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国民经济统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显着, 因为国民经济涉及到国家各个方面的利益, 需要通过国民经济统计来对其运行情况进行具体化的描述。本文首先对国民经济统计进行介绍, 然后分析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运行的关系, 最后指出国民经济统计是通过何种方式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关键词: 国民经济统计; 国民经济; 影响;
1. 国民经济与国民经济统计
要对国民经济统计做出定义首先要知道国民经济统计的统计对象———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广义范围的名词, 是指一个国家范围内不同的集体及个人所有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体。[1]国民经济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 根据政治经济学的定义, 从社会再生产的实质来看, 国民经济是生产工具、劳动者及劳动对象这三大生产力要素与生产关系的总和;从社会再生产的流程来看, 国民经济包括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从具体行业划分的角度来看, 是社会各个行业的集合;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角度来看, 国民经济包含经济社会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体的组织结构体系。综上所述, 国民经济包含着国家范围内各个方面的经济体以及各个经济体所进行的活动, 国民经济统计的任务就是将复杂的国民经济如实地反映出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将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任务规定为通过统计调查所得结果, 对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反映, 并向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统计材料, 实行全方位的统计监督。具体来说, 国民经济统计包括以下几点:
1.1、 应用行之有效的统计学方法
国民经济统计作为一种国家层面上对国民经济全局的统计, 其具体的实施方法是根据统计学的方法, 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指标对国民经济实际状况进行客观的描述, 其统计结果多以数字的方式简单明了地展现出来。[2]在实际进行国民经济统计时, 工作人员会选取适合国民经济的统计学方法来对各种指标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各种统计方法, 可以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做出客观的描述。
1.2、 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家经济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统计得以进行的保障。[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明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及确立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准则, 同时在经济理论的指导、经济规律的引领下, 通过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行程符合真实国民经济状况并且结构完整的核算体系。
1.3、 统计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国民经济统计的目的是得到统计结果, 统计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得出结果并进行分析以得出统计结论。[4]国民经济统计并非仅为了对过去一段时间国民经济状况的总结, 也是为了通过吸取之前的经济教训来变更相应的经济政策, 以使得国民经济得以平稳运行。通过对国民经济统计所得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明确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并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全局的把握;其次, 进行国民经济统计所得的结果对建立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实验, 有助于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以适应统计工作的需求;最后, 通过将本国国民经济统计结果与他国进行比较, 可以得出本国与他国之间的差距, 以及制定新的战略以提高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1.4、 国民经济统计的特点
国民经济具有复杂性、综合性、权威性以及针对性四大特点。[5]首先, 国民经济统计是由诸多指标构成的, 数据涉及各行业单独的发展情况也有宏观经济整体的情况。其次, 我国各行业之间相关性显着, 不同的经济主体处于既关联又独立的状态, 这也增加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难度。最后, 我国政府构成中有专门的国家统计局来对国家经济情况进行统计, 其任务就是对国家整体的发展情况及其中的部分地区的发展情况进行详尽的统计, 从而得到全面、准确的统计数据, 这就决定了这项工作所得结果需要具有权威性。最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经济发展的支柱及侧重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国民经济统计工作应该符合国家发展的趋势, 这就要求我国国民经济统计工作的侧重点需要发生变化, 在具体的统计过程中, 通过总分的形式进行数据处理, 整体统计与局部统计都要有所针对。
2. 国民经济统计的要求
在进行国民经济统计的过程中要满足以下三个要求。第一个要求就是整体性, 整体性就是指在国民经济统计过程中, 要覆盖国家整体的经济情况, 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国民经济统计需要从整体上出发, 通过各方面统计所得数值的计算形成整体的核算体系。第二个要求时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国民经济统计的过程是由许多元素共同组成的, 元素之间往往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与复杂性, 因此在实际的统计过程中要对其进行细分, 找出共同要素。同时, 在对不同的部门进行分析时, 要找出不同的部门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 进行关联分析进而得到更综合的观察值。最后是层次性, 层次性是因为国民经济是一个多层次相互叠加的集合体, 因此在国民经济统计的过程中需要每一组数据都能够反映一类问题, 这就要求国民经济统计所得数值必须清晰完整, 要在统计过程中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所得数值进行核算分析, 只有在完整数据的基础上, 才能够搭建出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3. 国民经济统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实际国民经济统计工作中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国民经济统计部门应从同级政府部门序列中剥离出来, 因为这项工作的进行应该是绝对独立的, 不受外界影响的, 但是受到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结构的影响, 国民经济统计的工作往往会受到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 使得在统计过程中会受到录入不实数据的影响, 这也导致了所得统计结果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 统计结果不能如实反映国家经济的运转情况, 进一步导致政策制定者不能根据所得统计数据做出调整, 甚至会造成国民经济运行的波动。
对于国民经济统计这项工作, 国家应进行行政制度上的改革, 给统计部门绝对独立的统计地位, 将该部门从同级政府序列中分离, 减少地方政府对统计工作的影响, 以使得统计结果真实可靠。同时要加强对进行统计工作的人员的监督, 防止在统计过程中出现舞弊的现象。
4. 国民经济统计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
4.1、 直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运行趋势
国民经济统计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状况进行反映, 诸如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国际收支平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在实际统计工作中被广泛采用, 国民经济统计可以从诸多战略性的角度反映国内经济的宏观状况, 同时为今后的发展指出方向。根据《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17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为827122亿元, 较去年增长6.9%。其中,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65468亿元, 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334623亿元,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427032亿元, 分别较去年增长3.9%、6.1%、8.0%。第一产业对增加值的贡献率为7.9%, 第二产业对增加值贡献率为40.5%, 第三产业对增加值的贡献率为51.6%。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比重高出11个百分点, 并且两个产业之间的贡献率正逐步被拉开, 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以服务业为经济发展支柱的时代, 我国社会经济由以工业经济为主转向以服务业经济为主体, 第三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4.2、 反映具体的经济问题
国民经济统计所得到的数据不仅能在战略层面上反映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 也能够在具体层面上反映更为实际的问题, 比如具体行业、具体地区的问题。诸如环保、创新等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又比如G省在2017年1月发布数据, 省内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7.2%, 但根据其税务局发布的数据, 累计组织税的税费增长率为11.2%, 税费的增长幅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表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政府部门在经济成果中占据了更多的一部分, 在新一年的工作中, 政府应该在分配经济发展的蛋糕时注重公平性, 制定适当的减税政策, 使得国家经济的发展成果可以与人民共享。
4.3、 增强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经济竞争力
在进行国民经济统计的工作过程中, 对外贸易统计也是不容忽视的。当今经济全球化正逐步推进,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 经济水平得以不断提高。现在的中国同时兼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 对外经济交流越来越多, 与世界经济紧密相关, 因此在进行国民经济统计的工作时, 不可忽视对外贸易统计工作对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进行对外贸易统计可以对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及发展进行直观的认识, 可以为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也可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竞争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1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4.34万亿元, 其中出口总额为13.84万亿元, 进口总额为10.5亿元, 更具体来说, 2016年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中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 出口总额为4618亿美元,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6603亿美元。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进出口的产业结构中, 高新技术产品的额度超过了劳动密集型产品, 说明我国对于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支持的政策已经有所成效。
5. 总结
综上所述, 国民经济统计能够从多方面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正确的国民经济统计不仅可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数字化的反映, 也可以帮助找出存在于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为后续的发展提供借鉴经验。总之, 政府只有在做好国民经济统计工作的基础上, 发挥这项工作的积极作用, 才可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昕.宏观经济数据短期统计预测的应用及展望[J].中国统计, 2017 (09) :6-8.
[2]李素青.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问题[J].全国流通经济, 2017 (36) :49-50.
[3]缪庆宝, 谢晓琪, 朱琪琪, 李瑞, 武桂荣.浅谈宏观经济统计分析[J].纳税, 2018 (12) :213-213.
[4]洪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基本问题研究[J].科技展望, 2016 (33) :232-232.
[5]李如梅.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问题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 (23)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