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增强经济新闻可视性的重要措施(广播电视)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16 共2226字
      论文摘要

  改变风格增强经济新闻可读性
  
  不同的电视媒体都有着不同的报道风格,有的是比较严谨、传统,有的则是鲜明、新颖、生动活泼。但是作为经济新闻报道,经济本身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因为它牵涉到很多“钱”的问题,不能把经济问题、经济关系报道得过于呆板、平淡,这样会丧失受众的阅读兴趣,报道风格的改变,就是希望能把复杂的问题,通过灵活的变化转变成显而易见的东西。另外,在电视的节目安排上,也要根据新闻的具体形式,加以不同的布置,本文简单就电视媒体的报道风格加以讨论。
  
  注重控制报道规模
  
  在很多电视媒体中都有一种误解:只有深度报道,才能达到报道的效果,彰显媒体的实力。其实,当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媒体必须学会如何节约受众接受新闻的时间。调查发现,人们阅读报纸的时间大多是在去上班的途中,而收看经济类电视新闻的时间集中于早上7点到8点,因为只有在上班前才能有一些空闲去理会这些新闻。所以,作为经济新闻媒体,应该去思考怎样掌握受众的生活规律,尽量把可以压缩的经济新闻变得最为简洁,让受众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新闻信息。短的经济新闻,在可读性上能够占据更大的优势,在新闻内容的不断变换中,观众可以掌握更多的新闻信息。当其需要更深的了解时,可以在晚间深度节目中了解到,或是在媒体网站上综合显示。
  
  报道的民生化、故事化
  
  经济新闻在电视上的解读更不能过于生硬,因为其保存性差的弱点给予受众思考的空间更少,所以,过于生硬、专业化的语言会降低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可接受性。现在很多的都市频道在经济新闻报道时都注重这方面的转化,在对一个经济事件进行报道时,通过合理安排逻辑顺序造成引人入胜的悬念,使很多复杂的经济新闻发生的原因、趋势故事化,既显得亲近受众,更增加了新闻的可读性。对于经济新闻的民生化,就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着手,即使是最宏观的经济新闻,也总能找出民生视角来。
  
  央视财经频道曾播出《中国收入分配60年变迁》的系列专题片,记者通过北京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工资收入及家庭生活水平的变化,来反映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变化以及影响这个家庭的喜怒哀乐,形象地衬托出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在领取低工资的同时,政府承担了职工大量保障费用以及随着职工的工资逐年提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展开,社会公平也被慢慢提到了和“效率优先”同等重要的位置等宏观经济的大背景。这样的民生新闻受到了观众的好评。还有,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阜阳电视台在《直播阜阳》栏目中连续播放了一系列的节目,通过一件件小事,反映出经济发展给百姓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将一些本来是需要用数字去作对比而展现的经济新闻,却以一种民生化、故事化的形式传达给受众,达到了提高可读性的目的。
  
  报道的理性化
  
  经济新闻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多是单纯的报告成绩、宣扬大好形势。经济新闻报道往往成为宣传的工具、政治的附属。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新闻报道更应该多引用市场实例、市场真实数据对市场进行真正的报道。只有这样,受众才能真实感觉到经济新闻报道与自身周围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是相符的,经济新闻才能有更强的真实性,更能突出可读性。
  
  巧妙使用数字
  
  经济新闻的一大特色就是数字多。数字,经济新闻离不开它,记者又怕它。因为数字是闪光的,又是枯燥的。数字使用如果不恰当,容易让读者感觉枯燥无味。反之,数字如果使用得恰到好处,却能为新闻增光添色。
  
  先看一下搜狐财经网的这则新闻:“4月CPI同比上涨2.8%,PPI上涨6.8%.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8%(上年同月为下降6.6%),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1-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6%(上年同期为下降5.1%),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4个百分点。4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5%,其中采掘工业上涨30.9%,原料工业上涨13.6%,加工工业上涨3.3%;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4%,其中食品类上涨2.6%,衣着类上涨1.6%,一般日用品类上涨1.4%,耐用消费品类下降0.6%.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1.0%.”这样的新闻,数字就好像是电视屏幕上的雪花点,会使人头晕眼花,很少会有人能够耐着性子读下去,因为通篇的数字摆在受众面前,已然使人麻木,忘却了数字的概念。
  
  再看下面新华社转发的稿子:“1000亿究竟是多少?《华盛顿邮报》作了一番有趣的形象说明.以时间为例,1000亿秒等于31700年.以体积来比喻,1000亿张面值为1美元的钞票,需装15743辆货车。再以每张1美元的钞票长度来计算,1000亿美元的钞票可以排列15472亿万公里。那就是能够从地球排列到太阳还多余380亿张钞票。”这条消息从时间、长度、体积等方面对1000亿美元进行折算。
  
  所以,虽然两则新闻同样的满是数字,但由于后者的巧用却让读者读来不但不感觉枯燥,相反因为数字的运用显得新闻更加活泼、说明问题,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
  
  善用对比方式
  
  新闻事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其他的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找出事件间的联系,必须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历史的眼光对在不同时间段发生的相类似的事件进行纵向对比,往往能够突出其中发展的因由。《鲁南商报》2007年5月9日刊登的消息《“五一”临沂刷卡交易2.1亿》很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新闻讲的是“黄金周”期间,临沂市银行卡跨行交易13.4万笔,交易金额2.1亿元,分别比2006年“五一”期间增长118%和50%.这样一件时效性很强的事实,记者把今年和去年的刷卡交易额相对比,形象地把“临沂消费观念转变和乐于接受新的交易方式”的主题很有说服力地表达了出来。假如没有去年和历史上的情况做比较,新闻报道的厚度就会大大减弱。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