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刚播完的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
收视翻番、话题爆棚,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根据CSM46 城市收视率显示,该节目第二期的收视率高达2.588,比首期高出了近 1.2,收视份额也从首期的 5.12飙到了 11.53。节目第一期播出后,其外景地、位于北京西部山区的灵水村也成了网上的热门话题。不少驴友赶到灵水村感受林志颖、郭涛等明星和他们子女呆过的这个村子,申请来灵水村旅游的团队也陡然暴增。随着节目的热播,关于“《爸爸去哪儿》为什么这么火”的各种分析也不断见诸报刊。不少观众说,最主要是节目做得真是好看,要不然再大牌的明星、再漂亮的娃也激不起观众看几遍重播的热情。《爸爸去哪儿》是在引进韩国MBC 的《爸爸我们去哪儿》版权的基础上打造的。在笔者看来,《爸爸去哪儿》的成功,再次说明“拿来”并不是什么坏事,广播电视的创新需要“拿来”。
一、模仿与创新
“创新”一词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J.A 熊彼特在他1912 年出版的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定义为“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总而言之 :创新就是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资源的再配置,再整合、改进,进而提高、增加现有价值的一种手段。模仿则是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模仿可分为无意识模仿和有意识模仿、外部模仿和内部模仿等多种类型。
创新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模仿阶段。这个阶段是最初始的创新,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方法是以模仿别人的设计和产品为主。第二阶段 :改良阶段。这个阶段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改良或合成、拆分、组合来产生新的构思、设计。第三阶段:创新阶段。这个阶段是在仔细研究别人现有产品及现有专利资料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构思、设计。第四阶段 :发明阶段。
一般人认为,模仿与创新是对立的,模仿似乎是很见不得人的事。但事实上,模仿也是一种创新途经。创新往往建立在模仿基础上,不去模仿,创新就没有根基;没有模仿,创新就是盲目的。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伏尔泰说过,独到性就是明智而审慎的模仿。
我国企业界也有一句名言“创新就是率先模仿”,即在模仿学习过程中孕育创新。模仿也是世界广播电视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内地学港台,港台学日本,日本学美国,美国学欧洲”。
二、广播电视的创新需要“拿来”
鲁迅先生 1934 年 6 月 7 日发表于《中华日报·动向》的一篇杂文《拿来主义》针对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曾高呼 :“我们要放开眼光,动用脑髓,自己来拿!……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里所说的“拿来”,是指从他人那里学来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没有“拿来”,“创新”就无从谈起,正如蚕若不吃桑就吐不出丝,蜂不采花则酿不出蜜。牛顿曾说,他之所以能摘取科学的桂冠,是因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莎士比亚也曾说过 :“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拿来主义”同强调自主创新并不矛盾。
所谓的自主创新,并不是一切事情都要自己来做,而是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则上做研发、出成果。
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刚刚起步的内地流行音乐正处在一个积蓄经验和实力的时期。这一时期不可避免地以模仿为主,歌手以成功模仿某位港台歌星为荣,并出现一些庸俗低下的表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不过,客观地说,对港台歌曲的模仿,对音乐人是一个学习、培养的过程,很多人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流行音乐的创作、表演规律。内地流行音乐也完成了最初从萌芽到逐步成型的过程,内地流行歌曲的创作也开始同国际接轨。
1. 模仿创新的后发优势。美国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在总结德国、意大利等国经济追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 1962 年创立了后发优势理论。所谓“后发优势”,也常常被称作“落后得益”、“落后的优势”、“落后的有利性”等。上世纪中叶,日本以 60 亿美元引进了全世界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先进技术,仅用了 10 年时间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实现了后发优势带来的最优结果。和原创相比,模仿创新投入产出效益高,成本低风险小。
现在,受众需求千变万化,受众审美疲劳周期日益缩短,导致广播电视节目形态更迭周期越来越短。过份强调广播电视节目的原创性,不管从研发人才,还是从投入资金上,都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并要承担失败的巨大风险。
2. 我国的广播电视起步较晚,最初的广播电视从业者构成庞杂而且专业度大多较低。如果说现在一下子全部靠我们自己原创,还不现实。欧美国家的新节目研发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要多方论证,反复试验,投入费用高昂。据了解,湖南卫视广告收益的一半用于节目创新和体制创新上。再说我们大多数电台、电视台对节目研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使重视了,也多数是嘴上说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甚至缺少专门职能部门。国内的广播电视节目方案策划基本由导演或制作人自己负责,节目组导演或制作人大多数精力都用在制作节目上,没有更多的时间研发节目,这也导致了节目的研发创意很难有突破创新。在这种情况下,模仿、克隆并不是什么坏事,总比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要强得多。
2002 年改版推出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Music Radio)是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类型化音乐电台。
2003 年底出版的《媒介》杂志中,对音乐之声的出现作了一个评论性的概述 :“作为国家大台的中央电台,敢于借鉴海外类型化音乐电台的成功经验,为己所用,正面市场的挑战,已属不易。中央电台的一大步,也是中国广播事业的一大步,透过音乐之声开播以来频率管理、经营的变化,以及它给整个中国广播运营所带来的新的理念、新的变化,业内人士或许能够看到国内音乐广播未来前进的大致方向。”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音乐之声”的前身)在 10 年中徘徊不前,按照老思路屡试不爽的情况下,采用“拿来主义”就成了最佳选择:一是简化了摸索的过程,少走弯路 ;二是节目模式一步到位,与国际接轨。
2009 年 4 月,广西电台文艺台(950 Music Radio)决定全新改版。参与改版策划的相关人员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决定引进模仿中央台音乐之声已经取得成功的模式,全新打造类型化音乐电台。节目淡化主持人,突出内容本身。强化“就是爱音乐”、让音乐说话的理念,让主持人不要踩歌说话,保证歌曲的完整性。歌曲的编排使用目前先进的 RCS 系统,编排功能强大灵活,主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节目特点提出对歌曲的要求,使听感完整时尚。当年 4 月 26 日,广西文艺台(FM95.0)新版节目正式推出,节目收听率迅速飙升,收听率、市场份额、到达率三项广播金指标连续 3 年位居广西第一。
中国华艺广播公司的《娱乐新响法》、《歌词乐翻天》,福州电台音乐频道的《乐听乐快乐》,福建经济广播的《醉想记歌词》,等等。
三、广播电视创新如何“拿来”
广播电视节目可以模仿,需要模仿,更要懂得如何模仿。
模仿第一是要快。2007 年 7 月,美国 NBC 推出一档唱歌游戏类节目《合唱小蜜蜂》,节目播出第一期就跃升为当周最受欢迎的节目。仅 3 个月后,浙江卫视就模仿《合唱小蜜蜂》,推出《我爱记歌词》。这个节目迅速受到观众的欢迎。
模仿第二是要结合自身。拿来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克隆,也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红遍欧美的美国著名选秀节目《The x-factor》曾先后被辽宁卫视、湖南卫视引进,改头换面成了《激情唱响》和《中国最强音》。
但这两个节目的口碑都不行。从湖南卫视跳槽到星空华文当副总经理的张一蓓就吐槽说,为什么有的引进模式没有能做好,就是因为他们在各方面都打了折扣。
2004 年,湖南卫视引进《超级女声》时,模仿学习的只是《美国偶像》的核心概念。在很多地方凸显了创新性。一是在门槛设计上,参加《超级女声》的年龄不限(《美国偶像》是 16—24 岁)、唱法不限(《美国偶像》基本限制在流行歌曲)、职业不限(《美国偶像》不允许有演出经验者参加)。《超级女声》参赛选手年龄、唱法的差异性,让海选过程更具颠覆性、刺激性、娱乐性。
二是《美国偶像》的竞赛现场没有“大众评审”。《超级女声》设立“大众评审”,让节目更富有人情味和全民参与性,同时有力地增加了现场的悬念气氛。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因此曾被称为“小皇帝”的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湖南卫视版《爸爸去哪儿》着眼于“恢复父子、父女关系”,将重心放在教育上,把节目“本土化”的同时区别于韩国原版节目,更能引起中国观众的情感共鸣。可以说湖南版《爸爸去哪儿》并非韩国版《爸爸我们去哪儿》的复制品,为了更加接近中国观众的观看习惯,湖南版的录制周期变成了三天两夜,内容更加丰富,每期节目中会有更多的亮点和情节,较韩版来说节奏更快,在节目风格上也进行了调整,更加偏向于纪实。《爸爸去哪儿》总导演谢涤葵表示,这只是考虑两国观众在观看综艺节目上的习惯不同,并无高下之分。
结语
将广播电视产业融入文化产业发展的潮流,培育与激活其自身的创新力,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广播电视自身发展所应遵循的客观发展规律。“拿来主义”是我们广播电视重要的创新手段,合理合法的“拿来”是创新的基础。一味标榜创新,把创新当成口号,这种急功近利的所谓“创新”,反而不利于我们广播电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扬 :《广播歌唱类娱乐节目的模仿与创新——以中国华艺广播 < 歌词乐翻天 > 为例》,《东南传播》,2010年第 8 期。
2. 刘莲 :《模仿创新——解析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的“拿来主义”战略》,安徽大学传播学硕士论文,2008 年。
3.《类型化广播电台在中国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