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亮剑》中塑造铁血英雄李云龙的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9-01 共2491字
摘要

  2005 年,一部《亮剑》红遍大江南北。《亮剑》中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李云龙。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时势造英雄,每个时代的英雄都各不相同,那么铁血英雄李云龙是被如何塑造出来的?

  一、挖掘个性特点

  (一)不为人知的"人情味".这是英雄灵魂中最隐秘、心灵中最温情的一种味道。魏和尚是李云龙的换命兄弟、生死战友。魏和尚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黑云寨土匪射杀并砍掉脑袋。当听到和尚牺牲的消息时,李云龙"怔了足足有二十分钟,一声不吭,脸色变得煞白,哗啦一声,手里的酒盅被捏得粉碎,鲜红的血顺着手指流下来".此时李云龙嚎啕大哭起来,边哭边说":独立团可以没有我李云龙,但不能没有和尚",李云龙拍案而起:一定为和尚报仇!为了给爱将报仇,他不顾孔捷团长的劝阻和拦截,炮轰山寨,刀劈了已被我军收编的土匪,并因此闯祸,被连降两级。但他仍然不在乎,他认为"只要能给和尚报了仇,就是降成战士也值了".我们可以看出,李云龙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男子汉,这种人情味虽然使李云龙形象有缺点,但是瑕不掩瑜,因为这样更真实,也更能打动人心。

  (二)不按套路出牌的"狡黠气".李云龙是农民,没有文化,可身上却有着一种农民式的智慧,打仗时爱动脑筋,无论是正大光明的斗智斗勇,还是暗算偷袭的阴谋诡计,李云龙的灵活表现都令人拍案叫绝。他曾这样说:"打仗的原则只有一个,只许占便宜不许吃亏。赔本的买卖咱不能干。反正枪一响,你多少得给老子捞点东西回来。"比如跟日军山崎大队作战,李云龙不干赔本的买卖,他安排部队冒着敌人的炮火挖战壕,向敌人逼近,硬是把战壕修到了离敌人只有 30 米的地方,然后把全团的 3600 颗手榴弹集中在一营,一声令下,2 分钟时间里,3600 颗手榴弹全部投过去,就是这么快节奏、有智谋地结束了战斗。战争,是要以胜败论英雄的,一个优秀的战场指挥员要有灵活多变的头脑,不能墨守成规。

  (三)匪里匪气的"草莽性".中国传统文学中就有所谓"绿林好汉",《亮剑》就自觉地从中吸收粗野活泼、洋溢着原始生命力的艺术气息。李云龙领军需给养是"强要",申请弹药是"交换",作战动员是"许愿",吃饭、喝酒的场面和土匪没有什么两样:"只当自己是啸聚山林的山大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秤分金银。酒肉和金银是怎么来的?对了,是抢来的,不抢能叫山大王吗?凭什么他鬼子汉奸吃肉喝酒,就得咱们喝西北风?咱们也得吃肉喝酒。鬼子汉奸有的咱们就得有,没有就抢他娘的……"但我们感觉李云龙"匪"得真实、"匪"得帅气。这种匪气没有削弱英雄的高大形象,反倒让大家感到这是个真实历史中存在的人,他并不是一个完人,但是他绝对是一个让人钦佩的人。

  由此,新一代英雄不再模式化,真正成为了他们自己,成为如黑格尔所说的"复杂平凡的这一个",满足了人们对英雄的想象和盼望。

  二、张扬精神气韵

  如果从传统意义上来看李云龙,他与以前塑造的英雄形象没有什么区别,充其量也就是性格更为丰满而己。但正是由于李云龙身上有了"亮剑"精神,才让我们感受到从遥远的历史深处扑面而来的浩然之气,在我们心中才铸造了一座英雄的丰碑。

  (一)个人意志。李云龙曾说过,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亮剑"精神在李云龙身上体现为永不服输的铁血意志和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李云龙是一个不世出的将才,一条铁血汉子,只要战斗一打响,他就有一股杀气,身先士卒,杀伐决断。所以李云龙说即使不敌,也要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正是由于李云龙身上有这种精神,所以"在他的周围像有一个巨大的精神磁场,把战士们紧紧地吸引到他的身边,跟他一起战斗,一起流血,一起牺牲。"正像李云龙对士兵说的那样":你们要像一只野狼,一只嗷嗷叫的野狼。"狼王剑胆侠肠,群狼必然骁勇善战。

  (二)团队气质。李云龙在军事学院毕业答辩中的宣言就是对"亮剑"精神最好的诠释。李云龙部队的战士几乎有一个共同的气质":他们有种敢和敌人拼命的劲头,很少使用格挡等以求自保的方式,招招都有和对手同归于尽的意思。"独立团的每个成员都饱含着势不可当的战斗力和强大无比的凝聚力,正如李云龙所说的那样":我们独立团全团一千多号人绝不会有一个人活着退出战斗!"在"亮剑"精神的引领下,《亮剑》中的英雄人物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精神上的无所畏惧与不可战胜。正是由于拥有了这种精神,他们面对数倍于他们的强大敌人时,才能表现出生命的尊严。

  (三)民族精神。这个英雄群体身上的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战斗意志,不畏强敌、放手搏杀的英雄气概慢慢地升华为坚固国人骨骼、沸腾国人血液、激发国人斗志的民族精神。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军旅文学就是要写出我们民族中的这样一群压不倒、拖不垮、砸不烂、毁不灭的中国人。"这群有血性、有责任的中国人在历史的天空留下的就是一个又一个大写的、堂堂正正的人,他们感染着、鼓舞着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

  这样一种"亮剑"精神,在民族危难之际召唤了一群拔剑而起的英雄,为我们的民族灌注了一股"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霸气。这种民族精神使华夏子孙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敢于亮剑、敢于牺牲,他们敢为、敢担当、敢不顾一切!透过我们民族中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我们看到了真正的中国人,看到了最为可贵的民族精神,看到了国人自强的"血脉".

  都梁曾说过:"如果要问我这本《亮剑》为谁而写?我要说为中国当代青年而写。我要让中国的青年知道,国家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群和他们年龄相仿的青年,在那个年代他们曾经热血贲张、曾经义无反顾、曾经战死沙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这样的英雄应该成为我们强军梦想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铁血信仰!

  参考文献:
  [1]周徐。论新世纪军旅小说的英雄重构[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2]赵莉。从中国当代战争小说英雄形象的变迁看军旅文学的审美教育功能[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7,(05)。
  [3]孟繁华".英雄文化"的现代焦虑---90 年代军旅文学中的英雄文化与文化认同[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3,(01)。
  [4]都梁。亮剑[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
  [5]刘广远,张欢。新世纪军旅题材影视剧中的英雄形象[J].文艺争鸣,2011,(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