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效率与其内部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制度规章建设等密切相关,而财会部门日常工作的运转是否高效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执行力和管理水平。 一般而言,管理会计作为一个行政单位管理岗位的重要环节, 工作目标要求从提高单位行政效率入手,把单位的财务工作和日常业务活动结合起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财务制度规范, 全方位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的各种需要。 应该说,作为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是单位行政管理的牛鼻子,在单位的发展规划、经营决策、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反映一个单位内部机构运转是否顺畅、行政管理是否高效的重要窗口。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建设的重要性
与美英等发达西方国家相比,由于会计立法工作长期滞后, 我国管理会计的相关制度设计和队伍建设发展缓慢,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自己的行业特色,特别是公共部门的管理会计建设,大多依附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有的专业会计人员不足,有的技术条件简陋,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缺乏相对独立性,日常管理僵化,不能适应全方位提高单位行政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管理出效率,管理出生产力。 提高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发挥管理会计的监督和激励作用,既有利于释放各种市场活力,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完善市场体系,也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围绕工作中心,加强单位财务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减少各种浪费,节约成本。 从管理会计演进变化的历史轨迹来看,管理会计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科目,它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一个会计分支。 过去,传统的财务会计是报账型会计,管理流程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确认、记录和报告等程序对经济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进行加工、 整理和核实处理,主要为外部单位和人员提供信息,而相关信息共享和价值创造作用被完全忽略了。 同传统的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是“经营管理型 ”会计 ,会计活动体现了更高的管理特点 ,而不是游离在管理活动之外。 管理会计主要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来科学预测企业行业发展前景、参与企业经营决策、控制成本和评价企业行业经济绩效等工作环节, 其工作重心在单位内部管理需要。 这样,就对管理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做单位行政管理的旁观者,而要从自我做起,把自己放在一个管理者的岗位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很明显,管理会计人员全方位深度参与到行政单位的管理决策、 计划制定和绩效管理活动过程之中,帮助单位的管理者出谋划策,为单位管理者制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通过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强化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设,以及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化实施工程, 从制度层面拓宽了管理会计活动的领域, 特别是将事后核算评价向事前预测及事中控制过渡,不断延伸会计工作的功能,开创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工作建设的新局面。 当前, 随着新修订并颁布实施的《预算法 》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出台 ,各类预算约束逐步硬化,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这些都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工作顺利展开提供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及法律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还始终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就是许多单位还没有建立和运用高效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导致缺乏有价值的信息以利于行政决策和有效管理。缺乏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单位本身不够重视,认为这样的信息系统可有可无;有的是财力有限,无力支持建设经费;有的是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缺乏,没有建设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队伍保障。要大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努力提高财政支出绩效,激发单位管理活力,提高单位科学规划、防范风险等内部治理能力,从而助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
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职能及其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不同于传统的单位“报账式”会计,它的内控性比较高,属于“对内报告会计”,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除了遵循一般的会计流程管理以外,管理会计可以说是单位内控建设的“第三只手”. 管理会计本身就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是单位行政管理系列的一员,主要是为单位的内部管理人员提供适时有效和最优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通过挖掘财务与会计信息价值,合理引导资金使用流向,减少资产流失现象,开源节流,为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服务。
从管理与监督的角度来看,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渗透于单位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一方面,它结合单位人财物配置的基本格局,从会计信息入手,围绕各类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报表进行精细加工和深度整理,无论从内容设置、项目规并、收支划分, 还是执行效果与成本核算等都能更好地满足单位日常行政运转、成本控制和实施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的具有纠偏的特殊功能,通过及时发现并修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或失误, 提高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使单位的经济活动不会偏离既定预算的轨道,真正发挥预算的规制与调节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决策者籍此可以充分利用掌握的会计信息与财务资料, 有针对性地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相关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主要为单位自身服务, 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与职能会有差别,发展方向与管理工作的核心也不尽相同,管理会计可以采用的程序与方法多种多样,相较于财务会计有填制凭证、编制报表等较固定的程序和方法,并受会计准则的约束,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工作没有通用的固定模式,选择的空间较大。
结合各地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 其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预测。 预测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科学的方法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和问题的行为, 管理会计发挥预测的职能,主要是为单位编制预算提供可靠的资料。
二是决策。决策是在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前提下,为单位管理部门提供决策的相关信息,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正是通过对单位历史和现状的情况进行分析,科学地预测未来、控制现在,提出各种有效的决策方案。
三是控制。 控制是指审核和检查预算的执行进度是否与计划相符,并找出不足之处加以纠正,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为了实现有效的控制, 通过预算的执行情况, 对出现的差异进行分析和评价, 督促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保证预算按计划有效地推进。
四是评价。管理会计根据单位编制的预算和决算报告,将决算完成情况和预算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评价和考核工作业绩。
要切实发挥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工作职能, 还必须正确处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核算、反映和监督单位预算执行及各项业务活动的会计,属于预算会计范畴。其侧重于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会计核算基础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是财政性资金、 单位预算资金以及有关经营收支。 管理会计注重利用有关信息预测前景、参与决策、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管理会计源于单位内在管理需求,更强调个性应用,更着眼于绩效管理和价值创造。
三、利用系统思维助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首先,利用系统思维,凸显管理会计特色。 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涉及到行政单位管理的诸多环节,需要利用系统思维的思想,群策群力,全员参与,精心谋划管理会计建设的重点、亮点。特色出效率,要克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手段落后的弊端,动员和借助科研院校、大型企事业单位等优势资源和人才支持, 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从会计人才培养等细节入手,加强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工具方法研究,突出本单位管理会计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
其次,鼓励通过试点,总结实践经验,为管理会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性质千差万别,管理会计工作没有固定模式可学, 要以试验等方式积极鼓励各地在管理会计工作中大胆实践, 通过行政事业单位的积极运用和科学实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管理水平。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已经运用于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等实践工作中,相信通过管理会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第三,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 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仍处于低水平状态,会计核算效率较低,主要受制于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不到位。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成本高,资金需求量较大,许多单位不重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意识不强,迫切需要解决资金投入问题。 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关系, 管理软件的应用以及开发,必须根植于单位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推动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发挥。
第四,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夯实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基础。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离不开人的积极作为,没有合格的管理会计专业人才作支撑,再好的系统也成为摆设。要改进人才培养方法,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通过完善指标设置,充实人才评价内容, 使会计人才评价体系更符合行业特点,满足社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要;调整考核与管理的具体办法, 把管理会计知识与技能培养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系列; 鼓励科研院所或各类会计专业学会等机构组织全面参与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及后续教育活动,扩大选才范围,为我国管理会计发展建立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