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管理学原理论文

管理学的实践与理论困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2-01 共2942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传统的管理学课堂教学逐渐呈现与社会需要脱节以及与授课对象的变化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管理学的实践与理论困境”的管理学原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管理学的实践与理论困境

  原标题:管理学价值性困境及相关争议探讨
  
  摘要:管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兼具实用性的课程,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它不仅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而且作为很多专业的选修课,甚至作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开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传统的管理学课堂教学逐渐呈现与社会需要脱节以及与授课对象的变化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管理学;价值性;管理学
  
  1 管理学的实践困境
  
  观察性学科可以形容为“纸上谈兵”,观察者可以借助假设前提高谈阔论,无所不往。但是管理学家的本意还是想通过研究和宣传,让自己的思想对国家政策、企业决策和个人生活的实践产生指导作用,不过指导作用的大小归根到底又取决于假设前提的真实程度。纵观西方管理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从亚当·斯密假设“经济人”开始,西方管理学家一直从观察家的角度创造和发展管理学理论,并试图指导经济生活。经过两个世纪的从古典管理学派到新古典管理学派,直到现代西方管理学的补充、修改和完善,整个过程都是探索如何将基于假设构建的理论符合经济生活的实际。然而至今为止,管理学仍然面临之一系列实践问题。
  
  从结果看,它的困境反映在对经济发展的预测的准确性和对预测结果的检验方法的确定上。管理学的预测困难在于管理学与经济实践之间难以消除的相互作用。经济活动是人的活动,以一少部分人的智慧预测大多数人的行为结果,其预测的可信性是难以证实的。并且,管理学家还希望通过预测影响经济的发展,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也希望通过管理学家的预测避免它们所不希望的后果发生,这样一来,预测与预测结果是永远不能吻合的。但是不能否认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学并不是完全以人的意志作为分析依据,而是根据现实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背景和客观的生产力条件进行预测的,因此,管理学家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可行的。只要承认经济预测的模糊性,对预测结果的检验也就不能苛刻了。
  
  从原因看,结果的困境是由于理论分析前提的虚假性导致的。管理学的假设是对人性中的趋利性倾向的加以肯定以便与经济分析的利益最大化目标相符合,但现实的人性是复杂多样的。它包含人具有动物本能的自然属性和人受社会影响的社会属性两个方面。自然属性简单而稳定,社会属性则复杂并且富于变化。由于人的本性决定着人的行为动机,因此,管理学便以人性假设作为学科中人的行为分析的逻辑起点。人性假设越单一,理论体系就越容易严谨,不过由于人性实际上是复杂的,所以人性设定越是单一,其形成的理论距离现实就越远。尽管经过修补可以做一些改善,但这样学科体系内部是存在矛盾的,最终可能被根本否定。
  
  利己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单一而且稳定,管理学的主流学派将人性定为单一的“理性经济人”,因此管理学能形成精致而庞大的理论体系。但其人性假设受到来自多方的,特别是有限理性决策论、经济博弈论和新制度管理学从理性的有限性、理性的交互性和过程性、理性的制度制约等方面的挑战和修正。这些挑战和修正并不是要推翻“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而只是通过修补性论证,完善管理学理论,形式上,他们使得管理学理论大厦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壮观。而事实是:除了人以外,其他地球生物都老老实实地顺应自然规律的安排,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比较简单,人类把它们视为低级动物,而人类自己因为具有丰富的思想就自认为是理性的,并且不肯顺从自然,总想战胜自然,超越自然,但其行为符合自然规律时就成功,否则就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可见,有思想的人类是高级的,但其思想却也是最不可把握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的行为是最没有规律所以人也是最不理性的动物。因此,以人性假设为核心前提而成立和发展起来的管理学,其理论的实践困境是管理学的人性假设前提自身造成的。它的困境要由博弈论、非线性理论以及非均衡理论等更贴近现实的方法论来解决,而这种解决途径与法学、管理学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一致的。
  
  2 管理学的理论困境
  
  严格地说,经验性科学不是标准意义上的科学。经验是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和技能,它往往只能适用于某种具体的情境,管理学发源于对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抽象,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反映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因而被称之为“弱科学”.在管理学家们力图将管理学科学化的过程中,却形成了管理学的学派纷争、理论林立的局面,这便是管理学的理论困境。
  
  有学者分析了管理学科学化面临的致命弱点:一是,管理理论或原则具有模糊性缺乏对管理实践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二是,管理学缺乏统一的研究范式和有效的管理知识积累模式。因此,它不符合科学要有研究立场和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要求,要有可检验证实性、逻辑一致性、知识可积累性和方法简练性的规范要求,以及要有广泛性、有效性和精确性的科学结论的要求。诺贝尔管理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尖锐地指出:“目前的管理描述过于简化、肤浅和缺乏现实性。 ……除非管理描述本身能达到更高的学术水平,否则我们就无法设想在建立和验证正确的管理原则方面,会有很大的进步”,“流行的管理原则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们像谚语一样,总是成对出现。无论对哪个原则来说,我们差不多都能找到一个看来同样有道理、同样可以接受的对立原则”,“那些被普遍承认的管理原则存在着内在模糊性和自相矛盾的缺陷。 ”管理理论研究似乎难以有大的进展和飞跃。
  
  为了实现科学化的目标,管理学学者们模仿管理学的研究方式,尝试了各种人性假设方案,有“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文化人”以及“学习人”等,但是没有一个学派拥有足够的说服力吸引其他学派的赞同。这不能说管理学学者比管理学学者缺乏科学态度和接纳不同观点的胸怀。实际原因在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是一个具有宽泛含义的不确定的概念。其复杂性表现在:首先,管理活动中的管理主体和被管理主体都是具有复杂个性的个人,他们的多样的、不确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作用于同一个组织时,哪怕只有个别人的特殊行动都会改变整个组织的行动效果;其次,组织中的个人和组织本身有着不同的价值目标,由于前项的个性差异使得不同主体的价值目标的协调难得有统一的规律;第三,组织管理的外部环境的变量太多。以假设方式进行的科学分析通常不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变量,而管理学的实践性很强,仅凭研究游戏规则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既然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着以上性质,为什么管理学要模仿事实上也只有科学外观的管理学那样,硬要实现所谓科学化呢?
  
  有学者提出以企业管理为管理学的核心可以作为使管理学缔造管理学帝国,走出丛林的希望之路。这无疑是具有合理性的独到见解,因为企业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组织,可作为微观管理的典范模式。可是事与愿违,在一百多年的管理学发展过程中,管理学界非但没有如有些管理学家预期的那样形成明确的管理学一般理论,反而学派内部不断裂变,学派数量越来越多,哪一派都不能彻底否定另一派的理论。管理学界把这种“繁荣”景象视为“烦恼”景象。
  
  参考文献:
  [1]伍振庭。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扩展[J].科学教育,2004(06)。
  [2]林存华,郁琴芳。课堂教学中“问题”资源的利用[J].教学与管理,2004(07)。
  [3]闾可和。小议课堂教学模式之改变[J].教学与管理,2004(0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