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急性软组织损伤是骨伤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为受伤部位的软组织疼痛、肿胀、瘀斑、肢体功能障碍等情况,属中医“筋伤”范畴。我院制剂中心生产的膜韧膏源自于老中医的组传秘方,由红花、当归等 16 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收治急性软组织损伤 750 例,均来自 2014 年 6 月至 12 月在本院骨伤科门诊就诊患者,其中男性 441 例,女性 309 例;年龄 11~69 岁,平均年龄 41.3 岁。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1.2.1 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与国家体检标准》[1]拟定。①有明显外伤史,局部红肿、疼痛或青紫淤斑,关节功能障碍。②经 X 线摄片排除骨折、关节脱位及其他合并症。
1.2.2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闭合性;伤后 2d 内就诊;治疗前未使用其他活血化瘀药物或其他止痛药物者;自愿作为受试对象。
1.2.3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局部骨折者、需手术修补的韧带断裂者和合并周围神经损伤者;伤肢高度肿胀,不能排除筋膜间室综合征者;治疗期间随意中止或更换治疗药物及方法者;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合并肝、肾、血液、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孕妇。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组成。白凤仙花 120g,红花 120g,细辛 120g,山奈 60g,丁香 60g,当归 120g,生大黄 240g,生栀子 120g,羌 活 120g,, 乳 香 120g, 没 药 120g, 苏 木 120g, 血 余 炭120g,生石膏 60g,独活 12og,樟脑 600g;诸药混合,打粉过 80 目筛,加饴糖调制成膏(饴糖与药粉比例为 5:1),使用时将膏药刮于牛皮纸,药膏面上贴桑皮纸,使药性渗透,贴于患者损伤部位,外用绷带包扎,每隔一天更换一次药膏,7 天为 1 疗程。若使用期间,出现皮疹、瘙痒、皮肤红肿不适等皮肤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
2.2 疗效标准。治疗前后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2 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急性软织损伤诊断标准”进行分级评分。痊愈:疼痛、肿胀、瘀斑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 95%,关节活动正常。显效:疼痛、肿胀、瘀斑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 70%,< 95%, 关节活动不受限。
有效:疼痛、肿胀、瘀斑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70%,关节活动改善。无效:疼痛、肿胀、瘀斑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不足 30%,关节活动无变化。
2.3 结果。在治疗观察的 750 例患者中,急性软组织损伤痊 愈 327 人 (43.6%), 显 效 251 人 (33.46%), 有 效 149 人(19.86%),无效 23 人 (3.06%)。有效率为 96.92%.无效者主要原因是外敷膜韧膏后皮肤过敏所致。
3 讨论
急性软组织损伤在临床中属于发病率较高的病种之一,祖国医学对软组织损伤称之为“伤筋”,并认为“血瘀则气滞”,“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根据中医四诊、八纲的理论,软组织的损伤早期属于实证,其病机为筋络受伤、气血受损、血离经肪、瘀积不散。所以早期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中医学对本病的临床治疗除内服中药外,尤以外敷中药为治疗特色。根据“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所以“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腠埋,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攻而攻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方中以白凤仙花行瘀散结;生石膏清热泻火,收敛生肌;生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北细辛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红花活血化瘀,通经;羌、独活祛风解毒,通痹止痛;当归和血,活血止痛;乳香、没药活血,止痛,生肌;苏木行血祛瘀,消肿止痛;樟脑外用除湿杀虫,散肿止痛;饴糖补中缓痛 , 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效。临床应用膜韧膏,具有疗效显着、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于德春 . 郑启云 . 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与国家体检标准[M].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03-225.
[2] 郑筱萸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2 版 .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