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金融学论文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现状与困境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6-29 共2531字
摘要

  随着腾讯的微众银行、阿里的网商银行试营业的消息相继传出,互联网银行这一“无网点、无柜台、无财产担保”的划时代的“三无银行”在一片喧嚣和观望中正式起航了!

  互联网银行最大的特点是三无:无网点,无柜台,无抵押。客户从开户到存款到结算,到贷款,到贷后的管理,都在线上完成。微众银行不会靠提高存款利率来吸收存款,将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让贷款利率更有竞争力。借助互联网,微众银行实现了远程刷联房贷,银行系统储存了用户的信用信息和个人资料,当用户需要贷款时,打开手机上的客户端,自拍一张照片,然后再读出手机端随机出现的文字信息,就可以通过验证,系统就会给出一个信贷额度,随后用户就可以将这笔贷款转入个人帐户进行消费。据了解,微众银行的主要产品包括小额经营和消费贷款,小额存款和理财,信用支付工具等,主要面向小微企业和普通百姓。

  尽管早在 2015 年 1 月 4 日,微众银行就已经在李克强总理按下“回车键”下放出了象征意义的第一笔贷款,但直到 1 月 18 日,微众银行才正式对外公布开始“试营业”.即使是这个“试营业”,严格意义上来讲,也只能算是邀请制的内部系统测试,因为这期间能够参与到前海微众银行进行开户和办理业务的,只有被邀请的部分银行股东和银行员工们,外界普通企业和个人并不能真正参与其中。

  此次“试营业”,微众银行的真正目的是对内部系统功能、产品、流程、安全机制、风控系统等进行“拟真实环境”的线上测试,以便确保在未来正式对外营业的时候,不出现问题。另外,微众银行也借此让商业银行们过来把把脉,顺便建立未来可能的合作关系,比如一些中间业务和代收业务等。

  纯线上的银行体验注定将充满挑战,那么,未来这种纯线上模式的互联网银行是怎样办理各种业务的呢?号称“互联网银行史上第一笔业务”的“卡车司机徐军通过微众银行拿到 3.5 万元贷款”为例,他就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信用评级发放贷款的。听着很新奇,下面简单说明一下业务逻辑:

  客户通过互联网(PC、手机、平板等上网设备)接入互联网银行办理业务,互联网银行通过摄像头对客户“刷脸”进行人脸特征识别和身份认证,系统识别出身份后,做三个关键动作:一、自动与公安部身份数据进行比对;二、接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读取该客户的征信信息;三、通过互联网银行自身大数据、互联网、社交媒体大数据等进行客户信用评定;结合上述三类认证和信用评估后,给出客户信用评级和风险评级,进而给客户办理各类相应业务和授权。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从客户角度讲,以后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高效方便地办理银行业务,再也不用受传统商业银行驱车几公里、再拿号排队几小时的痛苦,当然也不用看某些态度恶劣柜台营业员。而且,以互联网思维的创新个性看,未来互联网银行势必会推出诸如一元钱起存起贷、无抵押信用贷款、远程“刷脸”开户等更多的花样。

  不过,跟以前支付宝、余额宝、微信支付、发红包不同,一旦这个业务被定义为“银行业务”,那么严肃性和风险程度就立即被放大无数倍了。恐怕这种纯线上操作、“资金虚拟化”(只见数字,不见现金)、买卖双方不见面的方式,并不是所有人,尤其是一些年龄偏大的人能够接受和愿意尝试的。

  还有一点,虽然互联网银行的出现就顶着为广大草根服务的头衔,但不要以为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银行上办理业务。互联网银行的业务基础和大数据来源还是基于人民银行的诚信系统,前海微众银行行长曹彤就说过:在人民银行诚信系统上找不到痕迹的客户,可能微众银行也不一定能够服务的了。所以,那些信用低下、习惯性老赖或者各种不靠谱的企业和个人,指望转战到互联网银行来借钱发财成为了泡影。尽管外界对即将到来的互联网银行充满期待,但互联网银行从出现开始,就将面临监管限制和风险控制的限制!

  首先“,面签”能否打破、如何打破,就是互联网银行还未诞生就已经开始头痛的问题。按照央行有关规定,在商业银行(互联网银行也是商业银行属性)进行开户等业务操作时,必须经过“面签”流程(即客户必须到银行网点的柜台去跟银行柜员当面办理)。虽然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上银行的兴起,央行下发了《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开立个人人民币电子账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未在银行柜台与个人见面认证开立的电子账户,被界定为弱实名电子账户,可通过远程进行开户”,算是网开一面,但这类客户“只能用于购买理财产品,不能转账结算、交易支付和现金收付”.换句话说,时至今日,至少在明文的政策上,央行还没有放开“面签”这道限制。而互联网银行本身没有网点、没有柜台,那要如何“面签”呢?网络视频算不算合规?这些都是互联网银行眼下面临的非常棘手的难题。

  其次,完全线上操作、虚拟化的业务,如何切实做到银行级别的风险控制?尽管如上文提及,互联网银行未来会通过线上视频人脸身份识别(当然还可以包括指纹、声音等技术手段验证)外加“三个关键对比动作”的方式,对客户身份和信用等进行识别和判定,但这种基于纯高科技手段本身就令人担心!一旦遇上反技术欺诈,系统的可靠程度将备受考验。另外,这类高科技手段是以前传统商业银行没有触及到的,一方面,确实需要权威机构的验证以及大面积实际应用的考验,另一方面,监管部门是否认可这种做法也还是个未知数。

  最后,最关键的争议是,未来的银行法规和政策监管,究竟是一碗水端平,还是实行双轨制?一碗水端平的话,那就意味着互联网银行可能采用的“非面签”、“虚拟化”、“高科技验证”等做法,传统商业银行也可以采用。但这些新事物的可行性、风险度到底如何,还需要时间和实践去检验,以工农中建等传统大银行目前的天文数字的资金存量和以十亿计的海量用户数,央行会这么冒险放开吗?但实行双轨制的话,首先面临的就是不公平竞争的质疑。传统商业银行是效率低、是成本高、是门槛高,但这样做的好处却是风险完全可控。

  对银行这个特殊行业来说,“不出事”几乎就是最大的成就和底线。而让互联网银行低门槛,“随随便便”,传统商业银行作用无法体现?

  央行能否承受排山倒海般的压力么?在互联网金融面前,银行只有以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主动介入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企业融合,实行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才能破解用传统思维难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阿里腾讯网络银行来袭[DB/OL].

  [2][ 经济信息联播]聚焦两会互联网银行不设物理网点传统银行转型“智慧银行”[DB/OL].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