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工艺美术论文

俄罗斯的拼布工艺历程与兴起原因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19 共3350字
摘要

  通常人们习惯用 patchwork 来代指拼布工艺品,其实严格来说,patchwork 一方面指的是拼缝物,着重强调“拼接”这种方式;另一方面也用来形容抽象事物的拼凑。而常见的拼布工艺品大多是由表层拼布面、夹层填充物、和底布经过压缝而制成的,即 quilt.因此,patchwork 是拼布工艺品的制作手法,而要准确的形容拼布被、垫子等工艺品应用patchwork quilt 一词。

  一、索契冬奥会上的拼布艺术应用

  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不仅带来了精彩的赛事,期间几乎无处不在的“拼布”元素的应用,也同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宣传海报、图标、志愿者服装、比赛项目 logo,还是开幕式上的灯光投影、赛场内的装潢、纪念品,更甚至承载着运动员荣誉的奖牌设计,都采用了“拼布”的概念进行设计。

  然而,这些无处不在的“拼布”设计并不只是看到的不同颜色和纹样的拼接那么简单。事实上,这些多彩的图案是源于俄罗斯的十六种着名的民族工艺品。包括 Palekh miniature(一种画在小盒上的俄罗斯民间工艺品的微型画)、Rakulka painting(在Rakulka 河边的一种地方绘画形式)、俄罗斯印花布、Kuban pattern(装饰在传统哥萨克女装袖口、裙摆的一种编制图案)、Northern Dvina painting(北德维纳河的一种绘画图案)、Zhostovo painting(一种在金属托盘上绘画的古老的俄罗斯民间手工艺)、Gzhel(源于 17 世纪的陶瓷制作工艺)、Kubachi pattern(一种用于冷兵器制造工艺的图案,现在也用于银器和珠宝制作)、Khokhloma 图案(以黑色金色红色组合为主,多用于木制餐具以及家具当中)、PavlovskyPosad's printed shawl(一种巴甫洛夫斯基镇的印刷披肩,以色彩艳丽丰富着称)。设计者把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各种民族工艺品图案用拼布的概念组合了起来加以应用,这种宣传民族文化的方式显然十分奏效。在如此盛大的活动中运用拼布元素来进行民族文化展示也可以见得俄罗斯人民对拼布艺术的信赖和重视。

  一般来说拼布的主要应用对象为拼布被、拼布垫。那么拼布被又是如何在俄罗斯民众中兴起并流传的,我们先从历史的角度开始,来探个究竟。

  二、俄罗斯的拼布工艺历程

  对于拼布工艺的历史起源众说纷纭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各个地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拼布史。但是要说拼布被的主要原材料:棉布(印度棉布),却是有确切的传播路径的。并且原料的传播对工艺的流传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自十五世纪末,葡萄牙航海家达迦马发现印度大陆,欧洲航海家对于印度的探索就不曾停止过。

  到十六世纪,来往于印度和欧洲的海上贸易已经很兴盛。商人们把欧洲的毛织物运往印度半岛的同时,也将印度棉运往欧洲各国。这其中,对印度棉最情有独钟的是英国,英国人民对印度棉的过度喜爱甚至严重威胁到本国毛纺织业的发展。为此,1720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法案,规定:禁止进口和使用印度棉布。但是由于印度棉的好早已经深入人心,此举动非但没有减弱人们对于印度棉的喜爱,反而令人们更加珍惜。裁剪下来的碎布头被以各种形式再次利用,其中最常见的当属拼缝,也正是由此产生了今天所言的“拼布工艺品”.由此可以看出,原材料对于拼布工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这跟俄罗斯拼布工艺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我们来看看这时期的俄罗斯商人在做些什么。

  十五世纪中期,莫斯科和诺夫哥罗德成立了专门进行对外贸易的商人团体,如“苏罗日客商”,1466-1472 年,特维尔商人阿法纳西尼基京完成了经里海、黑海、印度洋远达印度的旅行,参与到世界大航海的潮流中来。《A history of costume in thewest》一书中提到:为了参与大西洋的海上商贸活动,俄罗斯商人试图寻找攻破亚洲市场的商机。在 1643年他们抵达太平洋,并且在 1696 年他们横跨美洲驻扎在堪察加半岛。

  1721 年,北方战争结束。俄国夺得北方出海口,成为波罗的海霸主。可见俄罗斯是海上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其出口物品主要为树脂、木材、铁、皮革等;进口贸易则分别从中国、拜占庭、英国等中亚以及西欧各个国家进口呢绒、染料、棉布、丝绸等纺织品。

  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为参与到海上贸易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并且也在海上贸易中获益匪浅。而从进口物品来看,大量的纺织品进口也体现了俄罗斯国家对于纺织品的需求。

  三、拼布被在俄罗斯兴起的决定性条件

  拼布被之所以在俄罗斯民间能兴起、流传开来并形成民俗,并不能单从对纺织品的需求这一点来说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地理位置和气候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所处纬度较高,气候属于温带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天漫长、干燥而寒冷,1月平均气温范围为 -1 到 -50,春秋时节短暂。特殊的气候决定了人们对保暖有很强的需求,人们一年当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需要棉被。

  (二)社会制度

  1913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 81.6% 的人口属于农民阶级,0.6% 属于贵族,0.1% 属于神职人员,9.3% 属于商人,6.1% 属于军人。超过 8800 万人是农民,其中一部分曾经是农奴(1858 年为 10,447,149 名男性),其他为土地农民(同年 9,194,891 名男性,除去阿尔汉格尔斯克省)和自由农民(同年 842,740 名男性)。

  截止到 1861 年之前,俄罗斯一直是农奴制的社会制度。这之后虽然农奴制被废除,但贫苦农奴的生活状态并未得到改善。生活在农奴制社会的农民们人格和自尊心被摧残,他们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如此一来,日子过得贫穷不说,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也缺乏必要的劳动力。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的日子就富裕不起来,长此以往,穷人越来越穷。农奴制被废除之后,虽然农奴化身自由人,但在资本主义的压迫下,他们依然贫穷。

  (三)《治家格言》

  东正教会于中世纪晚期出版的《治家格言》一书中确定了建立家庭关系的原则。明确规定:男人是家庭主要经济支柱,妇女要一切服从于丈夫。另外在这部规范俄罗斯人家庭生活诸多规矩的典籍中,还有专门章节讲述怎样裁剪和回收利用废布料。

  据调查,在俄罗斯对男孩要求较松,而女孩从小就必须安静、听话、在各方面都让步,培养做妻子和母亲的品质。而这种品质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家务。她们每天至少花 3 个小时在家务上,而男人平均只花一个半小时,可以见得女子做家务在俄罗斯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从宗教方面来看,1905 年发布的俄罗斯帝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俄罗斯帝国东正教信徒有 87,123,604 人,东正教拥有最庞大的信徒群体。

  俄罗斯画家苏里科夫在《女贵族莫洛卓娃》这幅画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忠诚的东正教信徒,由于不满宗教改革而被流放,被带走时眼神里依然充满坚定和不屈。这幅画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宗教信徒对宗教的忠诚,因此,不难解释为何俄罗斯的女人如此信奉《治家格言》。既然书中做了要求,信徒当然要遵从。

  结合以上三点,不难总结出拼布被在俄兴起并流传的前因后果:严寒的气候使得俄罗斯人对棉被有很高的需求,而落后的社会制度又导致了农民的贫穷生活节俭。而《治家格言》对于节俭的要求也使得人们十分珍惜面料。这几点综合起来,成为拼布被在俄罗斯广为流传的重要条件。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说明,通过俄罗斯的民族工艺品可以看出,其民族工艺品大都小而精致,且都是围绕生活而产生如托盘、餐具等。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经历了苦难生活的俄罗斯人民十分重视生活,从艺术品中也映射出一些生活中的元素,画家马克西莫夫的《往事》、苏里科夫的《女贵族莫洛卓娃》、彼罗夫的《墓旁》以及别洛夫·亚历山大·伏拉基米罗维奇 、罗曼·扎斯洛诺夫创作的油画中均出现了拼布被,这些作品内容均为描述生活中的场景,可见拼布被在俄罗斯生活中应用广泛。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如今拼布被已然成为民族习俗中的代表。

  如今的拼布被已不仅仅是将碎布头拼缝了,更多的人开始追求艺术效果以及品质感,因此出现了拼布艺术。艺术家们以及拼布艺术爱好者们已慢慢的把拼布工艺发展壮大。拼布艺术将不同花色不同质感的面料或者非面料拼接组合成为精美的艺术品,把不同的美聚集起来,产生新的美。就如同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参考文献:

  [1]Francois Boucher. A history of costume in the west [M].美国。Thames & Hudson Ltd,1987:08-10.

  [2] 邸立丰 . 列宾美术学院与俄罗斯艺术 [M]. 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13:04-01.

  [3] 奚静之 .《俄罗斯和东欧美术》[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

  [4] 杨翠红 . 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J]. 东北亚论坛,2002;(0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