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应用中的问题与推进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0-20 共3093字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参与部门,对经济的发展和代表政府提供社会功能,完善政府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在改革开放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环境下逐步成长,其财会监督管理工作的内涵也在不断加深和创新。但目前在现有体制下中国事业单位起用管理会计这一结合了西方管理学和中国事业单位工作流程现状的综合型工作岗位职能的研究与深化并没有得到关注,导致其监督管理工作被弱化,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和现状

  管理会计是为领导者和决策者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管理会计不仅可以全面提供经营管理信息、人力资源信息、财务运营数据,为科学合理的综合外界信息和内部经营数据提供合理科学的经营决策,还可以能动的参与事业单位的管理和经营。

  并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各个参与部门设置科学的绩效考评方案,强化内部组织管理,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已经逐步从对数量、定额、成本的工作角度过度到对价值、管理体系的层面,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流程、战略管理。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业务职能和岗位职能已经呈现出日趋融合的态势,管理者和决策者的着眼点已经从局部走向了全流程。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事业单位等各类组织的运营管理,提高机构服务水平和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的出现时间和岗位设置时间并不长,各个组织和决策者对这一新生事物的熟悉和了解程度尚有待磨合,很多缺陷和不足仍需要不断完善。

  二、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应用中的限制因素
  
  1. 管理学科的理论局限性

  任何一门学科是否具有完整、独立、系统的研究理论体系是该学科能否独立成科并不断发展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该学科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的关键。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现行的会计业务仍然停留在预算会计上,提供的信息难以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和管理决策服务。任何经营和管理的决策过程都需要一个配套的理论和支持系统以及完整的信息数据组成。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与企业存运营机制及管理模式存在根本上的不同,如管理的目标、服务的职能、收入的类别、管理的效率着眼点、业务部门的责任和工作内容、绩效考核的标准都不同等等因素,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构建管理会计体系虽然可以借鉴和运用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部分理论和方法,但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的工作理论和职能概念目前尚未明确。

  2.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存在纰漏

  相关统计显示,多数事业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控制意识和法制意识都有待提升,单位并没有针对会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增加了出现纰漏的风险,进一步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现阶段我国针对事业单位的评价体系也不完整,经营成果、财务情况的考评流程欠缺科学性,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使信息失真现象也难以发现,导致纰漏一直存在。由于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尚未完善,工作内容仅着眼于完成基本的财务会计工作,并没有从统计学和管理学的角度来考虑整个单位的运营和管理效率,导致领导者的决策欠缺数据和信息支持。

  三、推进管理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 处理好会计管理与财政管理、财务管理的关系

  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从属于财政管理,财政管理的一些方针、政策和措施都会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和监督,因此会计管理模式的选择都必须考虑到本地财政管理和预算管理改革的需要,处理好会计管理和财政管理的关系。虽然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都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职能管理部门,但是会计管理可以根据政府管理模式的需要而调整,可以采用会计集中核算制等不同模式,而财务管理则不能取消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采用政府集中财务管理。

  2. 处理好管理会计和工作主体之间的关系

  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大部分都是该单位的内部职工,需要处理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者、管理者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管理会计受制于单位领导而无法独立行使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现象;如果管理会计受制于单位领导而无法反映客观数据显示的决策信息或者运营数据,即使最全面客观的外界信息也无法对单位领导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无法有效参与单位运营活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与绩效关系也无法有效构建。

  3. 了解"目标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潜力增加效益

  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会计从业人员,在于其不但关注事业单位运营成本的"数量"变化,也注重对成本变化的原因和结论地分析与研究,能在信息和数据中挖掘产生变化的数额和原因,从而达到通过整合资源,调整绩效结构达到持续降低成本,优化运营结构的目标。因此,我们在对事业单位资金变动情况,例如,收益和投出、业务收入和支出、企业的经营产品及其物资分配等资金的变动。所以,财务的预算必须要坚持市场为导向,密切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坚持以业务预算以及资本预算为基本内容,以经营利润为目的,坚持编制内容以现金为核心。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的管理,属于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目标的规划,也是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整体行动,所以要坚持以企业管理为导向性的战略。财务预算在其真实目标上其实是要坚持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基础,从而实现其财务的管理目标。财务预算只有坚持以企业战略为目标,才能为财务预算管理注入新的生命力。

  3. 建立分工明确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企业要建立建全职责分工明确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其实是将多个部分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义务进行财务度量的预算制度机制。例如,企业股东、企业董事会以及企业的上级管理部门等利益的相关者。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主要是利用分权以及授权的形式进行划分企业的内部的所有财务事项,也就是形成了一整套的企业股东大会、企业董事会与监事会、企业总经理领导班子、企业的不同部门经理以及中层管理者的财务权责管理机制。所以说企业必须要坚持从其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入手,明确不同部分的职责分工,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形成自己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给予不同部门相应的财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监督职能,对于财务的预算编制以及执行监督部分的职责权利进行相应明确的规定,形成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制约机制,对于预算的管理形成监督。

  4. 提高财务预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不断提高预算人员的业务水平,这是建立和完善财务信息系统的关键。企业想要保证其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能够得以实施,首先必须要努力提升现有的财务预算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专业业务技术水平。要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带领财务人员不断掌握多学科知识,了解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协调能力,这样才能大大提高企业的财务预算水平,提高其工作效率与质量。因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涉及的部门及环节多,工作量较大,所以,当代的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计算机管理技术,例如,建立 ERP 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结语

  一个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看作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整个属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重中之重,一个企业财务预算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这样的财务预算工作要紧密结合企业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也需要企业不同业务部门之间进行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让财务的预算工作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的各项经济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飞 .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 中国外资 ,2011(20):95-96.
  [2] 宫成倩 . 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 中国外资 ,2014(3):37-3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