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金融学论文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演变的特征与制约因素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5-12 共5494字

  家庭既是人类繁衍和文明延续的基本单位,也是市场经济行为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部门收入总体呈现历史性增长,资产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这意味着家庭经济成为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单元并且地位越来越重要,家庭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家庭正处在对经济资本扩张的需求过程中.同时家庭经济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比如家庭理财、规划、投资、消费都充满着商机.经济资本作为家庭实力和地位的体现,使家庭获得了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金融资产是家庭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资产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且金融资产总量增加的同时伴随着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分配比例和重点的转移。

  一、我国金融资产的概念、特征和影响因素
  
  金融资产是指家庭持有的金融债券以及权益性凭证形成的资产,是用居民货币收入减去消费金额所形成的金融储蓄,是居民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形式(臧旭恒,2001;程兰芳,2005;刘楹,2007)。按照是否具有货币功能分为货币性金融资产和非货币性金融资产,具体包括:现金、银行储蓄存款、保险、股票、基金、债券等,具有交易功能、投资功能和管理风险的功能,金融资产的数量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经济金融化的水平.

  金融资产主要有交易功能、投资功能、风险控制功能等。交易功能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家庭都是通过货币来进行交易,货币作为基本的支付工具具有价值尺度、交易媒介、贮藏功能和支付手段的作用。投资功能是指居民家庭利用金融资产进行投资获得额外收益,例如银行存款是最常见的具有固定收益的金融资产;股票、债券的收益性在一定程度上高于银行存款,但是其风险性也大大高于储蓄存款.风险控制功能体现在避免或者减小可预期的和不可预期的风险,保险是金融资产风险控制功能的体现.例如退休以后收入会降低,这是在可预期的风险范围之内,为了减小此类风险造成的损失,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金融资产的功能尽可能平衡收入的分配,在高收入年份进行储蓄以备退休后使用,在低收入年份利用金融资产的借贷功能或者动用储蓄以平衡消费.再比如我们经常面临失业风险、健康风险或者财产风险等,家庭可以利用金融资产的风险控制功能来购买健康保险、财产保险等来降低风险.

  金融资产受到个人偏好、家庭状况以及社会导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家庭的不同人口学特征对金融资产的影响不同。户主学历影响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户主学历越高,家庭所拥有的金融资产越少,因为户主学历低的家庭收入的稳定性较差,在家庭财富量相同的情况下,也不敢买住房等耐用消费品,因此他们更多投资于金融资产(史代敏等,2005),在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中,80%以上的是非风险性金融资产,风险性资产所占比重很小,只有不到 20%(陈国进,2009)。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量随家庭财富的增加而增加;随户主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通常在 50~60 岁之间财产达到峰值,随后逐步下降,家庭的财产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呈倒 U 型特征(梁运文,2010)。家庭中户主的性别、户主的受教育程度、户主的年龄、家庭生命周期、经济因素、制度因素、文化因素、金融资产自身的特性、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都是影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主要因素(邢大伟,2009)。吴卫星等(2007)利用奥尔多投资中心“投资者行为与秩序”的数据,采用 Probit 和 Tobit 模型分析了中国居民参与股票市场和进行投资组合的决策因素,并得出结论认为房地产等实物资产的投资是影响股票市场参与和投资组合的重要因素,房地产投资对股票市场具有“挤出效应”(Cocco,2005;Bertaut,2000)。

  二、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演变的三大特征
  
  金融资产是城乡居民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金融资产存量结构变化受制于流量结构变化,而流量结构变化的基础是居民收入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方贤明,1999)。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快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生活观念也逐步开化,尤其是近几年来,金融资产呈现出总量不断攀升,种类逐渐丰富的特征.

  (一)金融资产总体规模呈几何指数增长,呈现总量深化趋势.自 1997 年至 2011 年,我国手持现金、储蓄存款和有价证券三种金融资产的总量呈现出几何增长趋势。1997 年我国居民金融资产仅为 64129 亿元,到 2011 年增长到 58万亿元,是 1997 年的 9.1 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7.12%.分类别来看,三种金融资产总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银行储蓄存款占了金融资产的绝大部分,在 1997 年,我国居民银行储蓄存款为 46279 亿元,有价证券仅为 9136 亿元,手持现金为 8715 亿元。之后几年,手持现金仅有小幅增长,到 2011 年增长到 40598 亿元,有价证券也在起伏中上升到 20 万亿元,但是都没有银行储蓄的存量多,到 2013 年末我国居民银行储蓄存款达到了 447602 亿元,足以体现我国居民资产上涨状况.

  (二)金融资产种类增多,呈现广化特征.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金融资产主要以手持现金和储蓄存款为主,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单一,随着我国逐步深入推进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多元化金融市场融资体制逐渐成为我国基本的社会融资格局.1982 年开始国债的发行拓宽了金融资产的投资渠道,债券在居民金融资产中开始出现(郭楠,2010),到 1986 年居民手持债券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债券总量有293 亿元,占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量的 8.33%;同时在 1985 年左右出现了以人寿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为主的保险准备金;股票是在 80 年代末期出现的,1990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1991 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得到了建立和发展,中国开始了股票投资的热潮,1990 年居民股票持有量为 2.77 亿元,占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 0.03%(张静,2011),股票市场的兴起分流了部分储蓄存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种类也日渐丰富,近三十多年间,我国金融资产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例如现代社会人们更加重视对健康的投资,从而出现了健康保险、医疗保险等为了保证老有所养而采取的养老保险.债券中除了国债外,企业债券、金融债券、记账式债券、凭证式债券、可赎回债券、定息债券和浮息债券等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并购买。这些都是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种类丰富的体现。2004 年以来我国居民金融资产以存款为主,但近几年存款在居民金融资产中所占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2004 年存款所占比重为 71.8%,到 2010 年仅占 63.8%.截至 2013 年末,住户存款余额 44.5 万亿元,同比增长8.5%.在 2004 年,本币通货是我国居民持有的第二大金融资产,占 9.9%,之后逐渐下降,居民证券持有量逐渐上升,由 2004 年的 8.4%上升到 2010 年的 12%.以国债和股票为例,国债的持有量在下降,股票则由 4.9%上升至11.4%,上升了 7 个百分点。另外,证券投资基金份额和证券客户保证金的持有比例比较稳定,保险技术准备金的比例有小幅上涨。代客理财资金和资金信托计划权益是 2010 年最新兴起并广泛应用的金融产品,刚一出现,就占了 3.6%的份额。

  可以看出,我国居民存款理财化趋势明显,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14 数据显示,2013 年底银行存续理财资金余额 9.5 万亿元,同比增长41.8%.信托计划余额 10.91 万亿元,同比增长46%;证券公司管理受托资金规模 5.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75.1%,基金管理公司公募基金和专户理财资产规模 3.53 万亿元,个人投资者持有的 A股已上市流通股市值 5.58 万亿元。

  (三)金融资产呈现结构优化特征。金融资产呈现出有价证券占比提高,手持现金占比减少的结构优化特征。1997 年银行储蓄存款占居民金融资产的 72.17%,有价证券和手持现金分别占 14.24%和 13.9%,大大低于银行储蓄存款所占比重。之后几年,居民手持现金比例逐年下降,到 2011 年已经下降至 6.92%.而有价证券的比重在波动中有所上升,其中在 2007 年上升至 35.8%,2008 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又下降到24.9%,2011 年上升到 34.5%.银行储蓄存款则呈现出与有价证券相反的增减趋势,2007 年有价证券比例增加的同时,银行储蓄存款比例下降至 56.4%,2008 年上升至 67%,2011 年则下降至 58.6%.从有价证券内部比例关系来看,股票所占比重从 1990 年的 0.03%增长到 2007 年的 18.2%后,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又下降到2008 年的 8.31%,这是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并不十分完善,股票投资还存在较大风险,但是我国股票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债券的比例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986 年占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仅为 8.33%,至 2008 年已经增长到了 15.2%.

  保险金的增长幅度虽然没有股票和债券的大,但是也一直呈现出不断攀升趋势(张静,2011),由于我国保险市场起步较晚,但是人们在进行家庭理财过程中往往把保险作为一种变相储蓄,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加入到保险投资中.可见,有价证券占比的提高和手持现金占比的下降标志着居民资产的分配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把钱拿在手里,而是用于投资,可以看出这是结构优化的体现。

  三、制约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增加的原因分析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呈现总量增加、种类增多、结构协调的深化、广化和结构优化特征,居民的投资观念和投资行为都发生了显着改变,但是与我国居民的多元化保值增值需求相比,居民金融资产的进一步增加仍然受到以下多种因素制约:一是与实物资产相比,金融资产的总量仍然较少.

  由于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资本市场改革还未到位,增值型金融资产和债券理财产品相对较少,居民更多投资到以房产为主的实物资产,2009 年底,房产占居民总资产的将近 70%,近几年仍有上升趋势,而金融资产投资相对较少.二是金融机构针对普通居民的保值增值型金融产品相对缺乏.由于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渐拉大,少数高收入群体掌握了大量金融资产,同时掌握丰富的投资信息和拥有多种投资渠道,金融机构也将高收入群体作为主要的营销对象,着重开发针对高收入群体需求的金融产品.而针对普通客户的经济型的保值增值产品较少,仅有的产品也主要是围绕存款利率开发的,投资收益较低,居民可投资的创新型产品相对缺乏,难以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三是我国居民的价值投资理念有待加强.目前大多数居民投资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短期的投机,对规避风险的认识和对价值的重视不到位,不注重产品长期的投资价值,没有形成合理的投资理念和价值型投资行为,不利于形成健康的金融市场。四是社会保障体制滞后,制约了金融资产的结构优化。由于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教育、医疗保障、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影响了人们对未来的收入预期,过度增加了中低收入群体的求稳心理,导致居民只能投资于风险较低的储蓄产品,缺乏对金融产品投资的能力.

  四、总结与建议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总体呈现总量增加、种类增多、结构协调的深化、广化和结构优化特征。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居民金融资产的增加,同时居民的理财观念有所改变,手持现金的比重一直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而有价证券在波动中上升,储蓄存款则在波动中下降。这充分说明了居民不再仅仅把钱存入银行而是选择了购买有价证券进行投资,有价证券逐渐成为现金和储蓄以外的第三大金融资产,这一方面是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是资产结构优化的体现.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居民资产的不断丰富,科技的日新月异必将迎来信息爆炸时代和物质极大丰富时代的到来,城乡差距拉大等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基于上述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探索建立各类家庭各类收入增长和收敛机制,加速居民资产的广化、深化和结构优化.要提高居民资产水平,需要增加城乡各类家庭的居民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各类收入水平.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

  第二,加快发展多元化金融市场体系,扩大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范围。我国居民家庭的金融市场参与度还不高,储蓄存款仍然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比重较低,家庭金融资产组合需要进一步多元化。需要健全完善的金融市场,在加强对资本市场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根据家庭结构现代化的变化趋势,研发不同利率水平和风险期限结构的金融产品,扩大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范围.要增加股票、基金、收益性债券、期货、期权及各类金融衍生工具,改善居民避险能力,拓宽居民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提高居民金融资产收益。

  第三,强化家庭金融资产风险管理意识,提升资产管理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居民理财需求的增强,风险性理财产品逐渐成为传统储蓄产品的替代品,家庭金融资产的风险性增大.政府和金融机构应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手段宣传金融知识,帮助居民正确认识风险性金融资产,强化居民的风险管理意识,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做到理性消费和投资。

  第四,建立城乡一体化、群体全统筹、服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改善教育公平;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充实社会养老基金,加强养老金个人账户管理;加快建立统筹,大力发展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逐步扩大保障人群的覆盖范围,推动住房保障供应结构向租售并举、以租为主转变,探索建立分层次的租金补贴体系等,为居民更多投资金融资产解除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臧旭恒等。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程兰芳。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经济结构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刘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史代敏,宋艳。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J]. 统计研究,2005(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