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用、管理好学生干部这支队伍,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是开展好学生工作的重要保证。管理心理学原理对于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的各个环节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识才、选才:选拔阶段
高校学生组织纳入新成员(简称纳新)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学生组织纳新前通过海报、通知等形式广泛宣传发动,明确招募部门、招募人员、招募时间、招募形式、应聘基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对照纳新组织的部门职责、工作内容,选择合适的部门,自主参与。纳新工作以学生组织招募为主,以老师为辅,必要时,可邀请相关辅导员参与考核,客观、公正地做好把关工作。那么如何选好学生干部呢?
(一)规范选拔程序,量化面试结果
学生干部纳新工作多在新生刚入校的阶段开展。此时,学生干部管理人员对学生的了解还处于表面阶段,如入校前学习成绩、社会工作情况、老师评语等。要全面、立体地了解学生,就需要组织笔试、面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如可对报名的学生进行性格、气质、情商测试,最终通过笔试、面试、才艺考核等形式了解学生个性、选拔确定录用名单。
(二)了解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的动机
在学生干部的使用过程中,常会遇到个人意愿一时得不到满足,或者个人意愿得到满足后立即消极怠工甚至提出辞职的学生干部。因此,在选拔过程中,了解学生干部从事社会工作的动机显得尤为重要。“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人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
应优先选择那些具有高尚的、正确的远景性动机的学生。他们应对学生干部工作有热情,有强烈地为同学们服务的意愿,对个人成长、成才能力提升有着明确的规划。
(三)初步考察学生能力
人与人之间是有能力差异的,既有水平差异、类型差异,又有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中,应着重考察能力水平差异、类型差异。面试过程中可通过自我介绍环节,了解学生既往的社会工作经历,考察学生实践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也可设置一些情境性、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以此考察学生的处事能力;这是对从事学生干部工作需具备的一般能力的考察。针对有特殊能力要求的岗位,如文体部、宣传部对学生绘画、书法、舞蹈、歌唱等特殊技能有要求的,可设置现场展示环节进行考察。能力考察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干部的能力发展水平和能力类型与岗位相匹配。
最后,考核小组根据学生各环节表现,得出分值,综合考察结果,确定是否录用,并结合个人意向,将录用的学生分配至适合的岗位。
二、用才、育才:任用阶段
学生干部进入学生组织后协助老师开展学生工作的阶段,既是对学生干部选拔效果的检验阶段,又是学生干部培养的关键阶段。如何用好学生干部呢?
(一)学生干部任用应注重个性差异
根据管理心理学个性与管理理论,在组织中,应注意考察员工的气质、性格和能力,进行量才录用,合理分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提高管理绩效。
1.深入考察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干部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是否与从事岗位相匹配,直接关系到管理绩效的高低。以学生会组织构架为例,学生会一般设置组织部、文体部、宣传部、外联部等部门。每个部门职责不同,对学生干部的要求也不同。如外联部,需要负责同外院系、外校、赞助商之间的联系,这个部门的成员性格应是外向的,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如宣传部中从事文字宣传工作的学生干部,应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新闻敏感度。同一部门中,应注意不同气质、性格、能力人员的搭配,使他们取长补短,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如文体部既要有在音乐、舞蹈、体育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干部,又要有具有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的学生干部。
2.注重对学生干部能力的培养
学生干部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培养过程中专题培训、素质拓展、实践锻炼都必不可少。首先,对新成员,应采取”老带新”的工作模式,由有经验的学生干部对新成员进行朋辈指导。其次,对新成员应进行系统培训,通过能力训练营等全方位提升学生干部的素养和能力,培训内容应既有对政治素养的培养教育,又有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工作技能、人文素养等系统的提高。再次,针对特殊部门进行专业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培训,如海报制作技巧培训、摄影技术培训、公文写作培训,等等。最后,注重实践锻炼,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多给新人锻炼、成长的机会,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
(二)指导学生干部做好压力管理
学生干部既要学好专业知识,修炼专业技能,又要为同学们做好服务工作。与普通同学相比,他们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干部时间压力管理的引导,正确运用个体工作压力管理策略和组织工作压力管理策略,让学生干部做好压力管理。
1.有效的时间管理
高效管理时间就是要能够合理安排时间,消除时间紧张带给个体的工作压力。首先要做好工作规划,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进行工作排序。优先处理重要、紧急的事情。学生组织除做好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外,可将长期工作计划细化为月度计划、周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其次,学生组织要对重要工作进行任务分解,合理授权,明确负责部门,对每一件工作都规定完成期限。最后,研究发现,“拥有更多决策权的人所体验到的时间压力、关系压力、期望压力很低”,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干部的决策权和参与权,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减少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是造成工作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避免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带来的工作压力,首先应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在此基础上各部门之间要相互“补台”—进行分工基础上的合作。其次,在学生活动开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套完备的活动开展流程:活动前策划、宣传—活动中相关资料的搜集—活动结束后的反馈、成果展示、总结,将这些工作流程设计形成工作表格,确保工作的规范性。最后,活动开展前,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和任务分解表。活动方案一般包含以下内容:活动主题、指导思想、活动时间、参与人员、活动要求,对活动有明确的预期目标。
(三)巧用激励理论,提高学生干部个体的工作效率
按照工作效率公式,“工作效率是能力与积极性的函数”。既要选择有能力的学生充实学生干部队伍,还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高效完成。激励机制的形成,在调动学生干部积极性、创造性方面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1.明确考核内容
对学生干部的考核应该围绕思想政治素养、学习成绩、工作表现等几个方面,通过考核,对其个人表现作出比较全面的评议。学生干部具有多重身份,他首先是一名学生,学习始终要放在第一位。学生干部管理条例中要明确学习成绩的要求。工作表现的考核是学生干部考核的重要组织部分,具体可分为“工作业绩、工作行为、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考核。
2.选好考核方式
对学生干部进行考核,首先要将考核细则量化为百分数。对学生干部各方面的表现得出可与其他成员横向比较的分数。其次,具体的考核应结合个人述职总结,将自评与成员间互评相结合,将对个人的考核与其所在部门的考核相结合,综合得出分数。既做到客观公正,又增强学生干部的组织归属感。最后,在对学生干部的考核中,还要综合同学及任课老师的意见,全面评价学生干部。
3.反馈考核结果
对学生干部考核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并确保激励机制的实施。首先,要建立学生干部档案。将每学期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档案,并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确保学生干部考核制度化;其次,考核结果有反馈。学生组织应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本人,并对考核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与学生干部进行谈话、劝诫,以促使学生干部不断改进工作态度,改善工作方式、方法,将考核作为帮助学生干部成长的重要手段。最后,要建立学生干部奖惩机制。学生组织不像企业,可以通过升职、加薪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对学生干部的激励,应针对学生干部个体的差异性,实行多层次、有差别的激励。如对于学生干部队伍中的贫困生,可以优先推荐勤工助学岗位,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对在专业上比较优异的学生干部,可以多提供技能竞赛等大赛机会;学生管理部门也可在相关文件、条例中将参与社会工作的表现作为评先评优、优先推荐入党、优先获得各种培训机会的重要依据。
三、重才、聚才:打造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
对学生干部的有效管理,既要注重对学生干部个体的培养,更要合理运用团体心理与行为相关理论,在学生组织各团体中形成有制约性的团体规范,科学运用团体决策,畅通沟通渠道,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打造有凝聚力的学生干部团队。
(一)形成有约束性的团体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组织、部门,都应有管理规章,作为制约全体成员的团体规范。首先,有规章。团队对学生干部的要求应是多方面的,既有品德方面的要求,又有参加例会、活动组织方面的要求,也有学习成绩方面的要求。其次,有制度。规章可细化为制度,把对学生干部的要求明确化,可以量化的应量化,以便于考查学生干部对团体规范的遵守程度。比如例会制度,就对学生干部参与部门例会的次数、事假程序等进行明确要求。
最后,有奖惩。建立奖惩机制,根据学生干部遵守规范表现优异与否给予奖励或惩处,如有些学生干部规章中明确了学生干部学业成绩排名要求,达不到要求或出现不及格科目就要淘汰等。在团体规范制约下的学生干部才能做到品学兼优,学习、工作中身先士卒,成为学生的榜样、模范。
(二)科学运用团体决策
团体决策能够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集合众人的智慧,形成较有针对性的、全面性的、科学性的决策。决策形成后也更易被团体成员接受,并能有效执行、实施。因此,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干部会用、用好团体决策。首先,要学会综合运用不同的决策类型。团体决策共有四个类型—“权威决策、投票决策、共识决策、无异议决策”,在处理不同的问题,甚至决策的不同阶段,选用的决策类型不同,有时还需要综合运用几种决策类型。如在评先评优的过程中,应先使用投票决策,按照票数多少决定入围人选。再结合组织部对人选的日常例会考核、活动考核等方面的表现,由考核小组进行权威决策。
其次,要合理运用团体决策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具名群体技术法。如在学年、学期工作计划制订中,学生具体活动规划过程中,都可以通过例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学生干部的意见,在智慧的撞击中形成有科学性、创新性的决策。让学生干部参与学期计划、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管理者实行目标激励的过程。他们既是目标的制订者,又是目标的完成者,因此对目标的进程、难度、可行性非常明确,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能动性。
(三)畅通沟通渠道,有效传递信息
学生干部团体成员之间,应畅通沟通渠道,构架多渠道、多形式沟通网络。在学生干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例会制度,作为团体正式沟通的重要形式。例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例会程序、例会考核等作统一要求。其次,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建立学生干部QQ群、飞信群、微信群等,一方面便于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另一方面又确保了学生干部能够及时、准确地得到相关信息,并能快速地进行信息反馈。最后,为增强沟通的针对性,对所建新媒体群明确分类,如学生会全体人员群、部长群、主席团群等,对传递的信息进行有效地管制。
四、结语
学生干部的培养,是从选拔到任用、考核的系统工程,需要管理者学会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学生干部科学培养与管理,以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提高学生组织效率,更好地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宏,高丽君.管理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程洪涛“.PDCA”循环控制法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9):24.
[3] 尚海涛.浅谈高校学生的激励机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6):68-69.
[4] 吕建辉.团体动力学理论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26):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