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元稹咏物诗的艺术特色与成就

来源:科教文汇 作者:王昭
发布于:2018-09-27 共5402字

  摘    要: 元稹作为中唐着名诗人, 向来以伤悼诗及乐府诗为学界所关注, 而其咏物诗却缺少应有的关注。本文从元稹咏物诗的创作背景入手, 分析元稹咏物诗的艺术特色:重情比兴、针砭时弊、言语优美, 具有不可抹灭的艺术价值, 其咏物诗的艺术地位同样在中唐占有重要一席。

  关键词: 元稹; 咏物诗; 艺术性;
 

元稹咏物诗的艺术特色与成就
 

  Abstract: Yuan Zhen, as a famous poet in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has always been famous among the academic circle for his mourning poems and Yuefu poems, while little emphasis is laid on his object-chanting poems. Starting from the creation backgrounds of Yuan Zhen's object-chanting poem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Yuan Zhen's object-chanting poems, including much emotional description and metaphor, pointing out real problems, beautiful words, thereby pointing out that they also have indelible artistic value, and establishing the important artistic position of Yuan Zhen's object-chanting poems during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Keyword: Yuan Zhen; object-chanting poems; artistic;

  元稹是中唐时期着名的诗人、批评家, 亦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小说家。其诗与白居易齐名, 世称“元白”, 二人多有唱和之作, 友情颇深。今人对元稹诗歌的研究多关注于伤悼诗、艳体诗及乐府诗等方面, 缺乏对咏物诗的关注。以《元稹集》为本, 结合艺术鉴赏和适当考证, 暂确定元稹咏物诗为136首。其咏物诗在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上颇具特色, 描写对象和题材手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元稹咏物诗进行整理和分析, 开拓元稹诗歌研究的新领域, 也可以从一个新角度探析元稹的思想情感、人生境遇与中唐诗风之间的复杂联系。

  1、 知人论世:元稹咏物诗创作背景概述

  首先, 对元稹其人及人生境遇做一个大致的考察, 发现其诗歌艺术与人生历程、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元稹 (779-831年) , 字微之, 别字威明, 洛阳 (今属河南) 人。唐代文学家,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小说家, 其诗歌与白居易齐名, 世称“元白”, 8岁丧父, 少经贫贱, 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 25岁登书判拔萃科, 授秘书省校书郎, 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 授左拾遗。元和四年 (809) 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 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 擢祠部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 (821) 迁中书舍人, 充翰林院承旨。次年, 居相位三月, 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 (829) 为尚书左丞, 五年, 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

  元稹一生仕途不顺, 颠沛流离, 四经贬谪。在历经权海浮沉, 人生坎坷之后, 元稹以诗歌抒发心中苦闷。丰富的人生经历及深厚的友情爱情所感, 造就了元稹咏物诗的别具一格的艺术面貌。其咏物诗更多地流连于眼前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及琐碎器物, 并以此为契机表现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 抒写个人内心的哀怨情愁。元稹同白居易一样, 也以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 传达了对政局现状的担忧、对个人境遇的抒发、对历史发展的思索。咏物诗因为文人创作环境的改变而展现出各自的特征, 表现出诗人特有的自省和关怀精神。

  其次, 对咏物诗这一体裁进行简单的辨析。咏物诗的滥觞期为齐梁时期, 其时咏物诗大量产生, 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品种。凡一草一木, 一虫一鸟, 一器一物, 皆可入诗。六朝时期的主要咏物诗人有王融、谢眺、沈约、鲍照、萧衍、萧纲、吴药、何逊等人。齐梁时期咏物的主要倾向是体物徒事刻画, 不见神似。咏物之作缺乏兴寄之情, 且有不少诗作格调卑下, 庸俗无聊。齐梁诗风之下, 咏物诗与宫廷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反映出文人庸俗无聊的心态。唐代的咏物诗, 正是对传统咏物诗进行扬弃的产物。它远眺风骚咏物重兴寄的传统, 近承六朝咏物重刻画的遗风。体物工作, 写形传神, 生趣盎然;兴寄之作, 物我交融, 感慨遥深, 使咏物诗的发展达到了成熟与繁荣阶段。“但唐代仅仅一个朝代, 咏物诗的总量就远远超过了以前历代总和。据我们统计, 《全唐诗》中咏物之作多达6021首。再加上中华书局1993年出版的陈尚君辑校的《全唐诗补编》中的728首, 全唐咏物诗总数就增至6789首。” (1) 不仅数量惊人, 而且唐代咏物诗的创作, 从初唐至晚唐呈现一个直线上升的递增态势。

  中唐后期的咏物诗创作伴随着文学上的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而来。这时期政治上出现革新局面, 诗人们幻想帝国中兴, 其议政参政的政治热情看涨。这时期咏物之作数量激增, 题材逐步扩展, 内容丰富多彩。此时期的咏物诗, 论其主要创作倾向, 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是以韩愈、李贺为代表的“奇谲派”, 二便是以元白为代表的“兴寄派”。

  再次, 对元稹咏物诗的全貌做一个综合的考察。元稹咏物, 大多有为而作。按所咏之物, 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自然万物, 包括天时节令草木鱼虫等, 其中以草木鱼虫数量最多, 物象为花、竹最为常见;二是日用器具类, 如剑、弓、酒等;三是文化艺术类, 如画、纸、乐器等。元稹的咏物诗内容广泛, 多见寓言体, 托物言志。亦着重创作咏物组诗, 如《有鸟二十章》《有酒十章》等。元稹的咏物诗既发扬了杜甫即物抒怀、感时讽世的务实精神, 又睹物思人、比兴重情地表达了内心追忆之情, 吟写性情、比兴寄托、寓意弥深, 提高了咏物诗的艺术境界, 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魅力。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说, 元稹在咏物诗的创作上都有开拓之功。同其一生挚友白乐天, 共同创造出中唐咏物诗繁荣昌盛的半壁江山。

  2、 言志重情:元稹咏物诗的艺术特色

  元稹咏物诗的艺术创作具有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 纵然提起中唐咏物诗, 多是以白居易居头功, 咏物诗数量为唐代诗人之最, 佳篇众多, 大体以平易出之自成一格。“元白”并称, 但二者的艺术成就不可只重其中一者。二者诗风相近、唱和众多, 但元稹的咏物诗多以情感见长, 状物抒情并不是一味地以物为绝对中心, 而是物我交融, 情贯物中。咏物诗中寄托着人生感慨, 寄寓着人生理想, 通过对所咏之物的描绘, 透射出元稹其人的浓郁感情及其身后所映照的整个浩大中唐。

  2.1、 情花意竹

  元稹咏物诗中, 以描绘花和竹数量最多, 俯拾皆是。诗人笔下的花与竹, 寄托着诗人深厚的感情, 表达着诗人的人生理想, 名之为“情花意竹”, 主要包括《桐花》《种竹》《牡丹二首》《赋得雨后花》等。如《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看似描写寻常的村落人家, 写出菊花之开在秋季, 后一句别有深意, 既写出了菊花不争名利的君子之名, 又与“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遥相呼应, 深感诗人思念妻子之情之深切。如《斑竹》:

  一枝斑竹渡湘沅, 万里行人感别魂。

  知是娥皇庙前物, 远随风雨送啼痕。

  将斑竹的神话意象引申出来, 正所谓“斑竹一枝千滴泪”, 娥皇女英哭泣之泪使诗人痛感别魂。穿过风雨, 只为一睹离人之泪, 解相思之情。亦有借书写树木表达心中志气, 如《松树》:

  可怜孤松意, 不与槐树同。

  闲在高山顶, 樛盘虬与龙。

  诗人赞松之高洁, 认为其可作为人格修养的榜样。借孤松傲立山上之姿比自身立于世上之躯, 以其不与槐树同列比诗人不与俗世同流之志。宁愿立于高山看世事更迭, 亦不愿与自己胸中之志相悖。尘土之中, 不为大厦栋梁庇诸侯, 不与名利为行伍。《月林花》《红芍药》《高荷》等诗则通过咏物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知足保和的心态。由此可见, 元稹诗中所出现的花、草、竹、树多与诗人情感紧密相关。或表达诗人追忆爱人、思念友人之感, 或抒发内心不得志的愤懑、远于庙堂不甘沉沦的志气。元稹笔下的花成为了诗人追忆爱妻的心绪之结, 竹成为了诗人立于世事浮沉的高洁象征。凡此种种, 皆是诗人无可奈何、挥之不去的心中之感。

  2.2、 针砭时弊

  “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由来已久。元稹咏物诗中有一类, 讥讽时政, 为寒士鸣不平, 寄寓着诗人自身的政治理想。此类诗歌多作于诗人被贬途中, 从中可窥见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历程。诗人把主观之情寄托于客观之物,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使笔下所咏之物有了更深层次的意味。如《兔丝》:

  人生莫依倚, 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 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 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 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 柔蔓与之并。

  通过描写兔丝依倚荆榛, 最终遭受被砍去的命运, 讽刺当时官场中相互勾结的朋党现象, 亦写出诗人不愿与此等人物同流合污的高洁之气。《分水岭》通过描写“分流水”“东西随势倾”的特性, 讽刺了当时人为追求一己私利, 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的丑恶嘴脸, 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易时不易性, 改邑不改名”的坚定立场。

  《虫豸诗》七首, 记载了通州七种恶虫及当地居民的应对之法。元稹在序中即说明作此七首组诗“以备琐细之形状, 而尽药石之所宜, 庶亦叔敖之意焉”, 其重点自是“叔敖之意”。七虫豸是七种剧毒动物, 象征着社会的黑恶势力, 如宦官、贪官、地方恶霸等。这些虫豸不仅本身有剧毒, 还相互掩护, 加重其毒性。如蛒蜂, “巢在褰鼻蛇穴下, 故毒螫倍诸蜂虿”, 它本身有剧毒, 又生在褰鼻蛇的穴下, 受褰鼻蛇的保护。“蚊蟆与浮尘, 皆巴蛇鳞中之细虫耳, 故啮人成疮, 秋夏不愈”, 这二虫也是寄身于蛇。反映在现实生活中, 即社会上黑暗势力的相互勾结。虽然社会如此黑暗, 但诗人相信虫豸总有死亡的时候, “气平虫豸死, 云路好攀登”。

  元稹的此类咏物诗可是说对前代的继承, 不仅以美好事物为刻画对象, 也着重表现社会丑恶, 如上文提到的《虫豸诗》七首。以丑恶事物来讽刺社会之中存在的丑恶现象, 正是元稹对咏物诗题材的开拓。综上所述, 元稹咏物诗中不仅有着满溢诗人情感的抒怀之作, 亦有针砭时弊、关心现实、满怀民生疾苦的情志。将个人情志与时代风潮想联系, 体现了中唐诗歌整体的创作风气。又在感伤、闲适之中多一份现实之感, 既体现了诗歌的抒情功能, 又彰显了诗歌的社会价值。

  2.3、 言语之艺

  元稹诗歌不仅在描写内容, 思想内涵上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诗歌语言的运用上也有其特征。元稹的诗歌有比较鲜明的三字尾特征, 这特点在咏物诗中亦多有体现。如果押平声韵, 多用“三平调”或“平仄平”结尾, 如《春鸠》共四韵, 其中四韵皆用“三平调”。如果押仄声韵, 则多用“仄仄仄”或“仄平仄”结尾, 如《松鹤》用“药”韵, 共十二韵, 中有六韵用“仄平仄”, 两韵用“仄仄仄”。

  其次, 元稹咏物诗一部分多不转韵, 多见于咏物古体诗。用韵比较灵活, 平韵、仄韵都运用, 有时一韵到底, 有时押邻韵。但与李白等诗人的古体诗相比, 元稹用韵特点是转韵很少。不转韵是汉魏古体诗的主要特点, 被认为是古体诗的正宗。

  再次, 元稹咏物诗多用散句, 对偶自然, 并不追求绮丽之对。如《松树》以散句为主, 并用了不少叠字:

  华山高幢幢, 上有高高松。

  株株遥各各, 叶叶相重重。

  叠字对是汉魏诗人常用的对仗法, 如《古诗十九首》其二中的“青青河畔草, 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 皎皎当窗牗。娥娥红粉妆, 纤纤出素手”。元稹此处四句中用到了三次叠字对, 使诗歌表现出古朴的风格。这种以散句为主、自然的对仗使诗歌表现出自然流畅的风格, 少了雕琢的痕迹, 加强了诗歌的抒情功能与叙事功能, 使其咏物诗加深了历史底蕴之味, 表现出汉魏古诗的特色。

  3、 青史留名:元稹咏物诗的艺术成就

  咏物诗是中国诗歌的古老题材, 屈原的《九章·橘颂》可算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咏物诗。其后各代诗人都没有停止过咏物诗的创作。元稹古讽中的咏物诗可说是对传统题材的继承。其咏物诗无论数量还是质量, 均具有闪耀中唐的艺术价值。有关元稹诗歌研究多集中于伤悼诗和乐府诗两方面, 对咏物诗缺少关注。提起中唐咏物诗, 只重白乐天一人。针对此种现状, 现突出元稹咏物诗的艺术成就, 确立其应有的艺术地位。

  元稹咏物诗既重抒情, 又兼叙事, 呈现出多样的艺术层次。如《感石榴二十韵》:

  何年安石国, 万里贡榴花。

  迢递河源道, 因依汉使槎。

  酸辛犯葱岭, 憔悴涉龙沙。

  初到摽珍木, 多来比乱麻。

  深抛故园里, 少种贵人家。

  唯我荆州见, 怜君胡地赊。

  观榴花有感, 从一束植物联想起历史的艰辛和岁月的无情更迭, 不仅从一种新颖角度表现出历史的沧桑变化, 也以石榴花之发, 有感人生之心酸。以物鉴史, 托物言志, 大大加深咏物诗的艺术价值, 颇有“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异曲同工之风韵。

  元稹咏物诗加深了所咏之物的意味, 使其体现出从未出现的思想内涵。元稹与妻子韦丛之情千古传唱,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此句诗词浅意哀, 菊花象征着隐逸的君子之气, 但是联想元稹《三遣悲怀》之情, 便有了追念爱妻之意, 仿佛孤凤悲吟, 极为扣人心扉, 动人肺腑。

  元稹咏物诗题材广泛, 内涵丰富。大量咏物诗的创作, 既表现了自身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抒写个人的哀怨情仇, 又关注社会现实, 传达出对政局现状、人生境遇及历史发展的思索。加深了咏物诗的艺术层次, 开拓了咏物诗的艺术范畴, 表现出身处中唐时代文人特有的关怀和自由精神, 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元稹咏物诗的艺术价值应该得到应有的关注, 其咏物诗的艺术地位不应忽略。其浓愁意哀的重情之笔, 针砭时弊的现实之笔, 言语绮丽的艺术之笔无不表现着元稹在咏物诗领域所做出的贡献。本于物, 发于情, 见于史, 实为中唐咏物诗繁荣局面上不可抹去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卞孝宣.元稹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 1980.
  [2]冀勤, 点校.元稹, 撰.元稹集[M].北京:中华书局, 2015.
  [3]兰甲云.简论唐代咏物诗发展轨迹[J].中国文学研究, 1995 (2) .
  [4]石云涛.苏轼咏物词篇目与艺术特色的重新定位[J].许昌师专学报, 1999 (2) .
  [5]周京艳.论元稹的古体诗[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2 (4) .

  注释:

  1 胡大浚, 兰甲云.唐代咏物诗发展之轮廓与轨迹[J].烟台大学学报, 1995 (2) :22-28.

原文出处:[1]王昭.浅论元稹之咏物诗[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9):146-147+17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