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从李清照词创作的转向探讨其独立人格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18 共3224字
论文摘要

  在中国这个诗歌国度,女诗人寥若星辰,而李清照可谓是首屈一指,她在诗词创作方面的深厚造诣和突出成就,显示出封建社会广大妇女的聪明和才华。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交际之时,经历了由繁华到衰落的转变,这样的巨变造就了她一颗百回千折的心。她才情惊人,既婉约又有豪迈之气,有着独立高洁的人格,值得我们后世学习。

  一、少女时期纯真的天性和大气洒脱的气质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有着纯真烂漫的天性和洒脱气质。身为进士的父亲为官清廉,品行俱佳,母亲也有着很高的文学修养。父母没有用过多的封建礼教约束她,反而教她读书吟诗,使她拥有了不同于其他闺阁女子的洒脱气质。如她十六七岁时写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全词描写了词人游玩过后着急回家的情景,饮酒作乐,尽兴而归,却因为太着急走进了安静的莲花深处,惊起了一群已休息的鸥鹭。字数很少,却把环境气氛,人物的心理动作,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出来,精炼而生动,画面感强。语言明白如话又耐人寻味,有一种轻松愉快、豪迈倜傥之感。在那个理学盛行的年代,李清照竟可以“兴尽晚归舟”,饮酒作乐,实为难得。

  任何人都会受到来自于社会、家庭等各方影响,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就需要拥有其独立的思维及价值观,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北宋末时繁华的社会环境及官宦之家的出身,让李清照的生活闲适无忧,幸好她没有像其他的小姐一样略识得几个字,精通了女红,而后等待出嫁。她在知识的浸染下气质超然大气,思维独立,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使得她在封建礼教的压抑氛围中卓然而立。

  二、美满的婚姻和细腻动人的情感

  成年后的李清照婚姻美满,行文也更加成熟、细腻。她的丈夫赵明诚出身于官宦人家,喜好文学,两人门当户对,兴趣相投,情投意合。幸福美满的婚姻使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发生了极大变化,由从前的天真烂漫化作情意绵绵。作于新婚燕尔之际的《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鲜明地反映出了这个变化。

  这首词是对丈夫的撒娇,词的上半阙写买得一枝娇艳欲滴的花,下半阙惟妙惟肖地描写了一个新妇在丈夫前的娇憨妩媚的姿态。此时的李清照沐浴在幸福的海洋中,但她却不像一般的淑女贵妇那样将自己包裹起来,而是借诗词这种形式热情地歌颂爱情的美好。然而结婚两年之后,丈夫赵明诚出仕,夫妻别离。

  李清照愁苦不已,对丈夫的思念也是绵绵不绝。这个时期所作的《一剪梅》就是她诉说相思的佳作: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移情入景,通过描写丈夫离开之后的种种场景及寂寞的心思,表达了女子深深的思念之情。语句清浅而情深意重,言有尽而意无穷。李清照在经历别离之后,并不一味将自己关在闺房幽怨不已,反而在这样的境况中研究文学,追求着生命的更高层次。

  这就使得李清照的人格更加独立。婚姻的经历带给李清照的不仅有欢乐,还有很大的成长,这表现在她的写作功力和独立人格的形成上。

  三、国破家亡的剧痛和坚强独立的成长

  当和平的社会环境不复存在,李清照也开始了她艰难的成长。在一连串的打击后,她更顽强地生存着。她的创作更趋成熟、多样化,融入了爱国情怀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她的独立人格也在进一步形成。

  (一) 国破家亡的剧变

  李清照面临的第一个打击就是北宋王朝的覆灭。

  公元 1127 年,金人挥兵南下,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是匆匆南逃,揭开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历史上称为“靖康之难”。战争使得李清照一家人也开始了颠簸逃难,紧接着又是丈夫赵明诚的去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忆秦娥》: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这首词以梧桐的飘落喻指丈夫赵明诚的去世。

  词人登上高楼后,看见山脉平野全部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黄昏乌鸦的叫声也格外让人凄凉,一阵阵秋风吹落梧桐叶子,就像无情的生活带走她至爱,梧桐叶悠悠落下像一片片的愁绪。这首词是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楚之后的一种宣泄。“又还秋色,又还寂寞”便是词人对其所处的环境、所见的景物以及当时真实的情感流露的深刻概括与描写。李清照独立地坚持着,生命于她更像是一场战斗,战胜孤独,勇敢地生活了下去。

  (二) 婚变的沉重打击

  丈夫亡故后,形单影只的李清照大病一场,身心俱疲。一直觊觎她身边文物的张汝舟伺机而动,花言巧语,终骗婚成功。婚后李清照看清了他的真面目,不愿与之妥协苟且,于是通过告发张汝舟之前的欺君之罪来获得自由,结果张被发配,她自己也因为当时的法律入狱。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 “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

  她坚持自己的选择,为了人格的自由,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

  关于李清照的再婚又离婚,当时以及后来的评论中有许多指责的声音,但她勇敢地坚持自己的选择,与封建教条做抗争。具有独立人格精神的人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要勇敢地同一些不合理的封建教条展开斗争,寻找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李清照用她的行动践行了这一点,她以自由意志来指导生活,追寻自己的精神价值,在一次次的经历中,她逐渐找到了她所需要的品质。李清照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她恪守“诗言志,歌永言”的古训,在诗词创作中直抒情感,独立自主地表达自己的爱恨、情愁,独立的思考。

  正是这样让她摆脱了精神上的枷锁,勇敢地追求生命的自由,追求拥有独立的人格精神。

  四、隐忍坚强和傲然独立的人格的形成

  李清照在经历种种波折剧痛之后,渐渐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她淡然地看着这个世界,回忆着之前的快乐或感伤。晚年的她俨然一位傲立的智者与学者———从她这一时期的作品可以看出,她已经拥有了独立的人格精神,获得了足够的灵魂的自由。《声声慢》就将飘零和寻觅的过程娓娓道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通过萧瑟的景象描写,晚风、淡酒、孤雁、黄花,还有形单影只的自己,在黄昏的点点细雨中愁绪慢慢袭来,似乎每一个意象中都含着愁,这些以前带给她快乐的东西,如今却只能让她更加得寂寞。但李清照终究不是普通的妇人,她所愁的,不单单是自己的孤独,更多的还是国家的安危,她知道人民的飘零归根到底是没有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身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她没有办法像男人一样恣意表达自己的壮志,甚至主宰不了婚姻的自由,但她没有放弃,孜孜不倦地寻觅自身的价值和独立的人格。

  由于生活的孤寂和艰辛,李清照晚年的创作中已找不见当年酣畅淋漓的快乐,更多的是一种愁绪。然而真正使得李清照为后人赞叹的当是她的满腔豪情,作为文人,作为女子,她以她独有的气质和魄力,在飘零的岁月里,在时代的洪流中闪耀着光芒。她勇敢地斥责逃避、怯懦的做法,也大声呐喊出爱国的宣言,用激昂的爱国情激励着后人; 同时,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敢于挑战封建礼教的精神,也让千年之后的我们不禁叫好。至此,李清照独立的人格精神已然形成。

  时代造就了这个奇女子,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沉重打击,生活的磨难也超出了她的想象,然而她坚强地走了下去,用诗词记录心情,歌颂生命。她用她生命的传奇和独立的人格让后世为她惊叹。

  参考文献:
  [1]王仲闻. 李清照集校注[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梁衡. 乱世中的美神[J]. 教育文汇,2004,(4) .
  [3]陈祖美. 李清照评传[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陈祖美. 李清照词[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李清照. 李清照集[M]. 北京: 中华书局,1962.
  [6]唐奎璋. 全宋词[M]. 北京: 中华书局,199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