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一带一路”油气全产业链合作模式构建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03 共8616字
摘要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国家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65个沿线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中国作为东端起点,向西划分为三大层段,即包括中亚经济带、环中亚经济带和亚欧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包括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地区。

  一、油气全产业链合作

  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地位油气全产业链包括:产业链上游即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中游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加工,下游深加工、利用,石油天然气及产品的贸易以及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

  (一)基于油气的合作关系是影响"一带一路"地缘政治的重要因素

  油气能源同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油气能源产业的发展对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据BP能源统计,截至2014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为1.7万亿桶,"一带一路"65国占65%以上;世界原油产量42.2亿吨,"一带一路"65国占60%以上;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87万亿立方米,"一带一路"65国占90%左右;世界天然气产量3.46万亿立方米,"一带一路"65国占60%以上;预计未来十年内该区域内的油气储量及产量仍将持续增长,在全球油气供应中占据重要地位。

  丰富的能源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中东、北非地区成为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热点地区。美国积极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加速推动建立TPP和TTIP.俄罗斯于2011年提出了"欧亚经济联盟"计划,试图推动与中亚的一体化,该联盟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投入运营,成员国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为了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欧盟积极介入中亚国家的能源开发。日本计划设立1000亿美元的基建基金,通过加强对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赢得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此外,印度、韩国等国也非常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系,希望能在博弈中寻找到更有利的机会。

  中国整体发展需求亟需"一带一路"的能源合作。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发展将以资源为主进行产业升级,与"一带一路"各国能源合作可为中国的整体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2014年再次突破60%,在十大原油进口国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有7席,与以上国家加强能源合作,对中国保障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二)油气通道建设是"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领域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在合作重点中明确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一带一路"涵盖了中东-北非-俄罗斯油气资源供应带和亚太油气消费中心,原油、天然气以及成品油管线作为连接资源和市场的通道,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油气管道工程建设综合型强、复杂性高,不仅涉及到经济、安全等多方面,还可以带动当地道路、通信、计量、电力等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我国在油气管道建设中具有较强的工程建设能力,在中俄原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以及西气东输等长距离管道的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带一路"油气通道建设将促进中国工程建设技术和服务的输出,使中国的管道建设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此外,中国制管业结构性产能过剩,其典型例子为油井管(无缝钢管),据钢管分会预计,2014年中国油井管生产企业有300多家,年产能达800万吨以上,而国内市场年需求量平均为400万吨,面对国内需求,产能已严重过剩。

  因此,"一带一路"油气通道建设也将有助于中国制管业过剩产能的转移。

  (三)油气产业的上中下游项目是"一带一路"投资的重点内容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沙特、伊朗、伊拉克、俄罗斯等国石油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俄罗斯、伊朗、卡塔尔、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蕴藏量位居全球前四位。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引入投资发展能源产业是这些国家的一个发展方向,因此,在各资源国投资油气勘探开发均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一带一路"油气资源国的国内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从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看,石油石化通常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些国家正在加快能源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资源国都积极延伸石油石化下游的产业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稳定本国经济,满足国民物质需求。

  在油气中下游产业链的合作,可以现有的油气能源合作为基础,进一步开展下游全产业链的合作项目,如投资新建炼油厂、化工厂,提供相关产品生产技术、工程技术服务等,借以提升各国石化工业发展水平,做好大项目合作,带动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如中亚国家的优势主要为油气、矿产资源等初级产品,产业链相对低端,我国具有油气装备制造、工程技术服务等产业技术优势,展开油气下游的合作,既可推动各国的石化产业发展水平,又可促进当地人员就业。再如南亚国家与我国在能源、天然气等合作的基础上,注重石化、纺织等下游领域的合作,随着中巴经济走廊、中缅孟印经济走廊的建设,将推动南亚地区的石化产业进一步发展。

  (四)油气及石化产品贸易在"一带一路"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201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3万亿美元,其中石油天然气以及成品油及主要石化产品的贸易量为4053亿美元,占比为9.4%.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其他国家石油天然气以及成品油和石化产品的贸易量为2383.58亿美元。因此,油气及石化产品贸易在"一带一路"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一带一路"65个国家原油产量和消费量的极不平衡,区域内的原油贸易量也较大。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是天然气生产大国,2014年,全球天然气出口量为1万亿立方米,"一带一路"65个国家的天然气出口量占全球总出口量的60%以上。"一带一路"65个国家的原油天然气贸易量都在全球占据较大的比重,将在"一带一路"贸易总量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油气合作是"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引进和吸收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先进技术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油气及石化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在较短时期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勘探与开采、加工与转化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油气勘探和开发方面,已掌握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盆地-区带-目标优选、陆相碎屑岩储层特征分析、海上集束勘探、海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等核心技术。特别是作为重大专项推进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压裂改造基础研究方面取得进展,页岩气体积压裂工艺技术取得突破,自主设计水平井改造施工获得成功。在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方面,目前已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化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部分自有技术已出口到国外,已具备依靠自有技术建设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百万吨级芳烃以及部分下游衍生物生产装置的能力。

  在油气储运方面,能够设计、建设和运营大口径、高压力、长距离输气管道,顺序输送4-5个品种的长距离成品油管道,以及冷热油顺序输送的原油管道。

  在工程技术方面,我国掌握了当前世界上先进的炼化工程技术,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如连续催化重整工艺技术、大型化炼厂的工程化技术以及易凝高黏原油输送工艺研发等多项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拥有强大的炼化工程建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在世界炼化工程建设服务市场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石油装备方面,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形成较为完整的石油装备制造体系和较强的研发、设计、加工、制造、销售和服务能力,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在全球石油石化装备制造领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充分发挥这些技术优势开展"一带一路"合作,一方面可以对沿线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带动我国自有技术走出国门,持续发展。

  二、"一带一路"油气全产业链合作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石油天然气的上中下游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

  (一)上游油气勘探开发合作

  至2015年初,我国石油公司在"一带一路"资源国已经拥有50个以上的油气合作项目。其中,中亚5国、阿塞拜疆、俄罗斯以及中东的伊拉克和伊朗是资源国中的重点国家,仅这9个国家的油气产量就占全球油气产量的1/4左右,未来十年的油气产量仍呈增长趋势。目前,我国石油公司在这9个国家的油气合作项目已经有40个左右,为进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石化产业合作

  截至2015年一季度,我国境外炼油能力为近8千万吨/年,权益炼油能力为5千万吨/年。"一带一路"国家是我国炼油产业的合作重点地区,其中中国石化在沙特延布的炼油项目已于2015年1月投产,中国石化参股37.5%,权益炼油能力为750万吨/年。我国石化及下游产业以国内产能建设为主,企业"走出去"的时间尚短,在"一带一路"国家石化产业领域的投资相对较少。如,目前中国石化仅在俄罗斯拥有丁腈橡胶项目,项目能力为4.25万吨/年,中国石化参股25%,权益能力为1.06万吨/年。

  (三)油气及石化产品贸易合作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主要集中在原油、成品油、LNG以及大宗石化产品方面。201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3.08亿吨,其中"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量为2.03亿吨,占总进口量的66%;中国天然气(包括LNG)进口总量为583.3亿方,其中"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量为501.2亿方,占比为86%;中国成品油进口总量为2998万吨,其中进口量排前十的国家中有6个属于"一带一路"国家,进口量占比为39.73%;我国大宗石化产品进口中,50%以上的进口来自于"一带一路"国家,我国聚丙烯、合成橡胶50%以上出口到"一带一路"国家。

  (四)工程建设服务合作

  我国在"一带一路"国家中的工程建设服务尤为突出。例如:在石油工程上,2013年9月,中石化国际石油工程公司沙特分公司与沙特阿美公司签订11部70D钻机服务合同,其中修井侧钻8部、油井钻井3部,服务期为5+2年,总合同超15亿美元,这是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海外最大钻井项目。在炼化工程上,2013年我国签订与哈萨克斯坦石化工业公司50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和聚丙烯装置的建设以及两套工艺装置所需的公用工程设施和厂区外配套基础设施的设计、采购、施工、开车和性能考核总承包工作合同。此外,我国还在科威特、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尼日利亚、新加坡、孟加拉国等国家和地区承担多个炼油和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并形成了固定的客户群。

  中石化在"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境外工程业务已分布在俄罗斯、沙特、伊朗、哈萨克斯坦等25个国家。境外石油工程业务稳步增长,2014年全年在沙特新签14部钻机服务合同,是迄今为止中国石化中标单个合同额最大的海外钻修井项目;成功签署墨西哥EBANO油田综合服务激励型项目合同,合同期30年。中石化境外炼化工程技术服务全年在境外执行项目共25个,其中EPC总承包项目9个,施工类项目16个,国际项目执行能力进一步提升。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国际先进的工程管理模式和施工程序,参与国际施工市场,自2000年至今先后完成了沙特和阿联酋等国家的16个施工项目,在建施工项目28个。

  中石油公司在海外的炼化工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其所属工程建设公司EPC总包的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炼厂柴油加氢装置质量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中国石油公司海外钻井作业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进尺上都在10%以上。中海油的海油工程海外业务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形成东南亚、非洲、欧美、中东四大国际区域网络布局,拥有阿布扎比、加拿大等10家境外分支机构和160余人的国际市场开发团队。2014年,海油工程国际订单额首次超过国内,签订了缅甸Zawtika项目,EPCI总承包能力显著提升;签订俄罗斯北极Yamal项目,这是中国公司首次承揽的LNG核心工艺模块建造项目。

  三、"一带一路"油气全产业链合作面临的风险

  当前世界油气需求疲软、国际油价持续动荡、油气供需格局悄然发生变化,同时,"一带一路"战略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认识风险和挑战,才能更好挖掘合作潜力。

  (一)地缘政治和政局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体制差异大,部分国家政局动荡不稳。"一带一路"所涉国家大多是处于政治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在制度体制上存在巨大差异。许多国家国内政治形势复杂,政局变化频繁,政策变动性大,甚至内战冲突不断。而"一带一路"实施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有关合作国家的政策政治稳定和对华关系状况。

  近年来,中国在利比亚、伊拉克、乌克兰、叙利亚等国家遭遇的投资困境和风险损失值得高度重视。沿线国家特别是大国从精英到民众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知、理解不尽相同,对中国战略意图的不信任与猜忌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长期推进面临的重要风险。目前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等沿线地区部分国家围绕有关领土、领海主权争端的不稳定因素短期内无法消除,倘若再遭遇美、日等战略实施区域外因素的干扰,不仅可能激化既有矛盾,引发沿线国家更多的安全疑虑,甚至还会引爆局部的地缘冲突。

  (二)民族和宗教矛盾风险

  "一带一路"65个国家,44亿人口,大多数国家民族众多,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多元宗教信仰并存,一些宗教内部还存在不同教派,各民族宗教之间的历史纷争复杂,增加了沿线各国合作的难度。其中,部分国家民族宗教矛盾复杂,投资环境不容乐观。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地区的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和跨国有组织犯罪活动猖獗,地区局势长期动荡不安。这些不安全因素,既恶化了当地投资环境,威胁企业人员和设备安全,也可能借"一带一路"建设开放之机扩散和渗透到中国国内,甚至与国内不法分子内外勾连、相互借重,破坏中国安定的国内社会环境,对"一带一路"战略及沿线工程建设构成严峻挑战。

  (三)经济和市场风险
  
  "一带一路"联通亚欧非三大陆,连结太平洋和印度洋,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部分国家财政赤字、经济基本面较差,导致投资风险较大。这65个国家包含了老牌欧洲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经济体,各国市场发育程度也极为不同。有些国家法律法规比较健全,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经济环境相对稳定,为企业投资创造了便利条件;也有一些国家市场封闭,进入难度大,增加了企业投资评估的复杂性。尽管中国在"一带一路"油气合作战略实施中具备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优势,但必须认真分析沿线国家的市场潜力,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避免投资和贸易的市场风险。

  (四)竞争和合作风险

  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竞争激烈。中亚、中东以及北非对外合作较好的油田区块大部分已经被发达国家跨国石油公司和本国石油公司所占据。剩余推出的合作区块大多都位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陆上油田,这些含水量较高、增产潜力小的老油田对技术要求较高,投入成本大,经济效益差。

  而且,部分"一带一路"沿线资源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坦桑尼亚等)油气合作政策逐步收紧,对于油气合作条款要求愈加苛刻,管理协调难度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管理和运营风险。海上领域的油气合作潜力巨大,但对技术设备要求较高,而我国海上油气开采技术非常有限,面临棘手的技术难题。未来要想加快走出去步伐,需要突破海上技术的制约,积极开展海上资源的合作。

  虽然中国政府颁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但有关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的谈判协商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与相关国家的实质性对接与具体合作还没有全面展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局限,中国政府在有效供给与推行国际公共产品的能力上和经验上还需要更多实践;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的跨国经营管理、大范围国际拓展的经验也不足,在配合战略实施的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相关核心技术的输出上还存在较大缺口,适应"一带一路"战略长期推进还需要一个过程。

  四、"五位一体"打造油气全产业链合作战略及路线图

  (一)"一带一路"油气全产业链合作战略

  "一带一路"油气全产业链合作战略构想:以互联互通为发展路径,强化开放的合作心态和开拓的创业精神,从对内引进外资、对外加大投资的合作模式转变为资金流、物质流、技术流、信息流和人才流的"五位一体"合作模式,延伸我国石油石化产品的市场带,真正实现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全球化发展,并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的石油石化企业集团。

  1.以资金流互联互通支撑油气全产业链的投资石油天然气以及炼化产业都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例如:新建一座千万吨级的炼油厂投资就需要200亿元左右。因此,资金流动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以资金流互联互通带动油气全产业链的发展,一是要深化金融合作,扩大沿线国家在油气贸易、工程服务中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推动网络支付以及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业务;二是要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以及各国主权基金作用,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重点油气及石化项目建设。

  2.以技术流互联互通带动石油石化技术输出和科技创新我国已在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和工程服务等方面具备了较好的技术基础和优势,以技术流互通互联驱动油气全产业链的发展,一是要发挥上中下游一体化的技术优势,加大国产技术的输出力度,通过优势互补,达到互利共赢;二是应加强与沿线国家科技合作,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专项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如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的油气区块加大勘探开发技术合作,促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升。

  3.以物质流互联互通扩大油气及石化产品贸易"一带一路"的油气及石化产品贸易合作前景广阔,以物质流互联互通做实油气全产业链的发展,一是要着力研究解决贸易便利化问题,降低甚至消除贸易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二是要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油气及石化贸易的新平衡;三是要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以新模式促进传统油气及石化产业贸易增长。

  4.以人才流互联互通提升石油石化产业竞争力我国石油石化产业以央企为主,无论是中石油、中石化都有着百万员工的队伍。以人才互联互通提升油气全产业链的合作,一是要与沿线各国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等,整合现有资源,为油气全产业链合作提供多方的人才通道;二是通过与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和共同培养,提升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竞争力。

  5.以信息流互联互通促进石油石化产业转型升级随着互联网+以及德国工业4.0等新浪潮来临,未来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必然向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以信息流互通互联促进油气全产业链的发展,一是要积极进行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沿线各国可以就油气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油气及石化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二是要加强政府间合作,完成产业信息的互联互通,建立油气及石化产业合作的大数据基础;三是大数据的基础上,开展油气全产业链的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新模式合作,促进石油石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一带一路"油气全产业链合作路线图

  在推进"一带一路"油气全产业链的合作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特有的中国优势,助力沿线国家石油石化产业的布局发展,提升我国乃至沿线国家的石油石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

  1.创新思路,做好顶层设计中国政府颁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之后,国资委公布了《"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路线图》,但贯穿油气全产业链的战略规划还有待完善。在规划制定上必须要创新思路,做好顶层设计:一是中国的石油石化企业要联合制定和细化战略规划,在战略层面就展开合作;二是要推进规划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制定合作规划,以增强未来合作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重点突出,优化上游投资从不同类型国家的现实需求出发,找到各方合作切入点,运作好现有大型油气项目,以通道建设促进油气勘探开发,提升重点区域油气勘探开发合作的规模和质量,拓展重点资源国勘探开发合作项目。

  3.依托园区,推动中游投资以资源和市场为导向,以石化园区建设为依托,以一体化模式推动重点项目,加强国家之间、公司之间合作,实现共赢。以国内成熟领先的石化基地和园区为基础,在沿线国家建设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经贸合作区等,通过专业化园区运营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建立研发、生产、营销体系,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促进集中布局、集群发展,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能力。

  4.聚焦枢纽,强化下游投资基础设施先行,合作建设油气管道,打通资源地到消费市场的通道;积极在资源地参与LNG出口终端设施的建设和在市场增长地区投资LNG接收站;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区域内未来油气供需变化趋势,找准贸易枢纽点,在枢纽点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打造便利、自由、现代化的区域贸易体系。

  5.技术支撑,打造产业优势充分发挥中国在石油石化领域自有生产技术的成熟性、经济性等特点,在项目合作中带动中国技术走出去;在重点合作国家和地区建立共同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带动中国研发走出去;在技术交流和合作中,推动技术人才的成长和培育,实现技术支撑的良性循环。

  6.贯穿服务,助力产业升级实施石油工程和炼化工程服务,推动油气全产业链项目的深度合作,带动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大力发展现代贸易服务,加快贸易服务现代化进程;通过油气全产业链的服务创新,助力中国及沿线国家从工艺研发、工程设计、装备制造、工程建设、产品贸易、营销模式的全面转型升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