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 言
在城市作为一定区域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中心,水是其生命保障。我国 669 座城市中有 400 多座城市缺水,其中 110 座城市严重缺水。城市一旦缺水,就会严重制约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建设城市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城市水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 1 城市化发展导致水污染加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发展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致使城市生活用水增长迅速,同时工业发展迅猛,其结构不断完善,工业用水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由此产生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问题重重,排污量日益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严重滞缓了城市的发展进程。
1. 2 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
全国城市供水资源有 1/3 来自于地下水。由于对地下水的多年超采,造成了采补失调,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形成局部下降漏斗,严重时造成地面下沉。
1. 3 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
城市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缺少对违规行为相应的处罚手段;在水管理体制上,还没有做到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雨水利用和中水回用等各环节的统一协调,各相关部门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水务统一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2、 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2. 1 节水型社会内涵
节水型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即指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本质在于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自律式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退化等水问题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2 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研究现状
1977 年在阿根廷召开的第一次联合国水资源大会使水资源问题开始为全世界瞩目。自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各类水问题日益严重,促使了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迄今为止,我国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技术方面还普遍滞后于国际同类研究。
2001 年朱镕基总理曾在报告中指出:“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要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同年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批复了天津节水试点工作实施计划,由此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真正启动。2002 年水利部在甘肃省张掖市正式启动了我国第一个区域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2003 年又相继批复了四川绵阳和辽宁大连两地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申请。节水型社会建设在我国正处于积极探索和起步阶段。
3、 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措施
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措施有 5 点: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加强城市水源保护、采用新的节水技术手段、合理确定水价,用经济手段实现节约用水和加强节水宣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3. 1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政府在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强组织协调能力,确保资金支持,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水资源优化配置、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水市场交易规则等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并通过行政措施予以落实,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3. 2 加强城市水源保护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以及经济发展,工业废水污染与生活用水污染日益严重。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城市水源保护的途径,妥善解决水污染问题。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重点治理城乡供水水源地,同时也要求环保部门在统一规划与管理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新的污染源,抓紧治理老的污染源,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制止对城市供水水源的污染。
另一方面应积极地兴建地表水源工程,替代一部分已超量开采的地下水源,方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3. 3 采用新的节水技术手段
在工业方面,加快淘汰高耗水、低效益的技术和设备,推进工艺流程节水;减少取水量和排污量,提倡一水多用,提高用水效率。在农业方面,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或建立节水高效型种植结构。在城市生活方面,推广节水型家庭设备,注重改造年久失修的供水管网系统,减少输配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在生态环境方面,对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进行限制性规划,并优先采用再生水源。
3. 4 合理确定水价,用经济手段实现节约用水
通过制定水价政策来促进节水。城市中长期的低水价政策,不仅制约了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也阻碍了节约用水工作的开展。要进一步完善水价体系,将污水处理费明确规定为水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加大征收力度。把单一水价改为分类水价,用以体现不同性质城市用水特征,同时实行累进加价,控制用水量的增长。此外,要实行分质论价,鼓励中水和循环水的消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3. 5 加强节水宣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积极地对公民进行教育宣传。使公民树立珍惜水、保护水、节约用水的责任感,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普遍理解、接受并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使节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4、 结 语
我国城市缺水是一个十分严峻和现实的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用水量的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反映,也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需要。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城市自身发展的特点,利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一系列措施改善制约城市发展的水问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节水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吴佩林. 我国城市节约用水的潜力及对策分析[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06):38 -42.
[2]余莹莹 . 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07.
[3]褚俊英,王建华,秦大庸,等 .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模式研究[J]. 中国水利,2006(23):36 -39.
[4]王修贵,张乾元,段永红 .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分析[J]. 中国水利,2005(13)72 - 75.
[5]张永爱 .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机制问题[J]. 山西水利,2008(03):32 -33.
[6]任光照 . 中国城市用水、节水问题[J]. 水利学报,1991(4):60 -67.
[7]王浩,王建华,陈明 . 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张掖地区为例[J]. 中国水利,2002(10):140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