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历史教学论文

基于历史教学中借用戏曲传播传统文化

来源:科教文汇 作者:余佩
发布于:2018-10-23 共4001字

  摘要: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 它集文学、美术、表演、音乐等于一身, 并进行融合, 衍生出自身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在历史教学中借用戏曲传播传统文化, 可加强学生对戏曲文化的了解, 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戏曲; 传统文化; 历史教学; 应用;

历史教学

  Application of Drama in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Yu Pei

  Abstract:

  As a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Chinese drama combines literature, fine arts, performance and music into one, and integrates them to derive its own unique artistic charm and cultural value. The use of drama to spread traditional culture in history teaching can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drama culture and stimulate interest in learning. It is also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Keyword:

  drama; traditional culture; history teaching; application;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延续,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表达。立足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铸就民族之魂。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本文将从历史教学中运用戏曲进行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局限性、具体操作、建议等五个方面对其进行简单探讨。

  1 历史教学引用戏曲的必要性

  1.1 课标要求

  在新课改的大时代背景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指出“人文社会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要求“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 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 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1]因此在中学历史课堂中, 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1.2 智慧结晶

  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之一, 其丰富的舞台表演形式, 各具特色的流派唱腔, 散发着戏曲艺术所独有的文化魅力。在中学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渗透戏曲, 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1.3 时代变迁

  中国戏曲最早起源于原始宗教歌舞, 在很多古老村落中, 至今还能看到很多原始歌舞的影子, 如“傩戏”, 先秦时期是戏曲的萌芽期。到唐中后期是戏曲的形成期, 唐代文化繁荣, 经济发达, 社会风气自由开放, 音乐舞蹈昌盛, 为戏曲提供了形成的基础。宋的“杂剧”, 金的“院本”都促进戏曲的发展, 宋金时期成为戏曲的发展期。元代由于社会现实, 统治者废除科举, 断绝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 文人地位低下, 故借助“元杂剧”来抒发内心的不满与落寞, 这一时期大量优秀剧本涌现, 标志着戏曲的成熟。明清时期, 传奇作家和剧本的大量涌现以及清朝的“徽班进京”“徽汉合流”“同光十三绝”等标志着戏曲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进入了繁荣期。透过戏曲文化的发展史, 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看到不同时期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精神文化追求。

  1.4 培养情趣塑造人格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戏曲文化, 通过对戏曲的欣赏, 可以拓展学生视野, 丰富学生生活, 培养情趣。通过戏曲中正面人物和事件, 也可以塑造中学生的人格, 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1.5 活化课堂

  历史课堂如果单纯地由教师讲述历史, 会显得枯燥乏味, 使学生丧失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引入戏曲艺术, 通过图片、视频等对戏曲人物的展示, 可以丰富课堂教学, 带动学习气氛, 活化课堂, 有利于学生燃起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1.6 家国情怀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注重对家国情怀教育的培育, 是历史教师在课堂中需要注意和把握的问题。戏曲中对英雄人物的塑造, 对历史事件的演绎, 可以很好地烘托历史氛围, 将学生带入到历史情景中, 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2 中学历史教学引用戏曲的可行性

  2.1 政策支持

  近些年政府大力支持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力度。2017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从中指出, 文化是民族的命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需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学习。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戏曲艺术, 在历史课堂中引入戏曲, 响应国家政策, 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2 课标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是中学历史课堂实施的依据, 它“不仅规定了历史课程的性质, 强调了历史教育的理念, 并从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明确了历史课程目标。”[2]在课程标准中提出对中学生的“文化素质”“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求, 提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精神品格的发展希望, 提出开拓学生视野, 了解艺术文明的学习目标。在历史课堂中通过对戏曲艺术的学习, 可以开拓学生视野, 丰富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情趣, 符合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2.3 技术改进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改进, 使得戏曲在历史课堂中的呈现成为可能。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 我们无法碰触到历史, 但戏曲对中国社会的反映是“全景”式的。由于戏曲需要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舞台演绎才能得以展示, 历史课堂中不方便展示戏曲, 故此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很少涉及戏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展现戏曲, 满足了历史教学的需求。

  3 历史教学引用戏曲的局限性

  3.1 戏曲艺术衰弱

  戏曲现在处于转型期, 随着外来文化的涌入, 戏曲艺术受到极大的冲击。快餐文化受年轻一代热捧。戏曲在一时间成了老旧和落后的代名词。这种情况下导致戏曲教育本身也受到极大的冲击, 财力不够, 生源不足, 就业困难, 师资短缺等问题使得戏曲艺术呈现衰弱的趋势。

  3.2 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

  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引入戏曲确实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 但是由于部分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 对戏曲艺术的了解不够, 导致他们无法对戏曲艺术进行把握, 故而很多教师为了避免课堂中出现知识点讲述错误的问题, 很少涉及对戏曲的讲述, 甚至忽略戏曲文化, 避而不谈。

  3.3 学生对戏曲的兴趣不足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 喜欢接受新兴事物, 而戏曲对于学生来说算是老一代事物, 故对其的兴趣并不是很浓厚, 由于缺乏对戏曲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戏曲产生距离感, 会有害怕接触和抵制的情绪, 也不利于历史教学的进行。如何激起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拉近学生和戏曲的距离, 是历史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4 戏曲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4.1 课堂导入

  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 , 用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中: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播放该选段的视频, 抓住学生眼球, 吸引其兴趣。教师设置问题导入新课:该视频反映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古代农业经济一开始就是如此吗?通过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可以加强师生互动,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 高中生对于问题应该不难回答, 问题一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可答出该视频反映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男耕女织, 小农经济。对于问题二, 很明显知道古代农业并非一开始就是如此。此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 询问学生古达农业一开始是如何的, 过渡到第一个子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教师在讲授该课时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黄梅戏选段, 不至于使学生产生距离感, 同时由戏曲引入, 也可以在历史课堂中传播戏曲艺术,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 , 教师用京剧《闹天宫》导入, 播放《闹天宫》的视频选段, 并展示周总理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照片。教师设置问题:为何周总理会抱《闹天宫》演员小六龄童合影?由此引发学生思考其缘由, 过渡到毛泽东“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

  4.2 课堂教学

  学习“大众传媒的变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的第二个子目:影视事业的发展。展示京剧泰斗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的剧照, 教师可以讲述谭鑫培和《定军山》这部电影背后的小故事, 吸引学生兴趣。1905年《定军山》这部电影是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国产无声京剧影片。注意强调“第一部”“中国人自己制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这部电影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开始。设置小问题:为何第一部电影拍摄的是京剧《定军山》?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引发学生思考为何在当时京剧如此盛行?

  学习“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 的第三个子目:京剧的出现。该子目简述了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 仅凭课本上区区百来字的描述, 无法生动展示戏曲的魅力。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 展示图片。如讲述元杂剧时可展示图片并简述代表作《窦娥冤》的故事, 讲述该故事背后所隐射的社会现实, 激发学生的正义感, 培养学生的精神品格。在讲述“徽汉合流”的时候, 可以展示“徽剧”“汉剧”代表作的图片, 讲述京剧时可以适当插播京剧经典的短视频或者图片, 如《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智取威虎山》等, 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京剧的魅力, 激发学生兴趣, 拉近学生与戏曲艺术的距离。

  5 优化戏曲在历史教学运用中的建议

  5.1 教师角度

  历史教学不应该只是照本宣科, 教师也不应该只局限于对历史本身的了解。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 不断充实自我, 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 提高自我文化素养, 在历史教学中针对戏曲文化的运用, 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加上自身知识储备, 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展示历史课堂, 丰富课堂文化, 活跃课堂气氛, 拉近学生的距离。

  5.2 学生角度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不应只是埋头苦读和关注快餐文化。应该拓展自己的视野, 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如戏曲欣赏, 弹奏乐器等。通过历史课堂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6 结语

  戏曲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 凝聚着中华文化的历史信息, 其独特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使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教育, 注重戏曲艺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朱汉国, 郑林.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212.

原文出处:余佩.戏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9):108-10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