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理效应对国家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7-08-03 共3014字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情关系对经济活动影响较大的国家,且政府在文化传承和国家制度的双重作用下处于较高地位,因此国家审计的开展难度要远远大于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国家,审计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型的边缘学科,在我国的审计工作当中还有较广阔的应用空间.笔者试从审计心理学的视角,运用常见的心理学效应分析我国国家审计的审计主体在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本对策.
关键词:审计心理学;心理效应;职业判断。
从事国家审计的人员不仅仅需要合格的审计相关知识水平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于审计这门综合性较强的经济事项,执行审计程序中由于存在职业判断,主观因素占有不小的比重。 本文仅就常见心理效应、审计人员特有的负面心理及其对策做理论性探讨,希望引起国家审计从业人员及相关领域学者对审计心理学的重视。
一、普遍存在的心理效应对审计人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刻板效应。 心理学认为 ,用固有的眼光看待事物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 如果被审计单位在外负有盛名,审计主体通过某种渠道对此有所耳闻,则审计主体容易形成一个良好的固有印象而在审计工程中放松警惕,即使发现了舞弊征兆,如果是模棱两可的证据,容易根据固有印象而往好的方向理解,造成疏漏。 反之,如果面对爆出舞弊丑闻、固有印象不佳的审计客体,即使被审计单位更换了领导层进行了大规模整改,审计人员依然无法把此客体当作全新的审计客体来看待,极易根据固有印象过分关注细枝末节,降低审计工作的效率。
2.羊群效应 ,也叫作从众效应 ,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会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主体作为由多个参与审计活动的人员组成的群体,难免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此时如果仅有某一位审计人员或者极少数人员与审计团队观点不同,即使是正确的,依然可能被他人左右而改变意见。
3.名片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时 ,如果一方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心理距离,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效应在我国的国家审计中最为常见。 我国的惯有的习俗和风气决定了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之间存在着必要的人际交往,为审计客体有意识、有目的地与审计主体交际提供了便利,而审计客体在审计活动中的地位关系决定了它必然会利用这种便利、利用这种效应,达到自利的目的。
4.近因效应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在得出审计结论时,最近发现的事项无论重要性水平如何,在审计人员脑海中的印象总是比审计活动开始之时和进程中的事项印象更加鲜明,得出的结论则更易受近期新发现的证据的影响。
5.投射效应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 投射效应在国家审计中是一把双刃剑,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同为国家工作人员,在心理站位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合理运用投射效应有助于发现审计证据。 但与此同时,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作为矛盾的双方,是由审计活动的事项决定的,在审计活动中天然的扮演不同的角色,心理上也存在很大的区别,简单的推己及人未必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的特性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审计单位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
二、审计人员特有的心理活动对审计工作的负面影响。
1.优越心理。 审计人员的职业特性决定了他们在审计活动中的地位要优于审计客体, 在我国的国家审计主体中,被讨好被行贿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长此以往,审计人员容易形成一种职业特有的优越感心理,在审计工作中形成障碍。
2.习惯同化作用。 当某种舞弊现象泛滥存在于整个社会时,审计主体容易因为司空见惯而放松本应具有的审计标准,上市公司习惯性做大利润隐瞒贷款、粉饰报表,虽然上市公司的报表大多都有小部分注水,但也不应该因为习惯而略过与此有关的事项。 审计人员应当警惕这种不良风气的潜移默化,维持自己应有的职业操守。
三、对国家审计从业人员心理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对策思考。
1.我国国家审计从业人员选拔时增加对综合素质的考察。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在基本的账项审计中扮演财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的过程中扮演谈判专家和行为研究者等。 如果都赖以在审计实务中后天培养,会严重拖慢审计进程及效率,更遑论部分精专财务的人员在后来的审计过程中被发现并不适合从事审计工作。 所以需在初始考察时,除了基本的财务知识,还要增加谈判学、行为学知识、侦查学、人际关系学、逻辑学及证据学等知识。
2.组织审计人员心理学的后续培养活动。 在后续的培养中,普及心理效应在实施审计活动时的影响,让审计主体对于自我心理及行为有更好的认知,能下意识地规避和克服心理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认识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摒除审计活动中的偏见,端正工作态度,使工作更加客观有效地进行。
3.审计主体有意识地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提高。 由于行业内常用的法规、制度、准则经常变化,需要记忆力和适应能力良好,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同时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善于发现问题。 而这些素质需求是可以在审计活动中,通过自我锻炼提升的,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这些能力,同时,平时应当注意多加阅读对于从事审计活动所需要的各类心理学书籍,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合理运用于工作中,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
4.组织定期的心理疏导活动。 国家审计的工作无疑是高压力工作,不仅需要面对庞杂的数据、巨大的工作量,还需要面对我国人情社会及政府组织官级带来的压力,需要在人际关系及职业操守中维持平衡,还要抵抗不良风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长此以往,压力逐渐累积,导致影响工作。 单靠审计主体自我调节恐怕难以行之有效,所以定期对从业人员组织心理疏导有助于我国国家审计工作更好地进行。
5.重视审计主体内部之间的协调性及相互配合。 审计工作是由团队配合完成的工作,有时也需要处理人与人之间产生的摩擦。 互相矛盾甚至敌对的同事关系不仅不利于自己的工作,也会使负面情绪影响整个团体,进而影响工作。 良好的审计团队需要内部的协调一致及相互配合,各方向的复合型人才搭配使用可以使每个人在各自专长的领域充分发挥作用。 审计主体的领导在挑选自己团队的成员时需要重视性格的协调性,发现团体内部矛盾时及时疏导,无法疏导时考虑不同的审计主体间相互调换审计人员,以保证团队效率。
四、结论与展望。
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文化,审计心理学在我国的国家审计中还有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应用空间,其空间的广度要远远大于西方资本主义中以制度为主导的国家。 我国国家审计团体组织和从业人员应当重视心理活动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程度, 更深刻地认识审计活动对于心理学认知的需求,运用审计心理学知识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使审计人员更顺利地开展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郎少萍.审计判断中的稀释作用[J].中州审计,2000(11):4-5.
[2]张继勋.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11):4-7.
[3]汤效禹.心理学在审计实践中的运用[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85-97.
[4]王会金.审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1-391.
[5]汪雪松,陈杰.审计人员心理素质对审计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经贸,2012(20):278-279.
[6]方倩.心理因素对审计判断的影响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3:12-20.
[7]刘亚琳.心理学在审计沟通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6(19):33-34+37.
[8]黄加敏.心理分析在审计全过程中的运用[J].审计月刊,2016(07):18-20.
相关标签: