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神女赋》的作者考证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2-16 共3781字
论文摘要

  张华 ( 232-300) ,字茂先,西晋着名文学家.明代张溥所辑的 《张茂先集》中收录有张华的赋作八篇 ( 《鹪鹩赋》《归田赋》《相风赋》《咏怀赋》 《感婚赋》 《朽社赋》 《瑰材枕赋》 《豆羹赋》) ,清人严可均在 《全晋文》中收录张华的赋作六篇 ( 《鹪鹩赋》 《归田赋》 《相风赋》 《咏怀赋》 《感婚赋》 《朽社赋》) ,马鸿雁 《张华集校注》,在严可均本的基础上另收 《神女赋》一篇和 《金灯赋》残章四句入张华集.那么,该 《神女赋》是否为张华所作? 其作者归属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马鸿雁 《张华集校注》中对 《神女赋》的归属问题在校注 ( 1) 中进行了简单的阐释:《类聚》( 《艺文类聚》的简称,下同) 、《文选》卷三○题张敏作, 《搜神记》卷一、《法苑珠林》卷八、 《太平广记》卷六一言张华作,梅鼎祚 《西晋文纪》、严可均 《全晋文》卷八十以此文辑入张敏集.张溥所辑张华集中此文无收,洪迈 《容斋五笔》 四据《晋代名臣文集》云: "《集仙传》所载 《神女成公智琼传》见于 《太平广记》,盖敏之作也."《北堂书钞》卷一二九有张敏 《神女传》佚文,且据洪迈云: "有张敏者,太原人,仕历平南参军、太子舍人、济北长史."知 《神女传》为张敏作,《神女赋》则无定论,暂入张华集[1].

  从上文所引校注可知,《神女赋》入张华集作者本人亦持不确定的态度,非其定说.钱钟书先生在 《管锥编》第三册中亦有类似之说: "《容斋五笔》卷四录张敏 《头责子羽文》,复云: '《集仙传》所载神女成公智琼传,见于 《太平广记》,盖敏之作也.'按 《广记》卷六一载 《智琼传》,严可均未采其文,仅自 《北堂书钞》卷一二九录《神女传》三句而已.《广记》此篇中有张华 《神女赋序》一首,《全晋文》卷五八亦漏辑."[2]从钱钟书先生的叙述中似亦认为 《神女赋》乃张华所作,然惜其未做详尽的论述.通过多个方面的考察,我们基本可以确定,《神女赋》实为张敏所作而非张华赋作.具体理由阐述如下:

  其一,言 《神女赋》为张华所作的几部着作中,最早进行记载的是晋干宝所撰的 《搜神记》.在 《搜神记》卷一 "弦超附智琼"的故事条末言之 "张茂先为之作 《神女赋》".对于这一记载,汪绍楹先生在 《搜神记》校注中言: "疑 《法苑珠林》误作张华."[3]对于汪绍楹先生这一怀疑亦可作解,干宝所撰 《搜神记》原书传至宋代已经亡佚,今本 《搜神记》据考证为明代胡元瑞从 《法苑珠林》及诸类书中辑录而成,因此汪绍楹先生怀疑今本 《搜神记》据所辑录之书误言华亦在所难免.

  其二,从 《神女赋》文本思想而论,将其归入张华名下恐与其思想行为不符.首先,在张敏《神女赋》之前,历代文人有同题或相近题材内容的作品继出,宋玉、王粲、陈琳、杨修均作 《神女赋》,曹植作 《洛神赋》.观前人诸作,除却对神女美艳光华、体态娴雅、谈吐如兰、含情脉脉的形神描述之外,其所表现的思想均一脉相承,或将神女以礼自持、可慕而不可狎的高洁品质予以凸显,或将主人公艳羡思慕之情的叙写纳入 "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儒家正统思想道德体系之中.

  如宋玉 《神女赋》: "怀贞亮之洁清兮,卒与我兮相难.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神独亨而未结兮,魂茕茕以无端.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在主人公心旌摇荡之际,神女要保持自己 "贞亮之洁清",起初表现出对主人公实难相从的矜持态度,甚而 "薄怒以自持,曾不可乎犯干",以不可触犯的表情对男女之情表现出决绝的态度,将儒家礼教思想表现鲜明.

  其他如曹植 《洛神赋》: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杨修 《神女赋》: "嘉今夜之幸遇,获帷裳乎期同.情沸踊而思进,彼严厉而静恭.微讽说而宣谕,色欢怿而我从"; 王粲 《神女赋》: "顾大罚之淫愆,亦终身而不灭.心交战而贞胜,乃回意而自绝"; 均在继承屈子浪漫飘逸的思想情怀之外,更加注重突出儒家 "男女之大防"的正统礼教思想,将主人公正统儒者的形象跃然纸上.其次,就张华其人而言,据 《晋书》卷三十六 《张华传》载: "( 华) 少自修谨,造次必以礼度."[4]

  徐公持 《魏晋文学史》中亦言: "他基本上也是一正统儒者,造次必以礼度,……他作风修谨,为人忠亮,性好人物,与奢华放纵道德沉沦的士族官僚们形成鲜明反差,是西晋一朝少数能够保持个人清操的士人之一"[5].其思想行为是一个正统的儒者.而观张敏 《神女赋》,其中不乏 "尔乃敷茵席,垂组帐,嘉旨既设,同牢而飨.微闻芳泽,心荡意放,于是寻房中之至嬿,极长夜之欢情."这样较为露骨的情艳描写,不仅与前人诸作中一脉相承的儒家礼教思想不相符合,更与作为恂恂儒者的张华之思想行为极其不符.

  其三,从 《神女赋》的表达方式论,与张华文章均不相符.或许,有人提出张华本人亦有《情诗》五首,描写男女相思、夫妇思慕这样表达私我化情感的作品.同时,钟嵘 《诗品》有: "其源出于王粲.其体华艳,兴托不奇.巧用文字,务为妍冶.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6]

  这样的评价.但是,细读张华《情诗》五首,第一首开宗明义,交代人物、背景及其情思之缘由; 第二首写思妇月下的眷念; 第三首写思妇整夜失眠的情状; 第四首写山川阻隔,路远难会; 第五首写游子摘兰蕙而无从寄赠; 五首诗意绪连贯,所表达的夫妇别离之情思含蓄隽永.虽有 "情多" "绮靡"的语言特点,却无 《神女赋》中 "露骨之艳"的语言表达.因而,由于张华有"多情"之作而将 《神女赋》归入张华名下实为不妥.其次观张华现存赋作,或述退居闲职、居处旧里,表达退隐后恬淡的人生之境,如 《归田赋》;或述太史侯部质朴特立的相风,赞其形制简洁致用,寄托自己谨身修正的儒家思想,如 《相风赋》; 或述托尊主之位的古槐树的繁盛,在缅怀今非昔比、盛衰变迁的同时,以树作比,希望君主广施美政,以蔽臣子万民,如 《朽社赋》; 或有感于时人竞赴婚姻良时之空前盛况,描述新娘姿容和新郎期盼之情,如 《感婚赋》; 或以 "体小处微"的鹪鹩自喻,彰显自己全省远害、恬退自适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如 《鹪鹩赋》; 即使与 《神女赋》语言表达最相接近的 《咏怀赋》,亦是继承屈子之志,以佳人喻君主,希望自己能重蒙圣恩,为朝廷效力.张华诸赋,其思想内容或壮大而有兴寄,或体小而有己思,语言表达亦多庄重典正或平实入理.无怪乎其赋作最为人所称道,张溥在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曰: "壮武文章,赋最苍凉,文次之,诗又次之,大抵去汉不久,犹存张蔡遗貌."[7]

  由上所述,《神女赋》不论思想内容或语言表达均与张华所存作品不相符合,因而将 《神女赋》归入张华名下,实为不妥.

  其四,《文选》卷三十谢灵运《拟邺中集诗》李善注曰: "张敏《神女赋》曰: '既澹泊于幽默,杨觉寐而中惊'"[8].此为对张敏着有《神女赋》的最早且最明确的记载.《文选》为南朝梁萧统( 公元 501 年-公元 531 年) 所编着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从时间上看,去晋未远,较为可信.

  其五,从 《神女传》与 《神女赋》的关系上看,《神女赋》应归于张敏着作而非张华.据前文所引注可知, 《太平广记》卷六一、 《北堂书钞》卷一二九等类书中均有对张敏着有 《神女传》的明确记载,对于这一观点前辈学者均无异议.再看《神女赋》,其内容直接脱胎于《神女传》故事本身,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可直接以《神女赋》正文内容之前的序文为证.同时,看《神女赋》正文内容之表达,叙述了神女下嫁之缘由、面对主人公的疑忌而作的自我"贞淑"的德行品性之表白、而后二人结男女之好、作为夫妻共同生活.全文行文表达铺叙了神女智琼与弦超相遇始末,无华丽的辞藻和哀婉的情思,不仅失却了前代诸《神女赋》固有的文辞的风流和情致的摇曳之特点,而且与赋作通过铺排叙写事物而有所兴寄或对事物本身进行白描性写作之常态有明显不同,重点在于讲故事,具有明显的小说特点,因而疑张敏有感于《神女传》所述之故事而为之作赋并非妄言而是有据可依.

  其六,《神女赋》与张敏作品相较,将其归入张敏名下较为妥当.现存张敏作品有 《头责子羽文》,其采取幻想的方式,虚构出头责子羽的奇特情节,假借头对子羽的指责,满怀同情地表现了子羽的落拓不遇,讽诫其不要一味迷恋和追求仕途功名; 同时无情地讽刺了温、荀诸人,自然巧妙地揭露了不公的社会现实,寄寓了作者对人生和时代深沉的感慨.全篇行文以幻写真,巧设责问与对答,寓庄于谐,想象奇特.再观 《神女赋》,其行文采用小说化的故事内核,加之以想象成分,同时亦有巧设问答表达手段和表达技巧的运用,与 《头责子羽文》之行文表达实相契合,说二者同出一人之手笔实属正常,因而从这点出发,将 《神女赋》归入张敏名更为妥当.

  其七,虽然史书未对张敏其人其事做具体详尽的记载,然由诸多零星史料亦可证明,张敏生活的时代与张华大致处于同时; 同时由史书对张敏少之又少的零星记载大致可推测,其人在所处之时代并无栖处云阁之张华的声望与文学成就,因而后人在其记载中将张敏所作 《神女赋》误归张华有极大之可能.

  综上所述,不管从文献史料考察,亦或从作品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相契合程度而论,均可看出《神女赋》与张华诸作相去甚远,而归于张敏名下更为妥帖.

  参考文献:

  [1] 马鸿雁. 张华集校注 [D]. 沈阳: 东北师范大学,2005: 1.

  [2] 钱钟书. 管锥编 ( 三) [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1832.

  [3][晋] 干宝,撰. 汪绍楹,校注. 搜神记 [M]. 卷一. 北京: 中华书局,1979: 19.

  [4][唐] 房玄龄,撰. 晋书 [M]. 北京: 中华书局,1974: 1068.

  [5] 徐公持. 魏晋文学史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284.

  [6][梁] 钟嵘,着. 周振甫,译注. 诗品译注 [M]. 北京: 中华书局,1998: 56.

  [7][明] 张溥,着. 殷孟伦,注.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108.

  [8][梁] 萧统. 文选 [M]. 李善,注. 北京: 中华书局,1977: 43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