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白洋淀生态经济区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经济圈中的重要部分,芦苇产业是服务“绿色崛起”、打造环京津冀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统筹中心城市低碳示范和白洋淀生态经济区空间发展的有力保证。白洋淀芦苇画在 2009 年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特色民间工艺,其发展具有可观前景,但在芦苇画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芦苇画制作者的手工技艺传承问题、特色文化资源与绿色生态工艺品有机结合问题、白洋淀生态经济区芦苇画技师良性发展路径问题等,成为目前当地芦苇文化发展亟须思考的重点。
一、理论支持
文化集聚是现代经济发展演化过程中常会出现的现象。
从纵向来看,集聚集合产业链的发展,链接上下游,从而使产业利用综合信息进行发展。产业集聚具有前瞻性、共享性、联合性、风险性的特征,因此经济的外溢性较强,共享性的技术资源等要素的合作促成了联合性的发展,使得产业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
作为现代产业生命周期中必经的阶段,产业集聚的程度不但能反映产业发展规模的经济效应的好坏,还是实现一个国家地区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二、理论调研
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指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也将给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2013 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王康指出:“促进文化产业需要人才支撑。”2014 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寄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集聚高素质文化人才。依托高等院校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种急需的实用性文化人才,加强与国外的文化人才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白洋淀生态经济区芦苇画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技艺人才的智慧集聚过程,既是他们的社会功能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他们的集聚路径效应发挥作用的过程。从本质上说,白洋淀芦苇画特色非物质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依赖芦苇创新技艺带动。
白洋淀芦苇画不仅仅作为河北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更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文化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引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形成一股新兴力量。
当前,国内外专家学者不仅热衷于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结构,而且对于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创建多元化、高层次文化产业创新团队方面也具有很大兴趣。
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已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世界文化产业大国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正在完善通畅的政府文化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制度、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国际化的发展策略、较高的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和健全的人才培养方式。人们也越多地关注到文化技术人才是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
无论制定政策或是执行措施,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创建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是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特色文化产业是燕赵文化的产业物质载体,融合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具有强力的区外辐射力作用。
所以以特色文化产业为发展方向,建立以特色文化产业为核心,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模式,在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明的同时,促进白洋淀经济生态区的经济发展,形成地域特色。河北省新的主导产业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文化产业由起步阶段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探索技术性人才在河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开创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河北省吸收和使用创新人才,提升河北地域特色文化传承与综合竞争实力。
三、白洋淀生态经济区人才集聚现状
本文以此为研究方向,通过研究白洋淀生态经济区芦苇画技艺人才集聚现象,为研究河北省整体的发展提供建议,从而促进河北省特色经济的发展。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是一个国家提升综合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国家地位必须具备的软实力。然而,我国文化产业作为新世纪的新兴产业起步晚,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但是,凭借我国悠久的历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文化产业势头强劲、发展迅速,并形成一股强势力量,在未来发展中,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特色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正逐步制定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完善政府文化管理体制。就白洋淀经济生态区而言,近年来相关发展部门审时度势,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利用国家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诸多优惠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立足白洋淀文化资源的特点,锐意创新,着眼于白洋淀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白洋淀地区人才集聚路径的效应,发挥技术人才在特色文化产业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河北省学者对文化产业重点地区人才集聚路径这一热点问题关注较多,省内外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同角度的见解,并为经济发展贡献出许多宝贵经验。然而,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总体上宏观的研究综述较多,而细化的人才集聚路径和人本研究较少,仍处于发展阶段。河北省文化产业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总量小、产业集聚发挥效应低、综合竞争实力弱等。白洋淀地区在发展的同时,经济基础薄弱、政府支持政策力度较小、文化体制发展不健全、文化消费量少、地域发展不平衡等也成为制约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调查中发现,河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最大障碍是技术性人才资源流失,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技艺没有得到有效传承。
四、研究路径
技术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第一推动力,应发挥人类的文化创造性。在调查中发现,人才资源匮乏特别是技艺人才缺失更是白洋淀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严重障碍。
面对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为打造河北省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龙头企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文化技艺人才。研究发现,以往的探索研究更多地侧重对现状或事实的陈述,但在有关加快白洋淀生态经济区芦苇画人才集聚问题的研究还是空白。
所以,白洋淀生态经济区芦苇画技艺人才集聚路径分析探索是重点研究方向和创新之处。
本文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多学科理论结合法、实证要点汇总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在以上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与白洋淀芦苇画的当前发展现状相结合:1、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与芦苇技艺人才在白洋淀生态经济区特色文化产业中的社会强化效应较为相关的文献资料,联系河北实际,整理出本课题的基本理论框架,并通过对相关研究论文的查阅与研究,为本文研究的白洋淀经济生态区技术人才集聚效应提供理论支持;2、通过做到运用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采用实地调查的分析方法,深入了解白洋淀生态经济区的真实情况,掌握有价值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探析芦苇技艺人才在白洋淀生态经济区特色文化产业中的强化带动与创新效应,并从实际社会发展程度提出针对性的研究结论;3、本文运用艺术学、传播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更好地研究白洋淀地区人才聚集路径效应,从而促进白洋淀地区发展。统一于文化产业这一范畴中为技艺人才在芦苇技艺人才在白洋淀生态经济区特色文化产业中的社会强化效应研究服务,联系本地文化产业发展实际,运用即时研究与预测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更好地从事本次研究,满足调研研究的真实性;4、本文研究过程中采用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首先通过定性研究识别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再根据定量研究进行分析与解决,结合白洋淀地区的发展现状,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五、研究对策及建议
河北特色文化产业是特色和开放的统一,是区域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它既是区域文化领域中的主导产业,也是燕赵地域特色文化产业的物质载体。因此,白洋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关系到河北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保护白洋淀芦苇画技艺具有重要意义,白洋淀芦苇画工艺的进一步发展,除了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工作外,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提升传承人及制作工艺的方法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
1、政府引导、扶持带动白洋淀芦苇画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产业化。鉴于目前白洋淀芦苇画等文化产业生产企业规模较小、资金缺乏、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的现状,当地政府应加大对其扶持力度,提供政策、技术等强大的后盾,带动生产与市场的配套建设,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创新型建设,相互促进并发展,形成相辅相成的格局。尤为重要的是,当地政府还应该将白洋淀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整体“走出去”,树立品牌意识,走出保定市以及河北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从而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效应,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2、在白洋淀芦苇画的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结合当地特色以及市场需求,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加强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开发产品档次,满足具有不同消费倾向消费者的需求,以增强旅游商品的文化性、纪念性、实用性等手段,加大游客了解、欣赏的力度,继而增强当地居民的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促进白洋淀地区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实力,进而促进河北省整体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因为特色文化产品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产品,芦苇画塑形描绘技艺要时刻突出传统技艺和地方特色以及现代工艺的结合,增强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性。
依据特色资源,尽可能地弘扬当地风俗、文化意境、历史渊源,从而加强文化集聚效应。
3、招商引资,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技术。白洋淀芦苇画的发展要想上层次、创特色,创造品牌效应,依靠政府调拨资金的同时也应调动民资,招商引资不仅能加大资金支持,获得充裕的现金流、新型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本等,而且能够引入市场、管理、技术、人才等重要发展要素,引入更强的竞争力,在芦苇画今后的发展中,更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针对当前白洋淀非物质遗产的发展现状,其管理技术的相对落后,发展前景与宣传策略问题,对此,这些要素都是芦苇画非物质文化良好发展的重要保证。
4、建立传承机制,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使优秀的传统技艺得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政府主导、全民共同参与,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白洋淀的未来发展前景,涉及到制造业、旅游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因此,对此应加大力度对传承人的保护,为白洋淀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单位的协调沟通、密切配合与大力支持,也会促进白洋淀芦苇画非物质文化技艺的传承。通过进一步保护芦苇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培养一批传承人,使芦苇画工艺发扬光大,提高芦苇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过程中,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强调活态化、整体性保护理念,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汁原味,具有发展特色。
5、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开发特色技艺的潜质。一方面加强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整理、调查研究和深度挖掘与开发:另一方面加强芦苇画研究机构的科研水平与推动力,不断更新理念,丰富研究成果,提高创新意识,树立品牌效应,形成地区特色,以此指导和辅助更好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工作,从而扩大白洋淀地区芦苇画的影响力度,在河北省甚至全国范围内打造领导品牌,加大白洋淀地区芦苇画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也加强白洋淀芦苇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白洋淀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
6、提升制作技师与芦苇画生产企业的合作效力。调整产业结构,服务“绿色崛起”,扩大产品出口,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其他生产企业的联系,相互配合,加强文化交流与渗透,促进综合发展,扩大白洋淀地区芦苇画发展规模,形成集聚效应,使制作技师能为此发展提供力量,留住发展人才,注重人力资源,从而提升芦苇画的整体水平,进而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将白洋淀芦苇画打造成为河北省的绿色生态工艺品的杰出代表,形成河北省特色文化产业。
7、引进先进技艺,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针对当前白洋淀芦苇画的发展具备一定规模条件的现状,其发展方向为追求高层次发展,实现产业现代化。最为重要的是引入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在原有的发展的基础上,开发出品种多样、符合不同层次需求的产品。
另外,白洋淀芦苇画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应该注重产品宣传与市场推广,只有有效的宣传,才能为产品销售打下良好基础。充分利用白洋淀区位优势、特色地方资源、、历史文化底蕴、环境优势,积极打造成为白洋淀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
六、结语
白洋淀芦苇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仅作为旅游资源为人熟知,更重要的是挖掘它的潜在价值。
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中四要素———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及支持产业、企业战略为我们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白洋淀芦苇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供了创新思路。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扶持战略、要素提升战略、人才高地战略、品牌提升战略、龙头带动战略和本地合作战略六个方面的作用,对白洋淀芦苇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发利用提出具体对策建议,进行科学规划和发展,这对白洋淀芦苇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炳军. 白洋淀芦苇艺术产业发展之路[J]. 大众文艺,2010.17.
[2]王文章,陈飞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3]郑万通.立法创新人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R].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