”或“学”,文献通用“学”字,至迟明代,随着汉语清浊声母的合流,原始词“斅”与“教”的音义合二为一,“斅”最终为“教”替代,表示“传授知识或技能”,与表示“接受知识或技能”的“学”形成两个相对概念。从音义演变来看,现代汉语的“学”没有异读,其音义源于“学”变调构词的滋生词;“教”有异读,其音义源于“学”和“教”变调构词的原始词音义,是二者合流的结果;“校”也有异读,是上古汉语“校”发生变声构词后的传承。
  
  有鉴于此,诸如《现代汉语词典》这类中型词典,以规范为编撰目的,因此根据共时语言事实标注多音多义字的音义形即可,但大型语文辞书,诸如《辞源》《汉语大字典》等,以探源为编撰目的,必须将一定的义项、相应的音项和记录它们的字形符号按照理据组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系统的有价值的音义形知识。因此,根据汉语发展过程中每个字(词)音义形结合的复杂情况,坚持音义结合原则进行编撰或修订,当是辞书工作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C].北京:中国科学院出版社,1952.
  [4] 贾昌朝。群经音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
  [5] 周法高。中国古代语法·构词编[C].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39.
  [6]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音字汇(第2版)[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5.
  [7] 陈彭年,丘雍。广韵[M].北京:中华书局,1960.
  [8] 丁度。集韵[M].北京:中国书店,1983.
  [9] 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0] 李学勤。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1] 陆德明。经典释文[M].黄焯 汇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
  [12] 俞 敏。俞敏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3]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1990.
  [14] 《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15] 浙江书局辑刊。二十二子·庄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