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是一种补气益血的滋补食品,其营养丰富、味道极鲜、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具有解毒的医药功效。近年来,市场上泥鳅的需求量逐渐增高,因此要加大泥鳅的养殖力度。稻田高密度养殖能够为泥鳅提供充足的水域环境,提供遮蔽场所,而且能提供养分,泥鳅在稻田中捕捉害虫,促进水稻生长,达到双收的目的。
1泥鳅的生态环境
泥鳅一般生活在淤泥之中,属于杂食性鱼类,以昆虫和藻类为食。人工养殖泥鳅,一般是通过施肥培养食料,沉积的肥料渣都是它的食物。泥鳅与淤泥颜色相同,呈土黄色,适于温水,一般温度在15~34℃,无论是高于还是低于这个温度,泥鳅都会钻入淤泥中进行休眠。
2稻田高密度养殖泥鳅技术
2.1稻田的选取与建设
稻田高密度养殖泥鳅,要选择弱酸性的土壤,并且水源充足良好,面积不需太大,并且四周要加固加高,最好选用塑料膜、纱窗等材料。既要保证稻田中的水位,又要预防泥鳅走失,要合理安排进水管、排水管和溢水管,同时安装拦鱼设施,防止泥鳅跑失和杂鱼进入。挖铸十字型的鱼溜、鱼沟,为泥鳅提供充足的空间活动和舒适的栖息环境。在对水稻进行农药施肥时,泥鳅可以躲避在鱼溜内,同时鱼溜也是投放饲料的地方,相当于一个集鱼池。
2.2鳅种的投放与喂养管理
鳅种最好是选择天然的泥鳅或源于原种场的泥鳅,必须健壮无病,在稻田放水前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将发酵的粪便经水流入稻田中,保持30~40cm水深,在秧苗变青后,每亩稻田投放1.2~1.5万尾鳅苗,每尾一般长5~8cm重3~5g.
泥鳅一般以浮游生物为食,稻田高密度养殖泥鳅的饲料一般包括麦麸、米糠和少量鱼粉,加入少量淀粉捏成团状,或者蚯蚓、苍蝇、蚕蛹粉、螺、蚌、等天然饲料。初期必须采用撒投方式,使饲料均匀的分布在稻田中,接下来要逐渐缩小范围,最后将饲料全部投入到鱼溜中,使泥鳅集中进食。七、八月份是稻田的快速生长季,也是泥鳅的生长旺季,将各种饲料进行配比,每日投放2次,饲料量一般为泥鳅总重的3%~4%.稻田中的水位控制也极为严格,要适时注入新水,保障泥鳅的生存环境。同时在稻田出现虫害时,要严格选取对症且低毒的农药,尽量喷在稻苗上,避免影响泥鳅的生长。
3稻田泥鳅的病虫害预防
在稻田高密度养殖泥鳅过程中,要防止鱼体受伤,预防泥鳅感染水霉病,在投放入稻田前进行消毒,若是感染此病,要用食盐和小苏打配比混合液均匀的撒入田间。若泥鳅患上烂鳍病,则需要每天用金霉素或土霉素溶液清洗,很快会见效并痊愈。若是发现泥鳅尾巴浮肿,呈红色的椭圆形或圆形,像盖上了印章,则泥鳅患了打印病,一般发病于7~9月份,治疗时需将漂白粉充分稀释化水后撒入稻田中,或者直接找到患病的鱼,用漂白干粉或碳酸直接涂抹于患处,可达到治愈效果。养殖过程中发现泥鳅食量减少,喜欢独游,甚至虫体密布全身导致死亡时,则泥鳅患了车轮虫病,该病发生于5~8月份,是由于车轮虫寄生所导致的,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将影响生长。预防此病的方法一般是在泥鳅投放前,用生石灰对稻田彻底清洗消毒,发现生病后,用硫酸亚铁和硫酸铜混合溶液进行治疗。由于稻田中会出现氧气不足,或其他气体含量超高,则会导致泥鳅患有气泡病,必须加强管理,保证水位和水质,发病时要用食盐水进行治疗。
4泥鳅的捕捞与运输
目前泥鳅养殖行业越来越科技化,其捕捞方法也呈多元化的趋势,例如干田捕捉法、笼捕法、手抄网捕捉法、药物驱捕法、灯光照捕法等。须笼为专门捕捉泥鳅的工具,各种水体内的泥鳅都适用,这就是笼捕法。药物驱捕法一般就是将药物从进水口均匀的撒向排水口,将鱼驱赶至排水口的鱼溜内,鱼溜里不能撒药,然后用网捕捞。泥鳅一般下半夜进行活动,所以可以在下半夜进行灯光照捕法。
将泥鳅捕捞后要实行暂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运输途中的成活率,增加食用价值。一般可以采用泥池、鱼篓、网箱进行暂养,保证泥鳅的正常活动,而且便于商家看货。目前泥鳅的需求量逐渐增高,其运输方法也根据地区距离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运输方法。长距离运输,换水不方便就采用尼龙袋充氧运输;一般短时间内的运输采用桶运法;运输过程中需要换水的,则采用铁皮箱进行运输;对于2~3h内的近程运输,一般用水草包泥鳅,在表面洒水,称为干法运输;对于距离长气温高的路途来说,降温运输是最好的选择。
5结语
稻田高密度养殖泥鳅,不仅有利于水稻的增产,而且为农村带来了新的收益,达到双收的目的,是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项目。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泥鳅富含丰富的营养,是滋补养生食品,因此,要加大泥鳅的养殖力度,探索研究更高效的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