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管理学原理论文

建立适应中国的管理学体系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11-30 共5314字
  原标题:面向中国问题的管理学研究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管理学的相关理论逐步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在中国的学术界和企业管理实践活动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由于目前中国学者在研究过程当中,存在着单纯依赖西方管理理论、盲目追求理论的一般性结果,以及问题的提出脱离实践等现象,管理学研究目前面临着理论和现实相脱节的困境。为了促进中国管理学向着更为健康,更有助于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的方向发展,本文将从管理学研究的出发点、文化适应性和问题剖析角度等方面,提出使管理学研究更加面向中国实际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管理学体系;研究方式;管理模式
  
  现代管理学理论,尤其是现代管理学当中的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部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步进入我国的学术界的视野当中的。这些管理思想和学说经过我国学者的吸收和借鉴,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西方管理思想的发源地---欧美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我国在工商管理等学科的研究方面,在改革开放之前并没有充分的积累和储备,我国的管理学研究在目前存在着对我国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指导意义偏差的问题,建立面向我国的管理学研究模式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受到我国的管理学界的重视。
  
  一、我国管理学研究缺乏对本国的适用性。
  
  (一)管理学研究表现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过度依赖。
  
  目前的管理学研究领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单纯依靠西方管理学研究范式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管理学研究的工具性载体的“水土不服”.其具体表现为人性假设偏差、行为模式偏差和目标偏差三个方面。
  
  首先,在人性假设偏差方面,我国的管理学者在研究过程当中,盲目套用西方管理学对人的基本假定。西方管理学提出的理性人、社会人等假设,根植于西方当代的社会结构和人的文化心理。具体而言,更加侧重于使用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思维方式进行人性的假设和构建。单纯强调人的个体独立性和人格平等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管理理论同我国的社会现实存在着巨大的脱节,因此形成了人性假设的偏差。我国传统社会更为强调整体性和等级性,个人服从于集体的观念自古至今都被人们强调,这一集体可以是宗族、村落,也可以表现为现代社会中的企业等工作单位。人的等级观念更是直接影响中国管理文化和管理环境的重要因素。不同等级具有不同的权利,上级对下级存在着较强的支配地位的现实依旧存在。这种等级在当代并不表现为身份等级,而更多的表现为职务上的上下级之分,忽视对集体的重视和等级观念的作用而形成的管理理念难以在我国社会得以施行。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董事会和总经理为代表的执行机构之间的关系就是例证,盲目套用西方的权利让渡,独立决策的观念,并不能在我国社会当中得以适用。就本质而言,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更能够准确的描述我国公司治理过程中的状况。
  
  其次,行为模式偏差和目标偏差的现象也对我国管理学研究具有深刻影响。行为模式偏差尤其突出的表现在组织行为理论研究当中,着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经提出,我国的社会组织当中普遍存在着差序结构。差序结构的结果是组织的边界具有高度模糊化的特征,具有明确分工的科层制体制在我国的现实管理实践当中往往受到人情等因素的干扰,而人情的本质就是非正式的组织。同样对领导权威的分析也往往不符合中国实际,领导者的影响力往往在我国社会当中表现为对属于本非正式组织的人员谋取福利的能力,而不是具体的工作能力。为自己的非正式组织谋取利益是很多领导者的目标,并且也是这些领导者能够获取领导地位的途径,这不同于西方社会当中的管理理念。
  
  (二)对理论研究成果的盲目一般化。
  
  管理学理论研究不同于其他学科,管理学理论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其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往往相对有限,在目前的管理学研究过程当中存在着将研究的结果盲目一般化,追求研究结果的普适性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管理学研究对我国的实际应用意义产生了消极影响。
  
  管理学研究针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而进行,其研究的对象包括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生产运营管理等具体工作环节,也包括组织行为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分析等单纯涉及管理和领导行为的抽象研究。不同的工作环节具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因此具有自身的特征。适用于某一工作环节的工作模式,难以完全对接到其他管理活动当中,这也决定了管理学研究的成果不能简单的推广。理论研究成果盲目一般化的结果是研究者对主要研究的内容难以集中精力,研究的深入性将会降低,而盲目对其他管理内容的推广将会降低研究结果的影响力和可信度。
  
  (三)目前管理学研究的问题提出脱离现实需要。
  
  由于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并没有孕育出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管理理论,整个管理学体系,尤其是管理学大类当中的工商管理学术体系,完全源自于西方的相应理论学说,以外来学说为基础,通过中国实践的结果检验外来学说就成为了学术研究的重要趋势,通过我国的实践检验外来学说,论证外来学说的正确性就成为目前管理学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方式。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以中国的情况对西方管理学说进行论证的思路,将会限制管理学的创新,同时也将影响融汇西方管理思想和我国现实需要,并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优秀理念的中国式管理学体系的形成。
  
  以论证为目的的研究本身不是创新性研究,创新的本质是发现新的角度,发现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单纯对既有理论范式进行论证,将直接导致问题提出的局限性和因袭性。而不断的论证过程,将会直接导致研究结果的教条化,西方管理理论成为具有神圣化意味的标准,完全因循这些标准将会限制和扼杀学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学术创新的活力。同时由于研究过程并不针对于社会的现实问题,而仅仅为了检验理论的正确性,管理学研究和社会相脱节,管理学研究的结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问题就日益显见。
  
  二、构建中国式的管理学体系分析。
  
  目前我国的管理学研究对我国企业管理和社会经济环境缺乏适应性,建立起以我国为研究对象的管理学体系具有重大的紧迫性。而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管理学研究模式首先需要转化管理学研究的目的,使管理学研究面向中国问题,首先应当明确现阶段的管理学研究的核心目标是建构起中国式的管理学体系。这一体系当中应当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独特社会心理,吸收西方现代管理学的先进思想,并且最终立足于我国的现实需要。
  
  (一)中国式的管理学应当适应于中国独有的社会文化传统。
  
  我国经历过漫长的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传统和宗法制、等级制的文化外延,至今对中国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具有浓重的影响,尊重这些传统而不是盲目否定是使管理学适应中国问题的前提之一。强调集体的力量,强调个人对集体的从属关系应当成为中国式管理学的内在前提。中国的文化传统直接决定了中国企业内员工的独特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在这种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之下,员工对领导者的服从带有一定的人生依附性,如何在这种高度一致化的管理氛围当中体现现代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分权制衡和权责统一目标,应当成为管理学研究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