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遗老的小姐与风流世故的阔少,这样“一对自私的男女”机关算尽地“谈恋爱”,最终在一个城市颠覆之后,彼此得到“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在巅峰时期的作品,时隔数十年,2009年同名电视剧搬上荧屏。
这部剧由“金牌编剧”邹静之操刀改编,梦继执导,当红实力派演员陈数、黄觉联袂主演,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得到很大的反响。继央视八套之后,浙江卫视紧跟其后,轰动播出。来自央视索福瑞的数据显示,这部制造精致风格唯美的电视剧的收视率一路走高。在2009年1月份,这部电视剧在台湾年代电视台 MUCHTV 频道播出时,创下了该频道开台以来的最高收视率。
虽然该剧赢得不俗的收视成绩,但在学界仍是毁誉参半。“张迷”们吐槽电视剧版《倾城之恋》“这不是张的风格,这不是张的味道,甚至这不是上海的味道”.然而面对质疑,编剧邹静之却给了一个坦白而精辟的答复。“张爱玲写的小说只是给我们留下一粒种子,我没把它当瓜子嗑了,而是让它有新的生命力。”邹静之如是说。[1]
他在凤凰网的访谈节目《非常道》中曾自信地表示,“张爱玲活着也得这么写”.《倾城之恋》是邹静之“当编剧以来惟一改编他人的作品”,被邹静之当作最好的剧本。“我可不是为张迷写的,因为相对绝大多数看电视的人,张迷的相对人数极少。如果你只想维护你心中的张爱玲,那看文字就够了,所有文字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它的丢失和演绎是必然的。”[2]《倾城之恋》的电视剧改编成功与否,笔者不敢妄下定论。电视剧改编是以另一种艺术形式来解读小说,最终成品必须符合电视剧的艺术特性。但电视剧既然以小说为创作的基石,编剧不可能完全摆脱原著,在将小说文本转换成电视文本时最重要的是抓住小说的“神”,从而完成电视剧对原著的解读。
一、情节扩容
电视剧改编中篇小说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情节的扩容,一部只有三万余字的小说变成四十万字的电视剧本,增添的内容之多可见一斑。就对原著的数十倍的扩充,邹静之认为这是必然的。他以《三国志》里写赤壁大战不足百字,而后来的《三国演义》把它改写成几章作比,表示在影视剧的改编这一方面,关键并不在篇幅的扩充,而在于增加的内容是否合情合理,有没有原著的文学内涵和精神。“虽然小说只有三万字,但相比一些三大本的鸿篇巨制还要好改。”邹静之在访谈节目《非常道》中如是说。原著是从离婚后的白流苏挣扎于娘家人的各种冷眼开始讲述的,前情并无详述,但张爱玲在小说里留了很多的背景和支线情节。白家由盛到衰的过程、白流苏上一段婚姻的不幸、范柳原是个私生子、香港沦陷等,在小说里可能就是一句话或几句话,但这些都能成为丰富剧集的故事情节。而编剧就是抓住这几条线索,大篇幅地丰富了男女主人公的前传,同时也为整部剧注入厚重的历史背景。
在两部文学作品的整体韵味上,张氏的苍凉味道经过邹静之的演绎,变成风雨过后初见彩虹的温暖。小说《倾城之恋》有着“张看”的尖锐、抢白,虽为张氏作品中少有的圆满结局,但仍流露出作者对人情世事的漠然。例如,在对上海白家的描写上,张爱玲用阴晦的笔调,将穷遗老们的那副可恨又可怜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白公馆里的人“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直至文末,都不忘对毫无亲情的白家人嘲讽一番。而在电视剧中,白家老宅里的人虽然精刮冷漠,但仍不乏亲情温暖。剧中强化了白流苏与白宝络的姐妹情深,白家兄弟患难见真情等情节,最终让人回归性本善的一面。这是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
二、人物塑造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原著中的人物都是平凡的不彻底的,没有大爱大恨,在世俗陈杂中工于心计,善恶并不分明。然而电视剧里的人物过于理想化,张爱玲笔下那个步步为营、自私算计的白流苏成了大方隐忍、机智果敢、敢于追求幸福的新女性。男主角也一改原著中“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的浪荡公子形象,变成一位重情重义、不计名利的标准绅士。
另外,要撑起三十四集的篇幅,原著中寥寥几个人物形象显然是不够的。剧中花大篇幅讲述男女主人公的“前传”,为新人物的加入设定了相应的背景。例如,白家七小姐白宝络。一改原著中作为白家庶出女的卑微与精刮,在电视剧中白宝络是个善良单纯的女孩。她与白流苏姐妹情深,虽然足不出户,但通过收音机了解白公馆以外的大世界,热血沸腾的新思想激励着她,让她摆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走上抗日道路,并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新人物与男女主角的交集拉大了整个故事的叙事框架,而剧情发展也自然会因为其他角色的侧面烘托变得顺理成章。
从电视剧审美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的确是制作精细,基本还原了30、40年代的港沪洋场的车水马龙、抗日战场的战火纷飞的场景,人物气质形象也与时代背景相得益彰。但就其精神内涵而言,相比原著中透露出的对人性冷漠自私的无奈与苍凉,电视剧展现更多的是人性理想化的一面。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演绎的是一出在爱情角逐中考量人性的悲喜剧,而改编后的电视剧就是一部现代感十足的传奇爱情年代剧。或者恰如邹静之对这部戏的评价“剩女费尽心机抢钻石王老五的情感故事”,成为一部颇具现实意义的“剩女追爱剧”.编剧借着经典之名来演绎心目中的“倾城之恋”虽招来话柄,但仅从观众的反应来看,这部剧是成功的。叫座却不叫好往往成为时下电视剧改编的尴尬。
参考文献:
[1] 独家:《倾城之恋》看陈数黄觉演绎双城记[EB].
[2] 张卓,邹静之 .《倾城之恋》是剩女兵法[J]. 青年周末,2009(3)。
[3] 张爱玲 . 张爱玲全集[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