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篮子鱼( Siganus guttatus) ,隶属于鲈形目( Perciformes) ,篮子鱼科( Siganidae) ,篮子鱼属( Siganus) ,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印度-西太平洋及我国南海海域,是一种杂食、广盐、暖水性鱼类[1].近年来,随着点篮子鱼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点篮子鱼养殖范围也在逐步扩大,目前在海南、广东、浙江、江苏、山东、辽宁等地均有养殖。除了其经济价值较高、易于养殖等因素外,点篮子鱼还因为其具有喜啃食网箱上的附着物、摄食养殖水域藻类的特点,能够有效减少人力物力在清理网箱及过度滋生的藻类等方面的投入,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是一种具有生态意义的经济鱼类。随着水产经济的发展,相应的环境问题也日趋增多,如近年浒苔( Enteromorphaprolifra) 过度繁殖造成的水环境恶化、养殖损失常见诸报端。点篮子鱼有摄食浒苔等大型藻类的习性,在养殖池或网箱中套养或混养点篮子鱼可清除浒苔,在抑制浒苔过度繁殖、防治水质恶化等方面有一定作用,值得探索。然而关于点篮子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特征[1 -2]、代谢生理[3 -5]、繁殖生物学[6 -7]、驯养技术[8]、营养品质分析[9 -10]以及营养需求[11 -12]等方面,尚无关于点篮子鱼对浒苔的摄食量、摄食规律及相应生长速度的研究,对其生活习性的研究也较少。本文探讨了点篮子鱼幼鱼摄食浒苔的强度和规律,以期丰富点篮子鱼生物学资料,特别是为利用点篮子鱼生态防治浒苔等大型藻类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条件
在山东省威海市小石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海域海参养殖海湾进行实验,此处水质良好,水流缓慢,气候稳定,实验时间为2014 年6 月24 日至 2014 年 9 月 19 日。实验期间水温 23. 0~ 26. 5 ℃ ,盐度 28 ~ 30,pH ( 8. 0 ± 0. 5) ,溶氧 5mg·L- 1及以上。实验所用点篮子鱼为东海水产研究所海南琼海研究中心人工繁育苗种。筛选大小一致、体质健壮、体色正常的苗种用于实验。
1. 2 日常管理
实验期间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统一投喂新鲜浒苔。每天对点篮子鱼生长状态进行观察,做好实验等相关资料记录。网箱养殖点篮子鱼随海参养殖海湾潮汐自然换水,定期监测养殖水体温度、盐度、溶蟹等水质指标。
每天及时清理点篮子鱼粪便及残饵,各项操作均小心进行,避免鱼体受伤。
1. 3 实验方法
为了便于观察,于海参养殖海湾,在规格为5. 0 m × 5. 0 m × 5. 0 m、网目 4. 0 mm 的网箱中投放 200 ind 大小一致、体质健壮的点篮子鱼幼鱼,通过采用 HKS103 -1 水下监控摄像机( 深圳哈克思特电子有限公司) 录像与直接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点篮子鱼习性进行昼夜连续观察,包括点篮子鱼的摄食规律以及日常操作管理下的行为表现等。
点篮子鱼幼鱼摄食浒苔生长实验: 在规格为2. 5 m × 1. 5 m × 1. 5 m、网目 0. 5 mm 的 3 个网箱内各投放 30 ind 大小一致的点篮子鱼,平均全长( 48. 2 ± 3. 7) mm,体长( 39. 9 ± 2. 3) mm,体高( 19. 3 ± 1. 3) mm,体质量( 2. 1 ± 0. 2) g,每天5∶ 30清理残饵并投喂足量新鲜浒苔。每隔 30 d测量 30 ind 点篮子鱼,全长、体长、体高精确到 1mm,体质量精确到 0. 1 g[西化仪(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 BLX3 -YP6001 电子天平].实验进行了90 d.实验鱼的生长参数参照文献[13]计算。
点篮子鱼幼鱼对浒苔摄食量实验: 将新鲜浒苔沥干表面水分至称量值不再变动后的数值作为投喂量,将剩余浒苔沥干表面水分至称量值不再变动后的数值作为残饵量,二者之差即为点篮子鱼摄食量,精确到 0. 1 g,在三个网箱内观察点篮子鱼摄食量,连续记录三周。浒苔重量均为湿重。
1. 4 数据分析
将录像与观察所得每小时内摄食浒苔的点篮子鱼数量、持续时间 ( min) 相乘并加和,以此和值表示该小时内点篮子鱼群体对浒苔的消耗程度,即和值越大,点篮子鱼群体对浒苔的消耗就越大,摄食越活跃,并据此反映点篮子鱼日摄食规律。
数据通过 Excel 2010、SPSS 19. 0 软件处理并进行回归分析,采用平均值 ± 标准差( Mean ±SD) 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 1 生活习性
2. 1. 1 栖息水层
点篮子鱼昼夜均主要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喜结群,有时在水体中略呈环形缓慢游动,有时作不规则往复游动。有时群鱼也会分散在网箱四周和底部做缓慢游动。如感受到危险时群鱼立刻从水体上层分散开向各个方向窜游到中层,感觉安全后再随即调头上游。点篮子鱼夜间有时在水体下层分散游动,有时在水底成群沉静不动。
2. 1. 2 摄食行为
投放的浒苔往往在水面上漂浮一段时间,然后缓慢下沉到水底。点篮子鱼发现投放的浒苔后,从四面八方快速游向漂浮在水面上的浒苔进行摄食,点篮子鱼会从藻丝的一头开始摄食,一边用牙齿啮食一边吞入口中,最后用牙齿切断藻丝; 有时先直接切断或扯断藻丝,再将藻丝吞入。
当浒苔缓慢下沉时,群鱼一边保持摄食一边随之下沉。悬浮于水中的浒苔和漂浮于水面的浒苔同时存在时,多数点篮子鱼会优先摄食悬浮在水中的浒苔。
2. 1. 3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点篮子鱼警惕性高,反应迅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点篮子鱼若在水体上层摄食饵料时感觉到养殖人员靠近而传来的声响和振动,会迅速返回水体中下层; 养殖人员投喂饵料时挥动胳膊也会将其惊吓到,强烈的惊吓刺激会使点篮子鱼体色加深变黑、剧烈游动身体以至跃出水面。
在同一地点投喂饵料较长时间后,点篮子鱼感觉到养殖人员到达投喂点时会集体主动游近等待喂食,说明其适应人工养殖环境后警惕性会有所下降。
2. 2 摄食量
点篮子鱼幼鱼摄食量统计结果如图 1 所示。
3 个网箱,每个网箱 30 ind 点篮子鱼幼鱼对浒苔的日摄食量最大可达 490. 9 g.3 网箱平均日摄食量依次为( 258. 7 ± 69. 5) g、( 253. 9 ± 86. 0)g、( 268. 5 ± 73. 0) g,总平均摄食量( 260. 3 ±75. 6) g.平均每 ind 实验用鱼每 24 h 可摄食8. 7 g浒苔( 湿重) ,相当于自身体质量的 1. 1 倍。
摄食量受天气状况、水温、光照及鱼类饥饿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不同观测日点篮子鱼摄食量有所不同,连续观测所得摄食量呈起伏变化的特点,即上一个观测日摄食量较大的时候,下一个观测日摄食量往往会变小,再下一个又会增加,如此循环。
2. 3 摄食规律
点篮子鱼群体对浒苔的日摄食节律如图 2所示,点篮子鱼主要在白天摄食。在饵料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点篮子鱼的摄食高峰存在于白天的三个时段,三个高峰时段分别是 4∶ 00 ~ 6∶ 00、7∶ 00 ~ 12∶ 00、13∶ 00 ~ 17∶ 00,对应摄食高峰点依次是 5∶ 00、9∶ 00、14∶ 00.点篮子鱼在 19∶ 00 ~20∶ 30间有极少量的摄食,而在 20∶ 30 ~ 3∶ 00 之间没有观察到摄食行为。从 4∶ 00 左右光照开始逐渐加强,随着时间推移,摄食浒苔的鱼及持续时间逐渐增加。4∶ 00 ~6∶ 00 形成第一个摄食高峰,此时段的形成、衰退均比其它两个摄食高峰时段用时短,但群体摄食强度较大,说明此阶段是点篮子鱼群体摄食的重要时段,是鱼群继续当天其它活动的能量基础,同时也与其经过夜间饥饿之后急需摄食的状态相符。白天存在三个摄食高峰期,从上一个摄食高峰期的衰退到下一个摄食高峰期的形成之间用时较短,说明点篮子鱼群体在白天对浒苔一直有较高的摄食强度,对浒苔的摄食量大且消化较快,网箱底部常见点篮子鱼粪便层积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