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湘报》转载新闻的来源及其新闻报道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6-26 共7599字
论文摘要

  《湘报》于 1898 年 3 月 7 日(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五号)创刊,同年 10 月 15 日(农历九月初一日)停刊,前后总共出版 177 号。《湘报》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创办的重要报刊之一,是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在湖南长沙创办的一份日报,同时也是维新运动湖南的活动中心———南学会的创刊物。就它自身的影响力来说,虽然不能与《时务报》相提并论,但是却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戊戌变法前夕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新旧斗争。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湘报》宣传了“爱国之理”和“救亡之法”,他们所宣扬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和社会学说,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湘报》中反映的当时湖南的一些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在全国范围来看,也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当前对《湘报》的研究主要包括:第一,对《湘报》及其相关主创人员进行专门研究,如张志浩对谭嗣同创办学堂学会经历以及后来推动创办《湘报》的过程进行阐述,进而展现出戊戌时期维新代表人物谭嗣同对《湘报》所作的贡献以及其具有的时代局限性。第二,对《湘报》内容从某个学科角度进行研究,如沈毅的《〈湘报〉经济新闻报道研究》对《湘报》中的经济新闻部分从版面安排、中心话题、传播形式等三方面进行梳理和归纳,体现出《湘报》虽为综合性日报,其经济新闻却十分具有研究价值,从另一侧面也能反映出当时湖南经济的发展状况,为后来《湘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更为后来的学者研究晚清时期湖南经济发展情况提供新的参考。第三,对《湘报》进行文本分析,大多都是从全面考察报刊内容入手,不仅将《湘报》与当时湖南当地社会现状相结合起来,而且对《湘报》的内容进行分类梳理和分析,如骆黄海对《湘报》日本报道以及妇女解放等内容进行了研究,魏金辉的《〈湘报〉言论研究》对《湘报》的言论部分进行研究,其主要有论说、南学会讲义、南学会问答、诗歌、书信等内容。 综上所述,对《湘报》的研究已经成果颇丰,不仅对《湘报》及其主创人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而且对《湘报》的主体部分———言论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阐释和解析,但是研究者忽视了《湘报》作为一份综合性日报,言论是其灵魂,新闻则是其躯干部分,《湘报》自家采写的新闻数量相对较少,其新闻更多来源于转载国内外其他媒体的新闻和评论,以此来开阔湖南当地百姓的视野,为进一步展开维新运动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本文就转载新闻报道这一研究空白进行切入,以分析其新闻传播学术价值。

  1 《湘报》编辑出版概况

  《湘报》起初是半官方性质,由谭嗣同、唐才常等私人集资筹办,巡抚按月津贴,后因津贴停止发放,随之便改为商办。报馆有董事会,由蒋德钧、王铭忠、梁启超、李维格、谭嗣同、邹代钧、唐才常、熊希龄八人任董事,撰述则有戴德诚、梁启超、樊锥、何来宝、谭嗣同、唐才常、陈宝箴、皮锡瑞、黄遵宪等人,时务学堂学生以及“诸生”等社会青年,也是该报论说的重要撰稿者。
  《湘报》以言论为主要内容,论说有论文、论着、书札、叙例、序文和条陈等多种形式。这些论说主要集中在宣传和呼吁爱国救亡、抨击封建专制、主张民权平等、学习西方、变法维新等方面。它的变法论说相对比较激进,发表了一系列批判封建专制制度、鼓吹民权平等思想、托古改制学说以及发展地方民族主义、推行变法新政、与帝国主义商战等文章,收“辅《时务》《知新》《湘学》诸报所不逮”之功,在读者群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世虽数月,而声光灿然,言湘政者莫不稽焉”,正如革命志士陈天华谈及《湘报》的影响力时所言:
  湖南之进步极猛,至驱数十辈志士于庚子国难中者,皆此报之力。 王先谦、叶德辉、孔宪教种种顽绅之猬缩而不敢出,听志士之若何改革者,皆此报之力。此报既风行湖南,全省之人皆震动,学堂、演说会、不缠足会等到处响应。 西洋人至呼为湖南狮子吼,则其时《湘报》之势力可知也。

  2 《湘报》转载新闻的来源及其新闻报道

  2.1 转载新闻的来源

  《湘报》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在扩大信息来源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大量转载了国内外其他权威媒体的新闻消息和评论等。《湘报》在表明其新闻来源时,又显得过分冗繁,不单在转载新闻之前标明其转载的国内报刊名称,之后也在新闻正文开头引用其真正的消息来源———外报(电)名称,同样也体现出《湘报》的主创人员十分注重其新闻的来源出处及尊重新闻本身的原创性和真实性,这对现今的传媒行业也具有借鉴意义。《湘报》转载引用较多的国内报刊包括《:国闻报》《大公报》《汉报》《新闻报》《苏报》《申报》《时务报》《知新报》《官书局报》《博闻报》《寰球报》《格致新报》《环球报》《中西报》《益文录》《格致报》《广报》《沪报》《维新报》《直报》《上海西报》《度智报》《萃报》《奇闻报》《国闻汇编》《实学报》《译书公会报》《求是报》《上海字林西报》《广州中西报》《奇闻报》《九江报》《中国海关报》《北京电报》《渝报》《时务日报》《博文报》等 37 家报刊,以及香港的《循环日报》《香港每日报》《华字日报》《维新日报》《香港西字报》《大光报》等 6 家报刊。《湘报》直接或间接转载引用较多的外国媒体有路透社、伦敦电报、《九洲日日报》《镇西报》《大阪日报》《日本报》《日本邮报》《大阪每日日报》《东京日日新闻》《朝日报》《北中国每日报》《福兰克报》《叻报》《泰晤士报》《纽约报》《彼得堡报》《德日报》《九州报》《俄京报》《东洋报》《德歌嵾报》《中法新报》《北清日报》《苏格兰日报》《印度泰晤士报》《木司寇时报》《电学报》《西林报》《东亚细亚新汇报》《纳丁罕日报》《西近事报》《伦敦晨报》《地球报》《槟城报》《字林西报》《英国每日报》《纽约格致报》《法巴黎斯报》等 82 家报刊媒体。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闻来源并未明确指出,语焉不详,只在新闻开头简单标出,如“西报载”“西报云”“日本访事人云”“湖北访事友人云”“广东访事友来函云”等字样。

  2.2 转载新闻报道内容分类

  《湘报》的各个栏目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逐渐进行完善的。其内容按照固定标准可以分成三大板块:论说类,代表的是报馆立场;文牍类,包括官方系统的皇帝上谕、政府公文与官员奏章,以及学会章程和讲义;中外新闻辑录类,后来从第 91 号开始,逐渐形成了“本省新闻”“各省新闻”和“各国新闻”三个比较固定的专栏新闻,消息来源于国内外主要媒体。
  《湘报》虽然创办于湖南,但是视角却立足于全国范围。其报道内容及其报道对象并非局限于湖南本地,它转载国内外媒体的新闻报道和评论内容非常丰富,转载的各类新闻主要包括时事政治新闻、新闻时事评论、自然科技新闻和商务经济新闻等。

  2.2.1时事政治新闻

  时事政治新闻在总体的转载新闻中占主要的比例,主要包括:时事新闻、军事新闻、国内战事新闻、国际战事新闻等。

  1)与中国内政相关的新闻报道

  主要包括外国在华争先开设口岸,修铁路,传教,开办学校等侵略中国的各种行径行为。第19 号转载自《大阪日报》的《德国抗议》报道:“中国政府饬谕:拟加设天津经山东抵镇江铁路,於是德国公使抗议云:山东铁路德国已得其权矣,若不得德国许诺,则不准经山东地方也”。《湘报》如实刊登出这条消息,表明了德国当局政府的强硬态度以及抢占中国领土的野心,也满足了当时我国百姓迫切了解国内政治时局的知晓权。
  第 33 号转载自《东报》的《中设领事》报道:“中国政府先请俄国政府议设领事馆于海参崴,现经俄国许诺拟选派领事一人,核记在该地中国商民约五六百人,至夏季解冰之时,羣集该地者不下两万人,然率皆作工食力之辈,而构屋营业者不过千余人而已”。
  中国在俄设领事馆,随之带动国内商人去海参崴做生意以便自食其力。第 58 号摘录于《汉报》的《开放三港》报道:“日本报云中国现将为各国所瓜分矣,如德人据胶澳,俄人夺大连玩旅顺口,英人索威海卫,法人求广州湾,豺狼相聚争食片肉,朝索一地,夕要一土,恐不日,中国之各要地良港悉为彼等所割据矣。是以中国政府恍然大悟相议,当外人未要索之,先即自欲开放各埠口岸,现已定开直隶之秦皇岛、福建之三都澳、湖南之岳州,已经照会各国云”。清政府主动出击,开放口岸来促进当时国内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达到其统治目的。

  2)与中国内政并无直接关系的新闻报道

  主要包括外国国家内部的战争及其各种国情,各国之间的利益争夺以及名人新闻、传记和社会人文轶事等。第 22 号路透社的新闻报道(由李维格译):“希腊国君挈其女驾车出游时,突有两人各执来富枪向车施放,九撃皆未中。其君惟伤一从者,君以身障女,无慌张之色。警信传播闻者皆发指,向晚百姓数千人聚于宫外叩君起居,并宣读爱戴颂词,礼拜日大教堂内唱赞美之词,以谢天佑,君赴礼拜堂时,沿路百姓皆欢呼鼓舞,惟罪人则尚未就获耳”。希腊国君英勇救女儿的事迹得到全国百姓的热情拥戴和敬重,也使得当时的国内百姓得以了解本国以外的外国君主的形象。第 59 号摘录于《国闻报》的《印度乱情》报道“:彼得保云:印度边地自匪民叛乱以来,英军讨之,颇形棘手,近该匪取路波斯湾及阿富汗斯坦,向巴泯格母购买武器粮食,其势愈炽,加之春季边地尚寒,英军讨之,尤不易也。查英国现已动用军费二百五十万磅,将来欲平此匪,须加倍动用云”。印度匪民叛乱,使得英军不得不动用更大的军力、人力和财力去平息这场叛乱。国内百姓可以从中窥探到一些外国的战况、外国百姓的生活状况及其风俗民情等。

  2.2.2新闻时事评论

  新闻评论在转载新闻报道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质量方面更占优势。包括对当时时局的评论,不仅有国内各大权威报纸的评论,还有各国权威媒体的评论报道。第 2 号转载于《时务报》的《汇译各报述胶事》报道“:为德人谋万全之计,自当以久占胶州为第一策。
  然德人此际运筹决策筹决要,亦颇费踌躇也。何则?德皇之意本欲筹添水师而通国之民无有乐。输军费者,故德皇又欲借端胶州开罪,各国以期用兵,如此则不如从前。卑斯麦当权之时,即其本国部民亦然。万一时机不成,骑虎难下,岂不徒贻各国笑柄哉”。《时务报》对于当时发生的“胶州湾事件”是从德国的角度出发,它认为德国的境地是进退两难,实质上则是关切国家领土安全。第 85 号刊登的评论文章:《论英国在东方商务情形》,由《国闻报》转载于英国《字林西报》,文章认为,英国在华利润已至丰厚,但担心德、俄对其在华利益构成竞争和威胁:
  “香港者,天下最盛港口之一也。我商借此为屯货之地,然后发往中国沿岸各城,其有益于我英者非浅,此人所共知者也。彼德国人岂不欲在中国海面别立一等于香港之埠乎?”,鲜明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领土侵略和掠夺,西方列强瓜分中国领土之野心昭然若揭。

  2.2.3自然科技新闻

  自然科技新闻报道内容非常广泛,介绍的自然科技知识丰富多彩,涵盖着医学、化学、物理、天文、农业、军事、工业等方面。
  在军事方面,有美国人新近发明的能将巨型战舰轰为齑粉的奇效炸药,“如若载药二三十磅,则铁甲巨船亦可冲击破碎”;有寓美古巴人(鸠八人)愤于西班牙对古巴的殖民统治,制造出装有炸药的气球用来攻击敌人,“用油绢制一大气球,球内置炸弹,上置火油灯,贯满极热,空气于球中,空气之热与火油灯相触必燃”。
  在天文方面,第 41 号转载自德国《那别鲁新闻纸》的《新月奇谈》“:汉堡地方有某天文学家观测天象云:于西历一千八百九十八年六月三十号当出新月一轮,远逾旧月二倍,下界人均可目睹”。
  在农业方面,有捕蝗虫者从日本某报中译出捕蝗虫之法,并效仿之,从而得到广泛传播,“其法如有蝗,用牦牛痘之法,以针蘸少许浆刺蝗之背”,便可以将蝗虫一网打尽,以此来保护农田。同时介绍法国开设的农林牧副渔和加工各种农产品的公立、私立农学堂;还有世界各地的养蚕情况等等。
  在化学方面,报道偏重于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知识。第 75 号转载的《谈盐》一文指出,盐在中国的用途主要是调和食品,西人经过科学考求盐的用处十分广泛,益处颇多,“一用盐擦牙,可令牙肉坚实,牙齿洁白,并去口中秽气”,“一摘下之花,以盐水养之,其色鲜艳且能耐久”,“一脚跟软弱,以盐水和浓酒洒之”。
  此外,饮用热盐水可助消化,盐水可使声音清亮,用盐水擦头皮或用盐水洗头能令毛发不落等二十多种日常用途。第82 号转载的《乳冰》一文介绍北欧国家瑞典、挪威盛产牛奶,多不胜用,往往出口英国。因路途转侧费时,运至目的地易于变色,不复适口。人们终于发明一种加工储藏方法,先将牛奶加热至175℃,随即降温至-10℃制成乳冰,再装入桶中密封。这样处理之后,虽经长途贩运也可使牛乳鲜美如初。
  文末作者不禁感慨:“西法之利于养生,于此尤可见已”。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知识大多利于养生,适用度高,使普通读者很容易便产生了兴趣,并效仿之。

  2.2.4商务经济新闻

  商务经济新闻包括:第一,中国各地的经济动向。第 18 号转载于《汉报》的《沙市设商务会》报道:
  “前年驻沙市日本领事馆内为商务起见,特设一室摆列日东所出水陆各种货样,不论内外人均得来馆纵观以扩见闻。至摆列之物,观者或不解其来历及用处者,馆内人逐细向之详解真良法也。自开办以来,华商就馆纵观者,每日不下四五百人,近又自该国运到,各种新式货样分别摆列以资华人之快睹”,便于当时的中国的普通百姓了解各种水陆设备,开阔眼界。第 82 号摘录于《汉报》的《米价跌落》,日前因大米来源少销路宽而米市陡涨“,而今湘米到汉聚集成山,一律禁止出运,下游米商业已停办”,所以米价又跌落回正常的价格“,四乡贫民均欣欣然有喜色矣”。
  第 88 号转载于《国闻报》的《粮豆空乏》报道“:营地豆饼黄豆小豆等物,皆为日本商人购运,以致市上豆粮为之一空”。日本商人大量购满豆类粮食,以致粮食短缺,报道末尾感叹“:穷苦者将何以生活耶?”。第二,世界各地的经济信息。第 58 号转载于《大公报》的《铁路冲毁》报道,俄国西北利亚地方因最近雨水过多,“诸河漫溢,该处铁路工程受害匪浅,如由基他至奈耳,金斯克一带新成之铁路均被冲毁,闻修理此段铁路必须二年始能竣工”,文章结尾做出以下推断“:观此可知,俄国全路工程恐六年尚未能告竣也”。
  第 135 号“各国新闻”栏目,多半内容都与经济有关:日本“米价日渐腾贵”;巴黎一家机器厂接到满铁80台铁路车辆的订货;德国报纸称,德国打算在菲律宾和吕宋岛取得一个海口“,以为屯煤之所,可立海军根本”等。

  3 《湘报》转载新闻之意义

  3.1 促进了价值观多元化,推动湖南近代化进程

  《湘报》办报之初刊登的《湘报馆章程》确定了以“开风气拓见闻为主”的办报宗旨,也明确了传播对象,“无论贵贱富士农工商皆可阅报”,所以在转载新闻中尽量选用通俗浅显、贴近民众需求的新闻报道,而且报道对象涉及面广,内容丰富。
  其转载的时事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鲜明的政治特色。如第 2 号开始连载的《汇译各报胶事》一文汇集国内外各家媒体的报道,包括:路透社、《时务报》《英国每日报》《香港每日报》《日本邮报》和《万国地球报》等多家媒体。如前所提及到的《时务报》对“胶州湾事件”的报道:“万一时机不成,骑虎难下,岂不徒贻各国笑柄哉”,从德国的角度出发,它认为德国的境地是进退两难,表面看似为德国的利益考虑,实质上则是关切国家领土安全,爱国之情溢于言表。《英国每日报》则是从英国本国的立场出发“,目前时局不必他求,但视德人能否在亚细亚洲进步耳”,分别对德、法和俄国各国当时时局判断从而来争取本国的最大利益。《香港每日报》的消息则来源于澳大利亚,报道了俄国对此事不予置理的态度:“俄国外部曾咨照俄国各新闻纸,凡论德占胶事不得有非之之语”。该系列报道充分体现出《湘报》寻求价值观多元化,采“众家之长”,而不只发“一家之言”的风格特色。民众在接纳这些新闻信息时,不致被报刊观点所左右,得以独立思考,进一步做出自己对时事的判断和理解。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便能逐步推动湖南当地近代化进程,加快整个湖南社会的全面发展。

  3.2 开阔了民众的视野,拓宽了其知识面

  《湘报》中转载了大量的自然科技新闻,内容分门别类,异常丰富,而且很多自然科技内容都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偏于趣味性和实用性,易被普通百姓所接受和吸纳。如第 63 号转载自《寰球报》的《清梦》一文中向人们传授了驱逐蚊子的妙招,“又取渠里秽水一缸不放铅,而放钾氧锰氧移至日中,历数时辰迄无影响,后该水经一月亦不见只蚊飞去”。因此化学师施耳得出以下科学论断:“钾氧锰氧投之水中,非独可以杀蚊,并可澄一切不洁之质,每水千五百分用钾氧锰氧一分,则可见效”。这些关于日常生活的科技知识的传播,不仅有利于人们养生防病,提高生活质量,还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重要的一点是,激发了民众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引导了人们用正确的自然科学观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3 开化了社会风气,促进了湖南维新运动的开展

  《湘报》转载了大量的西方先进科技技术,先求自强,然后为变法维新提供强大的基础,为当时的国人提供一份精神食粮,最终在“学战”上高屋建瓴的指导“商战”“兵战”,从而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给当时的中国带来实质性的效果,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同时转载的许多外国新闻和评论文章,解放了民众的思想,更新了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对整个社会的风气转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湖南维新运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浩.谭嗣同与《湘报》[J].新闻研究资料,1980(3):145-149.
  [2] 沈 毅《.湘报》经济新闻报道研究[J].当代传播,2010(6):117-119.
  [3] 骆黄海《.湘报》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
  [4] 魏金辉《.湘报》言论研究[D].湖南大学,2009.
  [5] 编 者.湘报叙[N].湘报,1898,第 1 号:1.
  [6] 李抱一.长沙报纸史略[J].长沙市新闻记者联合会年刊,1933(1/2).
    [7] 陈天华.论湖南官报之腐败[M]//刘晴波,彭国兴.陈天华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15.
  [8] 沈 毅《.湘报》经济新闻报道研究[J].当代传播,2010(6):115-117.
    [9] 编 者.德国抗议[N].湘报,1898,第 19 号:75.
  [10] 编 者.中设领事[N].湘报,1898,第 33 号:131.
  [11] 编 者.开放三港[N].湘报,1898,第 58 号:232.
  [12] 编 者.路透电音[N].湘报,1898,第 22 号:174.
  [13] 编 者.印度乱情[N].湘报,1898,第 59 号:236.
  [14]编 者.汇译各报述胶事[N].湘报,1898,第 2 号:6.
  [15] 编 者.论英国在东方商务情形[N].湘报,1898,第 85 号:339.
  [16] 编 者.攻船奇药[N].湘报,1898,第 54 号:215.
  [17]编 者.气球胜敌[N].湘报,1898,第 54 号:216.
  [18]编 者.新月奇谈[N].湘报,1898,第 41 号:164.
  [19]编 者.捕蝗妙法[N].湘报,1898,第 68 号:272.
  [20] 编 者.谈盐[N].湘报,1898,第 75 号:300.
  [21] 编 者.董志诚《.湘报》与科学技术的传播[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1):106-110.
    [22] 编 者.乳冰[N].湘报,1898,第 82 号:328.
  [23] 编 者.沙市设商务会[N].湘报,1898,等 18 号:71.
  [24]编 者.米价跌落[N].湘报,1898,第 82 号:327.
  [25] 编 者.粮豆空乏[N].湘报,1898,第 88 号:352.
  [26]编 者.铁路冲毁[N].湘报,1898,第58号:232.
  [27]编 者.德俄民数[N].湘报,1898,第135号:512.
  [28] 编 者.汇译各报述胶事[N].湘报,1898,第 2 号:6.
  [29]编 者.汇译各报述胶事[N].湘报,1898,第6号:2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