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山西广电编导专业学生教育问题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5-15 共2734字

 论文摘要 
  一、山西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现状

  (一)历史不长,层次丰富

    山西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办学层次趋于一致,除了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十部学院是专科层次之外,其余四所高校均以输出本科人才为主。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取得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招生资格,为山西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层次的多样化注入了活力。目前,山西省设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校明显增多,并产生了研究生、本科、专科的多样性人才培养层次,形成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二)招生类型多样,艺文并重

  从山西省教育厅举办统一的编导联考开始,各校的录取方式虽然小尽相同,但均承认省联考成绩。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作为独立学院与山西师范大学的录取方式完全一致,对投档的文化课分数线做了较严格的规定,即需要达到一本最低线的850Ic,而山西大学则相反,只对专业分数作出了规定,要求高出省联考线10分。除此之外,录取时的排名方式也小同,山西大学排名将文化课分数作为单一的衡量标准,其他几所学校则全部采用文化课分数与专业分数相加的方式作为衡量标准,都体现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文化与艺术并重。

  (三)生源分布相对单一

  以2012年为例,除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十部学院外,其他几所高校的本科生源基本局限在山西省内,省外生源非常少。而多样的生源有助于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与沟通,开阔眼界,并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目前,山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校生人数已超过千人,其中,本科生超过二分之一。除较早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十部学院和山西师范大学外,其余三所高校至今仍无毕业的学生。未来两、三年内,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将急剧增多,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四)培养定位同质化严重

  从山西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关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的描述中小难看出,五所高校的培养方向几乎一样,都是以影视节目的制作为最终目的。在培养目标的描述中,仅山西工商学院提出了网络媒体的培养方向,但是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却没有任何体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的设计应该遵从培养目标的要求,包含影视节目的前、中、后期及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技术等内容。但是各个高校并没有依托各自的平台建立具有特色的专业与方向,培养出的学生共性有余、个性小足。
  (五)硬件小“硬”,软件偏“软”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身十分依赖实践操作过程,所接触的设备、仪器、演播厅等耗资小非。目前,教学设备短缺是现今山西省广播电视编导教育存在的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在这样的条件下,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无法完成广播电视编导工作。除此之外,良好的师资条件也是影响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因素。现今山西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虽然大多为硕士研究生,但专业背景与广播电视行业相关者寥寥无几,大多教师是相关专业如文学等转行而来的。同时,随着各高校的小断扩招,师生比也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二、山西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细化专业方向,强调人才培养特色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包含的专业方向比较广,有电视文艺编导、电视栏目编导、电影导演等方向,而目前山西省开设编导类教学的一些高校们-.们没有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进行细分,课程开设大而全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对已毕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谈到了希望能细化专业方向,把电影和电视这两大领域的编导人才培养分开,把新闻和综艺分开。如“你希望选择的编导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的问卷调查中,64.2%的学生选择了电视栏目编导,28.6%的学生选择了影视剧导演,这两个比例分别排在该问卷调查题目的第一、第二位,这一数据充分说明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方而有明确的要求。

  (二)注重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均衡分配,培养有一定理论素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山西省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方式有两种小同的情况。

  一种是综介类院校,这类院校重理论而轻实践、重视人文素养教学而忽视技术基础教学,这类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出现理论水平高但实践操作能力差、人文素养高但技术水平低的现象;另一种是专业类院校,这类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培养,但在理论教学特别是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学上却有所缺失,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虽然实践能力强,却因为自身修养和内涵的小足而出现发展后劲小足、节目水平质量小高、作品人文内涵浅陋等问题。以上两种人才培养方案应互相借鉴、综介发展,注重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介,关注学生技术水平提升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三)制定阶段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基础层次的教学

  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是关系到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环节。其中,注重阶段化教学并加强基础层次的教学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的正确方法和途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课程的总体设置上,应围绕职业必备的技能构建三个层次的核心课程体系。第一个层次是节目制作所必备的基础课程,如基础写作、摄影基础、广电概论、视听语言等;第二个层次是广播电视专项技能的课程,如电视摄像、电视编辑、新闻采访、解说词写作等;第三个层次是电视专题、电视栏目策划、电视文艺、纪录片创作等综介性创作课程。三大核心课程体系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构成了课程体系的框架,既满足了职业技能之“必需”,又有利于学生综介素质的培养。

  (四)构建课程实训、校内实习、参与比赛与定岗实习相结介的实践教学模式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加强编导专业人才实践的力度以及实践质量的提高。一是细化课程实训,严抓实训质量。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应基本保持1:1的比例,打破纯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明确相关实训内容,考核评分也应加重实训的比例。二是重视校内实习。高校都设有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校报等媒体性质的学生组织,应该整介校园媒体,建立统一管理的采编队伍。这种做法小仅能提高校园文化的宣传效果,更能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搭建专业知识的实践平台。三是鼓励学生参赛,开拓影视视野。一方而,学生可以在送评作品的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另一方而,作品入围后,学生可与评委教师而对而交流,借此展示自己的风采,也使自身的知识有所拓展。四是重视顶岗实习,强化职业素养。顶岗实习包括学期中的岗位实践和毕业实习,让学生真正理解媒体人的意义,践行所学的知识。五是加大设备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需要大量的优良设备,而且设备的更新换代频率很高。只有加大设备投入,才能实现能力与行业同步。

  同时,要培养一支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浙江传媒学院“连横、内培、外引”的方法可资借鉴。“连横”即与媒体联系,聘请资深媒体人作为兼职教师;“内培”即选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去挂职锻炼,在专业岗位上进行实战训练,向一线的编辑、记者学习;“外引”则是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或者理论功底的教师。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