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经济新闻因为站位高、专业性强, 观众接受度低。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 电视媒体尝试用民生视角采制工业经济新闻, 经过实践探索, 工业新闻报道的思路日渐明晰:站在民生视角, 从工业经济运行中挖掘“亮点”、捕捉“看点”、聚焦“热点”, 创造工业经济新闻的“卖点”, 从而发挥工业经济新闻服务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作用。
关键词:民生视角; 经济新闻; 电视新闻;
1 以小见大, 从经济数据中挖掘“亮点”, 发挥工业经济新闻服务群众的作用
工业报道通常围绕“数据”说事。一组经济数据, 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然而在工业统计数据中, “GDP”、“CPI”、“规上工业增加值”、“万元产值能耗”……这些经常遇到的专业术语, 让许多观众“一头雾水”。如何让晦涩的数据卸下“面纱”, 我们在工业数据的解读中做好取舍, 着力挖掘观众最乐于接受的“看点”, 传播对观众最有用的信息。
工业综述性报道《“两高”战略引领工业变局》, 同样是在挖掘数据“背后”的故事, 不同的是, 这条新闻把对“数据”的关注点放在了全市轻、重工业的对比上, 突出展现“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传统工业产值下降15%”。新闻小切口、大主题, 与地方党委、政府发展工业“快”与“好”齐头并进的战略决策相呼应, 让观众在收看新闻中进行价值判断, 从而了解、认可、支持当地工业经济发展取向。
运用“数据”反映工业经济走向, 既是工业新闻采制的常规套路, 也是时政新闻记者的一门“基本功”。灵活运用“数据”, 不仅要看得懂、会分析, 更要对数字“敏感”, 而这种“敏感”不能依赖于单纯的播报式的“数字化”概述, 更需要的是记者从数据中寻找“冲突”, 挖掘“亮点”, 让观众感兴趣、有收获, 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工业新闻对受众的服务作用。
2 以点带面, 在沉下去中捕捉“看点”, 发挥工业报道宣传群众的作用
工业新闻主要面向产业经济和企业生产经营, 在过去策划创作工业新闻时, 电视媒体习惯用“高、大、全”的采写思路进行创作:一方面反映技改创新, 另一方面反映生产营销, 回到“面”上, 加点数据即可。这样的采写思路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不出错, 也很难出“彩”。但从传播效果来看, 这种以点带面的形式“点”太大, 与群众走得太远, 贴近性和感染力不强。
在“走基层”活动中, 电视媒体需要放下身段、改变面孔, 把镜头和话筒对准群众, 挖掘“小人物”在工业大生产中的故事, 用群众在荧屏中的真情实感折射工业成效。
今年以来, 按照“沉”下去的要求, 笔者所在的电视台组织编辑记者走进乐山沙湾区不锈钢产业园区, 以一名返乡务工人员的视角, 报道园区经济促进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情况。这条新闻同样是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 但“点”离生活更近、与群众贴得更紧, 通过“原生态”地展现一名返乡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片断, 展示出产业园区经济蓬勃发展的可喜成效。这条新闻中, 坚持说富有生活气息的话, 少了说教、多了温情, 呈现出一种清新的报道风格。
践行“走转改”, 对工业经济报道而言, 就是要用更多时间、更长篇幅讲百姓故事、为群众“放歌”。工业新闻创作, 不能仅仅局限于厂房、车间、工地, 更应该把关注点放在群众中, 只有融入群众生活、感受群众喜怒哀乐, 心里才会装有真情、盛满感动, 创作出的新闻才能感知百姓冷暖, 与群众形成共鸣。
3 以事喻理, 在服务大局中聚焦“热点”, 发挥工业报道动员群众的作用
经济运行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不同产业有不同的困境, 不同企业有不同的难题。通过新闻报道虽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但能够发挥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动员群众的作用。为此, 工业新闻策划思路应与宏观经济走势相对应、相衔接, 在不同阶段聚焦不同热点, 从而引导舆论, 助推发展。
宏观经济影响下的乐山工业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年初, 由于金融信贷投放规模减少, 小微企业普遍“喊渴”, 笔者所在媒体推出“创新金融服务举措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主题新闻策划, 持续追踪报道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和融资担保创新举措, 展现党委、政府在护航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为, 为蹒跚起步的小企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助力企业度过了发展的低潮期。 人民币汇率升值超过6%, 乐山外贸出口企业“遇冷”。“循环经济降成本”、“自主品牌拓市场”、“自营出口增效益”, 一条条具有现实指导作用的新闻报道, 在不回避困难、不夸大成效中为外贸企业逆势发展提供了借鉴、增添了信心。
服务大局是新闻舆论工作承担的主要任务, 也是工业经济新闻必须为之努力的方向。让工业新闻更好地为中心聚焦、为发展聚力, 需要心中有思考、胸中有大局, 精确把准政策的脉、点到社会的穴, 从而更好地发挥工业新闻动员群众、凝聚共识、护航发展的作用。民生视角聚焦工业脉动, 电视媒体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