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代宫廷工笔花鸟画在继承唐宋院体花鸟画的基础上并有所发展,善于运用装饰性手法和富贵艳丽的色彩,结合民间寓意形式表现传统的儒学文化的花鸟题材,把的贵族审美趣味向典雅平实的平民化趣味转变,开创了明代宫廷绘画新风貌,呈现出具有时代意义的绘画形式与艺术特色,代表了明代宫廷工笔花鸟画的最高水平。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宫廷;平民化;儒学
一、明代画儒学平民化思潮
明代初期,儒学平民化思潮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文艺潮流,而统治者缺乏深厚的文化修养,直接导致了当时的文艺之风走向通俗﹑易懂的平民化格局。统治者的价值观对宫廷文化和艺术的审美取向有着深刻的影响,当一个王朝初建和兴盛时期,效忠于它的忠臣和义子会用一种隐喻、象征性的方式来表达对新王朝的赞颂、喜悦之情,这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文学作品都是极其通俗易懂的词汇与内容。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位大文豪在永乐、正统年间,相继进入翰林院和文洲阅,写制了大量媚媚俗、工整的制浩碑版,这种书体被称为 “台阁体”。加上沈度、解缙、黄维等书坛、文人领袖都是类似“台阁体”的书法风格,阁体书法以楷书为主,这种平整、端庄、秀雅、温润的书体,便于文字书写和大众传播。从此,“台阁体”影响了整个明代宫廷布置与科举考试书写模式,形成普及型的规范书体。平民化文艺思潮已经在明代普遍存在,台阁重宦对宫廷文艺具有把持与定夺的职权,直接影响了宫廷花鸟画的审美思想及创作走向平民化的审美方向。
二、明代宫廷工笔花鸟画儒学平民化艺术的形成
从孔子学说作为儒家经典开始,到明初的一千多年历史中,儒学平民化的第一个时期是以历经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进入民间,到儒学、道家、佛三大教融合统一的发展,正式从贵族政治型文化向社会型文化、精英文化向平民文化的转变。在经历了儒学在元代统治阶级瓦解的年代后,儒学在明代全面回归,在政治、经济、文化、伦理、价值观等方面都具有了很明显的平民化特征。
作为创造视觉形象的“造型艺术”,绘画与社会精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宫廷花鸟画从建立之初,便是以粉饰大化、文明天下、以便观者目协和气作为主要的功能。而宫廷绘画作为儒学教化功能的图像形式,平实易懂的绘画形式为广大民众喜爱,所以,明代宫廷绘画成为明代儒学平民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儒学一直为统治者重视,儒学平民化的转变是治理好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策略。朱元璋在建国初期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以恢复国家经济﹑加强中央集权为主, 推行了许多安抚民生的政策,取得了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发展的效果。这样的措施,使许多汉族平民感受到强劲的革除蒙元回复儒学的思绪与民族情感,受到了很大精神的鼓舞,为国为民操劳也成为了必然之举。
儒学之所至,宫廷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品必须是对当前特殊的历史环境与时势做出一种隐喻或开放式的绘画表现,边景昭、吕纪等工笔花鸟画家的工笔花鸟画复古、细腻、靓丽的笔墨情景恰恰能表现出民族回归与新王朝繁荣的自豪感,顺理成章地成为新王朝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
三、明代宫廷工笔花鸟画儒学平民化绘画图式
传统的中国绘画图像往往被赋予道德标准与思想内涵。山水画以媚道,人物画以宣德,花鸟画以寓意,这是一种普通存在的绘画思想表现样式,现存的作品很多:如元四家之一的吴镇喜欢画渔父的题材山水画,表现归隐之思与孤高的人格;孙位的《高逸图》﹑周文矩的《文苑图》﹑李唐的《采薇图》等人物画家则喜绘那种“性情疏野,襟抱超然”的名士风姿;花鸟画家喜画《芙蓉锦鸡图》《牡丹图》等珍禽繁花作品,带给人一种富贵、繁荣的感觉。这种寓意或直观的绘画图式,以一种通俗的表现形式广泛在宫廷和民间传播。
儒学主张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关系,强调“中庸”之道,讲求“温良恭俭让”“温承敦厚”的人格趋向与社会发展理想,作为刚刚推翻元代统治的明代政府,急需一种大众化的精神纽带联系从上层建筑与普通民众的关系。明代宫廷杰出的工笔花鸟边景昭,他的画多以花鸟为主体,加上绘画了一些乡野小景和大自然的景色,以画中某种事物来比德人物或寓意当时的朝代具有繁荣昌盛的情景,这种以自然、社会与个人之见的和谐为基调的审美理念,正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主脉, 也符合了民间的道德伦理建设。儒家较为重视人伦,认为作为臣子必须忠于职守,作为君主必须以礼貌的方式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作为父亲必须慈祥,作为儿子必须孝顺;作为丈夫必须主外,作为妻子必须主内;作为哥哥必须照顾兄弟,作为弟弟必须敬重兄长;作为朋友必须讲信义,全面概括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五种基本道德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道德典范。文献《眼福编初编》卷十一和《古芬阁书画记》卷十六曾记录边景昭曾作《五伦图》。根据晋代张华《禽经》记述,凤凰:“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为之长,又飞则群鸟从,出则王政平,国有道。”故用凤以表示君臣之道。仙鹤,据《易经》:“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故用仙鹤表示父子之道。
故用鸳鸯表示夫妇之道。鹡鸰,据《诗经》:“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故用鹡鸰表示兄弟之道。黄莺,据《诗经》:“莺其鸣矣,求其友声。”故用黄莺表示朋友之道。《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边景昭所画的《五伦图》,以凤凰、鹤、鸳鸯、黄莺、鹡鸰五种鸟类代表了五种人物道德关系。
这种以禽鸟的象征方式来绘画《五伦图》,在宋代画院考试中就曾出现,以后慢慢减少,但边景昭笔下重现光辉,并以一种固定的绘画模式而流传下来,形成代表封面伦理图式的代表符号,这些画的目的和意思,以及相关历史环境的政治性主题描述非常清晰, 而绘画寓意性的手法的运用也是民间常用的表现手法, 容易让普通大众接受和观赏,成为儒学入画的经典作品。
四、结语
明代宫廷工笔花鸟画常常通过象征手法以传达政治含意和大众情怀,这些画家习惯于运用各种绘画技巧使观众达到视觉上的愉悦,并传达一种人物在皇权的统治下和平、安定的思想观念。
这种表达形式,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视觉感受和画面中题材的选择所形成的风格样式带给人的联想来传达画作的意思,并以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为基调的艺术观正是中国画传统精神的主脉,体现了一种平和﹑实在的精神,这种图像的意义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平民化精神,有利于艺术的传播与大众学习、欣赏,有利于审美教育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穆益勤编着.《明代院体浙派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8.
[2]孔六庆编着.《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12.
[3]卢辅圣编着.《中国花鸟画通鉴7上林朱紫》.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12.
[4]孔六庆编着.《继往开来——明代院体花鸟画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6.
[5]贺万里编着 .《鹤鸣九皋——儒学与中国画的功能问题》 南京艺术学院,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