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数字化录音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02 共2237字
论文摘要

  一、前言

  录音技术出现的时间超过了一百年,从其诞生开始,就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当中,而用途最广效果最明显的当属对音乐的录制。随后就有了专门对歌曲进行录制的录音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录音技术也逐渐翻新,从最初的磁录音到后来的光碟刻录,再到现在的数字处理录音短短的一百年时间内,录音技术已经完成了蜕变,现在的数字录音技术不仅没有噪音,同时还能实现分布录音,修改录音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因此,本文重点针对数字录音技术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做出展望。

  二、数字录音技术对录音噪音的处理

  人能听到20HZ-22HZ 区间的声音,如果高于这个频率则会变成刺耳的声音,振幅越大声音也就越大。而在录音的过程中,因为各种设备的影响,不断地增加录音过程中录音棚内声音的振幅,磁带录音又不能对这种振幅进行处理,所以极容易造成噪音。因此,我们常常在老旧的磁带中听到“吱吱”的响声,这都是录音时留下的问题;传统录音过分依赖“媒介”,局限了录制规模,增大了录制成本。例如,磁带录音,一盒磁带最长的录音为磁带内词条长度的2倍,其制作成本和资源占用成本较数字录音技术大很多。数字录音技术的出现完全解决了这两个难题。数字录音技术通过现代化计算及手段,提供二进制的数字信号低电平和高电平,从理论上完全杜绝了噪音的出现,而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电平值相对稳定,无论外界干扰有多大,最终均可复原为没有杂音的原声场,从技术角度解决了噪音的难题。数字化理念将声音变成了字符,每个字符变成了计算机通用的二进制字节,这样就能够用一台电脑存储海量内容,通过现代化数字影音设备手段,不断地缩小制作费用和承载媒介费用,加速了录音的传播。

  三、数字技术对分布录音的处理

  录音技术在初期属于磁录音技术,我们也称之为模拟录音技术,这种技术有两大难点:第一需要录音师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和剪切能力,并在剪切的过程中需要录音师不断地花费时间推敲录制过程中的“节点”。第二难点是模拟录音技术无法对“录制现场声音”、“复杂混合声音”进行分项录制。例如,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架子鼓就是将几种打击乐器紧密排列,以使它们在同一大体相似的混响声场中演奏。然而,如果前期录音采录了它们的本底声,后期制作时混响处理就差别很大,低音鼓一般不加混响,而小军鼓、嗵嗵鼓、立钗等应加不同的人工混响。这时,架子鼓所要表现的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和模拟,而是需要录音师经过高超的艺术处理手段和精湛的审美修养为人们提供适合的录音作品。这都是传统录音技术带来的不便,而数字录音技术从最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

  首先数字录音技术改变了录音的模式,将其从传统的磁录制和光碟刻录中解放了出来,将声音从“承载媒介”中解放了出来,让每一个音节都变成了数字符号,储存在计算机当中,当数字变成符号,就可轻易地更改和替换,数字化录音技术甚至能纠正录音过程中的最难以察觉的“呼吸的错误”,这是任何传统录音师无法做到的,仅此一项就降低了对录音师的门槛要求;同时因为数字符号独立,且能够分布排列,分布录制的特点就是能够将原有复杂的声音拆分成多个区间,在通过分别录制最终汇总,解决了无法录制复杂混合声音的难题,降低了录音对艺术要求的门槛,推动了录音行业的发展。

  四、实时录音技术

  分步录音是数字录音技术对复杂录音环境的有效处理,而实时录音则属于即时对现场音乐的录制,因此我们也可以称其为比较真实的录音,这是现代化数字录音的重要表现方向之一。实时录音也分为两个重点:一个是叠加录音,就是在原有音频的基础上进行叠加覆盖,主要出现在录音师对原有的录音音频的某一个段落不满意,在重新调整后进行了重新覆盖;另一个则是插入录音,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有录音中的某一段插入一段录音,用来丰富这一段的录音效果,这种手段在传统录音技术中是很难实现的,但是在数字化录音技术中,只需要通过计算机对原有的数字符号进行处理就能够轻松地完成,这种技术的好处在于不用重新录制、能够快速找到剪切点等。因此,极大地推动了录音修改的处理速度。

  五、发展方向展望

  数字化录音技术已经成型,其将来的发展方向必定是更便捷、更简单、更实用,但是在其发展的同时作者也提出两点建议:第一,数字化的发展与改革的推动是不可逆的大势,但我们在一味地追求技术的同时也应当考虑传统艺术的承载,音乐属于心灵鸡汤,如果因为数字化技术的推动而变成了“音乐快餐”,这便丧失了初衷。第二,计算机式的处理方式太过刻板,在未来的录音技术发展过程中,希望能够融合人性这一根本主题,死板的录音方式带入人性化的艺术层次当中,从而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双向结合。此外,在数字化录音技术成长的今天,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充实专辑技术知识,不断地更新知识内容,以便随时适应新的技术形势。随时应对可能因为技术更新换代带来的各种变革。

  六、结语

  数字化录音技术不仅仅是技术革命,同时承载着时代的责任感。因此,在彰显技术的同时更应当强调与大众审美的“零”解除,希望以后的数字化录音技术能够摆脱固有模式,不断地完善自身技术水平,实现智能化操作。当然,在技术为主导的录音发展进程中,不能抛去对人的依赖,人的要素始终是决定性的,是将技术变为艺术的唯一载体,重视技术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艺术。

  参考文献:

  [1]程伊兵 . 自己动手做声音——声音合成与制作基础[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朱伟 . 录音技术[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3]马大猷.现代声学理论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李梅芳 . 对培养目标定位录音师的思考[J]. 大众文艺,2009(1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