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公共关系学论文

传统文化渗透现代社交礼仪中的意义探讨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作者:赵晓芳
发布于:2021-03-02 共6220字

  摘要:社交礼仪一方面反映着大众自身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彰显着我国国民的文化素养与国家软实力,因此有必要在高校增设社交礼仪课程,多渠道拓展礼仪培训,搭建社交教育平台,强化教师礼仪。在大学社交礼仪教学中,将传统文化逐步渗透到现代社交礼仪中,能有效提高现代社交礼仪的规范,促进现代社交礼仪的发展。

  关键词:社交礼仪; 传统文化; 个人素养;

  Abstract:On the one hand,social etiquette reflects the moral quality of the public;on the other hand,it shows the cultural quality and national soft power of the country.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add social etiquett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xpand etiquette training in multiple channels,build social education platform,and strengthen teacher etiquette. In terms of university social etiquette teaching,the traditional culture gradually infiltrates into the modern social etiquette,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orms of modern social etiquett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al etiquette.

  Keyword:the social etiquett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personal quality;

社交礼仪

  201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加大对国家重要礼仪的普及教育与宣传力度,在国家重大节庆活动中体现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礼"作为精神层面的外在表现,是文化自信的基本要求。我国的传统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指引着国人的行为规范与社会发展。在现代社交礼仪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借助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找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交礼仪的相通之处,加大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进而推动现代社交礼仪的系统化、全面化发展。

  一、传统文化渗透到现代社交礼仪中的必要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石,是经过漫长岁月集结而成的文化瑰宝。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民族信念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我国社会长期稳定发展、人民文化素养逐步提高的保障。近年来,我国不断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希冀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大众的文化素养,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开辟传统文化传播的新途径。当然,这种文化渗透产生的益处并不只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同时也会促进现代社交礼仪的发展。

  (一)社交礼仪具有融合传统文化的特性

  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礼仪文化内容丰富,既包括中国传统的价值信仰体系,也涵盖了日常行为准则和判断标准。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国家社会,[1]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转型的进度也随之加快,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纷争加剧,大众的道德伦理观念受到严重冲击,人们对社交礼仪的规范、作用乃至影响力等认知逐渐弱化。

  基于大众伦理道德观念弱化,社交礼仪知识欠缺的现状,应从多个角度提升大众的礼仪认知,其中借助传统文化知识发展现代社交礼仪不失为一种良策。有学者指出:礼文化的价值指向与当代社会的精神追求是和谐共生的。[2]中国历代为政者及思想家、教育家都非常重视礼仪教育,不仅建立了完备的礼仪制度,而且著书立说,成果丰富。礼仪文化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整个社会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故而《礼记·卷一·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左传》进一步阐释为:"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将礼的功用具体到四个层面,这些都是对礼的充分肯定。《论语·学而篇》曰:"礼之用,和为贵",可见,礼仪的最大作用在于和谐。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包含着许多社交礼仪知识,能够为现代社交礼仪的规范化、标准化奠定基础。

  (二)传统文化中有社交礼仪可借鉴的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加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因此,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与载体--礼仪,不仅是文化自信的题中之意,而且对进一步促进民族认知与提升国际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从社交礼仪本身而言,传统社交礼仪中的许多知识,例如社交用语、社交行为等都是从传统文化中借鉴、发展而来的。一般而言,透过个人的社交礼仪习惯,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中的诸多精华,这既是一种鲜明的民族特色,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代表着个人及国家的特色。

  传统社交礼仪发展到现代社交礼仪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传统文化则是二者之间的桥梁,帮助传统社交礼仪顺利过渡发展成为适合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环境的现代社交礼仪。现代社交礼仪的涵盖内容非常广,其建设过程也需要考虑诸多因素,虽然已经有了传统社交礼仪做借鉴,但是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撑依然无法保证现代社交礼仪符合当前国家倡导的价值取向,无法在内容与建设方式上做到和谐统一,也就无法保证现代社交礼仪的系统性以及文化之间的连贯性。可见,借助传统文化进行现代社交礼仪的建设,不仅能促进现代社交礼仪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同时我国传统文化中诚信、友爱等优秀道德品质也能得以彰显。

  (三)传统文化中有社交礼仪可传承的内容

  家庭历来都是我国文化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文化的传承、家庭关系的和谐、家庭成员的友爱互助历来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交礼仪中也有许多针对家庭关系处理方式、家庭成员相处法则的内容,这些礼仪的存在一方面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也是维系家庭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纽带。优秀家风能够减少社会压力和不良风气对人造成的压抑,能够释放人的心灵,解脱人的悲痛,达到"悠然自得"之境界。[3]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尊老爱幼已成为人们处理家庭关系的主要原则,秉承这一理念,人们在社交过程中也给予了老年人与孩子尊重和爱。

  从社会层面来看,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个人行为除了要接受法律的约束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当前国家对公民思想品德的教育与培养非常重视,但这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在现代社交礼仪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行为,不断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当然,也需明晰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价值,传统文化涵盖的丰富知识正是现代社交礼仪建设所需要的内容。

  从国家思想文化传播的视角来看,借助传统文化发展现代社交礼仪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传承至今早已成为国家思想的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才能更好地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国家信念和文化凝聚力。现代社交礼仪中关于人的思想道德、处事行为的内容非常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传统文化,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交礼仪的相通之处,也再次提醒了我们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交礼仪中渗透的必要性。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输出是全球化不可避免的一环,其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可见,对传统文化中的社交礼仪的继承与发展是输出文化软实力的细化一环,而传统意义上的社交礼仪与现代社交礼仪的融合是以集成双方优势为主要目的,致力形成最优影响效果。

  二、传统文化渗透到现代社交礼仪教学中的策略

  现代社交礼仪的建构与发展对我国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应抓住传统文化传承,促进传统文化渗透现代社交礼仪,为社交礼仪的建设提供文化理念支撑,为国家软实力建设注入力量。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建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根"与"魂".[4]

  (一)传统文化渗透到现代社交礼仪教学中的着眼点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契合点仍旧存在。[5]要将传统文化源源不断地渗透到现代社交礼仪中需要一定的策略。基于当前我国文化环境,现代社会礼仪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创新应用形式、变革教学方式。全球化促进了各国文化交流,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对我国文化传播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影响,这种影响也蔓延至现代社交礼仪领域,致使我国大众的文化认同感逐渐降低,不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现代社交礼仪观念的普及。因此高校现代社交礼仪教学应该创新传播方式,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以及现代社交礼仪的认同感。

  所谓"不知礼,无以立",大学作为道德品质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大学生作为"准社会人",更应该学礼、知礼、懂礼、守礼、用礼。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将传统文化知识与现代社交礼仪知识合二为一的传送给学生,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现代社交礼仪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相通之处,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领悟到传统文化对社交礼仪传播发展的重要作用,为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助力。

  在现代社交礼仪教学中创新应用形式也对高校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要求。礼仪文化的传输单纯依靠说教是很难产生良好效果的,但是利用情景教学模式或是合作探究法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情景教学法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如在学习"言谈礼仪"内容时,可以设置在安静的图书馆中,两位同学大声说笑,影响他人而不自知的情境,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说出对此行为的看法。言谈礼仪作为个人行为礼仪的基础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此有着丰富具体的论述。《论语》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表示言谈举止、迎来送往都应该符合礼的规定,举手投足尽显谦恭做派,具有谦谦君子的风度。孔子也正是通过言传身教向弟子们诠释了"礼"的真正内涵。关于"仪容仪表礼仪",《弟子规》云:"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良好的仪容仪表不仅可以增加自信,而且能够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展示个人自律、严谨的处事态度。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展示特定情境下的古代服饰,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把握文化的精髓,理解德育的根本,更好地从体验的世界中寻求社会文化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6]

  (二)传统文化渗透到现代社交礼仪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1.紧抓课堂教学主渠道,进一步增设社交礼仪课程。

  毫无疑问,开设社交礼仪课程是提高学生礼仪修养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目前国内只有部分院校开设此课程,普及度不够,因此,诸多学者呼吁在高校中全面开设礼仪课程。笔者认为,学生在大一阶段可塑性较强,可以开设"社交礼仪""大学生礼仪"等相关课程,着重进行个人仪容礼仪、仪态礼仪、仪表礼仪以及通讯礼仪的培训,使其树立良好的礼仪观念。在此基础上,大二、大三开设相关公共课、公选课,如"商务礼仪""公关礼仪"等,进一步强化礼仪规范,逐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大学毕业年级开设求职礼仪、面试礼仪等,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增强模拟表演、课堂实践等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重视礼仪规范。

  2.积极拓展礼仪培训的其他渠道,搭建礼仪教育平台。

  《礼记·卷一·曲礼》云:"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说文解字》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也就是说,礼的本质在践行、在实践,即"行修言道,礼之质也。"因此,应积极拓展礼仪培训的渠道与方式,搭建礼仪教育平台。其一,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聘请礼仪培训机构等对学生进行辅导。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逐渐增强其礼仪技能。其二,以学校为单位,举办如"文明礼仪校园行"等主题活动,通过学校网站、广播电台、展板、宣传画、情景剧、礼仪知识竞赛等形式,进一步普及礼仪规范,扩大文明礼仪的影响,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氛围。其三,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文明礼仪标兵,相互查找和发现彼此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规范,并进行纠正。其四,充分利用自媒体。目前很多学校都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微博,可以考虑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推送相关礼仪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知礼、懂礼、守礼、用礼的礼仪观。

  3.强化教师礼仪,润物细无声。

  《礼记》云:"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礼的终极目的是要表达我们对他人的尊敬、尊重、敬畏,因此它需要借助一定的仪式、规范表达出来。故孔子曰:"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充分强调了人在践行礼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就大学生而言,教师的礼仪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他们的言谈举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学生不仅敬仰其渊博的知识、儒雅的风度,更将其视为人生的导师,难免对其谈吐举止进行模仿。因此,教师更需要在注重外在形象、重视仪容仪态的同时,关注其内在的道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知行合一的师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此外,学校也可以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校园十大优秀教师"等活动,促进教师关注自身形象,提升自身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楷模。

  (三)传统文化渗透到现代社交礼仪教学中的方式

  1.借助互联网技术,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现代社交礼仪中。

  文化的传播渠道从来不是单一的,文化传播的形式也不是固定的,抓住每一个有利于文化传播交流的途径才能使文化传播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革新、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当下,互联网成为大众接收信息、交流感受的主要渠道,无论是信息传播的速度或是影响力都是传统媒介无法比肩的。现代社交礼仪知识对于大众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国民对礼仪文化知识的了解长期停留在表层,对传统文化中礼仪知识的了解无法真正深入,甚至很多人并不清楚现代社交礼仪中究竟哪些内容是从传统文化中传承发展而来的,这其实都是信息传播不畅通导致的。

  2.想要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就需要从互联网入手。

  在高校中,教师可以做一些传统文化中涉及社交礼仪知识的PPT、视频等,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记录观看感受,分享对传统文化知识与现代社交礼仪内容联系贯通的新认识,也可以在贴吧、微博中开设一些有关现代社交礼仪知识的专栏,供学生观看交流,也可以网络知识竞赛的形式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交礼仪知识。此外,互联网也可以发挥监督大众行为的作用,在提倡文明社交的同时也要监督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督促大众不断向文明社交靠近,远离不文明的行为习惯。正确有效地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真正渗透到现代社交礼仪中,使现代社交礼仪不再单纯作为一套理论知识,而是以一套现行的礼仪规范发挥其价值。

  总而言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历史使命。高校在现代社交礼仪课程教学中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既可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素质,也为社会打造了更加和谐稳定的人文交流环境,使传统文化的独特优越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杨霞。论中国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价值[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9)。

  [2]张丹凤。礼文化传播与认同建构研究--从仪式的视角解读《记住乡愁》[J].新闻爱好者,2017,(2)。

  [3]马志芹,张文林。新时代视阈下习近平优秀家风内涵及时代意蕴。[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12)。

  [4]赵景欣,彭耀光,张文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5]高方。大众文化时代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策略[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2)。

  [6]王伟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及教育渗透[J].中国教育学刊,2017,(6)。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原文出处:赵晓芳.大学社交礼仪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41(10):131-134.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