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油气田生产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国家、公众媒体对油气田生产的安全也愈加关注,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人的因素是事故预防的关键要素,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提高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安全文化养成,是当前石油行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在油田安全管理活动中,如何有效运用安全心理学,对控制事故发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安全心理学分析
安全心理学是以人的心理研究为核心,剖析安全需求、安全意识和条件反馈的科学,它把心理规律的调查融入到意外事故的调查中,通过分析事故中的人的不安全因素来源,探究安全管理的心理学对策,为事故预防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2 安全心理学对基层安全管理的指导
2.1 兴趣引导,打牢事故预防基础
兴趣影响人的行为,有效激发操作者对安全的兴趣能够切实保障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操作者的兴趣心理指导对安全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操作者安全防范意识,激发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的需求,在实践中要对隐患发现者积极宣传引导,适当予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将兴趣的引导与激励机制挂钩,从内心源头遏制事故苗头。
2.2 素质提升,切断事故发生驱动力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始终是一项重点和难点问题,安全心理学通过个体心理因素的研究能够有效解决“要讲什么”“要学什么”和“怎么讲”“怎么学的问题”,安全心理学的干预能够真正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把握不同性格特征员工的特点,克服盲目排斥心理,有效补充技术措施和传统管理措施无法触及的根源矛盾。
2.3 积极观察,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
按照心理学研究结果,不同性格特质的人适合不同的操作岗位,在实践中用安全心理学的思想观察、剖析、合理分配每一名劳动力对激发工作热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合适的岗位能够真正激发岗位操作者对工作的向往性,激发思考热情,积极排查身边安全隐患,同时能够创造性的开发思维,思考事故预防的对策措施,用人的潜力升级物的保障,进一步增强安全管理的可靠度。
3 安全心理学在油田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 改善感官刺激,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3.1.1 改良生产环境,提升有利感知刺激
按照安全心理学的观点,强烈的刺激较微弱刺激更容易容易被感知,也更加容易引起注意,脏乱的工作环境较整洁的生产环境更加容易导致操作者不利情绪的产生,合理的安全色,合适的安全距离能够在感官上给予操作者以安全感,现场管理中必须注重这些基础要素,同时,强烈的感官刺激也能够被我们加以利用,醒目的红色让安全标识更加醒目,尖锐的报警铃更加适合应急救援,将需要的刺激在条件范围内扩大,让不利刺激无限削弱,对现场安全管理十分关键。
3.1.2 增强对比效果,强化有效印象刺激
通过对感官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加入对比要素在实际生产之中,能够更加有效的加深操作者的感知印象,一段与众不同的手机铃声更加容易在人群中引起注意,红色与白色的对比、黄色与黑色的对比也在安全标识中广泛运用,因此将声音的对比、颜色和形状的对比应用于生产实际中,能够更加有效的达到警示作用从而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3.2 引导安全动机,巩固安全基础工作
安全动机是推动岗位操作者注意安全的内部动因,合理的安全标准制度,是规范操作人员安全行为的驱动力,在油田生产安全管理中,可以通过“加压”与“激励”两种方式,引导岗位工人安全动机的形成,从而遵照员工遵守标准制度规范操作。
3.2.1 增加安全压力,培育安全动机自觉性
透过安全心理分析,“亲情教育”是最直接有效的安全教学方式,将培训“课程”延伸至家庭非但不是无用功,反而因为其实效性让安全压力的传导事半功倍,一场延伸培训课程往往换来的是每天“班前”的安全告知,让亲情的热情传导遵章守纪的压力、增强守法合规的自觉性、激发岗位员工的安全行为意识。
3.2.2 发挥激励作用,调动安全工作积极性
在适当的时机,采取合适的奖励对激发员工安全工作积极性有着很大的触动性,激励机制的形成能够有效提升全员的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将安全心理学原理融入激励机制之中也有者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时间、何种场合、对哪类员工物质刺激更加有效,哪些员工更加重视精神奖励,安全心理学的有效干预成为了安全管理人员激发全员守法依规的“金钥匙”.
4 结语
安全心理学在基层安全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有效运用安全心理学的感知、动机要素,合理采用激励约束机制对于事故风险防范是安全管理的一个突破口。在油田安全工作中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能够真正从“人”的管理要素出发,抓住安全生产的要害部位,真正提高安全管理的实效性,从而有效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隋鹏程,陈宝智。 安全原理与事故预测。 北京:中国冶金工业出版社,1988.
[2]王志勇,吴玉芳。 员工不安全行为成因及对策研究 [J].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1 (07)。
[3]霍跃全。 安全事故责任者的行为心理分析 [J]. 科学之友。2011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