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管理学原理论文

中国管理学本土化工作问题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2-02 共12720字
  摘要

        熊彼特[1]指出,“经济学的内容,实质上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的过程。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我相信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由于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 家 在 其 他 条 件 方 面 的 欠 缺 倒 是 次 要的”.熊彼特对经济学家意味深长的告诫值得管理学研究领域的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的注意。根据笔者的认识,管理学本土化的问题是中国管理学界30多年来推进学科建设工作中被高度关注并一直希望解决的问题,但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既与管理学科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过程、自身的学科特点有关,也与身处的环境和学术队伍的状况有关。甚至可以预言,该问题的研究虽然非常重要,是中国管理学界需要持续探讨的问题,但更需要注意这一问题在解决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和困难,以及管理学科自身特点与发展规律。
  
  1 问题的提出
  

  在世界上,任何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都有根据实 际 情 况 开 展 工 作 的 需 要。这 不 仅 在 人文、社会科学如此,就是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中也 是 一 样 的,如 结 合 本 国 经 济 发 展、政 治 述求、市场需求的状况,组织资源供给、实验条件、设备加工能力的条件都可能对研究的目标、开发的路径、方法的选择、工艺的过程进行改变、调整或改进,这些都应属于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工作。当然,相对于人文、社会科学而言,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在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的工作中会更加严格,更加遵循科学的路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更加尊重其科学性。
  
  对于中国的管理学界,管理学本土化工作似乎是一个十分难解的问题,因为从中国全面、系统地引进管理学理论的过程来看,虽然本土化的呼声一直不断,也有一些学者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但这一工作似乎成效不大,差距甚远,缺少学术共同体,更缺少在组织管理实践过程中取得普遍成功的实例,多体现为事后现象的 解 释、诠 释,甚 至 带 有 一 些 自 娱 自 乐 的 特点。回顾30多年来管理学科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伴随着科学管理思想从西方(更为明确地讲就是美国)的引入,管理理论的本土化本身就是一个受人关注、存在争论和迄今未解的话题。例如,马洪[2]指出:“当然,即使对国外经济管理中可资借鉴的地方,我们也不能盲目照搬,而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经过我们的分析和消化,为我所用,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管理的科学制度。”袁宝华在1983年初也提出了“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3]的16字方针,明确指出了中国管理学界学习的方法、发展的路径和终极的目标。3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管理学界依然困惑在理论学习、分析思路、研究方法道路的选择之中。郭 重 庆[4]认为,“管理思想根植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组织和民族文化之中,因此必须本土化”,“中国管理学界的历史传承较少,近20年来埋头引入消化西方管理学的理论、方法、工 具,略 显 稚 嫩,对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管理实践插不上嘴,需求不足与供给不足同时存在,问题是摆脱自娱自乐尴尬处境的出路何在?”谭劲松[5]曾把中国管理学界简单模仿似的研究工作比喻为“拎着榔头找钉子”.徐淑英认为,“中国的管理研究处在一个关键时刻。所面对的是,走康庄大道(中国管理理论),还是羊肠小道(管理的中国理论)?”在她眼中,所谓“中国管理理论”意指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而“管理的中国理论”是 指 针 对 中 国 现 象 和 问 题 提 出 自 己 的 理论[6].陈明哲[7]指出,“现在更需要担忧的是管理学实务会否脱离中国实际。包括国内一些顶尖学者都提出,现在的管理学研究追求的只是在国际 刊 物 上 发 表 文 章。这 一 追 求 的 后 果 就是,我们的管理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走上了美国化的道路”.席 酉 民 等[8]也 以 提 问 的 方 式 深究了中国管理学界的问题,并得出判断,“无论哪一个分支,恐怕没有多少管理研究者认真观察、亲身参与、系统剖析过中国企业管理的各类问题”.在对中国管理学界上述问题原因的分析中,更多的指向是对迄今依然在发威,且有日趋强盛的中国科学研究成果评价、高等教育学术评价 和 业 绩 管 理 的 价 值 体 系 的 质 疑。如 韩巍[9]指出,“当下中国,包括我们身在其中的管理学院和大学,常常发生着一些十分荒谬的事情”,并认为“人们有理由发问:管理学者到底对这个社会做出了哪些贡献?”这些尖锐的批评和深深的担忧,反映出中国的管理学界在取得较大进步的同时,却依然在如何学习外国的管理理论、如何使之本土化的问题上徘徊,依然未能在问题的解决上寻找到明确的方向。从更深的层面看,作为较晚(甚至可以说最晚),且最为全面、系统从西方(特别是美国)引进的社会科学知识、教学体系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不仅呈现出与其他社会(乃至人文)科学发展的差异,烙上了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种种印记,也体现着中国近现代学者的迷茫和困惑,甚至还可以说是中国发展道路选择过程中的缩影。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