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7-02 共2236字
论文摘要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历史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探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总结了几点经验,与大家共勉。

  1重视学习过程是产生兴趣的前提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才的起点,是学习的原动力。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同样也是如此,只有学生们热爱历史,他们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劲头。过去的教学方法,都存在着一个相似的教学弊端,那就是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但其实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我思考、探索和质疑的重要途径,因此重视学习过程就相当于在潜移默化中讲授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同时又了解了正确的学习方式。因此,高中历史课教学要将过程较好地融入其中。

  2兴趣逐渐产生于学习中的趣味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兴趣的培养方面是一个空白。那么如何改善这一现状呢?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视听的优势诱使学生主动思考。其次要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讨论。例如:将电影《鸦片战争》中的某些画面,电影《开天辟地》中的一些片段,《开国大典》中的精彩镜头等制作到历史课件中去,把它们分别用于历史课“鸦片战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人民解放战争”等章节的课堂教学,这些内容重现了生动传神的历史画面,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教师再适当旁白,巧妙设问,学生为了寻求答案则会出现议论、看书、思考的活跃场面,这样就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

  德国着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历史课教学中,历史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举行演讲比赛、辩论会、小论文征集评比等多种活动吸引学生,还可辅之以一些激励机制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讲到了几次学生爱国运动,授课教师组织学生以“历史责任感”为主题,举行演讲比赛,同学们引经据典,畅所欲言,激情高昂。在讲“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辩题“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否可以避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在辩论中,正方同学列举史实,证明了我方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众多因素,更强调了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悠久历史;反方同学则是从清王朝政治的腐败,经济的“闭关”政策,军队的废弛等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特别指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以此来证明战争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小小的辩论赛,形式新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学生们既拓宽了知识面,也增强了多方面的能力。

  4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集于一体,将抽象化为形象,将间接化为直接,动静结合。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历史“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人物“站”起来,使学生如临其境,印象深刻,能够有效地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比如,讲到“中英鸦片战争”一节时,学生知道了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给英国。此时,教师可打破时空界限,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收回香港时的令人激动的画面,英国国旗在香港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缓缓升起,在这种氛围中,使学生既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者凶狠贪婪的本性,又培养了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轻松地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这比平铺直叙讲解课文更有峰回路转之效。又如在讲“西安事变”一课时,播放“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张学良的陈词、活捉蒋介石的片断,既活跃了气氛,又巩固了历史知识。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时空界限,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观其行,激发学生热烈持久的情绪,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5延续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堂成功的课,要有始有终。学生在掌握新知识后,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延续,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每节课结尾时,教师应巧妙地设计出学生感兴趣耐思考的问题,以引起学生对下一节或后面章节教材内容的学习兴趣,这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后,教师指出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并将革命果实破坏殆尽,中国再次进入黑夜之中,庆幸的是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继二次革命后,又掀起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运动,终于让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袁世凯一命呜呼。那么,没有袁世凯的中国又会怎样呢?多灾多难的中国会不会由此好起来呢?这样的结尾,使学生急于想知道后面的内容,为下一节课讲“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个好的课堂结尾,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使他们既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还能引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